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谥号文正的人

历史上谥号文正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46 更新时间:2023/12/31 21:59:50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唐朝时期

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

唐朝有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期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

南宋时期

南朝得文正谥号的有陈康伯。

元朝时期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吴澄与许衡齐名,时人称为“北许南吴”,他们是元代理学的领军人物。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刘秉忠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一谋臣,深受忽必烈信任,参与了建立金莲川幕府、征伐大理、会见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讨南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廉希宪是元代理学名臣,时人称其“廉孟子”。忽必烈崇尚藏传佛教,曾命廉希宪受八思巴佛戒。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贾居贞为人清廉,拒绝贿赂,太宗窝阔台因此嘉奖他,世祖忽必烈北征,也让他随从,时常让贾居贞教授《资治通鉴》,他为人谦逊,任郎中时推辞参知政事的任命。贾居贞去世后追封光禄大夫、平章政事,为定国公,谥号文正。

明朝时期

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

方孝孺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李东阳、谢迁为弘治、正德名臣,时人将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与永乐、洪熙、宣德朝名臣“三杨”相比,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临终时,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可见“文正”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倪元璐为明末名臣、书法家,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时自缢殉节,全君臣之义,彰显气节。

清朝时期

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汤斌为清代理学名臣,两任《明史》总裁,继承了明末以来程朱学对王学的修正。刘统勋、曹振镛、曾国藩则以功劳著世。其余诸臣则以帝师之尊谥文正,朱珪为嘉庆帝师,杜受田为咸丰帝师,李鸿藻为同治帝师,孙家鼐为光绪帝师。

标签: 谥号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被太监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胡亥,秦始皇,李湛,李亨,李纯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们的身影也不乏出现,他们是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的官员,是皇家专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官衔,而这种宦官(太监)制度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灭亡为止,一直贯穿了中国几千年。但是在这一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太监干政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同样,太监弑帝的事例也层见迭出。一、秦始皇秦

  • 梁武帝萧衍曾出家过多少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在我国历史上,一共有过83个王朝,五百多位帝王,这些帝王里,有的励精图治,有的纵情声色犬马,有的驰骋疆场,有的沉迷吟诗作赋。出家的皇帝也有不少,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一代女皇武则天、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顺治帝等等都曾与佛教结下深深的缘分。在众多出家的皇帝中,有这样一位清流,曾4次出家,他就是梁武帝萧衍。说

  • 唐睿宗李旦之女霍国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公主,李旦,公主,唐睿宗

    霍国公主,唐代公主,汉族, 唐睿宗李旦之女。唐睿宗女霍国公主霍国公主(?—756年),唐睿宗李旦女,母不详。公主下嫁裴虚己。裴虚己官做到光禄少卿、驸马都尉,但老裴很不懂政治,私下搞谶纬之术,还经常与玄宗弟岐王李范交往,这就违反了玄宗不许王公与大臣交往的规定。于是,裴虚己被迫与霍国离婚,并于开元八年(

  •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当了两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原名叫李旭轮。他出生仅仅几个月的时候就被封为了殷王,后来又被封为冀王,成了冀王后,他改名李旭轮为李轮。在公元前681年的时候,他被封为豫王,改名叫李旦。李旦一生登基了两次,最后都选择把皇位相让,一次是让给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武则天,还有一次是让给了自己的亲哥哥李显

  • 明朝谥号文正的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谥号

    历史上文官都对“文正”这一谥号梦寐以求,是因为这是对一个人生平道德的最高评价。而“文正”难以获得,也是因为它的评价太高,所以一般统治者,是不会轻易将此谥号赐人的。除非这个人,对国家有极大贡献。因此历朝历代,得到这一谥号的少之又少,明朝就仅有5人获得。这5人分别是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和刘理顺。

  • 唐睿宗李旦第八女金仙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公主,唐睿宗,唐朝公主,李旦

    金仙公主(689年—732年8月14日),李氏,法号无上道,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八女,唐玄宗李隆基同母妹。公主自幼丧母,深受父兄宠爱,初封西城县主。神龙二年(706年),成为女道士,以道士史崇玄和叶法善为师。太极元年,修筑道观于京师。唐睿宗复位后,进封西城公主,景

  •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不立嫡长子李宪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立的是李隆基为太子,但是李隆基其实不是嫡长子,这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社会很少见,那么唐睿宗李旦为什么不立嫡长子李宪为太子呢?这个事情还得从唐隆政变说起。唐中宗李显发动神龙复辟之后,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可大权却被武三思、韦皇后以及安乐公主等人把持。公元701年,即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被毒死,韦

  • 唐睿宗李旦三让皇位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皇位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父子、兄弟之间因争位而互残的事件,在史书当中屡屡出现。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位奇人,视皇位为包袱,曾经三度将其让出,着实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此人,便是唐睿宗李旦。那么,李旦的三让天下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的丈夫高宗去世之前,武则天早已管理政事多年。高宗去世之

  • 给魏忠贤立生祠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忠贤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与明熹宗奶娘客氏狼狈为奸,专擅朝政多年,党羽遍布朝野,被人们称为“九千岁九百岁”。为了讨魏忠贤欢心,各地的党羽爪牙们绞尽脑汁,花样百出,甚至有人效仿历史上的先贤,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或者是祭祀圣贤的宗庙,通常都是为已经去世的人而建,而为活人建造的祠堂,被称为“生

  • 唐睿宗李旦的两位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皇后

    唐睿宗李旦的两位皇后都是死后追封的,因为他这两个妻子都是被武则天处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元旦,自称为“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隆重的仪式过后,第二天一早,皇太子李旦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一起进官向武后贺年,武后微微露出一点笑容,简单地问了两句话,就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