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后都是谁

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后都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21 更新时间:2023/12/29 21:03:39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后都是谁?

恭让章皇后胡氏,即废后胡善祥。”恭让章皇后“胡善祥(1402—1443年),明宣宗朱瞻基的元配妻,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明宣宗即位,立为皇后。宣德三年春,被废为道姑。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为其恢复皇后位份,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孝恭章皇后孙氏,孙贵妃,即后来的孙太后。孝恭孙皇后,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宫说孙忠有个好女儿,遂被选入宫内,当时年仅10余岁,成祖命养在张氏宫中。与宣宗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后宣宗(当时为皇太孙)到了结婚年龄,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孙氏与宣宗青梅竹马朝夕相处,感情很深。宣宗遂破格于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向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

此后,明代诸帝贵妃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当时胡皇后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後来孙贵妃生下儿子朱祁镇,宣宗愈发宠爱她,以胡皇后无子所以理应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也有一说孙贵妃当时假装怀孕,收养宫女的儿子,宣称是自己的儿子,并将生子的宫女杀害灭口。因为孝恭皇后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并作为宣德朝的皇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皇太后,和成化皇帝(朱见深)的主要抚育人,清编明史多有诋毁。因为根据当时宣德皇帝年近三十尚无子嗣、宫中上下都关注谁会生育第一个皇子、皇太后张氏依然健在等情况分析,孙氏佯装自己怀孕而控制真怀孕的宫女偷梁换柱的做法,在当时几乎不可能。而对毫无疑问地获得了皇帝专宠、并已生下女儿常德公主的孙贵妃来说,也似乎不会置将来可能亲生的儿子的前途于不顾出此下策。

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废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卒,张太后立皇太子朱祁镇为皇帝,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朱祁钰即位,为景泰皇帝(明景帝)。十二月加上尊号“上圣皇太后”。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英宗复辟为帝,废景泰皇帝为郕王。给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明代后宫的徽号自此开始。

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太后崩逝。全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附太庙。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宣宗朱瞻基孙贵妃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嫡长子,生母张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生于北平燕王府。其时,祖父成祖为燕王。永乐九年(1411年)册为皇太孙。仁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1425)六日即位,宣德十年(1435)正月去世,终年38岁,在位十年。谥号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 汉王朱高煦为什么要反叛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瞻基

    朱高煦叛乱或称高煦之叛、高煦之乱,是明朝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的事件。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乱。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带兵时,朱高煦经常随军左右,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战役中立有大功,为朱棣所倚重,高煦自恃有功,周围也有一帮人为其出谋划策,几次阴谋离间燕王与世子关系。朱棣即位后,

  • 朱瞻基开创宣德治世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政局趋于稳定。明宣宗在成祖、仁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政治机构,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明宣宗保留了明仁宗时期的政府结构,让许多杰出的官员继续效劳。但是他在政治制度方面和行政实践中的确作了某些变动。这在内阁作用的改变和宦官参与行使行政权方面表现得很明显。明宣宗即位后则进一步继

  • 李世民的早年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李世民幼时聪明机智,高明的见解非常深远,面临关键大事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当时人没有一个人能够

  • 朱瞻基为什么刚即位就有人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他放弃了他父亲把朝廷迁回南京的计划,仍留北京为帝都,这多半是因为他成长在此地,因而与朱棣一样深切地关心北方的边境。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明仁宗的后事,

  • 刘邦传位给刘盈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邦为何将皇位传给刘盈?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就刘邦来说,刘盈也好,刘如意也罢,甚至刘肥,刘长,刘恒,都是自己的儿子,传给谁都是延续,但问题的核心是传给谁才能保证大汉的天下永远姓刘,就算不能永远,也得打个刘姓长期拥有天下的底子。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刘邦就是本着这个出发点立嗣,所以这就是传位的核心思想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写《帝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唐朝,李治,唐太宗

    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

  • 刘邦不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如意是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邦为什么不立刘如意为太子呢?是刘邦不想还是不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刘邦还未发迹前,原配夫人是吕雉,二人可谓是患难夫妻了。当年刘邦在外四处征战,先是推翻暴秦,后又同项羽争霸,这段时期里,吕雉大部分时候并没有陪在刘邦身边,而是在刘邦的老家照顾他们刘氏一家,生活也是过得十

  • 朱瞻基为什么早早被立为储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

  • 刘邦和戚夫人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刘如意(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受封为代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改封为赵王。因母亲得宠,汉高祖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由于大臣与吕后反对而作罢。刘邦害怕吕后谋害刘如意,便以周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