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标,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死后封为孝康皇帝

朱标,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死后封为孝康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7 更新时间:2024/1/19 22:45:43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朱标的故事。

因为自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几乎就当了“甩手掌柜”,负责整个大明运转的,是他的太子朱标,直到朱标病逝,朱标当了洪武朝几乎十五年的“二皇帝”。

这也解释了追封朱标为“孝康皇帝”究竟有没有资格的问题,答案自然是有,而且是极有。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长子,在思想较为传统的朱元璋的眼里,朱标就是他一切的继承人,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于是朱标在朱元璋吴王阶段就被封世子,毫无悬念,即便其他的兄弟也优秀,但比不过朱标得宠。

但所幸的是,朱标也是个有才能和上进的人,不会仗着宠爱为所欲为,也没有发生李建成李世民式的兄弟夺嫡的悲剧。

朱标出生于1355年,虽然朱元璋出身低贱,可是朱标出生时,朱元璋已经势力庞大,朱标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二代”了,和他并列的,也就是陈友谅等枭雄的儿子,又得益于朱元璋不忘自身的艰难,早早带着朱标游历人间疾苦,朱标又要比其他枭雄们的世子、儿子有才的多。

公元1368年,洪武朝建立,朱元璋此时的文臣班底,几乎都有教导过朱标,当时中书省提议学习元朝,让十三岁的太子朱标成为中书令,意义是给予“监国”的便利,但是朱元璋没同意,他仍旧让朱标深造,给朱标打造了不同于、更高于贞观朝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天团”。

首先是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分别由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三人担任,这三个人自然也不用说,是朱元璋开国的国柱,可见朱元璋对朱标是毫无保留地培养,除了三人外,还有数十位朱元璋的功臣,成为太子门客,例如冯胜、邓愈、刘基、杨宪汤和等人,赫然其中。

给予朱标这个班底,不可能说真的让他们给朱标轮流上课,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直接培养朱标当皇帝的直觉,朱元璋可以说自己的左膀右臂,几乎都在在朱标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移植”给了朱标。

虽说朱标还年幼,但是朱标的“皇帝之路”就是早早开始了。

直到洪武十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直接下令让太子“监国”,虽然说朱元璋有着不近人情残暴的一面,可对于儿子,他也真舍得给权力,他能一点权力也不给丞相,也能把权力几乎都给朱标,就是为了给朱标练手: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事,以练习国政”。

这一年,朱标长子朱雄英还在世,朱元璋爱屋及乌,朱雄英被立为皇太孙,朱标一家子的地位自然是不用说的,加上朱标早早就被朱元璋灌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早就和他的兄弟们甩开了一大截的距离,朱标二十二岁监国,诸位兄弟都不可能有意见,大臣更不用说了,就这样,朱标的“威严”早早确立下来了。

整个朝廷,都把朱元璋对朱标的厚望看在眼里。

说是让太子监国,朱元璋就没有舍不得,也正是太子监国后,朱元璋发现了皇权权力还有巨大的运作空间,于是酝酿了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都说胡惟庸案废除了相权,但也累死了朱元璋,其实此言差矣,废掉相权,真正累坏的,是懿文太子朱标。

朱元璋脾气很差,经常要对人开刀,而朱标经过朱元璋的教导,还有一群大儒的辅佐,脾气很好,能够容忍很多人,也更精通帝王心术的运作,他明白以暴制暴不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这样,朱标监国十几年,和朱元璋发生了很多冲突,就胡惟庸案来讲,朱元璋和朱标也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才勉强地救下一些人。

就是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朱标的仁厚获得了众多大臣的青睐。

很难说朱元璋到底是有意为之,就是为了打造朱标的“仁慈”形象,还是真心政见不合,就要和太子对着干,反正归根结底,朱标的声望已经不需要朱元璋的输送,自己出面就能挣来。没有洪武二十五年的病逝,朱标登基当皇帝是一点悬念都没有,因为在大家眼中,他都已经当了十几年皇帝了,只不过是换了个称号罢了。

而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朱标的早逝,和朱元璋想要高度集权造成的中央工作量剧增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朱标就是当这个“二皇帝”当死的。

为了调和大臣和皇帝的矛盾,朱标费尽心机,获得了大量臣子的支持,朱标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在于,朱元璋不会打压他,和后世的康熙打压太子胤礽不一样,朱元璋从来没有打压过朱标,而朱标和胤礽也完全不同的是,朱标在兄弟中的威望很高,几乎不可动摇,朱樉、朱棣、朱棡和朱元璋出现矛盾,也是他出面解决。

因为朱樉、朱棣等人都是藩王,已经带着大量的部队就藩,虽说朱元璋想要打造家天下,但和儿子之间也不是没有矛盾,例如朱标的二弟朱樉,他在军事上才能要比同时期的朱棣还要高,不过为人脾气暴戾,对下面的人很残暴,比朱元璋还要过火,于是朱元璋有一次把他从藩地召回,朱标负责巡查当地实情。

不过后来朱标有自己的判断,给弟弟开解了,这样一来,朱樉对朱标非常感激,这也是后来秦王朱樉一脉都仍旧效忠明显看起来错误百出的建文帝的根源,所以朱标在兄弟们的心中,是备受爱戴的,这里也包括了燕王朱棣。

文武百官崇敬,藩王兄弟拥护,皇帝还不曾打压,要说朱标不是二皇帝,谁也不信。

所以朱标被誉为史上最稳太子,最有权力的太子,朱标算半个建国皇帝,因为开国的是朱元璋,但是完善明初洪武朝的主导者是朱标,以及朱标的“太子天团”们,朱元璋虽然也刻苦勤奋,但和自幼便熟读圣贤的朱标还是不一样的,朱元璋不懂了,可以交给太子,而太子则只能靠自己。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有意搬首都到西安,因为南京的地理优势并不算强,而朱标考察回来后,还没做好下一步工作规划,就病亡了,洪武二十五年,这可是洪武朝的大事件,朱标病逝,朱元璋那么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最重要的是,他最疼爱的儿子比他还早亡。

不得不说,史上最稳太子朱标是个很大的遗憾,朱标为人处事显然是明初洪武四大案席卷后的一种曙光,只要朱标即位,朱元璋那种屠刀放在头上的威胁创伤才会被修复,但朱标却等不到那一天,朱标的病亡,对很多人来讲,都是极其不愿意的。

朱标死后不久,蓝玉倒台,又是一大批人的头滚落地上,而建文帝本来还让大家以为继承了朱标的仁厚和贤明,可谁知道建文帝更狠,直接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这些藩王本身都是朱标最好的兄弟和最重要的靠山,建文帝削藩,还导致一个叔叔自尽而亡,寒尽各位藩王的心。

洪武朝的十五年时间里,朱标的存在是向高度皇权集中过渡的磨合器,而朱棣显然是朱元璋的脾性的继承者,对文政不是很喜欢,却十分精于南征北战,为了回到父亲朱元璋当时那种完美的平衡状态,朱棣学习了朱元璋,扶持了自己那个宅心仁厚、重视手足的大儿子朱高炽“监国”,朱高炽成为了第二个朱标,当了几十年“二皇帝”。

但是朱高炽最幸运的,他还撑到了登基那天,虽然就当了很短时间的皇帝,但是他和他大伯一样的是,早早便当了很多年皇帝了。

标签: 朱标明朝

更多文章

  • 柴荣病逝世后,周恭帝柴宗训如何度过他飘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恭帝,柴宗训

    恭帝,名柴宗训(954~972年),周世宗柴荣第四子。柴荣病逝世后继位。在位半年,为赵匡胤废后病逝世,长年18岁,葬于顺陵(今河南省新郑县城北廓店)。柴宗训,原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公元959年6月病逝世,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朱元璋出身那么差 朱元璋的能力有没有被高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没被高估。也就是朱元璋出身太差了,他如果出生好,得到良好的教育,取得的成绩比历史上的朱元璋还要高得多。朱元璋的出身可能是帝王中最差的一个。我国大一统王朝中,只有两个开国之君是布衣出身,一个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朱元璋。刘邦他

  • 北宋名将狄青,被欧阳修、文彦博排挤,他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狄青,宋朝

    说到北宋名将狄青,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狄青,北宋名将,抗击西夏有功,被人所熟知。同样的,狄青也是一位帅小伙,说他是宋朝第一帅也不为过史有记载: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狄青走在街道上,都是会被围观的那种阳刚小伙哪怕小时候,因为代兄受过,在充军服兵役时脸上刺字了,可是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样貌,还因

  • 常遇春龙袍像是真的吗 朱元璋真的让画师画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常遇春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常遇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洪武二年七月,刚刚奔袭千里,攻破元上都开平的常遇春奉命班师南归,结果在行军至柳河川时突发重疾病逝,年仅40岁。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遏制悲痛心情的朱元璋甚至瘫倒在了龙椅上。他在祭奠常遇春的诏谕中写道:“开拓之功,遇春居七八”。可

  • 意气用事,并不算完美的关羽,为何会被后世尊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虽然义薄云天,但还是会意气用事,为何他却被世人推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就此进位卫汉中王,在此之后,刘备对群臣进行封赏,他将镇守荆州多年的关羽封为前将军,并把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敌军大将夏侯渊的老将黄忠封为后将军。关羽得知

  • 光绪皇帝究竟为何而死?与慈禧去世仅相隔一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光绪皇帝,清朝

    说到光绪皇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光绪皇帝曾经被人称为是清朝最无奈的一位皇帝。清朝末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困扰。光绪皇帝尽管有着一颗想要复兴国家的心,但是面临着慈禧太后以及顽固派的压制,始终不能得志。虽然光绪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但是他在朝政上却没有任何的自主权,朝廷死死地被当朝太后

  • 李渊的侄子李道宗战功赫赫,怎么不是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道宗,唐朝

    隋唐的历史最被大众熟知,就像三国的历史一样,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知道五虎上将、刘皇叔。隋唐的历史也是一样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会知道秦琼、程咬金等隋唐时代的名将。除了演义中夸张描述的这些名将外,唐朝宗室李家也是能人辈出。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就不说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这三兄弟,不

  • 窦太后和吕后都曾把持朝政,两人有哪些不同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窦太后

    窦太后是西汉文帝的皇后,她协助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为西汉雄厚的经济打下了基础,是一位非常贤明的皇后,她能成功入宫并最终坐上皇后和太后的位置,与吕后有着很大的关系。吕雉和窦漪房都是西汉王朝最厉害的女人之一,她们生的儿子都做了皇帝,而且吕雉和窦漪房都曾权倾朝野,有大批的外戚。但吕雉的出生比窦漪房要好,

  • 除了夏侯渊、夏侯惇,夏侯氏还出过名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三国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在南征北战的过程

  • 司马懿发动兵变后,曹爽为什么直接放弃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爽,曹魏

    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兵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郭太后诏命桓范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兵马。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在平昌门向由他举荐的门候司蕃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