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虎上将和刘备的关系:最亲不是关羽最疏远是他

五虎上将和刘备的关系:最亲不是关羽最疏远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93 更新时间:2024/1/16 7:58:17

按照通俗的说法,蜀国有五员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人和刘备的关系如何?谁亲谁疏?有人说,当然是关羽张飞最亲,马超最疏了。其实不然。先说排名第五的吧,也就是五人中关系最疏的那个。有点匪夷所思,是赵云。小编要告诉你,刘备真的不怎么喜欢赵云。

赵云夺取桂阳后,桂阳太守赵范要将自己守寡的嫂子嫁给赵云。赵云不愿意,他说大丈夫何患无妻,其实赵云是不想娶一个寡妇。赵云不明白,这桩婚姻没有那么单纯,娶这个寡妇可以安抚赵范,既而稳定一城的人心。因他的拒绝,赵范逃跑了。这是给领导刘备添堵。

网络配图

更何况,在婚姻方面,刘备就比较随便。他的名言是什么,妻子如衣服,随便换嘛。领导都这么随便,赵云那样说,不是在指桑骂槐,批评领导吗?至少,通过此事,刘备会觉得,赵云和自己不是一类人,口味不同。刘备夺取益州后,要犒赏三军,分田,分财宝,分女人,革命成功了嘛。赵云反对。他说,现在还不是我们嘚瑟的时候,国家还没有统一,怎么可以提前享乐呢?再说了,这样做是祸害老百姓。

赵云不懂刘备的心。打仗是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钱和女人(周星驰语)。你不给将士们一点甜头,将士们还愿意跟你出生入死吗?这个时候已经占领了益州,刘备需要给点好处,刺激一下,才能继续革命。可赵云呢?却把刘备批评了一通,把刘备说成有违民意,将之置于道德的下风。你说刘备会喜欢赵云吗?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却没有赵云什么事。赵云功劳多大啊!曾经两次救了刘备的儿子阿斗,还勇冠三军,功劳无数,竟然落的这个待遇?终刘备之世,赵云都是个杂牌将军。且与封侯无缘。直到刘禅时期,赵云才在姜维的提议下,被追封为顺平侯。

还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据。五虎将的称谓是怎么来的?源于陈寿的《三国志》将五个人的传记合在了一起,而排最后的是赵云。接下来,是黄忠和马超。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曾在刘备的敌方阵营中。不同的是,马超出身高贵,而且实力更强大。马超的封号是左将军,黄忠的封号是后将军,左将军当然在后将军之上。因此,有人说,马超与刘备的关系应该比黄忠好。其实不然。和刘备关系更好的是黄忠。黄忠是主动投降过来的,马超不是,他是被诸葛亮用计骗过来的。马超在刘备那里,是一个尴尬的角色。他出身高贵,威望太高,心里一直不怎么看得起刘备。后面有个事例可以证明。刘备对他一直有一种防范和打压的心思。

网络配图

后来,蜀国有个叫彭羕的家伙想谋反,因自己的力量不够,就想拉人一起干。他拉的是谁?正是马超。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彭羕之所以要拉马超,是因为他认定马超和他一样活得很憋屈,很郁闷,很压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过,马超还算识时务,没有跟他一起干。还有一点,马超没有黄忠的功劳大。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基本上被束之高阁了,没有太多的战功。刘备更多利用的只是他的名望,他的招牌。黄忠则不然,他和刘备一道入川,一直到打下成都,后来还刀劈夏侯渊,帮助刘备成功夺取汉中。战功赫赫,有笔可书。

所以,黄忠跟刘备的关系要比马超好。最后就是关羽和张飞了。他们是刘备的左膀右臂,生死兄弟,这是不可置疑的。但是,他们二人中,谁和刘备更亲近呢?很多人说,是关羽。因为关羽比张飞靠谱,让刘备比较放心。所以,刘备更加倚重关羽一些。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并不像演义中写的那么不靠谱。相反,张飞比关羽还稳重,还细致。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

网络配图

马超投降刘备后,非常倨傲,有时连君臣上下礼节都不讲了,和刘备谈话时,常直呼其名。关羽、张飞就不愿意了。关羽请求索性杀掉马超,以示惩戒。刘备说这样不妥。张飞说,马超是个聪明人,不如我们将礼节示范给他,让他自己反省改正。刘备采纳了张飞的建议。第二天,刘备会见众将,关羽、张飞二人手持兵器站在刘备两旁。马超进来后,一看这情况,连关羽、张飞都没有坐席,而是站在刘备身边,刹那间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从此以后对刘备尊敬万分。你看,显然,张飞比关羽更靠谱。事实上,和刘备关系最亲的是张飞。

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备称帝后,第一个给张飞封侯,封他为西乡侯,而没有给关羽封。关羽是什么侯呢?众所周知,汉寿亭侯。亭侯比乡侯低。有人说这个时候关羽已经死了,可是人死了,精神没有灭,更何况还有后代,死了也能追封,可以留给后代用。可是,刘备没有这样做。还有一个例子,刘备和张飞结成了儿女亲家,张飞的两个女儿相继嫁给刘备的儿子刘禅,后来都当上了蜀国的皇后。

这是多么高的荣宠!关系亲密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这种关系延伸至下一代。关羽也有女儿,也有儿子,却没有和刘备结成儿女亲家。因此,五虎上将跟刘备的关系从疏到亲的排名应该是这样的:赵云,马超,黄忠,关羽,张飞。

标签: 五虎上将和刘备

更多文章

  • 唐高祖李渊戎马一生 为何饱受史官贬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祖

    史书中最受贬低的皇帝竟是他?此人就是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为何贬低这位戎马一生的开国皇帝呢?原因是李渊目睹手足相残,最后黯然退位。堂堂一位开国皇帝,却落得一个中国史书中最受贬低的君主的地位。其实,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多达三百多位,其中不乏昏君、明君、庸君、暴君。但还有一些君主

  • 一场文化之战:曾国藩是如何剿灭太平天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是如何剿灭太平天国

    平定叛乱,不仅仅是军事仗,政治仗还是一场文化仗,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又是怎么完成文化仗的呢?曾国藩撰写的“讨逆”檄文中,指斥太平天国以耶稣新约之说取代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从而把自己的行为,与捍卫中

  • 揭秘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活人殉葬或皆为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

    始皇(公元前259年1月27日[3-5]—公元前210年),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嬴姓,赵氏,名政,故又称赵政。秦始皇于秦昭王48年正月生,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邯郸的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网络配图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但“残暴”这

  • 门神尉迟:唐太宗最为钟爱的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尉迟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大家肯定熟悉,他的名头可是响当当的。在农村我们经常会看到,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两个门神,一个是秦琼秦叔宝,另一个是尉迟恭尉迟敬德。而我们今天讲的则是尉迟恭。网络配图关于门神的小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太宗李世民人到中年,晚上总爱做噩梦,于是乎,秦琼和尉迟恭两人毛

  • 贞观之治背后:李世民坐享隋朝100年粮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

  • 中国历史上的外籍太监:高丽太监曾权倾朝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朴不花

    当时他们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人们强烈好奇和关注。网络配图 深宫内,外籍太监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

  • 刘备的待人之道:连刺客都不忍对他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的待人之道

    刘备待人之好,连刺客都不忍对他下手。《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那么,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这顶桂冠无疑应属于

  • 关羽如何不靠武功实现从武将到“武圣”的蜕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

    核心提示:除了武功,关羽为后世称颂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诚。从桃园结义开始,对刘备不离不弃,《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称之为“随其周旋,不避艰险”。网络配图 其中“屯土山约三事”“挂印封金”护送嫂子“千里走单骑”直至最后败走麦城宁死不降吴都体现了为人臣的忠心耿耿。实际上,关羽身份被抬高与历朝历代统治者对

  •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李鸿章访英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鸿章的英国之行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网络配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占据威海卫,法国窃取广州湾,中国处于前所未

  • 原来如此: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何不夺权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为何不夺权称帝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