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69 更新时间:2024/2/11 10:16:16

对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公孙衍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毕竟大家更为熟悉的是“张仪苏秦”这对CP,事实上,首倡合纵,促成首次“五国合纵伐秦”的“犀首”公孙衍,才是张仪的真正对手。

公孙衍本为魏人,却于早年入秦参军,一路凭借军功登上大良造之高位,眼看即将名利双收,天上突然掉下个张仪,公孙衍一怒之下离开秦国。那么,离开秦国后的公孙衍,其结局又是如何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01.魏人出身却入秦参军,张仪到来公孙衍无奈离秦

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公孙衍出生于魏国阴晋,本为魏人出身的他,却不知道因何而于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离魏入秦,并先后参加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秦魏“雕阴之战”。凭借战功,公孙衍很快便升任左庶长,且获封最高爵位大良造。

彼时秦惠文王在位,秦国高层之中,地位最高者乃是相邦樛游,排名第二的则是庶长秦操,而担任左庶长的公孙衍,则排名第三。在极为重视军功的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公孙衍,无疑是最有希望接替樛游,担任下一任秦国相邦的人选。

然而,此时张仪也已经入秦,并很快便凭借自己的学识征服了秦惠文王嬴驷,尤其是在秦魏“蒲阳之战”后,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用秦国攻占的蒲阳换来了魏国的上郡十五县和少梁,从而使得秦惠文王对其更为重视。

于是,当相邦樛游于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去世之后,张仪得以出任新一任相邦,不仅导致公孙衍希望落空,而且因建议暂缓攻魏的公孙衍,也开始受到怀疑和排挤,心灰意冷之下,公孙衍便离开秦国,返回了母国魏国。

02.首倡合纵促成五国伐秦,秦国东出步伐被迫放缓

当时,秦、齐、楚三国势大,其余列国面临极大威胁,公孙衍开始思考弱国抵抗强国策略,并提出弱国合纵以抗强国之策。此后,公孙衍在陈轸建议下,开始游走于燕、赵等国,推销自己的合纵策略,并先后担任燕、赵、齐三国相邦。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从而促成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合纵,“五国相王”之举,立即引起了秦、齐、楚等大国警惕,齐国先是以中山国小为借口,意图联合魏、赵、燕迫使中山国放弃王号,后又以割让平邑给燕、赵,而意图促使燕赵出兵攻打中山,但同样以失败告终。相对于齐国而言,楚、秦可就直接很多,先有楚国于同年出兵攻魏夺取八邑,后有秦国于次年出兵夺取魏国曲沃、平周和韩国鄢陵。

魏惠王见合纵仍无法抵御强国,便开始对“合纵”策略动摇,再加上张仪的不断蛊惑,魏国遂“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的连横策略,并任命张仪为相。而就在张仪的连横在魏国取得成功之时,公孙衍则派人前往韩国,说服韩国大臣公叔,韩国遂也将国事托付于公孙衍,如此公孙衍已在燕、赵、齐、韩四国掌权。

与此同时,由于秦国的大举东进,东方各国望而生畏,开始纷纷支持公孙衍的“合纵”,而继燕、赵、齐、韩四国之后,楚国也“以事因犀首”。在诸国压力之下,魏惠王遂又赶走张仪,改以公孙衍为相。秦惠文王二十年(前318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又鼓动义渠自侧背进攻秦国,遂成前后夹击之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军,秦国先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稳住义渠,再集中精锐全力在函谷关迎战联军。联军方面,楚、燕两国因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结果被击败。次年,庶长樗里疾率秦军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联军主力魏军8.2万、赵军13万,联军败退观泽,秦军追击又于观泽败韩军,斩首超三万,俘虏韩将鲮申差。

此次合纵攻秦虽以失败告终,但当时秦国面临的局面却相当危险,一个处理不慎,“商鞅变法”以来的成就,便会毁于一旦。因此,为了避免引起东方列国的剧烈反弹,重蹈先前危机,秦惠文王开始减缓东出步伐,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在南北两端。

03.身挂五国相印再成合纵,却因对列国失望而病逝于秦

秦国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巴蜀和北方义渠后,中原列国之间便成为了张仪和公孙衍的主战场,连横与合纵开始激烈交锋。公孙衍、张仪搅动天下局势,正如景春所评价,““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由于“五国伐秦”失败,魏国大臣田需趁机指责、中伤公孙衍,魏襄王于是不再信任公孙衍,田需逐渐掌握大权,公孙衍无奈之下只好离魏。不过,为了避免合纵大业被毁,公孙衍离开之前,请来田文接替自己担任魏相。田文本就是齐国公子,因而很容易便获得了齐国宰相田婴的支持,合纵形势好转。

公孙衍离魏之后,却并未放弃合纵策略,而是前往韩国担任相邦,并开始策划和推进新一轮的合纵。面对再度合纵,深感不安的秦惠王随即发兵攻韩,韩国如何是秦国的对手,虽然公孙衍尽力周全,将韩军的损失降到了极限,但韩国的战败仍难以避免。与此同时,盟国无人出兵相救,却让公孙衍对于合纵前途,开始变得悲观起来。

此后,秦国又派张仪入楚离间齐楚联盟,张仪以“六百里商於之地”说动楚怀王,令其不顾屈原等人劝告断然与齐绝交,事后张仪却根本不认账。楚怀王一怒之下发兵攻秦却惨遭战败,反使秦国占据汉中。与此同时,齐国也趁机与秦结盟,联合韩、魏进攻楚国,于垂沙之战大败楚军,楚国就此国势大衰。

然而,就在张仪游说东方列国之时,秦惠文王突然于前311年病逝,而齐、燕、赵、韩、魏等国听说张仪与秦武王有矛盾,便又纷纷背叛连横之策,恢复合纵联盟,并由公孙衍担任纵约长,并同时担任齐、燕、赵、韩、魏五国相邦。

再成合纵,公孙衍声望达到顶点,然而此时公孙衍对于东方列国却早已失望,因此促成合纵后便没有了下一步动作。前309年,张仪去世,公孙衍便又回到了秦国,担任秦国相邦。后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副手协助公孙衍。三年后,公孙衍病逝于秦国相邦任上,右丞相嬴疾继任相邦。

标签: 公孙衍战国

更多文章

  • 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说他决定了三国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三国

    一、“张良来了”公元212年,尚书令荀彧,知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了。他取出了自己的私人密函和一些机密来往书信,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于是,世间再也没人能搞清楚,他到底出过多少“奇策密谋”,从此只留下了一个,模糊却又震撼人心的身影。(《三国志》:(荀彧)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虽然历史冰冷如铁

  • 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 曹操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刘备女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84年黄巾起义发生后,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击面前,东汉政府慌得一塌糊涂。为保住摇摇欲坠的统治,他们在抽调武装力量进行镇压的同时,还采纳了太常刘焉“改刺史为州牧”的建议,企图用加强地方长官权力的办法来加强镇压力量。于是,“刺史”这个

  • 吕布当初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吕布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投降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望着城外沂泗之水,听着四面震天的鼓声和叫骂声,飞将吕布不住的摇头叹息,天要亡我吕奉先!曹孟德(曹操),我非败于你之手,而是败给了这个乱世。想当初丁建阳拜我为主簿,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虽然丁建阳待我不薄,又认我为义子,但是总

  • 代善如此骁勇善战 最后继承皇位的人为何是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努尔哈赤,儿子

    你真的了解努尔哈赤儿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历史上,努尔哈赤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作为建州女真部的世袭酋长,在其父祖死后,努尔哈赤继承职权,还得到明朝辽东总兵扶持。努尔哈赤仅仅从十三副盔甲起兵。经过30多年的战争,先后吞灭了部落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等,多次击败了海西女真

  •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传位给多尔衮 于情于理都不会传位给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努尔哈赤,多尔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努尔哈赤传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几年的时候清宫剧非常盛行,在清宫剧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为多尔衮感到惋惜,认为努尔哈赤最喜欢多尔衮,曾有意将汗位传给他。但由于是突然死亡,努尔哈赤没有立下遗嘱,导致汗位被皇太极抢去。(努尔哈赤)但是说实话,在历史上努尔哈赤并没有特别

  • 宋英宗是怎么对待宋仁宗的妃子和女儿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英宗,宋朝

    曹皇后嫁给宋仁宗,那就是嫁给了悲剧。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皇后好歹也是大家闺秀,爷爷是开国元勋曹彬,父亲也在朝为官。可是她嫁给宋仁宗以后,却各种受气。宋仁宗是个非常好色的皇帝,他后宫的妃嫔不计其数,其中独宠张贵妃。甚至打算为了张贵妃把曹皇后给废了。但是曹皇后温良淑婉,根本找

  • 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嵇康,曹魏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死,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嵇康是曹家的女婿,他的夫人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第二,嵇康自命清高,不愿给司马家打工。第三,既不愿出仕,却又跑出来多管闲事。第四,钟会火上浇油,扬言嵇康乃“当代卧龙”。有这么四点原因,就足以让司马昭对嵇康下死手了。其实以上任何一点,都可以让司马昭灭了

  • 李渊的祖父李虎有着什么功绩?为何会让百姓谈“虎”色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虎,李渊

    仔细研究唐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虎”是一个很特殊的文字,如有涉及到这个“虎”字的事物,都会很巧妙地找其他别称来代替。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姓氏中带有“虎”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渊的祖父李虎有着什么功绩?为何会让百姓谈“虎”色变?李虎,南北朝时期北魏至西魏的将领之一,与大将军独孤信

  • 辽王朱宪为何会被废?与张居正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辽王朱宪,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xx的故事。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张居正于荆州府江陵县一位秀才家中出生。张居正,贯湖广荆州卫,军籍。荆州府学生,治《礼记》。字叔大,行二,年二十三,五月初五日生。曾祖诚,祖镇,父文明,母赵

  •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那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成吉思汗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历史上的铁木真还有另一个名字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成吉思汗另一个称呼,了解历史的人对孛儿只斤·铁木真肯定不会陌生,他是蒙古帝国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他的尊称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族,元代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