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桥绍运参与过哪些战役?最后结果怎么样了

高桥绍运参与过哪些战役?最后结果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4/1/16 14:18:40

与立花道雪的亦师亦友

高桥绍运是大友家的加判众吉弘鉴理的次男,幼名是千寿丸,长大后起名为弥七郎、之后获得了大友义镇(宗麟)的赐字「镇」,通称就是吉弘弥七郎镇理。

原筑前豪族当主高桥鉴种在永禄四年连结利氏背叛大友家,在元龟元年彻底兵败被追放到丰前的小仓。因为鉴种背叛的缘故,让大友宗麟决定必须要派大友一族的后嗣来继承名门高桥家使其再兴。

「高桥家的居城宝满与岩屋两城对于本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城,是不能随意安排守将的。吉弘镇理虽然年轻却勇猛善战且没有什么缺点,同时高桥鉴种的本家一万田家与镇理的本家吉弘家有姻亲的关系,因此相互继承家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此在元龟元年(1570)五月(一说是在永禄十二年)吉弘镇理继承了鉴种的旧领御笠郡(位于今太宰府市周边)并成为宝满与岩屋两城的城主,他还继承了高桥家的通字[种],改名为高桥镇种了,后来替法出家号为绍运。

就在绍运进入宝满岩屋两城的同时,大友家的最重要武将户次鉴连入主大友氏在筑前国最大据点立花城并改名为立花道雪(与绍运继承高桥家一样,鉴连也是在大友宗麟的命令下才继承原为大友重臣后因当主背叛而绝嗣的立花家)。其实按照宗麟的最初想法,立花城应交由绍运的父亲吉弘鉴理来守卫的,但是因为鉴理在与毛利家的交战的时候生病而导致健康恶化的缘故才调来正在压制筑后的户次鉴连让他接手立花城城督的职务。

自此以后,年长的道雪为大友家支配筑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除了整备领土内的城砦,保护了城下的大宰府天满皇宫等神社佛堂之外也在民政方面也多有贡献。而吉弘镇理应该是在这个时候通过兄长吉弘镇信与博多的富商岛井宗室结识的。

在天正六年(1578)大友家在日国与萨摩岛津氏的「耳川合战」中大败,高桥绍运之兄吉弘镇理也在殿后中战死。之后绍运和道雪就象救火队员般四处压制因大友家的战略失利而蠢蠢欲动的筑前豪族们。他们在天正七年(1579)以劣势兵力击败了秋月种实、原田信种、宗像氏贞等人联军而使威名更盛。但是因为主家大友氏在耳川之败后不得不实施战略收缩专心经营丰后老家,无力延续筑前攻略的计划。因此筑前的大友氏诸城逐个陷落,最后只有高桥家的宝满岩屋两城和立花家本城立花城在孤立无援中苦苦支撑。在这个时候九州的情势就演变为萨摩岛津,肥前龙造寺,丰后大友三家争霸(史称九州三国志)。

在筑前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绍运的地方,道雪就会出现」,这是因为绍运通常都是与立花道雪在一起进行军事行动的。道雪在东国是赫赫有名的武将,对于绍运来说道雪就是他的战术老师,因此绍运尊敬道雪就象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而高桥家的军势成长为可以和和立花家的军势相媲美的强兵了,他们也获得“大友双壁”的美名。

让嫡子入嗣立花家

在天正九年(1581),绍运嫡子统虎作为婿养子与道雪的独生女闫千代结婚。绍运起初并不愿意本家的嫡子去做别人家的婿养子,但是绍运考虑到道雪需要一个优秀继承人的急切心情,还有和立花家建立更加友好关系的考虑,这才同意了统虎入嗣。另有一种说法是绍运对统虎入嗣十分积极。

绍运在统虎离开的酒宴上对统虎说「从今天起,道雪殿就是你的父亲了。而武家无法捉么的命运也许会让我明天就和道雪先生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到了那个时候你作为立花家的先锋一定要毫不犹豫的来讨取我的性命。道雪殿讨厌那种沉迷旧事的人。你若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悔的话,那只有以切腹向道雪殿道歉。

虽然绍运对统虎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父子之情毕竟难以磨灭他将跟随自己多年的宝刀备前长光给予了统虎并说「啊,世事无常,说不定我绍运明天就会被人讨取了。这把刀拿去把它随身携带着。每次看到它的时候就要想到要孝顺现在的养父母,要对主家尽忠,就象我先前所说、要走上真正的武士之路。」入赘立花家的统虎改名为立花统虎通称为左近将监。

天正十二年(1584)三月二十四,在岛原半岛进行的龙造寺家与岛津家的木歧原合战中,龙造寺家自当主龙造寺隆信以下多人被讨死,这也标志着九州三国志的终结,大友家自然要面对岛津家发动的正面进攻。当时大友家的当主大友义统为了防备岛津家的北进,决心先发制人收复正在被岛津家蚕食的筑后。其弟亲家亲盛共统兵七千攻入筑后,但是在「耳川合战」元气大伤的大友家的军势中既缺乏勇将也没有智将,上阵的都是些毫无经验年轻人。仅两千人守卫黒木的猫尾城他们一个多月都未能将其攻克,别无他法的大友义统只得祭出最后的牌要求大友双壁出阵。因此道雪与绍运整备了五千士兵出征筑后,而让筑前主力倾巢而出的绍运已经有了丢失宝满岩屋两城的觉悟了(绍运的觉悟没错若不是智勇双全的少年英才立花统虎大显神威破敌,道雪和绍运辛苦打下的筑前江山恐怕要全落敌手了)。

两将带兵急速穿越了敌区的中心地带让大友家的将士极为吃惊。他们用斥责的方式来激励丰后势,效果很明显,原本久攻不下的猫尾城瞬间告破,之后大友家很快就占有了筑后的大半地盘。完成此次战役预定目标最大的障碍就是筑后国最大坚城号称“不落之城”的柳河城。就在这种占尽优势的大好局面下作为主力的丰后势在大将大友亲家与田原亲盛的带领下突然撤退了。他们的理由是「我们长久以来的艰苦奋战,难道是将战功赠予道雪绍运的么。我们无论怎样的努力也得不到丝毫功劳只是为他人做衣嫁裳罢了」

。对此大友双壁只得无奈的感叹到「连丰后势也会如此的短视啊」。

在天正十三年(1585)守卫柳河城龙造寺家晴趁着大友远征军内乱实力大减之际出城与大友军对峙。拥有三万大军的家晴确被大友双壁以少胜多,只得败逃回肥前。但是兵力有限的大友军,虽然之后又取得了几次合战的胜利,却无法弥补战略上劣势最终使柳河城得而复失了。

在同年的九月十一,大友家的柱石立花道雪在北野阵中去世,而绍运的「筑前治乱记」中详细记载了这位东国名将的离世。

「亡者の杖を失い闇夜に灯の消えたる心地なれ、中でも绍运の叹きは大业ならず、生きては行を同じくし死しては屍を列ねんとの思いしことの空しく、心中いかばかりか思われなむ。」

绍运做为殿军保护着道雪的遗骸将其送回筑前。而这个时候以龙造寺家为首的敌军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老将的敬意因而严禁己方军势尾随大友军发动追击。

在如同守护神般的道雪去世之后,本已隐居的大友宗麟感到了时局的严峻,因此靠拢已在本州建立强大的势力的丰臣秀吉并确立了主从关系,企图依靠外力来征伐岛津。宗麟还向秀吉推荐了绍运父子。

「在早晨还是我家盟友的秋月家,到了黄昏就和龙造寺家保持一致的他们内心中是毫无节操的,只有立花道雪和高桥绍运这两名武士,是珍惜武名,尊义理,知耻辱。是可以信赖的武将。因而向您推荐希望他们能成为府上的御家人」。因此秀吉和绍运与道雪的继子统虎确立了直参关系并颁发了朱印状。

誓死坚守的大友忠臣

当九州的大部分墙头草跟随着岛津的旋风而飘忽的时候,却有个特立独行的武将。他就是肥前胜尾城城主筑紫广门,他本想着趁道雪去世之际趁乱攻下宝满城未果,之后就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与绍运的次子统增,这次联姻获得了成功,广门也由此通过大友家和丰臣家拉上了关系。

绍运考虑到守卫宝满城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绍运的居城在岩屋,负责守卫宝满是绍运次子统增,还只是个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如果他能成为肥前豪族筑紫氏的女婿不但能增强宝满的安全系数还把筑紫家拉上了反岛津的战车。况高桥家和筑紫家还有亲戚关系,绍运之妻宋云院和广门之妻是姐妹,而且领地相近的缘故两家的家臣不是熟人就是有血缘关系,在筑后全境沦陷的现在多任何一份力量都是好的。

可是也有不希望这个联姻成功的人在。筑前最大的豪族是秋月种实,他和广门打着同样的算盘开始绍运进行接触,只可惜被广门抢了先,因此秋月种实就面临着高桥、筑紫、立花三国同盟的威胁。鉴于此秋月种实惟有向大友家的死对头萨摩岛津氏求援。而岛津方面有着快速攻陷筑前的大友各城以便抢在丰臣家插手九州战事之前压制丰前封锁关口海峡以便实施降伏大友氏的计划。

但是岛津家的当主岛津义久却一直犹豫不决,直到天正十四年六月中旬,才决定以一门众岛津忠长为总大将共二万军势进行北伐,再加上筑、肥各豪族的“踊跃”参阵总军力高达五万之众。七月初六,岛津军在寝返筑紫广门未果后发动了攻击,虽然筑紫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无法改变人数上的劣势,广门在嫡子晴门被讨死后彻底丧失了战意向岛津家降伏了。

降伏筑紫家后的岛津军,于天正十四年七月十二,攻入高桥家的领地御笠郡并包围了岩屋城。绍运在岛津军侵攻前召集所有的家臣道「我决心在这岩屋城迎击岛津军,如果因为大军压境而逃跑,听到风声鹤唳就放弃多年的居城这根本不是武士所为,更何况为主家尽忠至死是武士本职。」

他的想法是即使高桥和筑紫两家的兵力合在一起也不是岛津的对手,运气好的话也许能保住性命,运气不好的话只有战死沙场。不如索性牺牲自己来为立花宗茂、高桥统增争取到了充分的备战时间而且还可以让老弱妇孺躲避到宝满城。他固守岩屋是还是希望能等到关白大人的援军,但是必须要作好援军无法即时赶到的准备。「所以以下人员就没必要参加笼城:一是赞成笼城的人、二是父子中的一个、三是兄弟中负责将家系延续下去的那个。另外不愿意留下来参加笼城战的人也可以离开此城。」

但高桥家上下一心,家中的武士没有一个叛离者。在道雪死后继承立花家统虎在得知父亲决心与岩屋共存亡后,急忙派出老臣十时摄津劝说绍运放弃岩屋集中兵力固守坚城宝满,最好能撤退到立花山城。对此绍运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和兵一处也不是什么太好的办法。萨军虽有五万之众但是在我绍运拼命抵抗下,估计能支持十四、五日,大概能杀死三千敌军。萨军虽然气势汹汹但是在这里被讨取三千之众,等到了立花城下也是强弩之末,二十天之内是拿不下守备完善的坚城立花。这样合计共耗去萨军一个月的时间,这时中国的援军定然已渡海进入九州。那样的话统虎的命运就会得到保证,绍运也就死而无憾了。」

摄津闻言无话回答只得低了下头,这时高桥家的老臣屋山中务走上前来进言道「主公应该听取统虎殿劝告,请迅速前往立花城吧。岩屋城现在由我作为城代才对,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停止防御战,我将与此城共存亡。」而绍运在听完中务的话后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他说「这样的忠勇象利刃一样贯穿我绍运心魂。我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你这样的忠臣战死沙场呢。」

无法完成使命的十时摄津只带着绍运写给统虎的书信返回了立花城。在统虎只得恳求尚未熟识的立花家家臣们,志愿参加以吉田右京为首派遣到岩屋城的援军。在德川幕府时期改名为立花宗茂,追怀这个时候是这样说道。

「那个时候我刚刚入主立花家,家臣团大都是先代道雪公的遗臣。我自是无法开口让他们去参加必死的援军啊。就在这个时候吉田右京却主动站出来报名说:“尽忠报国自当以义为先”。这时就有其他家臣陆续报名了,我很是感动。因此我唯一能回报吉田等人忠义行为就是好好照顾他们的后人。」

岩屋城在得到立花的救兵后也只有以绍运为首将兵763名守卫,他们要对付的是五万岛津军。萨军岩屋城南方的般若寺设置了本阵,在岩屋城下的观世音寺设置了前线的指挥所。萨军总大将岛津忠长首先派出二日市庄严寺的僧侣作为使者前往岩屋城进行劝说,不过绍运拒绝了劝降并将其逐回了。

但是在十三日丰臣家的军监黑田孝高派遣的使者小林新兵卫进入岩屋城,向绍运进言劝其撤退到立花城。而绍运的回答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是不可能撤退回立花城的,我已有了在此城战死的觉悟了。但是请传达我对关白殿下的关心的感激,我只能在地下报答他的好意了。而贵殿作为黒田殿的使者,既然能通过城外敌军的包围网近来那么贵殿的安全应该是有保证的,另外还请告知敌人的布阵情况」

作为武士的新兵卫非常钦佩绍运的决定,打算作为志愿兵参加笼城,不过绍运却说在此战死是主人的义务,并派数人将新兵卫送出城去。

壮烈绝响的岩屋城之战

萨军在七月十四日发动攻击。被认为是日本的战国史中最残酷的激战「岩屋城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面对五十倍于己方的敌兵,城兵在绍运的指挥下进行猛烈的反击,展开了不分昼夜的激战。在「筑前续风土记」有这样的记载。

「终日终夜,枪声都没有停息过,士卒们厮杀的呼喊声在大地中回荡。城中到处都是决定生死的场所,一次次的进攻被击退,生命在战斗中消失。」

而在「北肥战记」有这样的记载:在十天多的时间里发动了不间断的猛攻的萨军损伤很大,还发生了丢失砦寨的事情。作为大将的忠长考虑到损失过大,所以派遣士兵,捕捉了住在附近的农民迫其带路以切断岩屋城的水源。即使这样城兵的士气仍是极为高涨的,可以说是轻伤不下火线。可是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萨军,陆续派遣生力军替换进攻,守军的疲倦也达到了极限,终于在二十六日,攻破了岩屋城的外郭,守军退守二之丸与三之丸。追击的萨军在檑木大石与铁炮弩箭的攻击下,留下上百具手足折断的尸体后败退了。

遭受极大损失的萨军派遣新纳藏人作为军使,向绍运提出了对其很有利的和谈条件。绍运故意隐瞒真名用麻生外记的假名来接见使者。「在主家繁荣的时候,就要勤奋努力博取功名,在主家衰落的时候就更要为之献出生命啊。您在岛津家要灭亡之时难道会不愿为主家献出生命么。真正的武士是不会做趋炎附势的小人。」新纳藏人闻言只得无功而返了。尽管如此忠长仍不死心他再次派出使者入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绍运拒绝了。鉴于和谈无效,忠长决心再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七日发动总攻。

七月二十七日清晨(4~6点之间),萨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绍运主从虽然拼命的进行防御战,但是在踩踏着己方尸体蜂拥而至的萨军面前,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残存的士兵们在和绍运做了诀别后以遍体鳞伤之躯向萨军发动了绝壮的逆袭。在本丸指挥防卫战的绍运,亲自给负伤者上药以示鼓励,并背诵佛经为亡者吊丧。这个时候萨军终于攻入了本丸,所以绍运手持大长刀带领着旗本冲入萨军阵中,斩杀了十七人。绍运此时的英姿在「西藩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绍运雄略绝伦,领兵上阵,数次击破萨军阵势、杀伤甚多」。

面对着绍运等人疯狂的奋战畏怯的敌军败逃出了本丸,不过绍运身上也是数处负伤的,兵士们也只剩下最后的五十人,多数也是有重伤在身。

知道自己到了最后的时刻的绍运,一直跟随着绍运旗本的吉野左京在此问绍运「要在馆内放火么?」绍运却说「那种事情没有意义,为忠义而死就不要考虑身后的事情啊!如果他们见不到我绍运的尸体说不定会认为我趁乱逃走了啊。作为武士就想着会有曝尸战场的一天,要有自己的首级被别人取走的觉悟」

绍运说完就切腹自杀了,享年三十九岁,时间是在下午五点左右。有绍运作为榜样,残存的武士们全体切腹殉死了。作为绍运介错的吉野左京亮也用同一把刀自尽了。为了夺取绍运的头颅而冲进本丸的萨军将兵们,再看到眼前这种壮烈场面都惊讶的停止了脚步。

绍运的辞世句是在自杀之前决定刻在门上的,「屍(かばね)をば岩屋の苔に埋めてぞ云井の空に名をとどむべき」而现在四王寺山的岩屋城本丸的遗迹上记载着如下话语「流れての末の世远く埋もれぬ名をや岩屋の苔の下水」。这两首辞世句都能传达绍运当时的心情。

绍运主从的首级被送到岛津本阵接受首实检。萨军总大将岛津忠长虽然与绍运是敌对的双方但是他仍给予其极高的称赞,并用最高的军礼来执行首实检。而且忠长还叹息到:「哎!这么英勇的武将却死在我手里,如果能和他成为朋友该是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啊。弓矢可以取得人命,但我现在却痛恨它们起来。」他对绍运杀身成仁很是痛惜的。但是在确认绍运阵亡之后的萨军阵营内,响起了胜利的欢呼声,人人都为能在激烈的战斗中生还感到喜悦。

此战给予岛津军较大的打击,岛津方战死大将格二十七骑,死者则高达三千人之多,负伤者也有一千五百人,死者是负伤者的2倍的这种大损伤也是大大超出了萨军预计范围。从日向国出发由上井覚兼指挥的援军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在「耳川之战」中在高城愚弄大友军,为岛津家兴隆作出重大贡献的勇将山田有信也在此战中遭到重创,陷入神智不清的危险状态。

对于岛津方面强行采用正面攻击的固执行为可以认为是失败的战法,然而对于跟随岛津诸豪族们对高达五万的强力军势却不能轻易击碎一枚“岩石”,暗自在心中对萨军的迟钝作出了新的评估。这就是绍运在前线固守小城所希望的结果,也是他要引诱岛津军来进攻岩屋城的目的之一。参加岩屋城防卫战的士兵没有一个逃亡的全体人员都在此阵亡了。因此在「筑前国续风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绍运死战是因为饱受大友家的恩惠的缘故,而其他人都是被他的忠义所感化,没有一个人做出违背忠义之事」

后事

岛津军在杀死了绍运之后,虽然仅用一天时间就降伏了坚城宝满并很快包围了立花山城,但是岛津军在岩屋城所损失的士气和时间却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善于把握机会的绍运长子统虎顺利的将时间拖延到秀吉的大军在丰前国登陆。统虎是追击撤退的岛津军时给予其很大的损失,并且夺回了宝满岩屋两城,为绍运的复仇之战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次年,用大军降伏岛津家的秀吉,在经过大宰府时候感叹绍运主从的忠义,称赞其为「乱世之华」并对他的阵亡感到十分的惋惜。绍运死后,其长子统虎被秀吉誉为「刚勇镇西一,忠义镇西一」并给予其成为谱代众的恩宠。作为九州征伐功劳第一的武将,统虎不但从主家大友家独立成为丰臣家的直臣,而且获得了筑后国柳河十三万余石的领地。成为岛津军俘虏的次男统增(日后改名为立花直次)也被成功的救了出来,被赐予筑后国三池一万八千石的领地和兄长一样成为独立的大名了。在后来因为关原合战的缘故,统虎的所领被没收,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再兴了立花家。而继承高桥家名的统增在侍奉德川家之后,在本多正信的劝说下改名为立花直次了。

统虎在封地柳河建了天叟寺,统增在封地三池修建绍运寺,绍运的家臣藤内左卫门尉重胜在太宰府修建了西正寺,用来祭祀绍运和在岩屋城阵亡的将兵们。

标签: 高桥绍运日本

更多文章

  • 清朝初期大臣宁完我简介 宁完我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宁完我,清朝,努尔哈赤

    宁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清朝初期大臣。后金天命年间,投降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号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人物生平早年军功宁完我。是明末辽阳的边民,清太祖天命年间,

  • 权倾朝野年羹尧为什么会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

    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太保、一等公年羹尧在清朝历史上算得上有名人物。年羹尧之死颇有些传奇色彩。他是一名不折不扣骁勇善战,文武双全的名将。在康熙和雍正两大王朝之间,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康熙还是雍正,对于年羹尧都十分倚重,平定西藏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样一位当朝风云人物,最终也未能善终,落

  • 考古学家打开刘罗锅的墓,发现野史不可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

    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和珅这个大贪官无疑是非常得宠的。那时候的官场是极度腐败的,官场中人也以敛财为荣誉。但是作为百姓来说生活的就非常艰苦了,因为这些人官员的钱总是要有一个源头来索取,既然无法从上级当中得到好处,那边只能向下来索取了。至于索取的对象,无疑就落在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身上。也因此,这些老

  • 签订《南京条约》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的三个代表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南京条约,耆英,林则徐

    1842年8月29日,在一艘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一份《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为期两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在签订了《南京条约》后,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这三个谈判代表,有着怎

  • 太平军失去信心投降,唯独汪海洋仍奋起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

    1860年,太平军汪海洋部随武卫军在彭大顺、朱衣点等人脱离石达开后不久,首领张志公、鲁子宏等人曾率领太平军在广西灵川向湘军将领刘长佑投降,而惟有汪海洋拒不肯投清军,毅然与叛徒分道扬镳决裂,走出全州和兴安,北上湖南后,与傅忠信、谭体元部太平军一齐,边战边走来到江西与李秀成部太平军会合。1862年,汪海

  • 揭秘太平天国鲜为人知的康王汪海洋,两个原因致他最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

    1864年曾国荃率军攻下天京城,随后李秀成、洪仁玕、洪天贵福相继被抓,太平天国灭亡。然而,曾有数十万兵力的太平军怎么会因为幼主的被抓而全军覆灭呢?实际上大部分太平军都还在各个王的手下。比如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在天京沦陷后向福建和广东撤退,保留兵力近十万。汪海洋原本是侍王李世贤的部下,有太平天国后期

  • 沈德潜生前深受乾隆帝赞赏,为什么死后却被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

    相信很多人对儒林外史当中的范进中举这一段印象极深。范进这个形象也一直深入人心,这段也被搬入了教科书当中成为了经典中的典范。既然这一段能够成为经典,那这段的主要人物范进也自然是有“特殊”的光环。范进中举他有什么光环呢?他正是有那百折不挠的耐心与毅力去参加科考,最终终进了进士。可是考进进士的范进,却突然

  • 古代大发明家鲁班有多厉害?为什么被墨子不屑一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鲁班

    若是说起发明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爱迪生。可是爱迪生不是中国人,中国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明家。他的成就一点不逊色于爱迪生,甚至可能比爱迪生还要厉害,他就是鲁班。鲁班出生于公元前507年,远比爱迪生要早得多。以当时的科技水平,鲁班所造出的东西是同时期完全无法想象的。因此他绝对配得上世界第一发明家的

  • 朱棣造反当上皇帝,建文帝的心腹大将李景隆为何是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

    明成祖朱棣靠着起兵造反当上皇帝,他在称帝之后却封了建文帝的心腹大将李景隆为第一大功臣,他为何这样做呢?李景隆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自幼喜读兵书,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看重。建文帝登基后,李景隆也深受建文帝的信任。建文帝登

  • 咸丰帝算不算是清朝好皇帝?还是一无是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

    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他一生可谓是历尽磨难,从登基伊始一直到英年早逝,可以说是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同时,咸丰皇帝还是一位颇受争议的皇帝,有人评价他刚愎自用妒贤嫉能,致使其有生之年也没能够平定天平天国运动;有人评价他玩忽职守胆小如鼠,丢下首都北京落荒而逃,任由外国人抢我国宝,毁我瑰宝级皇家园林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