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那么多大臣中雍正只宠爱他与人,竟说他是满清内外大臣中第一人

那么多大臣中雍正只宠爱他与人,竟说他是满清内外大臣中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798 更新时间:2024/1/17 13:40:58

四十二岁的鄂尔泰写了一首感叹仕途不顺的话:“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此时他任职于康熙时期内务府员外郎,长期得不到提拔已经使他心灰意冷,对自己的仕途已经不再抱有任希望。然而雍正继位后,他的仕途在弯道之中快速晋升,一时之间政治前途柳暗花明,也让他最终成了雍正一朝最受崇信的满族大臣。

鄂尔泰,举人出身,从二十一岁进入到内务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员外郎。除此并无任何职务调整和提升,鄂尔泰的郁闷也折射出康熙晚年整个官场的懈怠。

在雍正没继位的时候,二人已经有过一个插曲。当时的雍正还是“四阿哥”,要鄂尔泰为他办事,没想到,鄂尔泰以“皇子应珍惜时光读书养德,不可交结外臣”的理由给顶了回去。就这样给雍亲王留下非常特殊的印象,认为他原则性强,继位后特意召见他说:“汝以郎官之微,而敢上拒皇子,其守法甚坚,今命汝为大臣,必不受他人之请托。”

关于使用鄂尔泰之前,雍正并无太大把握。在年羹隆科多接连出事后,雍正经过全方位考察,确认鄂尔泰不存在任何朋党行为,决定对他实施快速使用。他的的政治仕途由此开始得到跳级提拔,先是外放江苏布政使,主管水利。三年升任广西巡抚,但雍正仍然认为大材小用了。在上任途中,雍正命令调整为云南巡抚管理云贵总督事,兼任兵部尚书。

雍正六年,由于工作出色,雍正让鄂尔泰兼管广西,封为云贵广西总督。四年后,雍正将他调回北京,担任保和殿大学士,居首辅地位,并封一封伯。鄂尔泰成了雍正朝提拔最快,最受崇信的大臣,并被雍正钦点死后入祀太庙。

据统计,关于雍正对各省各级官员谕旨中要他们向鄂尔泰学习的批示不下二百余条,其眷宠地位,为历代罕见,“鄂尔泰乃满汉内外大臣中第一人也。”的赞美则处处可见,以鄂尔泰为榜样叫各省文武官吏向他学习的要求,雍正所批示之多,涉及人物之广也是非常少有,甚至成了当时唯一的“鄂尔泰现象”。

雍正多次对田文镜李卫提出表彰,不吝言辞,称赞田文镜“巡抚中第一”,称赞李卫“尔乃国家伟器”。然而,这似乎更多出自鼓励或是御下之术。在雍正眼里,鄂尔泰才是最倾心大臣。与田文镜、李卫相比,不仅在学识、修养上,更多的是鄂尔泰能够帮助雍正统揽全局,设计政治改革,其高度应为是雍正新政改革设计者和推行者。

雍正有时看了鄂尔泰对时政方针的建议时,激动地说:“览此奏而不嘉奖赏悦者,除非不是皇帝!”

鄂尔泰能够提出当时针对性的切实政治改革,源自其长期坚持学习的结果。而对比很多满族大员们,甚至大字不识。如雍正在任用直隶总督宜兆熊时,他上奏表示不认字,恐怕不能担任。鄂尔泰正是机会留给准备的人生动写照。他二十一岁中举以后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扔下书本,他在宫中当侍卫时把有大量时间用于学习。“手不释卷,竟夜忘寝达旦”鄂尔泰后来对人说,自己年少时学习只是应付考试,而生平学问都是在宫廷值夜班时学来的。

正因为有学识才有了能力,让鄂尔泰在满族大臣中显得尤为耀眼。在得到重用后,他先后平定苗乱,推行“改土归流”,这一重大国家政策影响深远。

在雍正眼里鄂尔泰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筹及远大”的重臣。不仅如此,雍正对鄂尔泰的家事也非常关心,在五年五月初十的鄂尔泰奏折上这样批示:“默祝上苍后土、圣祖神明,令我鄂尔泰多福多寿多男子,平安如意”。在庆贺五旬的宴会上,鄂尔泰没能出席,特意将亲自尝过的食物寄往云南,就如同君臣对席了。鄂尔泰最终以雍正“公忠弼亮”的评价走进了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早就料到这个国家是心腹大患,没想到刚过几十年就应验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倭寇

    由于我国古代国力强盛、文化灿烂,因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东亚地区都是以古中国为经济文化中心。周边众多小国,诸如朝鲜、越南等国家渴望得到我国的保护,学习先进的文化,纷纷进贡,成为了我国的藩属国。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横扫六合,一统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后,朱元璋照例向周边小国下达文书,命他们前来朝

  • 慈禧太后竟然如此儿戏,连状元都是这样选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状元

    中国是没有贵族的,至少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没有了。从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阶层慢慢消失之后,中国历史的贵族就跟着消失了。这是因为有了科举制度的出现。事实上正是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科举制让每个平民百姓都有一个上升通道,不可能在出现四世三公的家族垄断情况。魏征丞相的儿子不可能再当丞相,张居正的儿子也没可能再当首

  • 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居然是天主教徒,竟向罗马教廷求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后金,努尔哈赤

    朱慈炫(1648年-1662年),明昭宗朱由榔第三子、母孝刚王皇后。永历二年(1648年)出生,出生时受洗成为天主教徒,并取教名“当定”(今译“君士坦丁”)。这个教名与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相同,永历帝希望借由该皇子的受洗与即位,使大明能如同罗马帝国般,转天主教为国教,复兴帝国。永历五年(1651年

  • 明朝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朱元璋虽然灭了元朝,但是并没有驱逐蒙古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元璋,多民族,

    明朝确实是汉人做皇帝,但是明朝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跟我们现在是没有区别的,民族平等在明朝是有法律保障的。仔细的读明史就会发现,朱元璋驱逐的大元朝廷,并没有驱逐蒙古人,而蒙古人也一直没有全部离开中原。洪武年间有个比较出名的案件,就是开国功臣朱亮祖陷害致死县令道同,结果被朱元璋将其与长子用皮鞭活活抽死

  • 哪三人被称为历史上最完美皇帝,为人无可挑剔,据说抹黑都无处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

    谈及历史上的皇帝,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他们高居庙堂之上,掌控生死大权。从秦始皇第一次号称“皇帝”到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2000多年来共计出现过495个皇帝。自古以来,有贤明的君主,也有不少昏君,但今天要讲的却是历史上最完美的三个皇帝,他们或许知名度不及秦皇汉武,但人格魅力却是无可挑剔,一起来看

  • 刘邦出了一个狠招解决了人口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太狠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刘邦,人口问题,早婚,

    自古以来,人口便是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尤其在古代,人口数量的多寡便代表了一个朝代的繁荣程度,在冷兵器时代,人口便是战斗力,人口便是话语权,谁的人多,便意味着谁的税赋来源便多,钱财也多。然而古代战乱频繁,在战乱时期,人口衰减严重,故此历朝历代刚建国的时候,如何尽快恢复人口,便成了最紧要的国家大事。西汉

  • 岳飞的面子到底有多强大,宋高宗紧张得连奏章都拿不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岳飞,宋高宗,

    英雄岳飞,连敌国的金兵私底下都喊一声岳爷爷,是来去百万军中不变色,真正的大英雄。然而,这样的大英雄也有紧张、害怕的时候。根据史料记载,岳飞在当面向皇帝奏请时,表情十分窘迫。这位在百万军中都从未变色的千古名将,在天威咫尺下明显表现出了紧张,语调凝滞,读得断断续续,恰好殿中吹来一阵微风,他竟连奏章都拿不

  • 曹操从骑都尉一直晋升到魏王,此人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国,曹操

    汉文帝曾经作了个梦,梦见自己上天,就差那一点点,怎么也上不去。焦急无计之时,一个戴黄头巾的人推了他一把,把他送上天了。文帝后来看见邓通,长得和梦里的黄巾人很像,于是大加宠信,邓通飞黄腾达,成为富贵的代名词。三国时曹操从骑都尉做起,一步步向上,最终成为魏王,达到权力的巅峰。助他登顶的黄头巾人叫个董昭。

  • 唐太宗死后李治是怎么对待老爹的后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留下了一后十五位嫔妃,当然这是比较有名份的女人,其他的女人不计入考虑之列。毕竟皇帝李世民的女人不止十几个吧。平常说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外加82世妇,我算数不太好,你帮我算算?李世民的后世子孙唐明皇,有后宫佳丽3000,李世民再不济,至少有他的三分之一吧。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

  • 南宋有一对兄弟名将,要论其功绩、谋略以及胆识,全然不在岳飞等人之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宋,吴璘,宋金,吴玠,

    大宋历史上那些杰出的军事将领,似乎总是以“组团”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像“杨家将”、“呼家将”、“折家军”、“种家军”等等,皆是将才辈出。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与他的老哥一同出道,而且位极人臣,撑起了大宋的半边天。谁呢?吴璘。说到吴璘,想必各位历史爱好者都不会陌生,而他的老哥吴玠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