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文忠:明朝初年公爵,他的一生有哪些战绩?

李文忠:明朝初年公爵,他的一生有哪些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640 更新时间:2024/1/19 16:12:08

在历史长河中,李文忠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李文忠,明朝初年的公爵,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曾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洪武初年,他被封为曹国公,在功臣中排行第四,去世后被追封为岐阳王。

投奔朱元璋,初露锋芒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他便跟着父亲李贞到处流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父子俩多次死里逃生。

随着朱元璋的名声越来越大,李贞便领着李文忠前来投靠。朱元璋一见李文忠,虽然当时还是衣衫褴褛的少年,但两眼炯炯有神,便觉得小伙子将来非池中物,因此,他就把这个外甥当自己儿子来抚养,还将其改姓朱。

从此,李文忠认真学习兵法,练习武术,还经常到前线观战。为了栽培这个外甥,朱元璋还为他配备名师,学习儒家经典。数年之后,李文忠不仅文化水平有所成就,而且精通兵法,颇有儒将风范。

1357年,十九岁的李文忠,正式领兵出征,他跟着朱元璋去援救池州,大破元军。首战告捷,李文忠声威大震。接着,他率军攻克青阳、石棣、太平等地,在万年街击败元将阿鲁灰,昌化大胜元朝地方武装。这种辉煌战绩,如果是其他年轻人,可能就会志得意满,但李文忠没有,他下令烧毁所有财物,还激励大家,“大丈夫在世,功名富贵不算什么,只要你们努力打仗,何愁没有富贵,怕就怕你们不思进取”。

后来,李文忠又夜袭淳安,俘虏一千多人。因作战有功,又是朱元璋的外甥,他很快便被提拔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不久,李文忠又跟着邓逾、胡大海等人,出兵讨伐建德,并将其占领。朱元璋改建德为严州府,由李文忠镇守。

刚刚攻取的严州,城墙破败,防守也不坚固,元朝地方将领杨完者率军兵临城下。李文忠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他先派一支军队,去打杨完者的步兵。经过激战,李文忠大获全胜,他取下敌军的首级,然后放在竹筏上,让这些竹筏顺江而下。当这些竹筏飘到杨完者的水师那里时,水师官兵胆战心惊,纷纷落荒而逃。杨完者重新纠集大军,但早已军心涣散,很快便被李文忠击败。

李文忠趁胜追击,攻克浦江。入城后,李文忠张贴安民告示,严禁官兵烧杀抢掠,违者杀无赦。老百姓平时被各路军阀抢怕了,看到告示,又见李文忠的部队真的不像土匪,于是十分高兴。于是,李文忠不仅收服了民心,而且口碑也越来越好。

杨完者战败后,没过多久就死于乱军之中,他的手下纷纷想要投靠李文忠。李文忠对于自愿投降者以礼相待,很快便吸引到三万多人归降。

保全严州,与张士诚斗智斗勇

1359年,李文忠与胡大海合作,率兵攻克诸全。张士诚趁严州空虚,率兵攻打。李文忠为了速战速决,出奇制胜,打败了张士诚。

一个月后,张士诚再次来犯。李文忠率兵,亲自应战。张士诚见胜利无望,便派军在严州附近的三溪安营扎寨,准备长期骚扰严州。李文忠为了彻底解决威胁,猛攻三溪,终于大获全胜。从此以后,张士诚再也不敢打严州的主意。严州得到巩固,李文忠被提升为行政枢密院事。

后来,张士诚以十万大军进攻诸全,守将谢再兴向李文忠打出求救信。李文忠立刻派人支援,但派少了不管用,派多了严州又守不住。这时,李文忠急中生智,虽人手不多,却摆出一副扮猪吃老虎的样子,对外宣称派了十万人去解诸全之围,实际上一人未动,而是将主力部队埋伏在张士诚的必经之路。

果然,张士诚的人马听到十万敌军赶来,士气大为低落,而诸全的守军却异常兴奋。于是,张士诚决定撤军。李文忠听到张士诚撤军的消息,立刻命令诸全守军出击。等到张士诚进入埋伏圈,李文忠突然杀出,张士诚大败而归。

李文忠与张士诚长期对抗,张士诚数十万兵力不能前进一步,这为朱元璋免去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在西线与陈友谅一决生死。

挥师北伐,再立战功

洪武二年,李文忠以征虏偏将军之职,追随常遇春、徐达北伐,攻克了上都,元顺帝被逃。大军追击数百里,俘虏宗王、平章等,以及数万元军。

凯旋途中,常遇春去世,李文忠接替他的职位,配合徐达西征。李文忠走到太原时,大同被元军包围,十分紧急。于是,李文忠声东击西,和元军周旋,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斩获敌军数万。

洪武三年,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在追击扩廓帖木儿时,李文忠带队出居庸关。徐达大胜时,李文忠同样捷报频传,俘虏元顺帝孙子以及诸侯王数百,部众数万。

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在奉天门接受大臣、使节的朝贺。随后,又奖励有功将士,31岁的李文忠功劳大,在群臣中名列前茅,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

1372年,李文忠与徐达、冯胜兵分三路,再次北伐。这次出兵,只有西路的冯胜有所建树,徐达与李文忠都损失惨重。此后,李文忠长期镇守大明的北部边疆。直到为了打击胡惟庸时,朱元璋才将李文忠调入京城,并坐镇大都督府。

英年早逝,死因成谜

洪武十七年正月,李文忠身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往探望,并命令淮安侯华中去给他医治。吃了朱元璋送来的药,李文忠身体却越来越差。就在朱元璋探望后的第三天夜晚,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便驾鹤西去,年仅四十六岁。

噩耗传来,朝野震惊。朱元璋怀疑李文忠被毒杀,于是灭了给李文忠看病的华中全家。但是,这样做显然难以服众,只会让人觉得朱元璋在欲盖弥彰。因为,华中是你朱元璋带去的,人家李文忠位高权重,没有你朱元璋的授意,谁敢下手?当然,没有真凭实据,说是朱元璋下黑手,也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怎么说,李文忠英年早逝,还是比较可惜,可能因病而亡,可能被人下毒,也可能是朱元璋想卸磨杀驴。

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亲自书写祭文,还追封他为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标签: 李文忠明朝

更多文章

  • 李显忠:南宋一代名将,在宋金战争中威震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显忠,南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显忠的故事。公元907年,辉煌数百年的大唐朝走到了尽头,被五代十国乱世取代。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数众多的龙子龙孙们,有的在战乱中罹难,也有的从此成为平头百姓,隐姓埋名避居乡间,散布在各地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到了南宋时,李世民的一个后代

  • 李文忠是什么来历?他的实力有多恐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文忠,明朝

    大家好,说起李文忠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在明初封爵的开国六公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在明朝配享太庙的功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两位!而且在明初的功臣中,死后被追封王爵的,仅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五位。虽然

  • 刘植怎么死的?刘植的后代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植,云台二十八将

    刘植,字伯先,汉族,汉朝巨鹿昌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王莽末年,据昌城自守,后归顺刘秀,并助其招降刘扬。此后久经战阵,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十八。刘秀称帝后,封昌城侯。后在密县阵亡。刘植作战身亡 刘秀称帝之后,在南方还有许多更始政权中的大将没有投降,其中包括郾王

  • 刘植子孙后代有谁 历史如何评价汉朝名将刘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植,云台二十八将,汉朝名将

    刘植,字伯先,汉族,汉朝巨鹿昌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王莽末年,据昌城自守,后归顺刘秀,并助其招降刘扬。此后久经战阵,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十八。刘秀称帝后,封昌城侯。后在密县阵亡。刘植的子孙后代有谁刘植死后,刘秀以刘植的弟弟刘喜代为率领刘植的军队,复为骁骑将军

  •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刘植简介,被刘秀封为什么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刘植(?~26年),字伯先,右北平郡昌城(今河北巨鹿县)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莽末年,据昌城自守。后来,归顺刘秀,协助招降刘扬。久经战阵,平定河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封昌城侯,随军攻下洛阳。公元26年,平定密县叛

  • 西汉名将:赵充国生平简介 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汉,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

  • 赵充国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大器晚成的中兴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充国,汉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赵充国的故事。宋朝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这么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老廉颇来感怀身世,深恨报国无门,正如历史上廉颇老年的遭遇,廉颇离开赵国,投奔魏国后,心里却对赵

  • 赵充国的晚年生活怎么样?一件事让他成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充国,汉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赵充国的文章。民间有一句俗话,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这句话到底嘛意思呢?这还要从西汉名将赵充国的晚年讲起。赵充国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后人面前,是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后来,汉军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吃没得吃,

  • 西汉名将陈汤一生征战功绩 陈汤平定匈奴路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汤,名将,西汉名将,西汉

    西汉陈汤陈汤,字子公,是西汉时期的大将。他曾经出使西域,之后矫诏调动当地各国的军队,远征对抗汉朝的匈奴郅支单于,大破之并将单于斩杀,维护了西北边疆的和平。陈汤功劳是毋庸置疑的,可惜为人缺点较多,尤其贪污严重,所以在后世并不出名。陈汤出生贫寒,先是被张勃举荐给汉元帝,可惜因为没有为去世的父亲奔丧而被捕

  • 汉朝十大名将之一:汉元帝麾下名将关内侯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名将,陈汤,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陈汤年轻时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