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敬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著述了《十代兴亡论》

朱敬则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著述了《十代兴亡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25 更新时间:2023/12/28 8:59:16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敬则(635年—709年),字少连,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 唐朝大臣、史学家。他好学,重节义,爱助人。唐高宗时,任右补厥。

武则天称制,广开密告之门,罗织诬陷,诛杀大臣。敬则进谏,武后采纳他的建议,并提升他为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不久,检校左庶子魏元忠因恒国公张易之的陷害被判处死刑,朝内的大臣都因惧怕张的权势而不敢挺身谏阻,唯有朱敬则向武则天劝阻说:“元忠对朝廷忠心耿耿,对他所加的罪名没有事实,如果杀了他,会使天下的人失望。”武则天从谏,魏元忠才得赦免。

后来,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治理国家事务常以用人为先决条件。但因他的性情直爽,触犯了时政,被贬为郑州刺史。他为官清廉,辞官归来时只一人一马别无所有。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去世,享年75岁。著有《十代兴亡论》《五等论》等书。唐睿宗即位后,追赠其为秘书监,谥号为元。

人物生平

孝悌世家

朱敬则家祖辈均以孝义被世人称扬,从北周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赞美。朱敬则潇洒倜傥,很重节义,年轻时就以辞赋知名。他与其堂兄弟同住,财产不分。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别交好。

咸亨年中(672年),唐高宗李治听到朱敬则的美名就召见他,与他交谈,很看重他,将要提拔任用,但被中书舍人李敬玄所贬毁,只授了洹水县尉。

劝谏女皇

长寿年中,朱敬则长时任右补阙。因武则天临朝称帝,改唐为周,天下颇多流言异议,到长寿年便渐渐地宁静下来,为了绝灭告密罗织他人罪名这一类的情况,他上疏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实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重视法家学说,限制私人势力,扩张公家权势,杜绝没有实效的花费,减少并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讲究功效,积极备战致力农耕。人多财富之后,就开始消灭诸侯割据势力,这才是拯救弊病的办法。所以说:严刑峻法可以用于努力向上时期,机变诡诈可以用在攻城野战方面。天下已经太平,所以可以用宽松代替严酷,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暴虐更加厉害,实行下去就不再改变,最后到了土崩瓦解的结局。这是不懂得变通的祸患。陆贾叔孙通侍奉汉高祖,在荥阳、成皋一带打仗的时候,粮饷匮乏,智穷力竭,他们不曾敢提出一种主张,进献一个奇谋,只是推荐一些狡猾残暴的人。等到社会刚安定下来,就摆出《诗》《书》,宣扬礼制,开辟仁政之道。高帝生气地说:‘我是从马上得到天下的,哪里用得上《诗》《书》呢?’他们回答说:‘马上得到天下,可以马上治理天下吗?’高帝默然不语。于是陆贾编著《新语》,叔孙通制定礼仪,这是懂得变通的好处。如果高帝斥退这两个人,抛弃《诗》《书》,一味重视攻城野战,看重杀敌数量,那么满路都是争功的人,为争论功劳闹得剑拔弩张,国家连片刻时间都不能保有,哪来十二个皇帝二百年江山呢?所以说,仁义是圣人暂住的旅馆;礼乐,是先王遗留的旧迹。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该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丢掉。仁义尚且这样,何况那些没有它重要的东西呢?”武则天看了认为很好。

长安三年(703年),朱敬则调任正谏大夫,代理宰相之职。当时,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被张易之兄弟陷害,将要受到重刑,宰相们不敢直言,只有朱敬则抗疏申理:说“元忠、张说一向忠正,加在他们头上的罪无根据。如果这样处以重刑,岂不失天下之望?”这样二人得免死刑。四年,他以年老多病辞宰相职务,批准了,又调任冬官侍郎,依旧兼修国史。张易之、张昌宗曾经命画工画武三思和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人肖像,号称为高士图,他们每拉朱敬则参与,朱敬则都固辞不就。高洁守正达到如此境界。

朱敬则任宰相时,每以用人为先。桂州蛮叛,他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他荐魏知古;右史缺,他荐张思敬,武则天认为他知人识才。

被贬去世

神龙元年(705年),朱敬则调出朝廷到郑州任刺史。不久告老还乡。第二年(706年),因侍御史冉祖雍一向与朱敬则不和,便诬告说他与王同皎亲善,贬为卢州刺史。经数月,等继任者到来,他便还乡。还乡时,身边无淮南一物,只有乘马一匹,他的子侄都步行跟随归乡。朱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救人急难,不求其报答。他与他的堂兄弟同居四十多年,财产不分彼此。他很能识才知人,凡是他品评的人,后来都如他所评论的。

景云三年(712年)五月,朱敬则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死后哀荣

唐睿宗李旦即位,曾对侍臣说:“神龙年以来,李多祚、王同皎恢复原官,韦月将、燕钦融都有褒赠,不晓得现在还有什么人还含有冤曲的。”吏部尚书高幽求回答说:“原郑州刺史朱敬则,过去在武则天时任正谏大夫,主持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人所推崇。神龙年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陷,贬授卢州刺史。长安年中,他曾对我说:‘相王一定会承运受命,我们应当尽节侍奉。’到韦庶人篡权干扰朝政,臣于是见危赴难,希望有今天的振兴,虽然是武则天造成,也与朱敬则先开我的思想分不开。现在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戮,但朱敬则还含冤九泉。未蒙昭雪。”唐睿宗同意刘幽求的话,追赠朱敬则秘书监,谥号为元。

人物评价

刘昫:①朱敬则文学有称,节行无愧,谏诤果决,推择精真,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惜乎相不得时矣!②少连为绝。守道安贫,怀远当仁。

欧阳修:敬则一谏,而罗织之狱衰,时而后言者欤!

刘幽求:故郑州刺史朱敬则,往在则天朝任正谏大夫、知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所推。神龙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构,左授庐州刺史。长安年中,尝谓臣云:“相王必膺期受命,当须尽节事之。”及韦氏篡逆干纪,臣遂见危赴难,翼戴兴历,虽则天诱其事,亦是敬则先启之心。今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戮,敬则尚衔冤泉壤,未蒙昭雪。况复事符先觉,诚即可嘉。

个人著作

朱敬则曾经搜集魏、晋以来群臣成败之事,著述了《十代兴亡论》。又以前代文士所论的废五等封爵的文章,又据秦之得失,认为还可折衷,又写了《五等论》来评封爵之事。

标签: 朱敬则唐朝

更多文章

  • 仇士良简介:唐朝著名宦官之一,曾檀权揽政20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仇士良,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仇士良 (7

  • 潘世恩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整顿吏治腐败的现象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潘世恩,清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腐败是一种多发社会现象,危害至深。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清朝中期以后,国运衰微、吏治败坏日益加剧,各种社会危机也不断显现。对于统治者而言,整顿吏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当务之急。若想解决这些事,就必然需要一个得力干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得力干将,被誉为清朝三

  • 孔彦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孔彦舟,宋朝

    说到叛将,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南宋还有一个叛国之将,名字叫做孔彦舟,他投靠大金,杀害南宋许多将领,而他最令人不齿的是,竟然强行将亲生女儿纳为妾。孔彦舟这个人原本就是市井流氓出身,经常干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乡邻们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不愿意招惹他这样的

  • 汉武帝为何能与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他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西汉

    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他的历史地位不一般,与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并称为“秦皇汉武”。那么刘彻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统的封建朝代,在其统治的二百余年中涌现了不少的明君圣主,汉武帝刘彻就是

  • 朱标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朱标削藩朱棣还敢起兵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朱标

    还不了解:朱棣和朱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朱标没死,朱标削藩的时候,朱棣还敢造反吗?元末农民起义中,朱元璋成为了诸侯之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终的胜利者,于1368年建立了大明代。明代建国初期,朱元璋为太子朱标扫清了朝廷之中的隐患,为的就是赋予太子朱标一个良好

  • 雍正帝第三子弘时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结局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弘时,清朝

    最是无情帝王家,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纵观中国近千年的历史进程,清朝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它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封建帝王统治的终结。在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曾先后经历了十二位皇帝的权力交替,而在乾隆年间,达到了清朝发展的顶峰,呈现了“康乾盛世”的

  • 盘点宋朝的四大昏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宋朝

    盘点宋朝的四大昏君,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位、宋徽宗选错专业入错行,是一件十分悲催的事。这一点,李后主与宋徽宗肯定深有同感。李煜是千古词帝,赵佶是书画双绝。两人本应该去中央美院、北大文学系当个教授,却稀里糊涂做了皇帝。让文艺青年来治理国家,注定凶多吉少。古代

  • 张飞被谋害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夷陵之战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飞,东吴

    对张飞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飞被刺杀时,为何没被大家发现,他的死为伐吴带来了什么影响?在三国时期,死得最憋屈的大将当属张飞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将领,在战场上无人敢当,被古人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是他却没有战死在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而

  • 王凌一生忠于曹魏,屡立战功,最后为何会被诛杀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凌,三国

    我们都知道汉朝末年三国时期,那个时代的名将非常的多。随着三国有关的影视小说影响更加广泛,魏国的五子良将、蜀国的五虎上将、东吴的四英将,还有那些谋士大家闭着眼睛都可以说出来几个。相比较这些名将而言,三国中还有一些非常被低估将领,这些人虽然名气不太响亮,但是实力却相当不俗。王凌(172年~251年6月1

  • 冯小青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一番痴情错付了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小青,明朝

    冯小青,明朝时期才女,留下众多诗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冯小青短暂又凄凉的一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冯小青,广陵人,父亲是广陵的太守,身为家中独女,冯小青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冯小青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出身,琴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