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朱瞻墡三次错失皇位

为什么说朱瞻墡三次错失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3/12/23 7:39:12

作为三度错失皇位的明朝传奇王爷,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三子,明宣宗朱瞻基的胞弟,生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瞻墡作为皇孙,被明成祖册封为湘王,但直到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才就藩于长沙。据史书记载,朱瞻墡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因此深受父母和兄长的喜爱。

明宣宗是个短命鬼,在位仅10年便驾崩,终年38岁,时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由于太子朱祁镇年方9岁,根本没有能力治国理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朝臣倾向于拥戴朱瞻墡为帝,而宫中也开始讹传张太后亦有此意。然而,还没等朱瞻墡做出表态,张太后便召集群臣到乾清宫,声称自己绝没有扶立幼子登基的打算,并亲手把孙儿朱祁镇扶上龙椅。由此,朱瞻墡第一次错失皇位。

明英宗登基后,对皇叔甚是礼遇,在正统元年(1436年)进封他为襄王。对于侄儿的礼遇,朱瞻墡甚是满足,也并没有再进一步的打算,然而“土木堡之变”的爆发,却再一次将他推上风口浪尖。正统十四年(1449年),20万精锐明军在土木堡遭遇瓦剌军队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而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也被俘,成为瓦剌太师也先的阶下囚。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挟持着明英宗侵犯中原,并向明朝勒索人口和财富,而为了断绝也先的念想,留守京师的朝臣们,以大学士王文、兵部侍郎于谦为首,请求孙太后尽快册立新君。按照于谦等人的意见,担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最有资格继位,但孙太后却因朱祁钰不是自己的亲儿,所以倾向于立襄王朱瞻墡为帝,甚至还准备派使者前去襄阳迎奉。

然而,由于王文、于谦等人反对,加上瓦剌大军已进逼北京,形势迫使孙太后不得不做出妥协。当年九月六日,朱祁钰被册立为皇帝,是为明景帝(又称明代宗)。由此,朱瞻墡第二次错失皇位。不过,朱瞻墡原本也没有承继大统的打算,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不久,他便上书朝廷,请求册立太子朱见深(明宪宗,明英宗的庶长子)为帝,而由朱祁钰继续担任监国,并派遣使者迎回明英宗。

然而,朱瞻墡的奏折到达京城时,明景帝已经即位数日,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虽则如此,等到明英宗被迎奉回朝后,朱瞻墡还是上书朝廷,请求明景帝善待太上皇(即朱祁镇),切不可刻薄寡恩,从而让天下人寒心。明景帝虽然对朱瞻墡的奏请不屑一顾,但基于朝廷礼节,还是下诏褒奖他一番。

明英宗在南内被幽禁7年时间,最终在太子太师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的帮助下,趁着明景帝重病在床之际,成功地逃出南内、复辟帝位,史称“夺门之变”,时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明英宗复辟后,大肆封赏石亨、徐有贞等人,而石、徐等人因与于谦、王文等人不和,遂诬陷他们试图迎立朱瞻墡为帝,并成功地说服明英宗处死于谦、王文等人。

于谦等人被杀后,明英宗对朱瞻墡也开始心生怀疑,直到他亲眼看到叔父当年给朝廷上的两封奏折后,方才明白误会了朱瞻墡。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明英宗下令厚赏朱瞻墡并将其召至京师,当面夸奖他所上奏章堪比周朝的《金滕》(周武王病重时,周公向祖先祈祷,请求自己代武王而死时的立下的誓言)。此后,明英宗多次召见朱瞻墡进京,对他的礼遇比之前更高。

朱瞻墡虽然无意于帝位,但3次被动卷入皇位风波的现实,却让他必须变得更加低调,并时时作秀、表忠心。朱瞻墡很清楚,虽然明景帝已经病故,但明英宗对他依然恨入骨髓,所以便十分知趣的上书,以违反礼制为由,建议皇帝毁掉明景帝为早亡的杭皇后建造的寿陵。明英宗见到奏疏后很是认同,遂派有司毁掉寿陵。

不仅如此,朱瞻墡还向明英宗提议,将废后汪氏(明景帝发妻,因反对废黜太子朱见深而被废黜,明英宗复辟后,复封为郕王妃)驱逐出郕王府,但明英宗可怜弟妹的遭遇,加之后者有回护朱见深之功,所以并没有听从。等到明英宗驾崩、宪宗朱见深登基后,朱瞻墡旧事重提,但依旧遭到皇帝的拒绝。由此来看,朱瞻墡也有其卑鄙无耻的一面,实在是令人不齿。

成化十四年(1478年),襄王朱瞻墡病死,终年73岁,明宪宗闻讯后下令举哀,并赐谥号为襄宪。朱瞻墡死后,明朝官方评价道“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见《明宪宗实录》),这也算是对他的盖棺定论。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仁宗嫔妃王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后妃,朱高炽,明仁宗

    明仁宗妃嫔王氏(?-1425年),中国古代明仁宗的妃嫔。王氏是明仁宗在太子府的姬妾,生有公主,公主的封号待考证。生平明仁宗登基的时候册封她为淑妃。仅仅十个月,明仁宗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活人殉葬,此次共殉葬5人,王氏也被殉葬。谥号“贞静”,一说谥号“贞惠”。史料《明史》后妃传:“洪熙元年七月,追

  • 明仁宗李贤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炽,后妃,李贤妃,明仁宗

    李贤妃李氏,(不详—1452年2月6日),明仁宗朱高炽嫔妃之一。李贤妃生郑靖王朱瞻埈、蕲献王朱瞻垠、真定公主和淮靖王朱瞻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李氏被明仁宗朱高炽册封为贤妃。景泰三年正月庚戌日(1452年2月6日),李贤妃去世,明景帝朱祁钰为其辍朝三日。《大明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五》:(永

  • 司马相如追到卓文君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的确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辞赋大师。被称为赋圣和词宗。司马相如原本的家境还算不错。后来呢,他想当官,于是他就花钱买了一个叫武骑常侍,这么一个散官。这种官是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去做的。实际上就是陪着皇帝游玩。做一个侍从。这个官职可大可小,如果你能得到皇帝的宠信。那就是一个令人眼热的这么一个职

  • 明仁宗时期的民族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仁宗,民族

    朱高炽即位后积极改善与蒙古各部的关系。永乐二十年(1422年),朱棣北伐鞑靼不成,返回途中以兀良哈三卫曾随鞑靼掠边的名义击之。待到朱高炽即位后,于当年十一月,便“遣使赍敕谕兀良哈官民,曰:皇考太宗皇帝宾天,朕己钦承奉天命继承大位,主宰天下。凡四方万国之人,罪无大小悉己

  • 卓文君卖的酒的品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酒

    两千多年前一次酒宴,文艺青年司马相如弹了一曲“凤求凰”,珠帘后的卓文君听得心驰神荡。两人款曲暗通一阵儿后,终于寻着个机会,在某个夜黑风高之夜,相约“夜奔”到了成都。刚到异地的夫妻俩,无以为生,便跟着本地人学了卖酒营生。两人变卖了车辆和随身携带的细软,置办了一间酒舍。从此,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扎

  • 明仁宗朱高炽在军事上的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仁宗,军事

    朱高炽是个仁君,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朱高炽重视明廷北边边防,多次敕谕边关将领加强巡逻。其在位期间,曾下诏:“令各隘口及烟墩昼夜用心瞭望,谨慎谨慎,毋致疏虞,敕宁夏、甘肃、辽东、宣府、山海、永平、开平总兵官及备御官亦如之。”朱高炽

  • 卓文君卖酒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酒

    “隔怜魂断凤求凰,风流文章万口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摒弃封建世俗观念,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千百年来,曾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锦绣诗篇和戏剧作品,让多少憧憬幸福生活的男女青年为之着迷。现代人谈起两千多年前的成都老乡司马相如,都记得他是汉代辞赋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开发由蜀入云贵的西南大道的先驱,都会津津有

  • 朱高炽为什么被立为燕王世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炽,明仁宗

    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8月16日),朱高炽出生于祖父朱元璋兴盛之地凤阳。 他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十八岁。相传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明史·卷八·

  • 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情书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相如

    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结婚后,两人到了临邛,开了个小酒店来维持生活。后来卓王孙不忍女儿受苦,于是资助了很多财物和田地,两人于是过上了富足生活。过了几年,司马相如的文章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一跃升至中郎将,飞黄腾达。在京城任上的日子里,逐渐冷落卓文君,后来干脆写了一封信留给临邛的卓文君。卓文君打开信件,发现上

  •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岁数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

    历史上杨贵妃比唐玄宗李隆基小三十四岁,杨贵妃一开始是李隆基的儿媳,是寿王李瑁的妃子,但是唐玄宗因为看中了杨玉环的美貌,便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那个时候李隆基已经五十多岁,而杨玉环妙龄才十八,两人是典型的忘年恋。杨贵妃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虽然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也宠爱过武惠妃等人,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