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修改实录了吗

唐太宗李世民修改实录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18 更新时间:2024/1/17 1:41:26

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的言行的《起居注》。初时褚遂良不许,后来他再要求房玄龄,房应允并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于贞观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献予太宗,但唐太宗终归未能得观《起居注》。

参读武德年间所著《大唐创业起居注》(不曾被官方修改),以及订正详实的《资治通鉴考异》(同时记录了《实录》、野史、物证等考据》),再考查《旧唐书》等(以《实录》为蓝本)相关记载,不同之处仅存于三个方面:其一,太原起兵的发起人是谁;二是,隐太子李建成在攻取长安时的战功;再有,李渊宫闱禁中的是否检点。而上述三个方面皆以“玄武门之变”为中心而展开,其余初唐历史事件,各史料中所载(包括不受官方干预的稗官野史)竟保持高度一致。由此可知,除“玄武门之变”外,其它的初唐历史事件并无唐太宗参与删改杜撰的可能。

因此,历来学者都将目光聚焦于“玄武门之变”,史书也记载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的关注,要“削去浮,要求直书其事”。史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李世民此举使自己亲杀兄弟的事实在史书中保留了下来,如王夫之从道德的角度批判李世民,认为直书其事是不知羞耻,“至于自敕直书,而太宗不可复列于人类矣”;一些史学家则认为,直书其事其实是唐太宗公然指使臣下在“玄武门事变”的相关记载中美化自己;但更多的学者,能够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下,坦然的接受认可这次皇家宫廷政变和太宗之举。

公元618年5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但这时候天下其实并不太平,隋炀帝王世充李轨刘武周、薛举梁师都割据一方,最终鹿死谁手还说不清楚。对于李渊父子来说,扼守关中才是重中之重。而占据着兰州的薛举,这时候也已称帝,并自称“西秦霸王”,对李渊父子的汉中虎视眈眈。

6月,薛举率兵前来进犯,李渊便命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大元帅,刘文静为长史,殷峤为司马率八总管兵前往迎击。根据史书记载双方在高墌对垒,而在这时候李世民同志却不巧刚好感染了疟疾,在抱病休养之前一再告诫刘文静要打持久战,不要轻敌。但李世民刚一倒下,刘文静便听众了殷峤的建议,陈兵于高墌西南,仗着人多势众,并未设防,结果被薛举从背后包抄,唐军大败,死伤过半,李世民不得不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回了长安,要不是因为薛举高墌大胜后不久便病死,李家父子在长安还能不能待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史书上将高墌惨败的责任归咎给了刘文静和殷峤二人,但刘文静和殷峤都绝非年少轻狂,心浮气躁之人。两人自李渊太原起兵便一直担任要职,不辱使命,为什么偏偏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明明下了持久战,不要盲目出击的命令后,还这样冒进而导致惨败了?让人更觉得蹊跷的是,史书上记载刘文静和殷峤大败后回到长安便遭到下课免职,可是仅仅不到三个月,两人又再此官复原职,跟随李世民继续征战。

根据李老二能将玄武门之变自己杀害兄弟逼父让出帝位在史书中都说的这样大义凛然的尿性,他对自己盲目指挥导致唐军惨败,嫁祸到在他上位之时便早已经死去的两个老臣身上似乎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毕竟高墌一战可以说是李世民初期军事生涯中绝无仅有的惨败,这个锅必须有人来背。当然为了维护帝王的高大形象,刘文静和殷峤两位不会开口说话的老臣便在史书中责无旁贷的揽下了失败的一切责任。

标签: 唐太宗唐朝

更多文章

  • 史上被称为蟋蟀皇帝的朱瞻基为什么可以开创仁宣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因为朱棣特别欣赏朱瞻基,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也因为他的优秀以及受到朱棣的重视,朱高煦等人为了皇位自然将他和他父亲看成眼中钉。朱高煦等人在对付朱瞻基父亲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放过朱瞻基这样一个大威胁。年少的朱瞻基便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不过朱瞻

  • 朱瞻基与孙皇后的感情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明宣宗朱瞻基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他的皇位之路非常顺利,因为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受祖父朱棣和父亲明仁宗的喜欢,朱棣还在世的时候就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因为朱棣特别欣赏朱瞻基,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也因为他的优秀以及受到朱棣的重视,朱高煦等人为了

  • 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遂安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遂安公主,李姓,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适婚的年纪,嫁给陈国公窦抗的孙子、信都县男窦逵。窦逵去世后,再嫁千牛备身王大礼。去世之后,陪葬于昭陵。遂安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生母不详。按年龄排序,遂安公主在长乐公主李丽质的前面,而李丽质出生在武德三年(

  • 唐太宗嫡长女长乐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长乐公主,名李丽质,唐太宗嫡长女(第五女),唐高宗同母姐,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二年(628年),诏封长乐郡公主。因皇后所生,深得唐太宗钟爱。贞观五年(一说贞观六年),唐太宗为其筹备嫁妆,礼数加倍于永嘉公主,严重逾越制度,遭到谏议大夫魏征进谏。贞观七年(633年),长乐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长孙冲,即齐

  • 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以刘邦为首的英雄人物与诸侯们,经过几年的四处厮杀,浴血奋战,终于收复残局,天下统一,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将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众哥们中的有功之臣进行论功行赏,一口气封了七个异性诸侯王。分别是韩王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

  • 刘邦的文化水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都说刘邦是布衣出身,那么刘邦是文盲吗?刘邦的文化水平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上就记载,刘邦从小和卢绾一起读书。只不过刘邦读书如同诸葛亮,是为了理论指导实践,而不是作构建理论的学术研究。事实上,刘邦后来能够和张良、萧何等人讨论军事、政治问题,可见他绝对不是不读书的文盲。刘邦自己应该深受道

  •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南平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南平公主(?—650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贞观十一年(637年),嫁给南城县男王敬直。王敬直受累于太子李承乾谋反,夫妻离婚。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永徽元年,薨逝,陪葬昭陵。下嫁王珪的小儿子南城县男王敬直。出嫁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按照古

  • 唐太宗李世民长女襄城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襄城公主,唐太宗李世民长女,母不详。下嫁萧瑀长子萧锐。卒于永徽二年,陪葬昭陵。襄城公主雅礼有度,太宗贤之,敕诸公主视为师式。后人赞誉和政公主时提到“平阳起娘子之军於司竹,襄城行匹庶之礼於宋公,常乐匡复之师於武后,皆前古之所未有。” 萧锐袭父爵为宋国公,沉毅有大量,善隶书,性蕴慈仁。贞观十八年,唐太宗

  •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李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唐太宗

    李福(634年-670年10月2日),字祐,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一说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母为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贞观十三年(639年),进封赵王,出继隐太子李建成。贞观十八年,出任秦州都督。唐太宗去世时,授右卫大将军。唐高宗即位后,先后治理鄜州、青

  • 吕后善待薄姬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后

    刘邦去世后,吕雉彻底掌权,虽然刘盈成为了皇帝,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政务都要听从吕后的安排。吕雉开始对后宫进行大的清理,第一要对付的自然就是戚夫人。之前戚夫人一直有刘邦撑腰,现在靠山没了,自然是好日子到头了。吕雉不但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还把他的儿子给杀了。可是,大家就比较好奇,既然吕后那么厉害,为什么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