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耿恭是怎么用数百人扛住匈奴两万人猛攻的?

耿恭是怎么用数百人扛住匈奴两万人猛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37 更新时间:2023/12/31 9:46:01

耿恭以数百人扛住匈奴两万人猛攻,守城一年,他是如做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后汉书·耿弇列传》中曾记载了一个“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耿恭等十三名将士,在北匈奴两万人的进攻下,守住城池长达一年,最终获救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一听到“十三将士归玉门”,就很容易就理解成是13个人在坚守。而实际上,参与坚守的将士共有数百人,只是他们绝大多数都在坚守过程中为国捐躯,最终只有13名士兵活了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真实且传奇的故事。

公元76年,北匈奴大举进攻车师,车师很快便不敌投降,车师国不得已投靠匈奴,并让军队与匈奴组成联军,共同包围了耿恭所驻守的金蒲城。

匈奴大军有近2万人,而金蒲城中却只有几百名将士,耿恭明白,想要将敌人击退是不太可能的,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打压匈奴人的嚣张气焰,一直坚持到新继位的汉章帝派出援兵。

耿恭利用匈奴人迷信神明的特点,在弓箭上涂抹了大量毒药,并让士兵们在城墙上喊话:“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一开始匈奴人并不将这话放在心中,但他们的士兵中箭后却全都伤口溃烂,并且剧痛难忍,这使得其他士兵心中不免感到恐惧,一时间匈奴军队士气低落。

就在匈奴士兵还在思索神箭一事时,耿恭组织了百人敢死队,在晚上偷袭了匈奴大营。匈奴人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城中的区区数百守军,居然敢发起主动攻击。由于没有一点防范,匈奴士兵一时间死伤惨重,书中对匈奴人此刻感受的记载是:“震怖,叹曰:‘汉兵神,真可谓也!’”

匈奴军队在连遭挫折后,决定先后退军。耿恭明白匈奴的撤退只是暂时的,要想进行长期的防御战,就必须去到一座更适合防御的城池。于是耿恭带领将士全体转移到了一座易守难攻的防御要塞,疏勒城。

不久后,匈奴果然卷土重来,大军包围了疏勒城。这一次匈奴部队并不着急,他们只围不攻,还切断了城中的水源。在水源断绝的情况下,耿恭下令士兵“乍马粪汁而饮之”,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士兵就地打井,希望能挖得地下水。终于,就在挖井士兵快要绝望时,地下清泉终于喷涌而出!耿恭兴奋不已,他命令士兵取大瓢接水,于城墙之上豪饮,并向下泼水来庆祝。见此情景,匈奴士兵也只能感慨连连。

虽然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援军却依然迟迟不到,城中粮草早已断绝,耿恭只能下令士兵将弓箭与铠甲上的皮煮软而食。匈奴见此情景,特派使者来劝降,结果耿恭在城墙上就把使者杀死,并且当众烧烤,与众将士分而食之。耿恭此举,不仅表明了自己誓死不降的决心,还大大提升了守城将士的士气。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大概便是出自这里了。

本就是汉人的车师王太后被汉军民族气节感动,她力排众议,暗中向城中守军运送了大量粮草和军械,粮食危机终于告一段落。

虽然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守城的数百名将士也已经所剩不多,对于他们来说,援军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实际上,求救使者早就将信息带到,但朝堂中围绕救与不救的问题却吵翻了天,汉章帝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最终,在司徒鲍昱的努力下,汉章帝决定派出张掖、酒泉、敦煌三郡的兵马共计7000人,对耿恭一部展开救援。

救援大军在救援过程中一路击败匈奴军队,共斩杀3000人,战功巨大。但当他们来到天山脚下时,却又开始犹豫不前。

大部分将领认为,此刻天山被大雪覆盖,士兵们长途奔袭未曾休息,一旦遇到以逸待劳的匈奴部队,之前的战功很有可能会化为泡影,而且耿恭此时生死不知,这一路上斩杀的匈奴也算是为他报了仇,没有必要再以身犯险了。

尽管大部分将领都赞成这个见好就收的提议,但依然有人始终没有放弃,这个人就是被派出去求救的使者范羌。范羌坚决不愿意放弃自己至亲的战友,他与一众将领据理力争,最终,众将领决定给他2000兵马,让他翻越天山,继续救援耿恭。

当范羌最终来到疏勒城下时,数百守城的士兵已经只剩下了26人,待到城门打开,耿恭与范羌不禁相拥而泣。在回到玉门关的路上,他们又不断遭受到匈奴的攻击,最终26人只剩下了13人。

标签: 耿恭汉朝

更多文章

  • 东汉名将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为何两年后被汉章帝撵回老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汉,耿恭

    东汉名将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为何两年后被汉章帝撵回老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耿恭是东汉名将,耿广之子,好畤侯耿弇之侄。耿恭早年跟随过窦固、耿秉等人,慢慢展现出了将帅之才。此后耿恭两次率军击败北匈奴,立下战功,回朝后升为骑都尉。当时耿家的三位将领耿弇、耿恭、耿秉都十分出众,但耿恭最后

  • 张安世: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揭秘其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安世,西汉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张安世,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张汤乃是张安世的父亲,张安世则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是西汉时期的名臣。张安世和张汤的性格迥然不同,张汤执法严苛,铁面无私,他也因此而受到皇帝的宠信,而张安世则生性谨小慎微,虽然依靠父亲的地位而做了郎官

  • 张汤之子张安世,他这一生都经历过什么?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结局圆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安世,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安世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今天就来说说汉朝时期的著名人物张安世,他不仅地位比霍光尊贵,财富也远胜霍光,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一生圆满。这位比霍光显贵的人名为张安世,是汉武帝是

  • 魏相在什么时候官至丞相?魏相的字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相,汉宣帝,丞相

    魏相,西汉名相,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公元前59年4月20日,是能和汉高祖时期的丞相萧何,曹参相提并论的一位贤相,历任茂陵令、河南太守、扬州刺史、大司农、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职,在汉宣帝时官至丞相,被封高平侯,去世后,获赐谥号宪侯。魏相为人刚正不阿,严峻律已,做事守规合理,才能卓著,非常受当时人们的尊

  • 公元前322年 张仪相魏,纵横家活跃于政治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仪,政治舞台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魏国谋划联合各国共同抗秦,张仪与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相会,商议联合齐、楚破坏魏国合纵计划之策,但未能阻止魏、赵、韩、燕、中山等国结盟。次年,张仪自啮桑返秦,被免去相职,遂来到魏。张仪向魏惠王进献联合秦、韩以伐齐、楚之策,为魏惠王采纳,并任用他为相。张仪坚决主

  • 丙吉:从小小的监狱长到封侯拜相,只因他干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丙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74年七月,年仅十八岁的汉宣帝刘询继位,又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他是汉武帝嫡长曾孙,是汉武帝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当年“巫蛊”事件被迫自杀,他的子女都被斩杀,只有刘询因尚在襁褓之中才躲过一劫,在牢狱中度过了很长的

  • 丙吉冒死救下婴儿死囚,成就一代明君后一路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丙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之祸”,冤死者甚多丙吉少时研习律令,起初担任鲁国狱史,因为断案水平高被提拔到朝廷,渐渐升迁至廷尉右监。丙吉任职数年后,不知为何受到相关案件的牵连被免,回到州里面担任佐吏。等到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后,朝廷由于缺乏断案的能

  • 西汉名臣丙吉,他是如何判断八旬老人的儿子是否是亲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丙吉,西汉

    丙吉,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西汉有一个名臣叫丙吉,很多人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他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也是汉宣帝的救命恩人,按照目前的分工来看,他是一个很好的法官。丙吉非常擅长律令,因此曾经在鲁国做狱史,后来慢慢的通过熬资历成为了廷尉监,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

  • 梁丘贺简介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梁丘贺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丘贺,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

    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复姓梁丘,(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西汉时,诸城称东武,始为侯国国都,吕后七年(前181年),设东武县,县治并为琅琊郡治,是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盛行,朝廷设置《诗》、《书》、《易》、

  • 梁丘贺儿子是谁 西汉名臣梁丘贺儿子梁丘临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丘贺,麒麟阁十一功臣,西汉,梁丘临

    梁丘贺(生卒年不详),复姓梁丘,(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西汉时,诸城称东武,始为侯国国都,吕后七年(前181年),设东武县,县治并为琅琊郡治,是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盛行,朝廷设置《诗》、《书》、《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