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亡时崇祯手刃嫔妃:那么他的子女们流落何方

明亡时崇祯手刃嫔妃:那么他的子女们流落何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26 更新时间:2024/3/13 3:04:37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率领农民起义军直捣北京。同年三月十六日包围北京,开始发动猛攻。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迫周皇后自杀,又手刃妃、嫔、公主后,到万岁山(今景山)吊死在一颗槐树上。明朝就此灭亡。与此同时,让人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们哪儿去了?

金庸先生曾在小说《鹿鼎记》中描绘的一位“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的尼姑形象。据说她乃是大明崇祯皇帝的公主长平,但这毕竟是小说故事。据《明史》记载:崇祯皇帝在皇宫中砍伤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后,长平公主晕死在血泊中,长平公主后来被人发现,抬到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五天后竟然苏醒过来。当她醒来的时候,北京城已经成了大顺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给了李自成,李闯王见长公主居然死而复苏,感到很意外,于是将她交给刘宗敏救治。“大顺”只在北京城里呆了两个月,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李自成没有来得及带上长平公主,就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

顺治二年,长平公主向顺治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上书要求出家为尼,但清政府为了笼络人心,不但不答应,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就下达诏命: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并且同时赐予府邸、金银、车马、田地。但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就病逝了,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十八岁。赐葬广宁门外。

长平公主的下落有了结论,崇祯帝的儿子下落至今却还是个谜。

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帝的一生共生有7个儿子。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皇太子朱慈烺16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岁,皇四子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崇祯帝的其他的儿子都是早夭。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之日,崇祯帝为给大明保留一丝血脉。他让儿子们都换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监护送逃出北京城。临死,他还写下遗诏,要求各地的官员协力辅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么,崇祯帝的这些儿子们逃到哪里去了呢?

说法一:被清廷捕获杀害。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在李自成战败后,太子趁机逃脱,被吴三桂部下捕获,后来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家,周奎担心私藏太子会惹来祸端,就将太子献给了清摄政王多尔衮,经过一番辨认,最终被害。这一观点依据《石匾书后集》中的《烈帝本纪》及《太子本纪》记载,《国寿录·崇祯太子》及《甲申传信录》等书中也有比较类似的记述。这些说法都认为太子最终被清廷抓获,然后遇害。

说法二:被吴三桂杀害。《明史纪事本末》中称,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太子慈娘与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义军所掳获。后来,李自成不敌战败,就与吴三桂议和,吴三桂提出用归还太子与二王并离开北京城为条件,换取停战。李自成同意了,就将太子等人交给了吴三桂。这样说来,太子就落人了吴三桂的手中。据此,有人提出,太子已经遇害。

说法三:跟随李自成败退,不知所终。崇祯儿子三人等在北京陷落后,均未逃脱,一并为李自成军俘获。在对他们的处理上,李自成采纳李岩等人的建议,封明太子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后来,吴三桂在山海关反叛,李自成率军亲征时,身边还带着明太子及兄弟,其用意自然是以此来堵住吴三桂效忠明廷之借口,并招降吴三桂。但此举并没有收到效果。李自成农民军与吴三桂交战受挫,决定离京西撤时,将他们三兄弟一起带走。从此太子便杳无音信,不知死活。这种说法是依据《明史纪事本末》、《明季遗闻》以及《明史》等,如《明史纪事本末》云:“京城被攻陷,李自成捕获太子,封为宋王。当李自成向西前进时,太子却不知所终。”《明季遗闻》的记述尤为具体:“李自成军受挫后,便狼狈回到京城,之后又向西行。有人说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明季遗闻》乃邹流绮父子所编辑,他们在甲申之变时都身临其境,且该书面世之时离事情发生之日不过十年左右,因此人们认为他俩所辑录的遗闻还是较为可靠的。

说法四:跟随李自成败退,后逃出做了和尚。有人认为在李自成军队败退北京的路上,刘宗敏受了重伤,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就找了个机会和他以前的老师李士淳从闯王的军中逃了出来,后来到了李士淳的老家广东嘉应州阴那山出家当了和尚。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建了一座寺庙叫做“圣寿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极殿”,处处都显示了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据说太子死后,庙里就开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萨”的神位。这尊神位始终保留着,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了,人们才知道原来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后人也声称他们的先祖确实在乱军之中救了太子,并把太子带回自己的家乡,两人还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除了以上四种说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则说,太子从李自成军队逃出后,被人带到皇姑寺藏了起来,又和太监高起一起潜逃到天津,然后像传言中的建文帝一样,出海南下,不知所终。《野史无文》则记载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后,他被人献出后被带往北方,不知所终。还有的说,明末清初兵荒马乱的,太子后来死于乱军之中。但这些说法均无证据证实。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清康熙时期有人借崇祯太子之名举行反清起义,牵连并死了很多人,结果也被证实是假的。崇祯的三个儿子到底下落何处,到今天仍是解不开的谜团。

标签: 崇祯南明九难师太

更多文章

  • 为爱私奔的唐朝贵妃:揭秘唐德宗李适贵妃王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德宗李适,贵妃,王珠

    王珠,其兄王承升,在李适做太子时两人就是好朋友。李适当太子的时候,虽说唐朝经过战火的焚烧已呈衰微之势,但长安的教坊乐司,仍然繁盛依旧,不减当年。李适贵为太子,自是诗酒风流,他和长安的一个公子哥儿王承升声十分投机。王承升是长安大户,世代为官。二人诗词曲画,各自相矜;投壶射鹄,又互相风标。王承升好琴,德

  • 朱元璋义气赢天下:他的班底源于一起偷吃头牛犊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汤和,徐达

    朱元璋的江湖义气,在许多史料和传记作品中都有记载。吴晗先生在其《朱元璋传》中,曾经对此绘声绘色地作过描述:朱元璋少年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他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饿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大家欢呼雀跃,吃得心满意足。随后,

  • 五代著名贪官赵在礼:剥敛百姓奉权豪左右逢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代,贪官,后唐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归纳:自后唐庄宗以来,中原各地方镇“进献之事”再兴,至后晋已“不可胜纪”。各地以“添都”、“助国”之名进奉财物“动以千数计”,地方官员“来朝、奉使、买宴、赎罪”等敬献不胜枚举,为求到“大州善地”任职,更要倾尽家资向皇上进贡、向权臣行贿。而这一切又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倒头来

  • 李煜身世着实“悲惨”:没有当过一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煜,皇帝,国主

    李煜做过皇帝?事实上李煜只是做了15年的“国主”,连一天“皇帝”都没有做过。这么说有些人肯定不服,国主不是皇帝?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需要科普一下“国主”和“皇帝”两个词的意思:【皇帝】(名)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国主】(1).犹言国君。旧题汉 李陵 《答苏武书》:“故欲

  • 解密:孔子为何说弟子宓子贱堪比尧舜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学生,三皇五帝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孔子一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出色的官员。孔子的成就很大,许多弟子都担任各国的重要职务。孔子的一位地址宓子贱也被任命为单父地区的长官,宓子贱管理单父一段时间,口碑很不错。孔子也听到了一些宓子贱治理单父的情况,很高兴,又有些担心,于是亲自来到单父

  • 历史奇事:尹铎少交赋税为何受赵简子嘉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简子,尹铎,赋税

    赵简子是春秋后期的名人,曾经在晋定公时代执掌晋国大权,把面临灭绝的赵氏再度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并且奠定了赵氏由家变国的基业。赵简子一生,有许多的辉煌事迹,本文单说一件小事。在《资治通鉴》公元403年有如下记载: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

  • 揭秘:晚年纪晓岚为何被乾隆帝斥为“无用腐儒”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纪晓岚,乾隆,清朝

    导读:晚年的纪晓岚,虽官高名显,但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形同俳优。1785年,员外郎海升殴死发妻,身为左都御史的纪晓岚参与审案,被乾隆皇帝斥为“无用腐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

  • 明朝史上永乐大帝朱棣是如何教训越南的属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明朝,教训,越南

    导读:中国有句古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当然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但如果此人屡次挑战我的底线,当然迎接他的肯定就是猎枪。明朝的永乐皇帝就是这样对付敢于挑起事端的越南王的。当时的越南名叫安南,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明朝局势日趋稳定。安南的宰相黎季犛发动军事政变,不仅杀死了安南王父子,还自己夺

  • 三国历史上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差点死于曹操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曹操

    导读:诸葛亮走出茅庐之前,和曹操似乎没什么交集,然而,少年时代诸葛亮的命运也曾悬于曹操之手。这还从得从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谈起。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琅琊一带,其实也就是诸葛亮的家乡。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去迎接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谦派部下阴平去护送。当时曹家的辎重有一百

  • 揭秘:楚国史上第一高富帅武装求婚却吃闭门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高富帅,求婚

    导读:且说公元前541年的春天,中原大地东风吹拂,万物复苏,桃红柳绿,山川河流一片欣欣然,春光明媚之中,迎来了一支喜气洋洋的大队伍,有蔽天的彩色旗帜,有扬起十里灰尘的联翩车队,上千匹骏马仰天长嘶,好不热闹。车队的核心,是一位相貌俊美,身材修长的公子哥,他是高富帅:楚国的公子围。公子围当时的职务是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