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为什么以山为陵

唐朝为什么以山为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66 更新时间:2023/12/18 19:53:57

长孙皇后遗言要求薄葬,希望不起坟茔,以山为陵。一向爱重妻子的太宗不仅听从,更下诏将其作为祖制,以传后世。从此开创了唐朝以山为陵的先河。其后太宗命令阎立德营建昭陵。 在长孙皇后去世当年,太宗就开始设想将来与妻子的合葬事宜,决意将来与爱妻同穴而眠。先是于十年十一月(636年),刻六骏雕像于昭陵。

后又在十一年二月(637年)下达了功臣陪葬诏。并开始陆续让功臣葬入昭陵。其实在长孙皇后生前,便与太宗同住一个寝宫,正因为如此,柴绍旦夕告变之时,才得以扶疾以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入葬昭陵,在元宫中等待了十三年的长孙皇后终于又一次与丈夫聚首。正所谓“伉俪之道,义期同穴”。长孙皇后和太宗生同寝死同穴,不负夫妻之义,伉俪情深。

《旧唐书●阎立德传》:阎立德,雍州万年人,隋殿内少监毗之子也......高祖崩,立德以营山陵功,擢为将作大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又令摄司空,营昭陵。

册府元龟◎帝王部●仁慈》:十年十一月,帝谓侍臣曰:“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於难者,刊石为镌真形,置之左右,以申帷盖之义。”初帝有骏马名馺露紫霜,每临阵多乘之,腾跃摧锋,所向皆捷。尝讨王世充於隋盖马,方酣战移景,此马为流矢所中,腾上古堤。右库直丘行恭拔箭,而后马死。至是,追念不已,刻石立其像焉。

《金石录●卷二十三》:右《唐昭陵六马赞》。初,太宗以文德皇后之葬,自为文,刻石于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乘六马,为赞刻之。皆欧阳询八分书。世或以为殷仲容书,非是。至诸降将名氏,乃仲容书尔,今附于卷末云。

《册府元龟◎帝王部●立制度》:十一年二月丁巳,诏曰:“佐命功臣,义深舟楫,或定谋帷幄,或身摧行阵,同济艰危,克成鸿业。追念在昔,何日忘之。使逝者无知,咸归寂寞。若营魂有识,还如畴曩,居止相望,不亦善乎!汉氏使将相陪陵,又给以东园秘器,笃终之义,恩意深厚。古人之志,岂异我哉。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尤著,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及其秘器。使其窀穸之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

《旧唐书●唐太宗本纪》:十一年二月丁巳,诏曰: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一期。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是以《礼记》云:“君即位而为椑”。庄周云:“劳我以形,息我以死。”岂非圣人远鉴,通贤深识?末代已来,明辟盖寡,靡不矜黄屋之尊,虑白驹之过,并多拘忌,有慕遐年。谓云车易乘,羲轮可驻,异轨同趣,其蔽甚矣。有隋之季,海内横流,豺狼肆暴,吞噬黔首。朕投袂发愤,情深拯溺,扶翼义师,济斯涂炭。赖苍昊降鉴,股肱宣力,提剑指麾,天下大定。此朕之宿志,于斯已毕。犹恐身后之日,子子孙孙,习于流俗,犹循常礼,加四重之榇,伐百祀之木,劳扰百姓,崇厚园陵。今预为此制,务从俭约,于九嵕之山,足容棺而已。积以岁月,渐而备之。木马涂车,土桴苇龠,事合古典,不为时用。又佐命功臣,或义深舟楫,或谋定帷幄,或身摧行阵,同济艰危,克成鸿业,追念在昔,何日忘之!使逝者无知,咸归寂寞;若营魂有识,还如畴曩,居止相望,不亦善乎!汉氏使将相陪陵,又给以东园秘器,笃终之义,恩意深厚,古人岂异我哉!自今已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及以秘器,使窀穸之时,丧事无阙。所司依此营备,称朕意焉。

《资治通鉴》:(贞观十一年)上以汉世豫作山陵,免子孙苍猝劳费,又志在俭葬,恐子孙从欲奢靡;二月,丁巳,自为终制,因山为陵,容棺而已。

《册府元龟●卷七十六◎帝王部●褒贤》:贞观十一年正月,散骑常侍姚思廉卒,诏陪葬於昭陵,褒有德也。

《旧唐书●姚思廉传》:姚思廉,字简之......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於昭陵。

《旧唐书●秦叔宝传》:秦叔宝,名琼......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册府元龟◎帝王部●褒功》:十三年,特进杨恭仁卒,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标签: 唐朝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清照

    “赌书泼茶”是讲的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李清照曾亲自为该书写了后序,也是我国金石史上难得的妙文。二人可谓才学夫妻了,琴瑟相协,留下了不少爱情佳话。这则故事也记录在了《金石录后序》中。其

  • 李清照秉承家学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李清照三瘦词人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清照

    自古以来,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会赢得后世的雅称别号。比如,以写梅花出名的林逋,被称作“梅妻鹤子”。以写“影”闻名的张先,被称作“张三影”。当然,还有我们的千古第一才女,宋代话题女王李清照,她被称为“三瘦词人”。“三瘦词人”这个雅称是指李清照喜欢写词时用“瘦”字,来形容花容人貌,使词作生动而形象。可是,你

  • 李清照的父亲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李格非(约1045年—约1105年),字文叔,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北宋文学家,女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

  • 李清照的外祖父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才女,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不少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李清照外祖到底是谁?根据史书记载,李清照外祖有二种说法,一是御史中丞王拱辰,二是宰相王珪。史书上留下的二种说法自相矛盾,让后人难以辨别,直到上世纪在河南出土一块墓碑,才算解开了李清照的身世真相,由此还可

  • 李清照不写岳飞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北宋末期南宋初期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段非常令人痛心的历史了,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比如爱国将领岳飞,爱国诗人李清照。李清照写过很多诗词,也展现了她的一生,而就在南迁的时候,她赞扬了项羽,但是与她同一时期的岳飞为什么从来没有出现过在她的作品中呢?她当时难道是不知道有岳飞这个人吗,他

  • 建安七子中喜欢驴叫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建安七子

    引子——他:位列“建安七子,平生最爱听驴叫,容貌长得最丑,但其文学成就却是最高的。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安七子中的这个人物吧!《王粲传》中记载:“粲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座皆惊”。丑到吓人该是有多丑,但也许是一身才华调亮了容貌的对比度,才让人们对这个又小又矮的男孩颇为失望。不仅如此,

  • 年羹尧犯的大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年羹尧(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之人,进士出身,官升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年羹尧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那么为何年羹尧位极人臣反而最后被雍正帝下令自裁而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 吴中四士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到吴中四士,或许很多朋友不是很熟悉,也可能最了解的也就是贺知章或张若虚了。吴中四士指的就是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这四位在吴中的诗人。在唐朝初年,盛唐时期,吴中指的就是如今的江浙一带,所以这四位就是当初盛唐时期江浙一带著名的诗人。其中贺知章和张若虚事著名的诗人。张旭则是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诗人

  • 雍正用年羹尧做大将军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

    雍正登基以后,开始对国家的朝政整改,雍正把帮助他登上皇位的钨思道选择不再重用,而且像高毋庸这样的家臣也是没有了音信,其实这一幕小编觉得很像一句话,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韵味,而且现在的老十三也是处于颓废状态!不管理朝廷的事情,一直都是憋在家里面,而且雍正也是多次去找老十三,希望可以老十三出来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