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下莫敢相争的神话!用兵如神的常胜将军韩信

天下莫敢相争的神话!用兵如神的常胜将军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01 更新时间:2024/1/25 13:25:51

公元前206年,刘邦韩信为大将,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率领大军翻越秦岭,袭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大幕。此后,韩信平定三秦,北上破赵国、灭代国、收服燕国,东下齐国,直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大战、歼灭楚军,兵锋指处,所向披靡,无一败绩。

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刘邦建立西汉后。与韩信有过一场关于军事才能的著名谈话。刘邦问:“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指挥十万兵马。”刘邦再问:“那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看似夸口,事实的确如此。从历史记载看,他是一个很有组织才能、善于带兵的将领,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也仗剑从军,投身项梁的队伍。项梁战死后,又追随项羽,但始终没有受到重用,只是充当一名小军官。他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没有被采用。于是他愤然逃出楚营,投奔刘邦。开始时也没有被刘邦赏识,只做了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萧何与韩信多次长谈后,十分器重他的才干,向刘邦推荐,但没有得到刘邦的回应。这种局面让韩信很失望,一天晚上,不辞而别,箫何听说后,来不及向刘邦打招呼,就趁着月夜亲自追赶韩信,演绎了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

萧何认为韩信有大将之才,他建议刘邦要想夺得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在萧何的一再坚持下,刘邦择定吉日,在广场设置高坛,正式拜韩信为将。然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在客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后,提出了“先定关中,后图项羽”的战略方针。一席话说得刘邦大喜过望,相见恨晚,言听计从。

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大张旗鼓地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以迷惑驻守关中的雍王章邯。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今陕西汉中东)故道翻越秦岭,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不仅取得了对项羽的初战胜利,还使刘邦有了稳定的后方恨据地。

公元前205年,原来投降刘邦的魏王豹背叛刘邦投奔项羽,使刘邦的腹背受到威胁。刘邦劝降不成后,决定武力征服。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征讨魏国。魏王采取坚守政策,在黄河东岸聚集大量兵力把守,又封锁了渡河的关口临晋关(在黄河西岸)。韩信将计就计,集中大批战般在此佯渡,主力却埋伏在临晋上游的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趁魏兵注意力集中在临晋的机会,用木瓮偷偷渡河,迂回到魏军后方,袭取了魏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活捉了魏王豹,灭亡了魏国。这次灭魏之战,不仅解除了刘邦的侧背威胁,而且为汉军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204年九月,刘邦、韩信率领部队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关(今河北井陉西北),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韩信一方面派遣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红旗,从小道出发,乘夜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并吩咐他们趁赵军出营追击汉军的机会,进入赵背,将赵军的旗帜完全拔掉,换上汉军的红旗。另一方面派遣一万人出井陉关,背靠河水摆好阵势。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都讥笑韩信不懂兵法。战斗一开始,汉军佯败,把军旗战鼓等行军物资扔的满地都是。赵军守营士兵禁不住战利品的诱惑,都出营追击,争抢物资,得意忘形。这时预先埋伏的两千轻骑乘机攻入赵军空营,遍插汉军红旗。汉军退到河边,无路可退,英勇无比,人人拼死作战。赵军一时不能获胜,打算收兵回营。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亡。韩信趁势反击,全歼赵军,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次背水一战,韩信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激励将士以一当十,再加上运用拔旗易帜的计策,以少胜多,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又用重兵急袭的办法攻破了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楚将龙且急领二十万人马来救援,与败退的齐军会师于高密(今山东高密)。然后与汉军隔潍水对峙。韩信秘密派人用一万多个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潍水堵住。天明后派部分军队渡过潍水,在侧后方攻击楚军,然后假装打败,把部队撤了回来。龙且果然中计,商兴的说:”我就知道韩信胆子很小。”于是率主力渡过潍水迫击。待楚军渡至中流时,韩信命令士兵撤去上游堵水的沙袋,河水汹涌直下,楚军大半被水淹死。汉军趁机攻击,龙且被杀。没来得及渡水的齐楚联军四处逃跑。韩信趁势挥军追歼逃敌,俘虏齐王田广,全部平定了齐地。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四十万各路大军。韩信采用十面埋伏的战略战术,把十万楚军层层围在中间。入夜,韩信又让汉军将士在楚军曹地的四周唱起楚地民歌,终于使楚军将士丧失斗志,除项羽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被汉军一举聚歼。项羽突围后,见大势已去,在乌托边自刎身亡。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曾有人评论说:“汉朝之所以能够得天下。主要是韩信的功劳。”刘邦对韩信这种“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才能也是敬佩不己,自叹不如。

二、忍胯下之辱,成容人美名

韩信从小丧父,家境贫寒,在苦难中长大。但他人穷志不短,经常佩戴一把宝剑,刻苦练功,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后来他母亲也不幸去世,家中无以为生,就离开家乡,四处飘泊。由于他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既不能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的才能,也就只好是常常依靠别人周济来糊口度日了。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实在饿的不行,就到一条河边钓鱼充饥。一个在河边漂洗丝絮的老妇人,见韩信衣衫槛楼,形容憔悴,很可怜他,就主动把自己带的食物分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天天如此,韩信很受感动,对老妇人说:“将来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老妇人却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你自己不觉得难受么?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的,难道希图你的报答?”韩信听了羞愧难当,发誓一定要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来。后来,韩信做了楚王,重回楚地,特地找到这位漂母,送给她千两黄金作为赠饭的回报(另有一个说法是,漂母已经去世,只好把千两黄金投到了当初蹭饭的河里。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体现了韩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心态)。

韩信当时不仅贫困潦倒,还要受当地恶少的欺辱。一次,一群恶少在淮阴城中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人叉开双腿挡在面前挑衅地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我知道你胆子小得很。如果你真有本事的话,就用你的剑杀了我;如果不敢,你就从我的裤档下钻过去吧。”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深知只要稍一冲动,动起手来,就会立刻有人把自己抓起来,甚至惹上杀身之祸,自己的满腹韬略和远大抱负也将付之东流。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恶少的裤档下钻了过去,若无其事的起身,拍了拍手,走开。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小鬼。后来,人们就把能忍“胯下之辱”作为具有韬略、忍辱负重、成就大业的比喻。韩信封王回到楚地后,也把这个曾经侮辱自己的人找了出来,封他做中尉,并且对自己手下的将士说:“他当初敢侮辱我让我杀他,也算是位壮士了,难道我当年真的不能杀了他吗?我只是想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虽有自夸之嫌,但气度却也是常人所达不到的。

虽然韩信在政治上缺乏眼光,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后发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的千古之叹,被吕后设计杀害。但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韩信深通兵略计谋,运用自如,多次以弱胜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战绩,在中华大地上受到了后人广泛的敬重。

标签: 韩信楚汉之争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了让欧洲使臣给他下跪究竟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欧洲

    乾隆,清朝一位极有作为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的诸位君主中,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其执政期间,不仅巩固了国家主权,还大力发展教育,为百姓的生活安定出谋划策,使得国家处于一片盛世之中。不过,虽然他对国家有些贡献,但是并不能算是古代第一君主,但因为其地位特殊,而时常受人奉承,上赶着拍马屁的人前赴后继,久而久之

  • 葛尔丹“活佛”转世为何却成了康熙帝的心腹大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葛尔丹,康熙

    活佛是藏传佛教特有传承体系,通常译为“转世者”或者“化身”。最近有关某影视明星成为活佛的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后来证明此活佛是假的。在历史上曾有一个人,他不仅是正儿八经的活佛转世,而且是达赖、班禅的得意弟子,虽然饱受佛学的熏陶,但他却跨上战马,率领骑兵雄踞西北,兵锋甚至一度指向北京,成为康熙帝的心腹大

  • 鲁肃两次借东西给别人 周瑜高兴而曹操惊吓掉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肃,三国,周瑜,曹操

    鲁肃这一辈子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儿不少,今天陈瓷单讲鲁子敬平生两次借给他人东西,一次让周瑜高兴得要死,鲁肃从此改变一生,一次把曹操吓得要死,历史从此改变走向。先说第一次:借米给周瑜。鲁肃是东城人,东城在下邳国,交通南北,处在淮河、长江、巢湖三角地带之间,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刘备、吕布、袁术等“英雄”们轮

  • 刘备临死前跟诸葛亮谈话另有目的 刘备心机超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诸葛亮

    公元222年,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失败后被迫退居白帝城,于次年春天离世。临终前将蜀汉天下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一直以来忠心辅佐自己的诸葛亮。于是,中国的政治史上多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成功案例。且看当时刘备怎么说:“先生的才能盖过曹丕数倍,有你监国,蜀汉一定能横扫天下。如果刘禅这孩子值得辅佐,你就好好帮帮他

  • 史上最霸道的权臣宇文护:废杀三帝害三大柱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宇文护,北魏,权臣

    在皇权衰落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人物,女的一般是太后,不男不女的绝对是宦官,男的就是权臣啦!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不在少数,霍光、梁冀、董卓、曹操、鳌拜等等,但谁才是是最霸道的呢?【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认为非北周权臣宇文护莫属!宇文护是谁?宇文护的名气确实很一般,但他干的事可真不简单!所谓

  • 汉桓帝刘志:厕所里定下“锄奸”计划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桓帝,皇帝,傀儡,

    东汉自顺帝死后,天下俨然成了皇后梁妠一族的天下。梁妠先立冲帝,再立质帝,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她的哥哥梁冀封为大将军,手握实权,飞扬跋扈,汉质帝就死在他手里。质帝死后,梁太后又立桓帝。为了控制桓帝,握紧权力,梁冀又让另一个妹妹入宫,也成了桓帝的第一任皇后。桓帝十五岁即位,146年—167年在位,当了

  • 揭秘:清朝重臣曾国藩如何从“愤青”变成“老奸巨猾”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是政治家或者军事家、思想家,但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通过观察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俯仰揖让,我们可以切身感受曾国藩在种种艰难面前的犹豫与坚定、拘执与圆通、笨拙与精明,更深入地分辨他的“天理”与“人欲”,更真切

  • 一代明君李世民的疯狂私生活:竟想立弟媳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政治和私生活是两码事,他并没有因为私生活影响了政治建树。李世民好色,性功能也很强大,这一点,可以从他生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的战绩上略见一斑。《旧唐书》所载“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恒山王承乾、濮王泰,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阴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贞、江王嚣,

  • 李世民娶寡妇韦氏背后内幕:因其是名模高一米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唐朝,韦氏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也都是高

  • 史上被忽视的大唐皇帝:在位期间平叛乱灭高句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史上,大唐,皇帝

    唐高宗李治,一个开创了“永徽之治”的大唐皇帝。很多人认为李治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则天大圣皇帝面前,唐高宗李治的确有些弱。唐高宗李治真的弱吗?且看他在位三十四年间所做的几件影响了大唐的重大历史事件。一:平定农民起义。唐永徽四年,浙江一带农民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陈硕真与妹夫章叔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