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卓文君卖的酒的品种

卓文君卖的酒的品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4/1/22 1:54:32

两千多年前一次酒宴,文艺青年马相如弹了一曲“凤求凰”,珠帘后的卓文君听得心驰神荡。两人款曲暗通一阵儿后,终于寻着个机会,在某个夜黑风高之夜,相约“夜奔”到了成都。刚到异地的夫妻俩,无以为生,便跟着本地人学了卖酒营生。两人变卖了车辆和随身携带的细软,置办了一间酒舍。从此,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扎起围裙,和店里的小二一道洗涤酒具,干些杂活。那么问题来了。两千多年前成都这间夫妻小店中,卖的是什么酒呢?

根据相关记载,汉代酿酒技术比前朝已有很大进步,许多后世的酒类品种此时都已出现。比如谷物酒,果酒,用香料或草药泡制的药酒,按季节酿制的“春酒”、“秋酒”、“冬酒”等等。

其中备受欢迎的是一种经过“九酝春酒法”酿造的“春酒”。这种酒从腊月开始准备:“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曲,正月解冻,用好曲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日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程序繁复,却也是慢工出细活,连药王孙思邈都赞道:“香美势力,倍胜常酒”。这个酿酒方子后来被曹操当宝贝一样献给了汉献帝。可见此酒的受欢迎。

所以“文君当垆”的原始版本中,当年临街店铺屋檐下的条案上,应该是一溜摆满了数个酒瓮。每个瓮里盛着不同的酒:药王孙思邈推荐的“春酒”,妇孺喜欢的果酒,蜀中老人喜欢的药酒,汉子们喜欢的烈性粮食酒等等,一应俱全。

自文君当垆的故事诞生,数千年来一直为人歌咏,经久不衰。卓文君为了爱情,不惜抛弃千金小姐的尊贵,变身沽酒女郎,临街卖酒,这份勇气和胆魄,放在任何时代、任何阶层,都是励志的。

后世文人们在吟咏“文君当垆”时寄予了种种情怀和杂思,但因为时代、各人所处环境的不同,在士子们的想象中,“文君当垆”所卖的酒自然也不一样。

01

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公元851年,距安史之乱近一百年后,诗人李商隐结束在东川节度使幕府的任职,准备离开成都,返回梓州。在同僚、诗友为自己举办的饯别酒宴上,李商隐效仿“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沉郁诗风,写下这首送别诗。

人生在世,悲欢离合本也是常事。只是安史之乱后,大唐荣华远遁,一蹶不振,其时蜀中乱离,民不聊生,包括诗人在内的黎民百姓为了讨一口饭吃,不得不经常辗转跋涉、迁徙各地。此时朋友们能共聚东川幕府的酒宴,是一种缘分,但此次离别后今生还有无再会之时,怕是难预料的。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是诗人描绘的成都市井生活情景,也是心存的一点念想吧。那么在唐时诗人的想象中,“文君当垆”卖的是应是什么酒呢?

据载,唐时流行酒类以“春酒”为主,因此酒名也大都带有“春”字。比如用松脂酿造的“松醪春”,用曲米酿造的“曲米春”,梨花开时酿的“梨花春”。最有名的几款酒当是唐代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提到的:“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

“春”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时节,虽然世事无常,但若循着节气轮回,万物萧索的冬天,却也是蛰伏之时,待到来年春天,依然可以卷土重来。其时的大唐,是否再能迎来自己的“第二春”呢?

李商隐所处历史时期为“晚唐”,其时距唐灭不过五十年左右。世情汹汹,乱象纷呈,王朝一点点坍塌的迹象,大约也是能感觉到的。在那场氛围沉重的践行酒宴上,李商隐虽然喝着石冻春或者剑南春,应该再也嗅不到“春酒”的勃勃生机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仁宗朱高炽在军事上的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仁宗,军事

    朱高炽是个仁君,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朱高炽重视明廷北边边防,多次敕谕边关将领加强巡逻。其在位期间,曾下诏:“令各隘口及烟墩昼夜用心瞭望,谨慎谨慎,毋致疏虞,敕宁夏、甘肃、辽东、宣府、山海、永平、开平总兵官及备御官亦如之。”朱高炽

  • 卓文君卖酒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酒

    “隔怜魂断凤求凰,风流文章万口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摒弃封建世俗观念,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千百年来,曾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锦绣诗篇和戏剧作品,让多少憧憬幸福生活的男女青年为之着迷。现代人谈起两千多年前的成都老乡司马相如,都记得他是汉代辞赋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开发由蜀入云贵的西南大道的先驱,都会津津有

  • 朱高炽为什么被立为燕王世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炽,明仁宗

    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8月16日),朱高炽出生于祖父朱元璋兴盛之地凤阳。 他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十八岁。相传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明史·卷八·

  • 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情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相如

    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结婚后,两人到了临邛,开了个小酒店来维持生活。后来卓王孙不忍女儿受苦,于是资助了很多财物和田地,两人于是过上了富足生活。过了几年,司马相如的文章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一跃升至中郎将,飞黄腾达。在京城任上的日子里,逐渐冷落卓文君,后来干脆写了一封信留给临邛的卓文君。卓文君打开信件,发现上

  •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岁数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

    历史上杨贵妃比唐玄宗李隆基小三十四岁,杨贵妃一开始是李隆基的儿媳,是寿王李瑁的妃子,但是唐玄宗因为看中了杨玉环的美貌,便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那个时候李隆基已经五十多岁,而杨玉环妙龄才十八,两人是典型的忘年恋。杨贵妃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虽然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也宠爱过武惠妃等人,但是

  • 明仁宗时期的经济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经济,明仁宗

    明仁宗在位期间,他信奉儒家学说,有很能体谅民间疾苦,轻徭薄赋,数次减免贡赋。朱高炽监国期间大力推行其父皇的“垦荒归己”的奖励垦荒政策,使这项政策前后贯彻七十年之久。同时也继续其父祖的设置屯田的政策。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高炽第二次监国时,安置了山西等地2000多户流民到隆庆州进行屯种,促进了当

  •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

    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篇爱情叙事长诗《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凄楚缠绵回旋婉转的爱情故事,从此,唐玄宗、杨贵妃、华清池、马嵬坡这些名字与便《长恨歌》一起被人们所熟悉,流芳千古,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成为爱情绝唱,遗恨千年。野史中讲,唐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驿驾,喜欢赵丽妃。随

  • 杨贵妃下落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说杨玉环并没有死,而是去了日本,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看看正史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杨玉环本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深受唐玄宗的喜爱。唐玄宗甚至为了她冒天下之不敬,将这位儿媳强娶入后宫当贵妃。恩宠惠及家人,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

  • 杨贵妃死后李隆基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

    李隆基一生有三位皇后,九位嫔妃,昭仪才子数十名。其中最著名的还是李杨之爱,杨贵妃被称为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她没能当上皇后,但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要比皇后多多了。当时很多文学作品都把李隆基描写成是一位专一的皇帝,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把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永久记录了下来。不过杨贵妃最后时刻下落

  • 杨贵妃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在唐玄宗后宫中绝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安史之乱”而告终。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兵锋直指长安,唐玄宗眼看京师不保,连忙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逃往四川避难。然而,当逃难的队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