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真正的丐帮帮主:献策平天下 爵封逍遥王

史上真正的丐帮帮主:献策平天下 爵封逍遥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05 更新时间:2024/1/15 12:01:01

七与朱元璋都是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人,两人又同在当地皇觉寺当过小和尚。不过,起初他俩并不相识,因为,朱元璋进皇觉寺时,王七早就云游四方,吃“百家饭”去了。

有一次,王七在一次讨饭途中偶遇因战败而藏在荒山破庙中的朱元璋。其时,朱元璋因疲劳过度,腹中乏食,已无力举步,王七便将讨来的饭食送给他吃,并尽心侍奉朱元璋数日。在此期间,王七和朱元璋互诉身世,更觉亲近。朱元璋其时已是濠州起义军首领郭子兴麾下的一员骁将,他力劝王七和自己一道打江山,但听了一肚子古书的王七信奉“生死由命,荣枯在天”之说,不愿追求“命里没有”的东西。朱元璋见王七如此消沉,不便勉强,便与他拱手相别。临别时,王七将好不容易才积下的几钱碎银子为朱元璋置了身行头,并将所余碎银悉数相赠,助朱平安找到旧部。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每思及王七义举,感慨万千。“知恩图报”的朱元璋为了找到王七,在一次主持朝政时,发给满朝文武人手一纸绘有王七图像并附有说明文字的“求贤图”,命众臣务必尽力寻觅。这时,蔡国公张德胜挺身出班,说王七正在他府中养病。王七为何会在张德胜家呢?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以长江中游为根据地的陈友谅亲率大军直逼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命大将张徳胜领兵拒敌。张见陈军势大,为避其锐气,在上新河一带安营扎寨,坚守不出。陈友谅与其相持日久,屡攻不下,以至军中严重缺粮。陈友谅情急,命全体将士捕捉螺蛳充饥。不几日,陈军丢弃在河边的螺蛳壳竟如小山一般。由于螺蛳性凉,陈军以此为主食,士兵患肠疾者甚众,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陈友谅审时度势,便命士卒将桥梁拆毁,准备次日拔寨撤兵回老巢休整军队,以图卷土重来。张德胜见陈军毁桥,知彼欲退,欲举兵反攻,但苦于无桥可用,而一时又征集不到许多船只。正当张德胜一筹莫展之际,忽有亲兵来报,说帐外有一乞丐来献破敌之策。张德胜深知山野之中亦有异人,不敢怠慢,忙亲出帐外迎接。这乞丐正是王七。是时他云游路过南京,听说朱元璋麾下战将张德胜正破敌乏术,便毛遂自荐,来献“锦囊”。

张德胜在王七的建议下,传令三军连夜用陈军丢弃的螺蛳壳在河上搭了一座“螺蛳桥”,亲率守军反攻,大败陈军于此。此次战役和同年进行的狮子山战役,为后来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使天下人信服明王朝的建立是顺应天意,对外谎称,说当年吴王(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时,连河里的螺蛳都自动来搭桥助战,南京“螺蛳桥”遂有此名并传至今。因南京方言惯称“螺蛳”为“螺丝”,所以今上新河上的“螺蛳桥”又名“螺丝桥”。

再说王七因破敌有功,张德胜曾多次想保举他为官,但王七不愿入仕途,他本想继续浪迹天涯,因突患足疾,难以远行,只好暂留张府中,这一留就是数年。

朱元璋听到这里,立马散朝,命张德胜速将王七请来……

王七与朱元璋昔日泪别于破庙,今日重逢于朝堂,若梦若幻,恍若隔世……

王七擦干眼泪对朱元璋说:“承蒙吾皇不忘故旧,王七今生死而无憾矣!”讲到这里,王七又回过头来,感激地对张德胜说:“吾足疾已愈,本想近日别公远行,不想惊动了皇上……”朱元璋见王七又欲“云游”,哪里肯依,极力挽留。见朱元璋诚邀加盟,王七不忍拂了圣意,叹息道:“纵然吾皇不弃,皇恩浩荡,但王七乃一介草民,焉能入仕?”朱元璋说:“今日朕就封汝为逍遥王……”当天,朱元璋还大摆接风宴,款待王七,又召六部尚书作陪。宴毕,朱元璋又宣崇山侯李新上殿,命他派人在南京三山门(今水西门)外茶亭东街为王七建了一座逍遥王府,王府的大门两侧书有一副对联,联曰:逍遥自在神仙府;天下贫民第一家。王府的中门也书有一副对联,联曰:虽非高官冨贾府,却是藏龙卧虎堂。

自从王七被朱元璋封为逍遥王并深受宠信后,大明京师的名门望族、王公贵戚都以能结识王七为荣。一时,逍遥王府前,车水马龙,官盖如云。天下群丐也就奉王七为帮主,背靠大树好乘凉。

标签: 王七朱元璋

更多文章

  • 王七是谁?乞丐头目王七为何被朱元璋封为逍遥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王七,明朝

    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坐稳皇位后,为了巩固皇权,将权杖顺利地传给儿孙,他开始滥杀被他视为“功高震主”的功臣。但,贵为天子的朱元璋却与乞丐王七结为莫逆并“善始善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大明“逍遥王”竟几乎淡出了历史。为了“复活”王七这个不应被历史遗忘的“另类人物”,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

  • 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马屁精?严嵩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严嵩,青词宰相,严世藩,

    近几年市面上流行一部书,叫做《厚黑学》,顾名思义,乃脸厚心黑之学也。但乍听起来,这个名字好像还嫌太文雅了点。其实,也不用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完全可以放开来说,说得更简单通俗一些,中国封建官场上的这门最大的学问,就是“马屁学”。如果研究好了“马屁学”,而且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那就会在宦海沉浮的惊涛骇浪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绯闻:竟欺骗了人们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伯虎,秋香,历史

    人们意识里,唐伯虎也成为风流才子的一个典范。然而,殊不知,这些风流韵事其实都是由后世渲染甚至杜撰的历史“绯闻”,而唐伯虎真实身世却极为坎坷,实难用风流快活来形容。唐伯虎生于1470年,因其出生时恰逢寅年寅月寅日故而得名唐寅,又因为寅即虎,故又得名唐伯虎。当时他们一家人住在苏州,他的父亲唐广德做酒肆生

  • 初汉三杰都是谁?大汉朝史上最杰出的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初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精确而深刻,有一次他在酒席宴问群臣自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比自己势力大得多却失去天下又是为何?群臣的对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刘邦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

  • 袈裟下的权谋者:黑衣宰相助朱棣登上皇位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棣,皇帝,姚广孝

    他生自医家,却偏爱谋略;他不为生活所迫,却自幼出家;他既入空门,却不安青灯古佛;他不辅洪武、建文,却偏助燕王;他未受十年寒窗苦,却主编《永乐大典》。有人说他是奸僧是阴谋家,有人说他是政治家是军事家;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位不可不说的人物,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黑衣宰相,他的名字叫姚广孝。公元

  • 历史上最好色帝王赵禥:一夜宠幸30多位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宋度宗,后宫

    历史上说一代帝王坐拥后宫佳丽三千,这三千佳丽其实不过是个虚数,只是为了表明帝王的嫔妃之多而已;但是,其中的一位皇帝一夜召幸三十个嫔妃,这可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夜召幸三十妃,这个纪录可令历史上所有的荒淫帝王为之汗颜!这个创纪录的皇帝是谁呢?他究竟有多么强的性欲,又是怎样连续召幸这些嫔妃而创下惊艳历

  • 孙权的7位夫人:唯一被立为皇后的竟被宫女缢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一生7个夫人,有大家闺秀、寡妇、官奴等。虽然形形色色,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第二个夫人是寡妇第一个夫人姓谢,是会稽郡山阴县世家,天姿国色闻名江东,和

  • 抗清名将李定国:南明最坚定捍卫者 宁死不降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定国,南明,名将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4月,原明朝总兵吴三桂引领清军入关。南方的南明政权腐朽不堪,根本抵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势,江南等地迅速陷落。在关键时刻,一位农民军将领扛起了抗清复明的大旗,他曾是反抗明朝的“流寇”,却成为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此人就是南明著名将领李定国!

  • 隋炀帝杨广皇二代开科举修运河 最后却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广

    死亡可以使人的品行赤条条地暴露出来,人生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最难应付的一道考题。老百姓的生死在文化意义上无关大局,不过是与蝼蚁同腐、与草木同朽;而大人物们——尤其是帝王君主,直接参与着当代历史的进程,理当有不俗的表现。其实不然,许多大人物(比如帝王)在死亡面前并未像培根标榜的那样“不失其本色”。他们

  • 北宋名将呼延赞也是"鹰爸" :寒冬用冷水泼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呼延赞,北宋,名将,

    看过《杨家将演义》的都知道呼延赞是一代名将,虽然很多故事是虚构的,但在历史上,真正的呼延赞确实了不得,例如攻打太原时,曾单身一人四次登上太原城头,勇冠三军。然而,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呼延赞的形象却被文人损得不太光鲜。《宋史》里就记载了他一大堆很雷人的言行。呼延赞似乎爱讲究形式主义,他不仅通过浴血奋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