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

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31 更新时间:2024/1/5 7:56:21

秦观,字少游,宋朝文坛婉约派一代词宗,受到东坡词风的影响,最擅长抒写迁客骚人的孤独寂寞与才子佳人的儿女情长,以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芳千古,至今为人传唱不息。秦观是苏轼的学生,而他闹得满城风雨的“绯闻女友”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

苏小妹的名气虽不比哥哥大,但在民间传说中人气却异常的高,她与苏轼之间互相调侃的打油诗生动有趣,历来为人称颂。秦观经常到苏轼家探讨文学,一来二去就与苏小妹互生情愫,不久有情人终成眷属,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苏小妹却给秦观设下了最后一道门槛,史称“洞房三难”。

或许是父兄才华的潜行熏染,以至苏小妹心气颇高,据说当初连王安石的儿子王雱都看不上,嫌弃王雱才疏学浅。所以在这样一个一刻值千金的夜晚,苏小妹决定与郎君一比才智,一来可以增添些情趣,二来考验一下秦观的文字功底。于是一场浪漫的较量开始了。

苏小妹把丫鬟都遣了出去,红烛映照的闺房里只剩下她与少游二人,由此开了这一场秀恩爱的游戏。苏小妹吟道: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此为洞房第一难,苏小妹以对联的形式出题,要想完美对出下联,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东西厢房”要与“洞房”对应,“旧”要与“新”对应,而最后四字“终生伴郎”则是苏小妹对秦郎的一往情深。

既有技巧,又有情调,又有款款深情,这就要求秦观不仅要合辙押韵工整地对出来,还要对苏小妹的深情作出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秦观思忖片刻,答道:

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秦观是有天赋才情,但他之所以能在词坛立下盛名,还得益于与大咖的切磋,屡得名师指点,外加寒窗苦读、四处求学,这才被聘为太学。秦观表示,经历了这么些努力之后,取得了太学的成绩之后,“方娶新娘”,才有幸福的资本迎娶苏小妹。这就表明了秦观的态度,他愿意为苏小妹而艰苦奋斗,一个上进的男人,自然能得女人的欢心。

苏小妹对秦郎的应答很满意,于是二人开始对坐欢饮交杯酒。但正喝到浓烈处,苏小妹朱唇轻启,问出了这洞房的第二难:

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

二人喝的是酒不假,但苏小妹此联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情。开怀畅饮,是因为二人有情;杯杯不言,是因为二人言情。三句话,实际是句句喻情。秦观脑回路迅速旋转,突然看到一桌的佳肴,顿时有了答案:

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同样的,秦观写的是菜吗?当然不是,他写的是苏小妹!身材丰美,容貌靓美,年轻鲜美,这不正是“形美色美鲜美”的含义吗?苏小妹的每一个美丽的瞬间,都深深烙印在了少游的心中。此话一出,苏小妹的脸颊立刻泛起了春光,红霞满面。

第一难是独处,第二难是交杯,第三难的奖励当然是同寝了。苏小妹娇羞之余,再起问答: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别看我小巧玲珑的,但是我不小气,你要小心!这是什么意思?“不小气”,是说苏小妹不是一个保守的人,既然是新婚之夜,自然要开放一些才是。“要小心”,是说她很娇柔,洞房之时要倍加小心。

秦观一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内心狂喜不已,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将这一句给对出来,他冥思苦想,终于对出了完美的下联: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别看我少游年少,但是我少见又少有,是人中之龙,却愿意娶你这个少女。秦观先抬高自己的身价,然后再俯下身姿说“愿娶少女”,无形中将苏小妹赞到了众星捧月的高度。八“少”对八“小”,生动有趣,又饱含激情,令人叫绝。这就是“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爱情典故。不得不说,幸亏少游拥有真才实学,否则连洞房都入不了呢!

标签: 秦观

更多文章

  • 李显流放房陵时有哪些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李显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

  • 李显当皇帝后为什么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武则天

    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

  • 李显为什么被立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他的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生于长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仪凤二

  • 唐中宗李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唐中宗李显逝世,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同月中宗幼子温王重茂被立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由韦后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

  • 柳永自称白衣卿相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柳永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白衣卿相”一词出自其诗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在其另一首《西江月》中也有出现。据说宰相吕夷简六十大寿的时候,派人向柳永讨词作。柳永写了二首,一首为《千秋岁》(泰阶平了),一首是《西江月》:“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疋绡字难偿

  • 柳永墓址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由于官方正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当时文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没有关于柳永的记载,所以连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没有定论。传闻各异,要下一个定论,就更难了。这也是词人的悲哀!但换一种想法:这也是词人的一种荣幸,让更多地方的人记住他、关心他!幸与不幸竟在一念之间!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

  • 柳永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早年经历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柳永出生于其父柳宜任所费县。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东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淳

  • 清朝的铁帽子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铁帽子王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是一种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甚至无需降等!清朝历史上一共分封了12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因开而封”即在清国开国之初立下显著战功。四位“因固而封”指在清朝中后期因稳固大清江山而收到恩封。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前八位王,他们分别是:一,睿亲王多尔

  • 清朝会败在慈禧手里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慈禧这个女人在历史上虽然没有什么好名声,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却是清朝不可抹去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爱面子,慈禧宁愿花大价钱来办自己晚年的生日宴会,也不愿多花一分一厘在自己国家的海洋军舰上,这样的行为又怎么不导致军队打败仗,中国在国际上受其他国家打压呢。而且慈禧思想狭隘,见识不足,总认为外国人只是想要

  • 柳永仕途不顺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柳永本名柳三变,是福建人,家里排行老七,所以又有人管他叫柳七。他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词人,为中国古典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文学素养非常好的他,却一生仕途不顺,这在“重文”的宋代是很罕见的。今天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一代文豪柳永始一生仕途不顺的原因。1、柳永不得志与他的词人性格和文风有关。柳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