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由宫女而成皇后的杰出女性:汉孝文皇后窦猗房

由宫女而成皇后的杰出女性:汉孝文皇后窦猗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05 更新时间:2024/3/1 15:35:41

《美人心计》的热播,让“窦猗房”这个名字为大众知晓,剧集里林心如塑造的窦猗房温婉可人又不失坚毅,与汉文帝的爱情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么,真实史实上的窦猗房,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孝文窦皇后(?—公元前135年),约高祖初年出生,清河郡观津县(今属河北省武邑县)人

。《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提到她的名字。据唐人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中引用皇甫谧的话,我们推测,窦后名猗房。《史记索隐》:“......皇甫谧云名猗房......”(司马贞注释《史记

外戚世家第十九》)

窦猗房的父亲少年时正是秦朝动乱,豪杰四起之际,为求保身,窦父携全家隐居于观津,不理世事,清贫垂钓。后来,窦父不慎坠河,被河水溺毙。留下她和长兄、弟弟共三人。

汉高祖刘邦病逝后,惠帝刘盈仁善软弱,吕太后总揽朝政,独掌大权。惠帝时期,窦猗房入宫,侍候吕太后(即吕稚)左右,唤作“窦姬”。不久,吕后释宫人,将宫内姬妾赐予诸侯,窦姬也在“赏赐品”之列。她本以自己家乡为清河群,距赵国为近,于是走后门,请求负遣送之责的宦官将自己的名籍调入应前往赵国的姬妾名簿之中。宦官满口答应,事到临头,却忘了此事,窦姬于是只能去往代国,虽然心有不忿,但难以抵抗诏命,不得不往。《史记·外戚世家》曰:“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代地豪强陈豨倒台,代地被肃清,于是建立中都,封之一国,是为“代国”,在今山西中部、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一带。时高祖刘邦第四子刘恒八岁,被授为代王。

和窦姬前往代国的宫姬,一共五人,但余人姿色平平,她在其中,如鹤立鸡群,代王刘恒自然对其余诸人并不上心,唯宠幸她一人。很快便诞下一女,名“刘嫖”。孝惠帝七年(公元前187年),窦姬诞下一名男婴,名刘,后来,又育有刘武。《史记·外戚世家》:“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刘恒的王后也先生诞下四子,后来王后逝世,代国遂不立王后。

吕后生前临朝称制,晚年妄图以吕氏代汉,大肆拔高吕氏家庭的权力,将刘室皇族斩的七零八落,激化了忠于刘室的势力和吕氏的矛盾。公元前180年,吕后尚未完成对汉王朝的绝对统治,便撒手人寰,于是吕氏与忠于刘室的势力爆发出激烈冲突。吕氏最终不敌,一场清洗过后,吕氏一族几乎被连根拔起。吕氏败落以后,群臣深恨吕氏,为防吕氏之事再度发生,遂前拥代王刘恒回京,即汉文帝。

刘恒即位后,群臣上书请皇帝册立太子,《史记·孝文本纪》:“正月,有司言曰:‘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其时,王后四子皆病逝死,《史记·外戚世家》:“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窦姬之子刘启,以纯厚慈仁,被册立为太子。窦姬的儿子做了太子,大臣们提出,太子之母,应为皇后,就连薄太后(薄姬)也对文帝说:“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

《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

于是就有了窦皇后。她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女性,当然,她还远远比不上吕后、武则天或是上官婉儿之类的女性政治家。她的父亲,说得雅致一些,是位隐士,但史上并无这位隐士的名字,溺水而亡的结局也令人啼笑皆非,那么说得再低端一点,就是以渔农为生计;窦皇后进宫,也只能侍候吕后,混得好一点,是个近人,就像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一样,但她明显混得不是太好,所以被遣送出宫,赐予素示谋面的代王做个妾室,而这,当然也不是公主会有的遭遇。

她的出身不太好,那么想必没有多余的银钱让她受教育,于是只能家学渊源,渊源不是太深,连带着,她本身的深度,大抵也就是个宫女水平——与大多数古代妇女相同的一点,让她扬眉吐气,就是因为她有这运气,肚子够争气。早年的她,只是被当作一个生育机器来用,而之所以能当上皇后,是母凭子贵,是薄太后那句:“立太子母为皇后”。

窦皇后被册为皇后,文帝因此赏赐天下鳏寡孤独贫穷困苦,有几分普天同庆的意味,毕竟这几番作为,确立的是要母仪天下的“一国之母”的形象。被封为皇后的窦姬,惠及家族,即使双亲不在人世,也封了个安成侯,按照礼制,与薄太后之父灵文侯等同待遇。窦皇后年少失散的兄弟,也扔掉家奴的身份,颇受荣宠。兄长窦长君早逝,封其子窦彭祖为南皮侯;封其弟窦少君为章武侯;封其堂侄窦婴为魏其侯。

再后来,她不幸染疾,双目失明,文帝对她虽然怜惜,但宠爱渐退,他更为宠幸的是慎夫人、尹姬。而慎夫人,甚到能皇后同席而坐。文帝对慎夫人等人的宠爱,后来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与皇后之间,渐无尊卑之别,引来大臣非议,文帝才省自己之过,揭制住了这种趋势。但由于她们都没有儿子,对窦皇后和刘启的地位无法构成威胁。

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驾崩,窦皇后之子刘启即位,朝臣尊窦皇后为皇太后。

窦太后溺爱其幼子梁王刘武,时常进行赏赐,奇珍异宝无数。梁王得宠,又因皇帝刘启亦是窦太后之子,更不知收敛,大兴土木不说,其出行、归寝,规格堪比于天子。

公元前154年,太子之位空缺,景帝失言,曰百年之后,传位于梁王,窦太后大喜。詹事窦婴以“有违汉法”阻之,触怒窦太后。窦婴因此而担忧,觉得自己官衔也不大,为避免祸事,索性辞官,窦太后得知,心有不忿,但不好加罪,遂在官员名簿上将窦婴除去。

公元前150年十月,窦太后再劝皇帝立梁王为太子,并心殷商古制说之,袁盎为楚相,认为不合情理,上书谏之。提议再次受阻,她终于作罢,梁王却不甘心。刘武对袁盎等人怀恨在心,并最终以卑劣手段害死袁盎。而后梁王病逝,刘启也受了窦太后好一通埋怨。

我们知道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汉初,应因战乱多年导致的社会经济凋敝,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通常史家都认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文帝与景帝。但实际上,窦太后在文景时代所起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窦太后尊崇道家,因此景帝与窦氏宗族都必须学习道家学说,得读老子的《道德经》。在景帝在位期间与武帝早期,诸儒家博士等都无法得到重用。《汉书•儒林传》曰:“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待窦氏的孙子武帝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知道他好儒,大为不然,经常出面干涉朝政。《汉书·儒林传》:“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武帝也不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至她去世前,武帝都不曾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有很强的影响力。

文景二帝崇尚黄老之说,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农业,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汉书•食货志》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文景之治是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武帝建元六年,窦氏薨,与文帝合葬霸陵。她留下遗诏,将自己所拥有的财物,厚赐女儿刘嫖。《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後孝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这种举动,实在有些小家子气,所以就算温和如班固,在《汉书·叙传下》中对她的评价也是:“窦后违意,考盘于代。”

窦氏推崇黄老思想,景帝及武帝早期时常干预朝政。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窦氏经历文、景二朝,史称“文景之治”的盛世,与推行黄老之术的宽民政策有很大关系。后来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布威名于四方,却将大汉朝折腾得千疮百孔、筋疲力尽。由此可见窦氏的政治功力确有不同凡响之处。(原文来自高会民的头条号)

标签: 窦漪房汉代

更多文章

  • 唐敬宗李湛:一个被太监戴绿帽子而丧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敬宗,李湛,唐朝

    唐敬宗是怎么死的?唐敬宗李湛,中唐时期皇帝,在位仅两年,登基之初不务正业,沉迷游乐,最终死于太监之手。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

  • 刘邦欲立刘如意当太子吕雉请出四个人让皇帝死心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刘如意,吕雉,汉朝

    大汉开国后,刘邦曾经一度非常想让自己亲爱的女人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当太子,那刘邦的这个愿望为什么会落空呢?精明的吕雉很清楚,她和刘邦不仅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和刘邦早就已经没有什么夫妻情分了,两个人现在在一起倒像是两个政治角色的互相依赖,总统和国务卿或主席和总理的那种搭配。而对于已经快要接近半百的吕

  • 朱若极大明王室朱元璋后人 却对康熙顶礼膜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若极,康熙,清朝

    明清易代,是一场天崩地裂的大变局。短短一个月内,崇祯帝殉国,李自成败退,随后是清军入关,剃发易服…清廷的种种酷烈举动,使得很多士人不肯与清廷合作,他们遁入山林,出家避世,成了前朝“遗民”。这些遗民大都铮铮铁骨,不过,也有例外。有这么一个和尚,是朱元璋后裔,郡王家庭出身,可他出家没几年,就又不甘寂寞,

  • 钟繇凭啥与书圣并称"钟王" :楷书奠基人和革新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繇,书法,王羲之,

    当曹操与袁绍展开著名的“官渡之战”时,魏国重臣钟繇给曹军送去了两千匹战马,甚应其急,帮助曹操获得大战胜利。就是这位钟繇,在书法史上却是一位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的大书法家。他凭啥这么牛?那是因为他不仅善写汉魏时正统书体——篆书和隶书,而且他还是当时新书体——楷书的奠基人和革新者。他68岁时书写的《

  • 努尔哈赤力倡俭朴多次谢绝贡品:训诫子孙戒奢戒酒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努尔哈赤,教育,清朝,

    《清实录》和《满文老档》中,记录着努尔哈赤对儿孙讲这样的话:那些明朝、倭子、蒙古等大国几代人修善积德终成大业的故事,还有那些因为居心邪恶,重钱财、轻德行败亡的故事,你们应该多听多记才是,改掉恶习,保持善良,这才是修身的好办法。现在靠老天帮忙,咱们也算是富足了,一定不要奢靡。东西多了就公平地分给女真人

  • 北魏献文帝死亡之谜:与一位极品女人脱不了干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献文帝,皇帝

    北魏文明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四位权倾天下、“位极人女”的女性之一,影响力甚至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为隋唐的统一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她的开阔胸襟与丰功伟绩,历代女性几乎无人望其项背,然而史书却没有留下这位“千古一后”的名字,仅称其为“冯氏”。献文帝即位一年,他的嫔妃就生下了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冯氏二

  • 刘裕的老婆是谁?草根皇帝刘裕一生挚爱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魏,刘裕,皇帝

    刘裕:出身:功曹(相当衙门人事部门文书)家境贫寒。他的祖上曾做过高官,因为西晋末年战乱从徐州南迁京口,身份无法证明,到刘裕父亲这只能某个功曹职业。刘裕是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4年)4月2日出生,刚出生妈妈就死了,父亲因无力抚养要抛弃他,后来父亲再婚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刘裕3岁回到父亲家,4岁时父亲

  • 朱元璋的反腐之路:女婿欧阳伦买卖茶叶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皇帝

    《明史·列传·九》记载:“安庆公主,宁国主母妹。洪武十四年下嫁欧阳伦。伦颇不法。洪武末,茶禁方严,数遣私人贩茶出境,所至绎骚,虽大吏不敢问。有家奴周保者尤横,辄呼有司科民车至数十辆。过河桥巡检司,擅捶辱司吏。吏不堪,以闻。帝大怒,赐伦死,保等皆伏诛”。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爱婿欧阳伦,当朝进士,官至都

  • 兰陵王高长恭悲情一生:系出名门功高震主饮鸩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澄,高长恭,高纬

    一面是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多情王爷,一面是力破万军、驰骋沙场的勇猛将军。兰陵王高长恭一个原本淹没在浩如烟海史籍中的人物,近年来随着影视作品的播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那么真实中的兰陵王是否真如影视中的那么高贵、英俊、勇敢、多情吗?天潢贵胄系出名门兰陵王高长恭本名高肃,一名孝瓘,字长恭,渤海蓨(今

  • 真实的刘玄德:爱开玩笑、爱记仇 甚至睚眦必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简雍,刘璋,关羽

    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刘备千百年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谨慎严肃、宽厚仁义的忠厚长者形象。例如在当阳长坂坡,面对汹汹而来的曹魏骑兵,他坚决不愿意抛弃跟随的十数万百姓。然而在真是的历史中,他其实也是一个爱开玩笑、爱记仇的普通人,甚至有时还会睚眦必报。真相一彼有其具话说刘备率军进入四川,占领成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