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兵圣孙武是如何导演“以少胜多”经典战役的?

兵圣孙武是如何导演“以少胜多”经典战役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4 更新时间:2023/12/16 14:54:03

孙武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已历六年了。这六年间,由于孙武的卓越军事才能,已使楚军陷于疲于奔命之境地,直攻楚都的时机已经成熟。然而可笑的是,就在吴军准备大举伐楚之时,中原及北方十八诸侯在召陵举行声势浩大的会盟,扬言要南下伐楚。可惜晋国优柔寡断,诸侯各存私念,会盟无果而终。吴王阖闾问孙武、伍子胥:“现在伐楚如何?”孙武与伍子胥都认为,要伐楚,还要做一件事,即联合在召陵会盟中态度坚决的蔡国和唐国,一起兴兵。蔡国和唐国长期受楚国欺侮勒索,早已忍无可忍。听说吴国伐楚,当然很高兴,皆答应出兵相助。阖闾大喜,遂任命孙武为伐楚部队的总指挥,伍子胥为副将,作为孙武的助手,准备大举攻楚。进军伐楚的路线,孙武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将吴军分为两路,主力经青苔关、松子关,从荒无人迹之处潜行至郢。此乃“乘人之不及,由不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九地篇》)第二路,则先至蔡国,与蔡军联合后,再会同唐军向汉水地区进发,准备在汉水一带配合潜行而至的吴军主力与楚军决战。公元前506年,三万吴军倾国而出,拉开了伐楚的序幕。

吴军经过充分地准备,于公元前506年秋举师伐楚。吴军按孙武的既定线路,从难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余里直奔汉水,威逼郊城。吴军的行动,完全出乎楚国的意料。楚令尹囊瓦和左司马沈尹戌调集军队在夏州(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以西汉水南岸布阵防御,与吴军夹汉水对峙。左司马沈尹戌感到敌军来势汹汹,便向令尹囊瓦建议说:“你依托汉水阻击吴军,不使其渡过汉水,以保证郢都的安全;我立刻去郢城,调集那里的主力部队偷袭吴军的后路,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到那时,你再渡过汉水从正面进攻吴军,我率军从侧后袭击,一定能大败吴军。”囊瓦同意了他的意见派尹戌北上调集援军。自己在汉水与吴军对峙,等待援军到来,可是,在沈尹戌出发后,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的一番话使囊瓦改变了主意。武城大夫黑指出,吴国多水军,楚军则多用皮革包制的战车,因而不宜在水中久浸,我军利在速战。大夫史皇也认为,如果沈尹戌把淮河吴军船只毁掉,回军阻塞三关隘口,截断吴军退路就会独得战功,声望也会盖过令尹您了。如此他也劝囊瓦速战。囊瓦听了两位大夫的话,利欲熏心,便置既定战略于不顾,开始指挥楚军渡过汉水与吴军作战。

孙武开始见楚军与自己的军队对峙不战,便推测到楚军将调集军队夹击自己。当他正在策划如何行动以诱使敌国过河决战时,手下向他报告说楚军即将渡过汉水与吴军决战。孙武大喜过望,指挥军队先摆出决战的架势,在小别山交战一场。吴军与楚军刚一交战,孙武就指挥吴军佯败后撤,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孙武指挥吴军边打边退,引诱楚军一直追到了预定的决战地——柏举。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当吴军与楚军在柏举列阵对峙,准备决战时,随军作战的吴王阖闾对于决战时机是否成熟突然产生了怀疑。这时,阖闾的弟弟、吴将夫概认为,此时吴军士气旺盛,而楚军一直处在勉强应战的地位,而且楚令尹囊瓦一向不得人心,如果这时发起进攻,楚军必然溃逃,那时吴军再以主力投入战斗,必将大获全胜。但是,吴王阖闾仍不同意发起进攻。

夫概以孙武十三篇兵法所言“料敌制胜……上将之首也……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孙子兵法·地形》)为依据,认为做属下的应把握时机,伺机而行。于是,夫概率领自己的五千人马向囊瓦的军队发起了猛攻。孙武见夫概已率先发起猛攻,便赶紧抽调三千多名精兵增援夫概,同时调集主力随后掩杀楚军。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孙武及时指挥吴军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楚令尹囊瓦弃兵逃奔到郑国,史皇等人战死。柏举决战以吴胜楚败而告结束。囊瓦所属残军战败后,由苏延率领向郢城方向溃退。孙武指挥吴军实施战略追击,到清发水(即汉水)追上了楚军。

吴王阖闾正要下令攻击,吴将夫概又以孙子兵法所言的“半渡而去之”来阻止了阖闾。阖闾接受了夫概的建议,待楚军半渡清发水时,才发起攻击,因而大败楚军。楚将苏延率领残兵败将马不停蹄的西逃,而连连获胜的吴军亦在孙武的指挥下紧追而来,吴军在雍地区追上了楚军,将囊瓦的余部彻底击溃了。这时,孙武向西望去,只见汉水绕城而还,渡过汉水,郢都就近在眼前了。然而,就在这时,楚军右司马沈尹戌率军南下驰援,赶到了雍地区。原来,沈尹戌从郢城外调出楚军主力后,依先前商定的作战计划率军抄袭吴军的后路。途中,他得知了囊瓦率军贸然渡河决战的消息后,临时改变计划,想率军南下,以便抢在吴军前面守备郢城。

在距离郢城不远的地方,两军相遇。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吴军士卒身陷死地,拼死作战;楚军在沈尹戌的指挥下,也挺戟挥戈,浴血奋战。双方经过三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吴军获胜,楚军主帅沈尹戌阵亡,属下大败而逃。这一仗结束后,吴军已基本消灭了楚的主力,攻陷郢都可以说已是毫不费力的事了。十一月二十九日,阖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攻陷了郢都。吴王终于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愿。孙武指挥的这场破楚入郢之战,历史上亦称之为“柏举之战”。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孙武事先创造了大举袭楚的有利条件,选择了有力的进攻方向,成功地避开了“攻城”这一最大的难关,因而能使吴军最终得以顺利进入郢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标签: 孙武兵圣

更多文章

  • 唐朝的科举是怎样的:是谁改变了中国的科举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科举,武则天

    武则天很重视科举,这和她的经历有关。唐朝前期还有贵族政治的残余,朝廷内有关陇集团,朝廷外有山东旧贵族势力。武则天呢,武家是小姓,被贵族们瞧不起,武则天全靠自己的力量逐渐走上高位,在这个过程中她没少和关陇集团对抗,甚至出现了双方对骂的热闹景象。武则天上台后,特别注意扶持中低级官员,提拔庶族人士,用来取

  • 清朝画家张问陶的另一面:通过心理战屡破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问陶,清朝,名臣,

    清朝乾嘉年间的张问陶不只是诗画大家,也是货真价实的一代神探,他的断案方式也充满着心理战的锋芒。据《清类稗钞》的“狱讼类”记载,张问陶以翰林的身份到山东莱州当知府,恃才傲物,对山东巡抚很无礼,巡抚大人心里不爽,但朝廷官员对巡抚说:别看这小子狂傲,可他真的有才,不会耽误老百姓的事,“张守虽书生,尚不误

  • 桓温是个什么样的人?被误读千年的血性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桓温,晋朝,东晋

    皇帝的女婿,公主的老公,这样的骄人地位,足以让东晋朝的每一个人艳羡不已。但桓温的成功,靠的绝不仅仅是这个。皇帝女儿多,女婿也多,能成器的却并不多。如果皇帝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晋书》),最多也就是皇宫内多豢养了一个庸才。给个官职,铁饭碗,吃穿不愁,落上一肚子好下水,但不会有什么作为。桓温靠的可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寻访张三丰?是不是为了长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朱棣,张三丰

    成祖兴修武当暗访建文的目的不必细说,但据相关文献记载,成祖暗寻建文帝的同时,也在寻访张三丰。如《明史稿·胡淡神道碑铭》记有“丁亥(即明永乐五年,1407)上(即明成祖)察近侍中惟公(即胡濙)忠实可托,遂命公巡游天下,以访异人为名,实察人心向背”。这里的“异人”即张三丰,而所谓“察人心向背”就是访查老

  • 南朝第一英主陈霸先为何被破棺焚尸挫骨扬灰?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霸先,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在南朝的众多皇帝中,关于谁是南朝第一英主恐怕有争议,也许很有人会认为是刘裕,但自古以来很多人却认为是陈朝的建立者陈霸先。明人归有光就曾评价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现代历史学家卞孝萱也曾经评价道:“陈霸先是

  • 诸葛亮名垂青史的人文因素:具备三大重要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蜀汉,性格,

    历史上,无数权倾一时的显达人物,生前声威赫赫朝野敬畏,身后则骂名滚滚令人不齿;也有些如过眼烟云,生前风光八面,身后寂然无闻。一个政治家,最难能的是生前身后都受人尊敬,敌友我各方都对之交口称赞,名垂青史,万古留芳。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历史名人。诸葛亮不论是在世之时还是身殁之后,蜀中吏民都对他

  • 为何说项羽是只穿着衣服的猴子?项羽的真实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楚霸王,项羽

    项羽率领大军入秦都咸阳,杀子婴,焚阿房宫,甚至很多贫民也都被楚军所杀。对项羽称道尤嘉的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写到:“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进咸阳,一焚烧宫殿、二杀人、三抢夺财宝和妇女,没一件是好事情,项羽的残暴可见一斑。就在项羽打算引军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贪图眼前小利而最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吕布,名将,

    吕布是整部三国演义中最厉害的武将,除了张飞、典韦等名将能在其面前过一番招外,普通武将在其面前交手不过十余合,就非死即残。所以人送“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各路英豪对其勇武之忌惮。但如此英勇的吕布,却没有把本事用到正处上,而全用到背主求

  • 被忽略的名将黄忠:年轻的时候没得到成名时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忠,三国,名将,

    大凡言三国武将,必及吕布、马超、关羽、张飞、赵云、典韦、许褚等,似乎前几名总也排不上黄忠。大家也跟诸葛亮一样,觉得黄忠这把年纪,能忝列五虎大将之四,已经很不错了,还想咋样?估计黄老将军也不会想咋样,不过细心的网友一定会发现,三国中最最不能忽略的人就是黄忠了。黄老将军生平事略可考的也就是人生的最后八年

  • 三国不败名将孙策:横扫江东从未遭遇战场挫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策,江东,三国,

    曹操称他:“猘儿,谓难与争锋。”袁术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他就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孙策,在前后不足九年时间里,他横扫江东,鲜有败绩,若不是被刺客杀死,那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孙策,字伯符。名字不俗,相貌也不错。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