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爱私奔的唐朝贵妃:揭秘唐德宗李适贵妃王珠

为爱私奔的唐朝贵妃:揭秘唐德宗李适贵妃王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73 更新时间:2024/1/9 20:34:10

王珠,其兄王承升,在李适做太子时两人就是好朋友。李适当太子的时候,虽说唐朝经过战火的焚烧已呈衰微之势,但长安的教坊乐司,仍然繁盛依旧,不减当年。

李适贵为太子,自是诗酒风流,他和长安的一个公子哥儿王承升声十分投机。

王承升是长安大户,世代为官。二人诗词曲画,各自相矜;投壶射鹄,又互相风标。王承升好琴,德宗亦好琴,遂引为知音。二人常在勾栏留恋,鼓琴弄操;也去公侯之家,曲杯流觞。一次李适闲来无事,踅到王承升家喝酒聊天。二人正在庭院高坐欢会,开怀畅饮之际,忽然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琴声。德宗饮酒正在兴头上,听得琴声悠扬悦耳,不觉停下手中酒杯,拊节凝听;又止不住寻音望去,隐约看见一风华绝代的红衣女子,正在远处的一棵海棠树下抚琴动操。微风飘袂,如仙子临世。又只听得那琴声时而如玉落银盘,铮铮淙淙,时而如雨打芭蕉,连绵起伏。轻拢慢捻,莫不合度。一曲刚罢,不禁忘情的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李适曾经耳闻,王承升之妹王珠,姿色过人,小王承升5岁。善弹琴作画,吟诗莳花。今日一见,果与传闻一般,便心中就有所企慕。然而王珠却不同于一般流俗之人,她是一个傲气清高,淡泊名利、热爱自由又勇敢追求自己理想幸福生活的独特女子。她对与皇太子见面毫无兴趣,但德宗对她却是挥之不去了。

回宫后的李适竟然茶饭不思,害上了相思病。皇后因顾及他的身体,经的听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奏闻代宗皇上,遣宗室大臣李晟夫妇,至王家传谕,欲纳王珠为太子贵嫔。王珠听说宣召她进宫去做太子妃,便啼哭起来,她说自己是宁可死也不想进到宫里去。但她最终拗不过众人的眼泪,只得先施缓兵之计,便说道:“我现在年纪尚小,不懂得宫中礼节,倘到东宫去,有什么失礼的地方,恐怕要连累家里人。既承千岁青眼,望哥哥给妹妹说情,待太子继承皇位,再进宫去也未迟。”

王珠的性格,王承升是知道的,也不敢过分相逼。只好把妹妹的这番话奏明李适,李适一听,也无可奈何,只得作罢。又听说王珠愿做他的贵妃,耐性等待也无妨。他身边自有王氏等众多嫔妃陪守。时间一长,王珠之事也就冷淡下来。但是所被王珠苦恼的是,既然已被太子相中,王珠便不能再嫁他人了。

不久,德宗的王皇后去世,因德宗和王皇后的感情十分好,所以每日愁眉泪眼。宗室王公大臣及李晟等,见皇帝如此愁苦,怕哭坏了身体,便轮流着陪伴皇帝,在御苑中饮酒说笑游玩。这时李适经身边的一个宦官提醒,才又将王珠想起来。这时的王珠,出落得愈加美丽了;于是,德宗便令翰林学士吴通玄,捧皇帝册文,至王承升家中,宣王珠立即进宫。这回因王珠没有了借口,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来到德宗身边。

自王珠进宫后,德宗把她当珍宝一般的捧着。隆重的册封她为贵妃,还极力讨她欢心。他把宫中收藏最好的宝珠,串成衣服,赐王贵妃穿着;王贵妃素来爱清洁,入宫后每天洗三次澡,更三次衣。每一起坐,都有宫女挟着帔垫,在一旁伺候更换。每当贵妃吃饭时,必有八个宫女端茶盛饭。

尤其王贵妃在宫廷里活动时,数百个宫女、宦官前呼后拥,十分威风。虽然王贵妃极尽宠爱,赏赐丰厚。但王贵妃内心并不欢愉,自打进宫后,原本天真烂漫的她变得整日不苟言笑,蛾眉紧锁。德宗见了,便格外在她身上用工夫,怎奈神女无心,王贵妃仍然不露笑脸,整日低头沉默,少言寡语,弄得德宗皇帝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德宗命人建造了一座水晶楼来,人行室中,影在四壁,气派非凡。水晶楼落成之日,德宗便在楼下置酒高会,宣召大臣命妇和六宫嫔嫱,在楼下游玩,一时笙歌叠奏,舞女联翩。众人正在欢笑的时候,忽然不见了王贵妃。德宗问时,宫女奏说:“娘娘上楼休息去了。”德宗因怕她不舒服,于是亲自上楼前去查看。只见王贵妃坐在牙床上,正低头抹泪。德宗看了十分诧异。于是问她有哪儿不舒服,没想到王贵妃愈发哭得凄凉。德宗大惊,问其缘由。王贵妃才边哭边求道:“万岁爷饶放了俺这贱奴吧!贱奴自知命薄,受不住万岁爷天一般大的恩宠,因宫中礼节繁琐,行动监视,宛如狱中囚犯。我受不了宫中拘束。虽蒙你百般宠爱,而贱妾受之,则如芒刺在背。求你如可怜贱妾命小福薄,务求放妾出宫,还我自然。”正在兴头上的德宗皇帝,却不料王贵妃说出这番话来,心中十分扫兴,也十分委屈。本想训斥她几句,又看她哭得带雨梨花似的,十分可怜,既心疼又无奈,劝慰了几句,只好悻悻而去。

王珠此后再不愿参与这些宫中娱乐活动,这一下子可把其他妃子乐坏了,见机争宠。于是,她们在德宗面前进谗言,使得德宗逐渐疏远了王贵妃。一次,德宗又到王贵妃住处,只见王珠头发散披,钗横裙乱,身着宫女的粗布衣服,杂在宫女之间,与她们一起洗衣舂米,浇花种草,自得其乐的干活儿。德宗哭笑不得,恼火的问她究竟要怎么样?王珠伏地跪求:“妾乃布衣女子,喜耕种,不慕荣华,生平只追求心灵的自由,皇宫于妾来说,不啻为豪华监狱。今虽富贵,终无意趣。望吾皇降皇恩,赐放妾身还家。”德宗很是气愤地骂道:“你真是天生的贫贱命,没福气,无可救药了!”

德宗虽然得不到王珠的爱,心里十分不快,但知不可违天强留。再者,唐朝是个开放的朝代,妇女有绝对的自由。皇帝也不是太专制,况且德宗是一个比较宽厚的帝王,当年他母亲因战乱失踪,后有农妇冒充他的母亲进宫,他也没有怪罪。因此他下令废去王贵妃的名号,让她身穿入宫时的衣服,用一辆小车把王珠送出了宫门,退回王承升家中。但毕竟心里不舒服,于是就与王珠约法三章,不准她再嫁仕宦之家。回到家后的王珠,如小鸟出笼,恢复了女儿本色,竟日笑逐颜开,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态,和丫鬟小姐妹们整日玩耍,一点也没觉得丢了贵妃头衔有多难过。或在花前月下,奏琴一曲,引得那班婢媪听了,一个个的手舞足蹈的快乐起来。

这时朝中有一个中书舍人,名叫元士会,长得眉清目秀,深通音律,当时被文人圈内称为“才子”。得知王珠宁为民妇不为皇妃的另类传奇经历,大为叹服。就想找一个合适的日子前往王家拜会,一睹这位终于俗违的奇女子。元士会和王承升原是知己朋友,是王家的常客,王珠未入宫之前,也曾和元士会相见过几次。曾一起探讨过宫商音律,切磋过围棋艺术,彼此留有好感。

只可惜元士会当时已娶妻钟氏,夫妇琴瑟相得。但这次再相会时,元士会的妻子已因病而逝,于是他俩目前也算得上是自由之身了。于是,元士会常找了借口来到王家,或与王承升饮酒赋诗,或与王珠抚弄琴弦,手谈棋艺。两人的志趣也十分相投。一来二去,不知不觉间,忍不住互诉衷肠,都把心事吐露了出来。原本积存在心中的旧情就像火一样的燃烧起来,他们很快相恋了起来。王承升也看出了端倪,也有意成全。时不时的邀请元士会到家中来。元士会也是个重情的士人,为了能与王珠结为夫妇,又不违背“不许嫁与仕宦之家”的圣意,于是甘愿放弃仕途。让王承升代奏皇上,辞了中书舍人之职,挂冠而去。携王珠双双返回故里,过起自己隐居的恩爱生活去了。

一个追求爱情,一个不慕荣华,这一对奇男奇女演绎的真情故事,成为后人流传的一段佳话。元土会家乡在河南郑州,当时的郑州还是黄河边上一个偏僻的小邑。家乡有几亩薄田可以耕种,有几间房子可以遮风御寒,夫妻二人,很是满足。贫寒不惧,夫妻恩爱胜似糖饴。在说王珠自从嫁给自己所爱的元士会后,隐居乡间,过着清静日子。正遂了自己心愿,便终日和颜悦色,笑逐颜开,再不似从前在宫中一般地愁眉泪眼了。村里的姑娘媳妇们,见她随和,天天来与她说话,她也乐于和她们周旋,觉得和乡村妇女在一起,另有一种趣味。

但是好景不长,也不知消息是怎么泄露的,人们知道了元士会夫妇,原来并非凡俗之人。一个曾为当朝大夫,一个曾被当今万岁爷册封为贵妃。就像风生水起,方圆百里之内,众人奔走相告,人们像看稀奇一样,不分白天黑夜,争相前来围观。夫妻二人正常的生活秩序,被彻底打乱了,身心十分疲惫。更有那好事之徒,穿凿附会,说她从皇宫出来,屋内定有珍宝无数。这样以讹传讹,越来越玄虚。惊动了一帮强人,趁着某一天深夜,蒙面打劫。把王珠家的细软财物,好似水洗过一般,掳得干干净净。这帮强人见没有抢到想象中的珍宝,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茅屋。这一场火直烧到天色微明,虽有左邻右舍相救,但也是不能再住人了。

但好在他二人对这些身外之物并没觉得十分伤感,而是趁着一个深夜二人双栖双飞,云游天涯,风雨任之,花月美酒,逍遥自适。去到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他们的地方过着平凡而美满的生活去了!

标签: 唐德宗李适贵妃王珠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义气赢天下:他的班底源于一起偷吃头牛犊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汤和,徐达

    朱元璋的江湖义气,在许多史料和传记作品中都有记载。吴晗先生在其《朱元璋传》中,曾经对此绘声绘色地作过描述:朱元璋少年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他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饿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大家欢呼雀跃,吃得心满意足。随后,

  • 五代著名贪官赵在礼:剥敛百姓奉权豪左右逢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代,贪官,后唐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归纳:自后唐庄宗以来,中原各地方镇“进献之事”再兴,至后晋已“不可胜纪”。各地以“添都”、“助国”之名进奉财物“动以千数计”,地方官员“来朝、奉使、买宴、赎罪”等敬献不胜枚举,为求到“大州善地”任职,更要倾尽家资向皇上进贡、向权臣行贿。而这一切又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倒头来

  • 李煜身世着实“悲惨”:没有当过一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煜,皇帝,国主

    李煜做过皇帝?事实上李煜只是做了15年的“国主”,连一天“皇帝”都没有做过。这么说有些人肯定不服,国主不是皇帝?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需要科普一下“国主”和“皇帝”两个词的意思:【皇帝】(名)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国主】(1).犹言国君。旧题汉 李陵 《答苏武书》:“故欲

  • 解密:孔子为何说弟子宓子贱堪比尧舜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学生,三皇五帝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孔子一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出色的官员。孔子的成就很大,许多弟子都担任各国的重要职务。孔子的一位地址宓子贱也被任命为单父地区的长官,宓子贱管理单父一段时间,口碑很不错。孔子也听到了一些宓子贱治理单父的情况,很高兴,又有些担心,于是亲自来到单父

  • 历史奇事:尹铎少交赋税为何受赵简子嘉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简子,尹铎,赋税

    赵简子是春秋后期的名人,曾经在晋定公时代执掌晋国大权,把面临灭绝的赵氏再度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并且奠定了赵氏由家变国的基业。赵简子一生,有许多的辉煌事迹,本文单说一件小事。在《资治通鉴》公元403年有如下记载: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

  • 揭秘:晚年纪晓岚为何被乾隆帝斥为“无用腐儒”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纪晓岚,乾隆,清朝

    导读:晚年的纪晓岚,虽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形同俳优。1785年,员外郎海升殴死发妻,身为左都御史的纪晓岚参与审案,被乾隆皇帝斥为“无用腐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

  • 明朝史上永乐大帝朱棣是如何教训越南的属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明朝,教训,越南

    导读:中国有句古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当然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但如果此人屡次挑战我的底线,当然迎接他的肯定就是猎枪。明朝的永乐皇帝就是这样对付敢于挑起事端的越南王的。当时的越南名叫安南,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明朝局势日趋稳定。安南的宰相黎季犛发动军事政变,不仅杀死了安南王父子,还自己夺

  • 三国历史上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差点死于曹操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曹操

    导读:诸葛亮走出茅庐之前,和曹操似乎没什么交集,然而,少年时代诸葛亮的命运也曾悬于曹操之手。这还从得从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谈起。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琅琊一带,其实也就是诸葛亮的家乡。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去迎接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谦派部下阴平去护送。当时曹家的辎重有一百

  • 揭秘:楚国史上第一高富帅武装求婚却吃闭门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高富帅,求婚

    导读:且说公元前541年的春天,中原大地东风吹拂,万物复苏,桃红柳绿,山川河流一片欣欣然,春光明媚之中,迎来了一支喜气洋洋的大队伍,有蔽天的彩色旗帜,有扬起十里灰尘的联翩车队,上千匹骏马仰天长嘶,好不热闹。车队的核心,是一位相貌俊美,身材修长的公子哥,他是高富帅:楚国的公子围。公子围当时的职务是楚国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斩首日本人最多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杀日本人,最多,戚继光

    导读: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惊人战绩: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