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皇帝主持的维新变法为何会失败?有何隐情

光绪皇帝主持的维新变法为何会失败?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48 更新时间:2024/1/19 11:57:37

大婚之后,光绪帝名义上接管了国家大权,但实际上,遇到真正的大事情,还是得向慈禧太后请示,并没有多少决定权。不过这些都无法抑制少年皇帝参政的热情。他求知若渴,迫切地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光绪十六年(1890),驻美公使张荫桓回国了,光绪帝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他,向他询问国外的情况。后来,他又通过阅读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了解了东洋的情况。日本的明治维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萌发了变法强国的志向。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爆发之后,光绪帝毅然站在了主战派一边,他迫切地希望建功立业,希望看到国家在自己的手中变得强大。但是,当时的军费都被慈禧太后挪用去修颐和园了,而且军中主帅李鸿章也对光绪帝的旨意漫不经心。最终,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光绪帝不得已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批准条约时,他用朱笔写下了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可见他振兴国家的决心。

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重,康有为、梁超为首的一些有志之士挺身而出,力图挽狂澜于既倒,重整天朝雄威。他们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二十二日联合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

公车上书一举激发了光绪帝的爱国热情,他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准备启用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效仿日本的维新变法,富国强兵。但是,他也明白慈禧太后依然没有放松对他的控制,但他决定将一切置之度外,拼死一搏,挽救民族危亡,也向世人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四月十三日,御史杨深秀奏请定国事。二十三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事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他对维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当的人事安排,允许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以让他们便于上奏,提出变法方案。在短短的一百零三天里,光绪帝颁布了一百多条新政上谕。

但最终这些法令在执行的时候受到了重重阻碍,尤其是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抵抗,很难落实下去。慈禧太后并没有将光绪帝的变法放在眼里,在她看来,这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一旦光绪帝的旨令真正威胁到她的利益时,她立刻露出本性,发出懿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的中坚人物翁同革职查办了。

但光绪帝也不甘示弱,将守旧的怀塔布、许应揆等六名礼部堂官革职了,重新换上了七名新堂官,其中有四名都是维新派人士。这一来彻底激怒了慈禧太后,她偷偷叫来荣禄,准备血腥镇压维新变法,并企图借天津阅兵之际,胁迫光绪帝退位。

听到了密报之后,光绪帝在七月三十日密诏杨锐,告诉他当前的危险,让他和林旭、刘光第、谭嗣同等速议对策。谭嗣同本来寄希望于天津训练新军的袁世凯,企图通过他除掉荣禄,营救光绪帝。没想到,袁世凯口头上答应,暗地里却密报了荣禄。

八月六日,震惊中外的戊戌政变发生,光绪帝被囚于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训政。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张荫桓戍边,徐致靖永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康有为之弟)被处斩,世称“戊戌六君子”。

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就这样惨淡地落下了帷幕,那些颁布的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因条件不成熟而失败,却不失为一次伟大的尝试。

标签: 光绪皇帝清朝维新变法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光绪皇帝一生是悲剧的?又是怎样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光绪,皇帝,清朝

    同治十三年(1874)农历十二月初五,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因患天花不治身亡,结婚刚刚一年的他没有留下一息子嗣。于是,谁来继承这个王位呢?自然是由当时真正的掌权人慈禧太后来挑选了。慈禧太后环视四周,发现一个最佳人选,便是自己的亲妹妹所生,醇亲王奕的儿子载湉。当时的载湉只有四岁,还是个不谙世事的顽童,正好

  • 三国十大家门不幸的美女:最后一个让人脊背发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美女,貂蝉,小乔

    貂蝉,三国第一美女,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可惜,红颜祸水呀,据说她是王允的侍妾,被王允先送董卓,又送吕布,成为一个可怜的政治工具,哪有丝毫的幸福可言呢?孙夫人,为了巩固孙吴联盟而嫁给刘备,婚后不久,因为互相猜忌,二人便闹分居。刘备入蜀后,孙尚香返回东吴,不知道有没有再改嫁。糜夫人,本来家境不错,是

  • 南宋理学家朱熹节俭待客:请友人仅有小米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理学家,朱熹,

    朱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朋友呢?我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他是为了教育辛弃疾。第二种可能:朱熹过日子就是这样节俭,节俭到了小气的地步。韩世忠是武将,朱熹是文人,这一文一武有三大共同点:第一,都是南宋名人;第二,都爱喝酒;第三,喝酒的时候都不大吃菜。韩世忠喝酒就是喝酒,不想让下酒菜把酒的味道“破坏”掉

  • 乾隆皇帝是私生子吗?乾隆皇帝身世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皇帝,清朝

    弘历传说为汉人之子,被雍正抱入王府。相传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陈世倌之子。在雍亲王(雍正)福晋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

  •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做广告:做完宣传 病就复发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代,理学,朱熹,

    史书上说,朱熹脚上有骨刺,也就是现在说的骨质增生。这病给朱熹添了麻烦,平时在家还好,一走路就痛入骨髓。翻翻朱熹年谱,您会发现这人中年之后很少出门,学生请他到外地讲学,朝廷请他到兵部做官,都被婉拒——他未必不想去,脚上有病,去不了。有一天,某道士给他做针灸,才扎了一针,就能下地行走了。朱熹扔掉拐杖,一

  • 乾隆皇帝平常是怎样养生的?乾隆养生秘笈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皇帝,清朝

    乾隆帝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号长春居士、信天主人,又称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中青年时代体格健壮,视力极好,走起路来坚定挺拔,晚年虽有“痔血”及尿频之患,但总体上相当健康,终生未用眼镜,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乾隆帝对自己能够长寿十分得意,他在自己的“

  • 揭秘索额图之死:只因心太急所以没吃成热豆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重臣,索额图,康熙

    索额图,正黄旗出身。出生于清朝最为辉煌的时代,康熙年间。他可谓一出生便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为何如此说呢?只因他老父实在太过于有名,辅佐过三任皇帝,见证了明朝的灭亡,大清朝的诞生。他将索氏一族带入了权势之门,开启了家族辉煌荣耀的历史,并为子孙铺设了平坦的为官之道,以亲身经历言传身教,希望儿子们能够继续

  • 汉景帝刘启曾先后有过两位皇后 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卫子夫,刘彻,刘启,平阳公主

    汉景帝是汉朝的第六位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是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间延续了其父亲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积极的削藩,与其父亲开创了文景之治。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开创的“汉武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汉景帝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一生节俭,励精图治的皇帝的一生。公元前188年

  • 乱世出英雄:四十八岁的刘邦是怎样走上造反道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皇帝,刘邦

    自从吕雉到莽莽森森的芒砀山中寻到丈夫刘邦后,刘邦也感激于妻子的艰难苦楚,就在群山中找了一个幽谷,辟地筑室,暂时安居于此,也免了妻儿的奔波劳顿和相思之苦。当时,陈胜起兵举事不久,东征西讨,烽火燎原,各地起义呈风起云涌之势。而在秦治下的郡县,很多当地百姓杀掉郡守县令,以响应陈胜义军。而陈胜起兵的蕲县,与

  • 第一个彻底打垮游牧民族的人:竟是大秦名将蒙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名将,蒙恬

    蒙恬,战国末秦朝初秦国著名将领,祖籍齐国,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世代将门,威震中原。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蒙骜作为秦国将领,先伐韩,后攻魏,共为秦国攻取70余城,在中国历史上亦为罕见,官至上卿。蒙恬父亲蒙武,公元前224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