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要取消寒食节

曹操为什么要取消寒食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97 更新时间:2023/12/18 9:38:07

清明节期间,人们游玩的时候,一些人会想到,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寒食节,而这个寒食节在三国时期,被曹操下令取消了。那么,曹操为啥取消寒食节?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根据资料记载,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食,称为寒食节。

其实,寒食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还有更深的寓意。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寒食节这天,人们都不吃饭,用来纪念他。而他值得纪念的地方,就是“廉”,即不贪图爵禄。这和饿着不吃饭,意思是差不多的吧。人们通过这么饿上一天,提醒自己想想作为人类,不要太贪婪。后来,这种做法扩大化了。介子推的事情和晋国有关,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是在山西西南部,于是,山西非常重视这个风俗,在介子推忌日这一天,人们不吃饭,只吃提前备下的冷的食品,所谓寒食。

这个风俗延续到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曹操颁发《明罚令》说:“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也就是说,当时不生火,吃寒食,还只是山西地区的特殊风俗,而曹操觉得这是个陋俗,怕把山西寒冷地区的老百姓给冻饿坏了,于是明令禁止,否则处半年有期徒刑。

通过曹操的这个政令,能够看的出,寒食节很多人是不愿意过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只吃冷饭,不能吃好吃的,也容易影响健康。后来,晋朝取缔了曹魏。因为“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同名,而介子推的事,又可以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政府又鼓励人们纪念介子推了,于是寒食照旧。

当时,清明还是一个节气,谈不上节日。寒食节要比清明重要的多。不过,人们也发现寒食节这几天不太好过,太苦逼了,天天要吃冷饭,这与古代人们崇尚美食的做法格格不入。而寒食节和清明离的又很近,且清明这天也有一些活动,后来人们就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后来,寒食节慢慢的就消失了,大多数人们干脆过清明节,而不过寒食节。

不过,现在还有人过寒食节的。根据资料记载,如今,在山西大部分地区选择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而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不过,现在的寒食节吃的也和以前有所改观,不再是冰凉冰凉的冷饭,而是用点心等干粮替代,时间也不是一个月。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唐睿宗李旦是逼武则天退位的主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唐睿宗

    李隆基的老爹就是相王李旦,是武媚娘的小儿子,也曾是最听话的政治“傀儡”,在皇位上几上几下,据此有人认为李旦也是一个史上最窝囊皇帝李显式的悲情政治人物,他们一家甚至在酷吏来俊臣最喧嚣尘上、最春风得意、最呼风唤雨的时候,差点被罗织谋反罪满门抄斩,要不是那个视死如归、见义勇为的太常寺乐工剖心明志,救了他们

  • 赵构能够活到八十多岁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亲生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赵构是南宋帝国的缔造者,也是宋徽宗的儿子。应该来说,宋高宗赵构也算一位不凡的君王,能够在北宋灭亡那等危急时刻当中,赵构能够建立起南宋政权,并在金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仍然保南宋政权不倒,这不能不说赵构还是很有能力。认真阅读《宋史》等有关史料,大家会发现,虽然赵构只是宋徽宗一个庶出的皇子,但赵构从小就有

  • 唐睿宗禅位李隆基是被逼迫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隆基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两次登基为帝,又两次让出皇位。李隆基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他第二次禅让的对象,下一任皇帝,史称唐玄宗。那么唐睿宗李旦是禅位唐玄宗是被逼迫的吗?李旦被后世评价为“谦恭孝友”,简单说就是善良懦弱,对谁都狠不下心。他第一次即位时,他的哥哥李显刚刚被母亲武则天废黜皇位,之后武则

  • 赵构为什么会连下十二道金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岳家军在郾城、临颍等地大败金兵,兵临大宋故都开封城下。就在此时,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急脚递,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本欲抗命,奈何诏令措辞一道比一道激烈,刘琦、张俊两路大军已经后撤,同时又断绝了岳家军粮草供应。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班师途中,金兵又攻取了宋军刚刚收复的

  • 唐睿宗李旦第九女玉真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公主,唐睿宗,公主,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690年代-762年),李氏,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法号无上真,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九女,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同母妹,母为窦德妃。初封崇昌县主。景云元年(710年),父亲唐睿宗复位后,进封昌隆公主。景云二年(711年),改封玉真公主。入道

  • 清朝谥号文正的八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谥号,清朝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文正公(范仲淹)、曾文正公(曾国藩)。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至高荣誉。

  • 魏忠贤斗不过崇祯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

    魏忠贤的权侵朝野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皇帝的支持,绝对是响当当的“大老虎”。明代宦官掌权与唐代不同,没有军权、更不操废立大权。崇祯对魏忠贤是先铲除其他党羽。在阉党中,第一个倒霉的是兵部尚书崔呈秀。他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手握兵权,一直是魏忠贤最得力的助手。所以,崇祯就把矛头首先指向崔呈秀,利用阉党的内部矛

  •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多次改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轮、李轮、武轮。为什么唐睿宗要多次改名字呢?在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四个儿子里,除了老三李显才能一般,资质平庸以外,其他三个都各有所长,老大李弘为人宽厚,心地纯良,被寄予厚望,可惜身体不太好,年纪轻轻就抱病而亡,老二李贤身体好,大脑好,人缘好,眼界高,可惜斗不过他的老妈武则天

  •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

    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治结束了。溥仪虽然退位了,但是皇家成员依然住在紫禁城内。1921年8月,醇亲王府中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一位小格格出生了。这个小格格在姐妹中排行第七,王府内上下都称“七格格”。她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韫欢,是溥仪皇帝的亲妹妹,

  • 唐睿宗嫡长子李宪为什么主动让位给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睿宗,李承乾,李旦,李隆基

    自古以来,皇室中为了皇位,多少亲兄弟自相残杀,再者,从商周时期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已经形成,并随着历朝历代发展不断沿袭,“立嫡立长”早已成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可是在太平盛世的唐朝,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却竭力扶持弟弟李隆基,自己做一个快意自在的逍遥王爷,这是为什么?李宪,本名李成器。后人提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