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最美的皇后张嫣却自古红颜多薄命生不逢时

明朝最美的皇后张嫣却自古红颜多薄命生不逢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3/12/4 22:17:14

明朝最美的皇后是她,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朝吸取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特意规定,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明朝还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后族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

明代宫廷选妃极为严格,需要分很多步骤进行。

选妃之前,要诏告天下,停止一切婚娶,然后从各地选取美女送往京城。

经过海选之后,剩下之人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龄大小排队,顺序入宫,由太监通过远观近瞧,把那些外形不佳者退回原籍。

合适者,再按年龄大小编组,进入一审。由相关太监观察容貌,辨听嗓音,发、耳、额、眉、目、鼻、口、颔、肩、背、腿、脚,只要有一处不合格者,也当场发回。

二审时,太监拿着尺子,丈量女子的手、臂、腰、腿、脚,并让女子适当走动,凡比例不合适及风度、仪态不佳者,一律发回老家。

三审由女官和年老宫女负责。女子单独进入密室,脱得一丝不挂,女官和宫女摸其乳,探其秘,闻其味,察其肤,不合格者退回。合格者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女官通过考察,判断其智力、习性。

终审由皇太后负责,一一面试女子。女子立而不跪,考察其姓名、家庭状况、学识能力。通过审形辨音,从中筛选出一后一妃或数妃。其余的女子赐给亲王、郡王、皇子、皇孙,或留在宫中当“女官”、宫女。

一般而言,通过这些道工序挑选出来的皇后,必然才艺超群。

在明代的这些皇后当中,颜值最高的当属熹宗朱由校的张皇后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后称懿安皇后

张嫣,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张嫣以天香国色被选入宫中,据史料记载,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貌冠后宫”。据说她颈长清丽如立水晶屏,常自织鹤氅羽衣,穿之步上楼台,琼姿仙貌似欲绝尘而去,羽化登仙。她通文史晓古今,雅音善听,婉颜能谏,端然圣洁之姿纤尘不染,堪称国色。

元年(1621年)四月,张嫣被册立为皇后。由于明熹宗朱由检爱好嬉戏玩乐,对朝政毫不关心,导致大权旁落,让乳母客氏及太监魏忠贤有机可乘,四处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张皇后对客氏、魏忠贤的行径十分厌恶,多次向熹宗揭露。

有一次,皇后把客氏叫去当面训斥一顿,劝她改过自新,否则要治她的罪。客氏、魏忠贤原本就对皇后顾忌三分,现在更是恨之入骨,屡次找机会想施以报复。

张嫣的父亲叫张国纪,后因为女儿尊贵,被封为“太康伯”。客氏等人就捏称,张皇后并非张国纪亲生,而是盗贼孙二之女,出身不好,背景也不可靠,实在是有辱国家尊严,应当立即废黜。无奈熹宗对张皇后极为宠爱,不予理睬。

一次,熹宗见张嫣一直手不释卷,便问她所看何书,结果张嫣回答是《赵高传》,以祸国殃民的太监赵高暗喻魏忠贤。魏忠贤得知后恼羞成怒,第二天就埋伏武士欲行刺皇后,幸被熹宗撞见,才未得逞。

后来,张嫣怀孕,客氏和魏忠贤更感深感不安,遂暗使阴谋,将张嫣的侍女都换成自己的亲信。一天,张嫣腰痛,宫女们替她一顿按摩捶打,几天后张嫣便流产,其实胎儿已成男形。经此事变,熹宗绝后,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明朝的皇位要由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他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张嫣在熹宗病重期间,反复耐心地规劝明熹宗不要轻信阉党,并极力谏言传位于信王朱由检。

朱由检继位后,对这位寡嫂极为尊重。据《明史》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张嫣皇后自谥身亡,年仅38岁。

顺治元年(1644),清世祖福临下命,将张嫣皇后的遗骸合葬在熹宗陵。(原文来自平行线的头条号)

标签: 明朝张嫣

更多文章

  • 刘邦手下配合最默契的两位能人:陈平和周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陈平,周勃

    说起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人才,很多人最先想起来的应该是汉初三杰,张良、韩信和萧何。那哥仨的名号确实是最响亮的,可要说刘邦手下配合时间最长,配合最好的那还要说是陈平和周勃。陈平跟随刘邦之前,是在项羽手下的,当时和陈平一起投奔刚到汉军的有七个人,刘邦并没有对他另眼相待,管了一顿饭之后就让他们休息了。这会陈平

  • 朱元璋的奇谈:陈友谅逼死元朝忠臣是“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元璋,陈友谅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这与《明史》在清代由官方修撰有关,成王败寇是一个原因,刻意打压陈友谅是肯定的,《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

  • 张居正何以成为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名臣,张居正

    一提张居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

  • 明朝最重口味的皇帝:只爱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皇帝,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或作成化帝,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成化二十三

  • 秦朝用弩第一人:中华第一勇士大将蒙恬所使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蒙恬,秦朝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说到蒙恬和匈奴的关系,好像就是上天注定的势不两立。蒙恬生活的年代,边境经常受到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的掠夺,秦政权受到威胁。而且,在秦尚未统一

  • 汉朝开国大臣雍齿:刘邦为何不杀他反封他为候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雍齿,刘邦

    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对那些立下大功的将领们大开杀戒,韩信、英布、彭越等人都被他除掉。但是有一个人,他曾经背叛刘邦,使刘邦差点被搞死,当时但是刘邦非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为候,食邑两千五百户,在人口稀少的西汉初年,食邑两千五百户绝对是相当大的封赏。这个人是刘邦的老乡,名叫雍齿。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

  • 刘备为何一生逃跑: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

    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本来以董承为首,已经聚集了六个人,完全可以动手了,可是马腾说,必须等到聚集了十个人再下手就好了。董承说,忠义之士

  • 宋仁宗因谏官一句话 将进献的美女全部遣散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仁宗,宋朝

    古语说,谣言止于智者。教育人不要拿谣言当真,否则就是愚人而非智者了。但对于宋朝谏官、御史等言官们来说,谣言如同杀手锏,他们一旦利用谣言来规谏皇帝、弹劾高官,常常不是皇帝认错,就是大臣遭贬,一次一个准。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

  • 由宫女而成皇后的杰出女性:汉孝文皇后窦猗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窦漪房,汉代

    《美人心计》的热播,让“窦猗房”这个名字为大众知晓,剧集里林心如塑造的窦猗房温婉可人又不失坚毅,与汉文帝的爱情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么,真实史实上的窦猗房,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孝文窦皇后(?—公元前135年),约高祖初年出生,清河郡观津县(今属河北省武邑县)人 。《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提到她

  • 唐敬宗李湛:一个被太监戴绿帽子而丧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敬宗,李湛,唐朝

    唐敬宗是怎么死的?唐敬宗李湛,中唐时期皇帝,在位仅两年,登基之初不务正业,沉迷游乐,最终死于太监之手。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