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遗憾!刘备在白门楼为何不招降张辽

遗憾!刘备在白门楼为何不招降张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853 更新时间:2024/2/8 16:14:20

三国武将中,与关羽关系比较好的魏国名将,就是张辽徐晃。尤其是张辽,和关羽还有渊源。当吕布白门楼被绞死的时候,张辽曾经大骂曹操,曹操要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后来我们知道,张辽对曹操贡献很大,尤其是威震逍遥津,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

网络配图

那么刘备既然知道张辽是一个有忠义的人物,而且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为何不自己留着用。也就是刘备为何不留着自己用?

其一,刘备与张辽没有机会单独见面。此时刘备在曹操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曹操的监督,拿下徐州之后,吕布的兵马都要受到曹操节制。刘备没机会也不可能与吕布手下的将军们见面,对于被俘的吕布旧将,要么受死,要么投降,别无他途。

其二,刘备此时没有和曹操撕破脸,曹操现在是大汉丞相,又是汉献帝身边的红人,把张辽推荐给曹操,间接地是为朝廷效力。曹操此时待刘备情如兄弟,又杀了吕布,除了刘备的心头大患,作为回报,当然要把张辽这样的人物献给曹操。

其三,能够让张辽活命的只有曹操,曹操是攻打徐州的总指挥,他想要张辽的命,谁也管不着。情急之下,救命要紧。张辽素怀忠义之心,刘备与关羽不想让张辽受戮,自然要把张辽交给曹操,希望曹操放他一马。

网络配图

其四,张辽骂曹操,这让曹操很佩服他的勇气。吕布曾经很牛气,虎牢关迎战三英,结果被曹操捉住,奴颜婢膝,甚至让刘备说情,张辽却破口大骂:“吕布匹夫!死就死呗,有什么怕的!”曹操觉得这个人面熟,张辽说:“濮阳城中曾经相遇,怎么忘记了?”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什么?”辽曰:“可惜当天的火不大,没有烧死你这国贼!”操大怒道:“你是我手下败将,怎么还敢侮辱我!”拔出剑来,要亲自杀死张辽。

张辽一点也不害怕,伸出脖子在那里等着。曹操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摇尾乞怜的吕布他不喜欢,偏偏对张辽骂骂咧咧的张辽情有独钟,在刘备关羽的劝说下,亲自为张辽解开绳索,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张辽很感激,就归顺了曹操。

网络配图

因此,虽然张辽与刘备手下关羽相互欣赏英雄相惜,但是没有在一起的时间。张辽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对张辽很关爱,因此张辽再也无跳槽的念头。张辽虽然没有投降刘备,但对关羽仍是心怀愧疚,因此多次周旋关羽,第一次是刘备兵败徐州,关羽被围土山,幸得张辽多次周旋,关羽才得以保全自己及其二位嫂嫂的性命。第二次是过五关斩六将时,如若不是文远多次求情、并及时护送通关文书,关羽和二位嫂嫂及其百余随从不可能全身而退。

其实,当时刘备只是曹操门下的一名将领,如果他敢招降张辽并将引来曹操的杀机,想当初煮酒论英雄,刘备吓了一身冷汗,可见刘备的胆小谨慎,因此,他是不可能做这种风险性极大的事的,因此他虽替张辽求情,却不敢轻易招降。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关兴张苞:同是名将之子皆是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兴张苞

    关兴张苞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其中,关兴是名将关羽的儿子,张苞则是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子。两人从小便是好朋友,好兄弟,并且关兴张苞还曾经结义。同时,关兴张苞也因为父亲关羽和张飞的关系,两人并称为“小关张”。关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的儿子,“虎父无犬子”,关兴也是一位和关

  • 揭秘:一代名将狄青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青

    北宋著名的两位名将狄青和岳飞最后的结局都十分凄惨,俩人都被冤屈致死。众所周知,岳飞被秦桧扣上了“莫须有”的帽子,最终被赐死。网络配图那么,狄青怎么死的呢?后人总结狄青之死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北宋政治环境来说,北宋朝廷重文轻武,虽然狄青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但还是比不上一纸文凭的重要性。范仲

  • 著名宰相刘墉和和珅纪晓岚之间的渊源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宰相刘墉

    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这个人物家喻户晓,而在剧中刘墉的形象也是深得人心,乾隆皇帝对他是又爱又恨,又很无奈。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

  • 宰相刘墉是整个古代难得一见的长寿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宰相刘墉

    刘墉的一生不仅官运亨通,位高权重,他在书法方面也是极具有盛名,在他生前曾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这四位并称四大家且位居第一。康有为还曾称他是清朝的“集帖学之大成者”。刘墉的书法是清代帖学的一座重镇,他的书法不同于古人,精华内蕴,味厚神藏。对清代的书法家以及近当代的书法家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关于他

  • 解密唐太宗创作唐开国二十四功臣画像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毕竟对他来说,皇帝的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了。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

  • 历史上楚霸王项羽的嫡系部将为何没有人能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楚霸王项羽

    导读:项羽进入秦国都城咸阳,杀了秦的降王子婴,然后开始封王。因为曾经和楚怀王有约:“先入关者为王”,不好公然违约,就把刘邦封在秦人迁徙囚徒的巴蜀之地,又因为刘邦通过张良贿赂项伯,经他的叔父项伯的劝说,又加上汉中,说汉中也是关中之地,为汉王。因怀疑刘邦志在夺取天下,这样既不违约,也让刘邦远离中原,就是

  • 古人的智慧:汉武帝如何解决贫富分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

    导读:贫富分化是古今都存在的问题,在古代贫富差距也是十分悬殊的。为了安抚民心,必须要对这些奢靡之风采取一些制止手段。那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贫富分化的,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汉代初年,经过血腥的秦末和楚汉之战,国家陷入赤贫。《汉书·食货志》载:“汉兴……天下既定,民亡蘸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李旦两次登基三次让贤:懦弱还是谋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旦

    导读:武则天在正式登基皇位前,曾经扶持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当上了皇帝。其中李旦的皇帝生涯最为曲折,曾经两次登基三次让贤。他这么做是因为懦弱还是在韬光养晦?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有过两次登基的经历。公元683年,李显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不知为何,李显对自己的第二任皇

  • 三国第一冤案:揭魏延谋反的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延

    导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刻画为一个天生反骨、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历史中魏延真的是小人吗,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又为何说魏延谋反是一桩千古奇冤呢?陈寿认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魏延只是想杀杨仪,并非谋反。元代的郝经更是认为杨仪是“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网络配图234

  • 商鞅是如何严格执行秦国法律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商鞅

    导读:商鞅是秦国的改革家,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法律的监控下,商鞅身先力行,保证了每一次赏罚的分明。商鞅变法时无论是奖赏还是刑罚,秦国都是要严格按照法律来执行的,绝对不会出现所谓虎头蛇尾的现象。斩获了敌人的人头,就等于看到了爵位、田宅和金钱,绝对不用担心政府不讲信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