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珙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把自己喝死

郑珙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把自己喝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22 更新时间:2024/2/12 9:46:38

中国社会,一直都是一个喝酒的社会,关系陌生的人,只要坐在酒桌上,几杯酒下肚,大家自然话就多了起来,关系也自然就会慢慢熟络起来。毫不避讳地来讲,在中国办事,喝酒吃饭是必须的,这已经成了中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官场上更是如此,位居高位的人,身后又多少人跟在他后边,想要请他喝酒吃饭,好找他帮忙,所以一些高官每天除了应酬还是应酬。

不过自从习总上任以来,这样的风气大大地减少了,随着反腐败工作的进行,官员落马的越来越多,官员们的酒席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在以前,曾经有一个市长坦言,在一年间,应酬的饭局有一千五百多顿,算下来,一天就要吃四顿左右,长期如此,就算是一个健硕的人,也是吃不消的,迟早要被吃死。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竟然也有官员因为喝太多的酒而猝死的。

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原地区战乱频发,各个国家之间纷争不断,长期的战争导致了各个国家的力量越来越弱,而在中国的北方,也有一个国家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地区这块肥肉,想要从中分一杯羹。随着其他国家的势力越来越弱,北方的辽朝渐渐地露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当时那些中原的国家为了生存,为了消灭其他的国家,它们就必须要依靠辽国的支持,好几个国家都是辽国一手扶持的,所以这些国家对于辽国,那是言听计从,而辽国实际上也掌控了大半个中原地区。

在后汉灭亡之后,崇又建立了北汉政权,当时几个国家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后周,为了不被后周灭亡,刘崇选择了依靠契丹人。他极力讨好辽国的人,并且希望能两国结成同盟,希望辽国能够在危及的时候保护他的国家。

辽国也是狡猾地不行,他们一边答应了北汉的请求,与他们交好,但是辽国也并没有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又暗地里和后周的人接触着,对于辽国的做法,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因为辽国的实力实在太强,大家都不敢去惹它,所以也没有办法。

北汉和后周为了生存,只能和辽国争相交好。有一天,辽国的统治者对刘崇说:“周朝和我们辽国已经是建交了,而且每年后周都会供奉十万两金给契丹人。”

刘崇一听这话,就知道契丹人是在暗示着自己,也需要交钱,而且这笔钱的数目肯定不能少于周朝。刘崇想了一想,咬了咬牙,便派出了郑珙出使辽国,契丹人递上了一份书。文书中,刘崇自降了身份,将契丹人认作是天授皇帝,自己也是他的臣民,并且从上了大礼。这么卑微的态度,让契丹人十分满意。

这郑珙是什么人呢?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刘崇竟然交给他来办。郑珙是刘崇最信任的人之一,在北汉中,就相当于是一个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出使辽国,还有一份这么重要的文书,刘崇自然不会派一个很普通的人去,所以便选择了郑珙。但是这位宰相,怎么也没有想到,出使辽国,竟然是一条有去无回的道路。古书中有记载,这个郑珙死的时候,肠子都烂掉了,大家想一想,一个国家的大使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另一个国家,这可是一起很严重的外交事故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死亡呢?

其实,郑珙是活生生喝酒喝死的。北方人性格豪爽,酒量更是出色,他们喝酒可都是用大碗的,一碗白酒下去,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当时辽国的统治者,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只要高兴了,就外出打猎,而在打猎的时候,酒更是不可缺少的,每一次出去打猎,都要玩上七天七夜才尽兴。而且这个契丹君主只喜欢喝酒,一旦喝醉了,就睡上一觉,根本不管什么国家大事。君尚且如此,百姓也自然是喜爱喝酒,所以在契丹,会喝酒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郑珙带着文书和金银财宝来到了契丹,契丹的统治者看到这么多的钱财,自然是十分高兴,而且对于郑珙的到来,契丹人拿出了一缸缸的美酒和肉来招待郑珙。郑珙生在北方,酒量自然也是不差,而且他心里也知道,契丹人喜欢喝酒,尤其是这种场合,如果你不喝,就是对契丹最大的不敬,搞不好就会坏了大事。再说了,你是一个使者,是有求于契丹人,如果不喝酒,那还怎么办事。郑珙想了想,也就豁出去了。契丹的那些官员一个个地来和郑珙敬酒,郑珙知道自己不能拒绝,一时一杯接着一杯,不停地喝。几轮下来,郑珙早已喝得是不省人事,体内的酒精含量也是严重超标。第二天一大早,郑珙就去世了,契丹人只能把郑珙的尸体运回了北汉。后来契丹也信守承偌地帮助北汉攻打后周。但是就算是有辽国的帮助,最后还是被朝灭掉了。

契丹人热爱喝酒,在宴会上,被喝死的也不只郑珙一个人,这种荒唐的外交政策,也是辽国没能进入中原的主要原因。

标签: 郑珙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左宗棠和曾国藩都是林则徐女婿?实为胡编乱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左宗棠,林则徐,清朝,

    “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梁启超生了个儿子叫梁思成,梁思成娶了个老婆叫林徽因,有个单恋林徽因的人叫徐志摩。曾国藩女儿嫁给了宰相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叶剑英的老婆是曾宪植,曾国藩

  • 奇葩上吊皇帝:史上因被废而上吊自杀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朝,皇帝,历史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历史悠远,不缺笑谈。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传承着诸多的文化记载和典故传说。帝王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在常人眼中,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宫妃嫔成千上万,恣意玩弄;朝中大臣黎民百姓,尽在掌控。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皇帝只有一

  • 东晋为何不用祖逖?一代名将致力北伐 忧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朝,名将,祖逖

    大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但无远见,无助于北伐,而且自己既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却突然由如此从容不逼的文臣统领,心中甚为不快。同时,祖逖忧虑权臣王敦和宠臣刘隗对立,内乱将会爆发,北伐难成,因而忧愤成疾。祖逖虽然

  • 晋景帝司马师简介:控制曹魏政权的旷世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朝,司马师

    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

  • 梁武帝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敲竹杠"也是一把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梁武帝,皇室,和尚,

    梁武帝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功武艺都不错,运气也不错,在位时间竟长达48年。他曾四次出家又还俗,这在历代皇帝里绝无仅有。为了钱,他在佞臣左光禄大夫朱异的合作下,发明了“敲竹杠”:借出家再还俗来勒索大臣。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先后于527年、529年、546年和547年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装模作

  • "造词帝"司马迁:《史记》最早提到"中国人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迁,史记,史学家,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训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

  • 创意无限的赵匡胤:为整肃朝堂纪律发明长翅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匡胤,赵光义,宋朝,

    赵匡胤因“杯酒释兵权”而为大家熟知。但罕为人知的是,当时流行的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长翅帽也是这位皇帝的发明。话说有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谦恭。寇准感到

  • 才子金圣叹为何屡试不第 他的试卷写满囧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金圣叹,才子,科举,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为人诙谐幽默,学问渊博,作文不拘一格,但因为他恃才傲物,在试卷上嬉笑怒骂,所以每次科举考试都是名落孙山。他第一次参加考试时,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答题时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

  • 揭秘:大脚马皇后是怎样管朱元璋那些女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皇后,马皇后

    自古以来后宫美女如云,但大多因为“爱情”分配不均、皇后“管理”不善,导致后宫常常起火,宫里内斗严重,甚至伤害杀戮不断。我们常说明朝朱元璋的马皇后是为母仪天下、贤惠善良的贤内助。马皇后是怎样管朱元璋那些女人的?说起来,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确有皇帝自身宠爱不公的因素,但更多是皇后的后宫驾驭技巧低劣的

  • 明朝最美的皇后张嫣却自古红颜多薄命生不逢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张嫣

    明朝最美的皇后是她,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明朝吸取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特意规定,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明朝还偏重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