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朱元璋为何要求后世子孙与日本断交?

揭秘朱元璋为何要求后世子孙与日本断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3 更新时间:2024/2/13 4:54:37

众所周知,隋唐中国让日本顶礼膜拜,而对于明中国,日本却立而不拜。明太祖朱元璋登大宝之初,就对日本马上做了一件事——派使臣向日本下国书。希望他们来朝拜新中华之主。但是,使臣到达日本后,令朱元璋惊呆的事发生了。

洪武元年,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同时发国书给日本诸国(当时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日本诸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以“倭寇乃九洲海贼所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

网络配图

洪武二年,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朱元璋又派杨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接到信后,日本国的怀良亲王不知中国已经改朝换代,误以为依旧是蒙古使者(蒙古曾攻打日本),大怒,斩杀使者五人,其他的悉数扣留,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

洪武三年三月,不死心的朱元璋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等再次出使日本。赵秩经过一番惊险的周旋和唇枪舌剑后,终于软化了怀良亲王的立场。怀良亲王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向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之前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

明太祖曾召见来华的日本僧人,才了解到一直以来与之打交道的怀良亲王并非日本国王,而博多、太宰府亦非日本之京城,并知道了在京都另有朝廷和天皇。他开始对自己原先计划通过外交途径敦促日本抑制倭寇侵扰的做法感到怀疑,从此对一切非日本朝廷派来的贡使一概拒绝接受。

网络配图

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来贡,情况同前几次一样也是没有表文,但带了一封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奉丞相书,文章写得极其嚣张,朱元璋看后很不开心,便拒绝了日本的朝贡。

洪武十四年日本再次来贡,朱元璋又一次推却,并让礼部写了一封信责备日本国王和他们的那个征夷将军:“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环海为险,限山为固。妄自尊大,肆毁邻邦,纵民为盗。上帝将假手于人,祸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与王。王若不审巨微,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无乃构嫌之源乎?”。

日本方面不甘示弱,也回了一封极其强硬的信,而且文采斐然:“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网络配图

朱元璋看了这封表文大怒,史载“帝得表愠甚”,但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忍住了这一口恶气。虽然如虎将李文忠者也曾建议朱元璋征日本以雪前恨,但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没有率领大明朝的舟师东渡。

不过这一件事后,朱元璋改变了以往企图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为在内部积极设防,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最后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1387年(洪武二十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张良是韩国人为何不帮韩王反帮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良

    为什么那么多的有才干的人都喜欢跑到刘邦的汉营去,项羽不是很厉害吗,人们为何不去投奔他?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曾经在项羽叔父项梁的帮助下,恢复了韩国,也就是自己的母国,还如愿做了韩国的司徒。为什么最终张良没有去辅佐项羽而是刘邦呢?网络配图张良最初是自己独立起事的,但是可怜他的队伍仅仅只有百人,根本无法和

  • 唐朝奸相李林甫的升官术:懂得如何讨领导喜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林甫

    要时刻记着,拍马是为了骑马。唐玄宗李隆基是历史上的知名皇帝,曾经任用过多个知名宰相,如姚崇、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李隆基前期所取得的政绩,与他们的辛勤工作分不开。而促使李隆基从明君转变为昏君的,也是一个知名宰相,这就是“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网络配图他是怎么升官的?李林甫为人奸猾,结交宦官

  • 明成祖朱棣追杀天下尼姑不可告人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成祖朱棣

    尼姑,本是出家修行的佛门女教徒,讲究的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红尘姻缘了断,更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杀,沦入了十八层地狱。而此时的和尚却成为了朝廷的座上客,朝廷不仅对他们宠信有加,而且还封官许愿,让他们成为追杀尼姑的鹰犬。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明

  • 刘寔发迹史:从乞丐奋斗成新朝高官 乱世中活了近百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寔发

    刘寔(shí)(220年―310年),字子真,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高唐)人,汉章帝刘炟第五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后,西晋重臣、学者。少年贫苦,靠卖牛衣为生。然而他好学,手里缠绳,口中诵书。为人知识广博、通晓古今,自身品德清洁,行为没有瑕玷。初以计吏身份进洛阳,调任河南尹丞,后迁任尚书郎、廷尉正、吏部郎,封

  • 关羽失荆州:七大主要因素曝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

    导读:人们常说,关羽失荆州,是因为大意所致。其实荆州之失,责任不全在关羽,更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种原因,主要有七大因素。网络配图一是刘备错用关羽。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规划成就霸业、复兴汉室的战略时,曾提出以益州为根据地,荆州为前哨,外结孙权,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则由荆州出兵,夺取中原。荆州归属关乎刘备

  • 朱元璋用了什么高招让贪官污吏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

    明初,朱元璋发动了“高年有德耆民及年壮豪杰者”作为司法改革的旗手,首先在法外之法的《大诰》中赋予耆民豪杰可直接将污吏贪官“绑缚赴京治罪”之权,若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以行政手段来改造司法,发动旨在重新整合社会的清洗运动,形成一整套严密的社会监控网络,是朱元璋惯用的手法。朱元璋仿《周书·大诰》

  • 项羽封三个秦将为王的做法是否正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从常理来看,这三个人确实是将才,能力肯定是有的,章邯用一群骊山囚徒就能打的周文的五十万农民义军找不到北,并且在关东难逢对手,(在遇到项羽以前)。网络配图其次,这三人都是老秦人,他们来统治秦国,也可以平息秦人的怒火,减少被压迫的感觉,让秦人能同心同力帮自己对付刘邦,让自己可以安枕无忧的衣锦还乡,去做

  • 陈庆之辉煌的战绩 就是这样开始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庆之

    陈庆之作为一名将领,打仗很厉害,但是这样的人物,第一次出征时头发已经白了,人到中年,而出征的主要任务,是做接待工作,接受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的投降。元法僧是鲜卑贵族,投降南朝直接原因是,放弃中央,自己宣布独立,想过过皇帝的瘾,但是又扛不住北魏政府军的疯狂进攻,只能投降南朝。元法僧只是一个地方诸侯,宣布

  • 唐太宗妙言示警尉迟恭,是如何劝诫功臣遵守法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妙言示警尉迟恭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阴历9月29日,唐太宗李世民来到庆善宫举行宴会,而且还在宴会上吟诗作赋,有娱乐节目,参与宴会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庆善宫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选择这样的宅子举办宴会,也可以说是比较随和的私人宴会。当然,气氛随和不等于随便,排座次就有讲究。当时参与宴会的有同州刺史

  • 解密崇祯帝朱由检: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崇祯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明君贤臣是最理想也最难得一见的局面,崇祯帝就遇到了一帮令他无奈的臣子。在他费尽心力铲除了气焰嚣张的阉党之后,那帮臣子不思中兴,反而为了门户之争互相倾轧。无奈之下,一心想要中兴明朝的崇祯帝只有事必躬亲。可偌大一个国家,又遇上多事之秋,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愈燃愈炽,崇祯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