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手下配合最默契的两位能人:陈平和周勃

刘邦手下配合最默契的两位能人:陈平和周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3 更新时间:2024/1/24 2:13:00

说起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人才,很多人最先想起来的应该是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那哥仨的名号确实是最响亮的,可要说刘邦手下配合时间最长,配合最好的那还要说是陈平周勃

陈平跟随刘邦之前,是在项羽手下的,当时和陈平一起投奔刚到汉军的有七个人,刘邦并没有对他另眼相待,管了一顿饭之后就让他们休息了。这会陈平玩了个花样,他对刘邦说,我这次是为了很重要的事情来的,这事情必须要今天说。这一下子就勾起了刘邦的好奇心,就他就把陈平单独留下,进行了一番详谈。经过一番谈话之后,刘邦就认定陈平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就让他当了都尉。

这下子汉军有些人不干了,他们都说陈平无非是楚军的一个逃兵,可汉王这么重视他,还让他来管我们,不合理啊。听到手下这么嫉妒,刘邦就更坚信自己的判断了,更加的宠信陈平。

这时候周勃出场了,他也跟着起哄和刘邦说,你看陈平长的漂漂亮亮的,那就是个花架子,不一定实用。我听说他在老家的时候和嫂子就不清不楚的,后来在魏王手下也没待多长时间,就投降了项羽,在项羽那里混不下去了,这才投奔您。现在您器重他给了他这么高的职位,我听说他经常收将领们的钱财,给钱多的就有好职位,您可要明查啊。周勃那是和刘邦一块起义的老乡,有名的老实人,他这么一说,刘邦就开始怀疑陈平了。

(图)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

那一天刘邦就把陈平叫到身边,先生啊,你先是侍奉魏王,后来又投奔楚王,现在又跟随我,做人这样三心二意的,不好吧!

陈平早就料到会有今天,他不慌不忙的回答,我侍奉魏王,他不听我的意见,所以我去投奔楚王;可楚王您是了解的,他不相信人,他信任和宠幸的不是同族的就是老婆娘家的,我有本事也没处施展,所以我离开了楚王;我听说汉王您识人才用人才,这才来投奔您了。

我知道您肯定听说我收礼的事情了,这个我可以解释,我什么也没带来到您这里,如果不接受他们的钱财,实在没法做事情。如果您觉得我是一个可用的人,您就继续把我留下来,如果觉得我没有可用之处,我收的钱财还在,希望您允许我上交财务,能让我活着离开。

听完陈平这番解释,刘邦觉得,这事情没什么不对啊,就马上向陈平赔礼道歉,而后给予了丰厚的赏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说陈平的坏话了。

这是陈平和周勃的第一次配合,算是周勃给了陈平一记助攻。

刘邦建国之后,不少异姓王纷纷造反,那次刘邦亲自带兵平定英布,虽然打了胜仗,可自己也受伤了。紧接着燕王卢绾也造反了,刘邦就派樊哙去讨伐卢绾。可樊哙刚出发,就有人进谗言说樊哙的坏话,刘邦也是被这些人造反给造怕了,就让陈平带着周勃去接替樊哙,还让陈平到了军中就杀掉樊哙。

陈平和周勃在路上就开始商量了,樊哙那是陛下的老部下,又是吕后的妹夫,现在陛下一生气想杀他,保不齐那天就后悔了,这事情我们可要慎重啊。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二人决定,去了就把樊哙捆起来,然后把他交给陛下亲自处理,这样以后我们就不会受牵连了。之后二人就到军中把樊哙抓了起来,陈平带樊哙回京城,周勃带着军队继续前进去平定了卢绾的叛乱。可陈平还没到京城,刘邦就死了,因为樊哙没有被杀,吕后也就没有责怪陈平和周勃。

这是陈平和周勃的第二次配合,合作愉快。

(图)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宰相。

等汉高祖刘邦过世以后,吕后执政,虽然陈平做了丞相,周勃做了太尉,可这老哥俩一点实权都没有。等他们把吕后熬死了以后,吕家人又想作乱,陈平和周勃觉得应该出手了。还是他们俩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就想了个办法从吕家人手里骗出了军印,而后周勃调集北军诛灭了吕氏一族,然后迎接代王进京继位,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继位后,陈平就主动辞去了丞相的位置,他的理由是,以前汉高祖在的时候,周勃功劳不如我,现在他诛杀了吕家,功劳在我之上,这个丞相应该让他来做。汉文帝听罢大为感动,就封周勃为右丞相,让陈平做左丞相。

这是陈平和周勃的第三次配合,皆大欢喜。

慢慢的汉文帝就掌控了天下,有一天上朝,他问周勃,我们国家一年要判多少案子啊?周勃哪里知道这个啊,就一低头,臣不知道。汉文帝一皱眉,又问道,那我们国家一年钱粮收入有多少啊?周勃这时候汗都出来了,臣也不知道。

汉文帝摇了摇头,转向陈平,你知道吗?陈平大声回答,有专人管这些事情。汉文帝一愣,谁是专管人啊?陈平告诉他,陛下想知道案子的事情,可以问廷尉,想问钱粮的事情,可以问治粟内史。

听陈平这么说,汉文帝有点不乐意了,如果这些事情都有专管人,那丞相干什么啊?

陈平听皇帝有点不高兴了,赶紧请罪,臣水平不够承蒙陛下抬爱做了丞相,丞相的职责是这样的,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抚育万物让它们自然生长,对外镇抚四方蛮夷和诸侯,对内亲附百姓,让百官各司其职。

这番话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汉文帝很高兴,还夸奖了陈平几句。

等退朝以后,周勃就埋怨陈平,这些话你平时怎么不教我啊,你看我今天多难堪啊。陈平拍了拍老伙计的肩膀,你处在丞相的位置,就应该知道丞相的职责啊,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教全的,如果陛下问你长安城有多少盗贼,你能背的出来吗?

这回周勃算是明白了,自己根本就不是当丞相的料,不久以后就辞职不干了。

这是陈平和周勃的最后一次配合,算是陈平把当初周勃的助攻还了回去。

标签: 刘邦陈平周勃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奇谈:陈友谅逼死元朝忠臣是“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元璋,陈友谅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这与《明史》在清代由官方修撰有关,成王败寇是一个原因,刻意打压陈友谅是肯定的,《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

  • 张居正何以成为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名臣,张居正

    一提张居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

  • 明朝最重口味的皇帝:只爱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皇帝,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或作成化帝,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成化二十三

  • 秦朝用弩第一人:中华第一勇士大将蒙恬所使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蒙恬,秦朝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说到蒙恬和匈奴的关系,好像就是上天注定的势不两立。蒙恬生活的年代,边境经常受到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的掠夺,秦政权受到威胁。而且,在秦尚未统一

  • 汉朝开国大臣雍齿:刘邦为何不杀他反封他为候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雍齿,刘邦

    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对那些立下大功的将领们大开杀戒,韩信、英布、彭越等人都被他除掉。但是有一个人,他曾经背叛刘邦,使刘邦差点被搞死,当时但是刘邦非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为候,食邑两千五百户,在人口稀少的西汉初年,食邑两千五百户绝对是相当大的封赏。这个人是刘邦的老乡,名叫雍齿。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

  • 刘备为何一生逃跑: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

    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本来以董承为首,已经聚集了六个人,完全可以动手了,可是马腾说,必须等到聚集了十个人再下手就好了。董承说,忠义之士

  • 宋仁宗因谏官一句话 将进献的美女全部遣散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仁宗,宋朝

    古语说,谣言止于智者。教育人不要拿谣言当真,否则就是愚人而非智者了。但对于宋朝谏官、御史等言官们来说,谣言如同杀手锏,他们一旦利用谣言来规谏皇帝、弹劾高官,常常不是皇帝认错,就是大臣遭贬,一次一个准。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

  • 由宫女而成皇后的杰出女性:汉孝文皇后窦猗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窦漪房,汉代

    《美人心计》的热播,让“窦猗房”这个名字为大众知晓,剧集里林心如塑造的窦猗房温婉可人又不失坚毅,与汉文帝的爱情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么,真实史实上的窦猗房,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孝文窦皇后(?—公元前135年),约高祖初年出生,清河郡观津县(今属河北省武邑县)人 。《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提到她

  • 唐敬宗李湛:一个被太监戴绿帽子而丧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敬宗,李湛,唐朝

    唐敬宗是怎么死的?唐敬宗李湛,中唐时期皇帝,在位仅两年,登基之初不务正业,沉迷游乐,最终死于太监之手。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

  • 刘邦欲立刘如意当太子吕雉请出四个人让皇帝死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刘如意,吕雉,汉朝

    大汉开国后,刘邦曾经一度非常想让自己亲爱的女人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当太子,那刘邦的这个愿望为什么会落空呢?精明的吕雉很清楚,她和刘邦不仅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和刘邦早就已经没有什么夫妻情分了,两个人现在在一起倒像是两个政治角色的互相依赖,总统和国务卿或主席和总理的那种搭配。而对于已经快要接近半百的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