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死前最害怕的竟是一只石头雕刻的壁虎!

慈禧死前最害怕的竟是一只石头雕刻的壁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58 更新时间:2023/12/15 17:43:05

慈安皇太后死了,慈禧最终登上了权利的高峰,能够肆无忌惮地以皇帝的名义颁旨,在圆明园的清漪园原址之上修建颐和园,同时增葺西苑为本人吃苦之用。

就清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而言,建造这么一个在康乾盛世之时看来缺乏一提的园林,曾经非常费劲了。但国度的动乱不安,经费的严重缺乏,并没有阻止慈禧一味吃苦的念头。她在下旨动用了海军30万两白银的同时,又不惜从朝廷所属衙门大量筹拆银两,终将颐和园建了起来,并准备在园内筹办本人的60大寿。

令慈禧深为遗憾的是,她那60大寿的盛大庆典尚未举行,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却已打响。清军节节溃退,大清王朝的江山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哆嗦。名义上的一国之主光绪皇帝难以坐稳那把龙椅。在这紧要关头,他不得不大着胆子匆忙下诏,将慈禧的庆辰仪式,改在紫禁城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之事,也即行停办。

尔后不久,日军进攻威海卫,占领了刘公岛,大清王朝苦心运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接下来便是辽东半岛沦陷,京畿震惊,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人们已很难记清大清王朝自道光以来签署了几这样的条约了。本次条约使大清帝国割让台湾及一切隶属列岛给日本的同时,又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

战争的乌云在使大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暂时退去。但普天之下却没有迎来绚烂的阳光,相反的却遭遇了百年稀有的水患、旱灾、虫灾,数千万灾民在水火融合中无家可归,生死无着。

但此时的慈禧却再也不顾国度大量割地赔款、财政极端紧缺的理想,更不顾百姓颠沛流离、饿殍遍野之惨痛了,她怀着没能在颐和园举行60庆典的缺憾和几年后也没有人完整猜想得出的一种极端复杂的心理,决然颁旨重修她那东陵地界的定东陵。召集天下精工巧匠,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重修菩陀峪定东陵,并诏令群臣在重修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将隆恩殿前的那块丹陛石换掉。

按清宫规制,丹陛石上的“龙凤戏珠”石雕图案,本应是龙在上,凤在下,意味皇帝为天,皇后为地,天地分离,也就是阴阳分离。世上的万事万物正是在这天地、阴阳的互相依赖、分离中产生的。

但正在垂帘听政的慈禧却不论祖制和这来自自然界的道理。她要反其道而行之,诏令臣工一定要将丹陛石雕琢成凤在上,龙在下,以示本人为天,皇帝为地,本人为上,皇帝为下。于是,一块凤在上、龙在下,“凤龙戏珠”的丹陛石浮雕很快刻就,并镶于定东陵的隆恩大殿前最显要之处。

丹陛石上除了那雕得活灵敏现,栩栩如生,腾空展翅的翔凤和腾水穿云的蛟龙,在丹陛石最下端的“海水江崖”图案中,还雕琢着一只小小的壁虎,从崖石缝内钻出来,前身微露,两只带有五个爪的前腿伸出,口内吐出一股如意云朵。这只小小的壁虎,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点装饰或装点,有和无都无碍大局,但慈禧却对此不断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由于内行人晓得,这只壁虎虽小,其暗含的寓意却甚大。

唯鉴于其暗含的严重寓意,清宫才作为一种祖制坚持、传播下来。这个隐意的来源于壁虎自身。相传,在清以前的皇宫内曾饲养着许多壁虎,其食物以喂砂为主,3年可养成七八斤重。养成的壁虎被逮杀后,放在阴瓦上烤干,然后磨成细粉,用此粉在皇后、妃嫔脸额处点一点,其色鲜艳而不退。更为巧妙的是,若宫中后、妃有乱宫的男女之事,红点自然消逝。

故历代王朝又将壁虎命名为“守宫”,并在宫中屡有实验和应用。清朝宫廷虽不再饲养壁虎,但对其“守宫”的声名却疑神疑鬼,故在单独兴建的后、妃陵寝的丹陛石上都暗刻一只壁虎,以为“镇物”。这种雕琢之法,作为清宫的一种祖制保存了下来。至于慈禧面对这个“镇物”,能否想到了有辱她的威严,或是感到本人葬入地宫后,灵魂真的被镇住而不得自在,因此暴怒异常,也只要她本人才干解释了。

揭秘慈禧太后临死遗言:震动大清王朝30年

至于慈禧,是“老妖婆”,还是“不同寻常的太后”;是地地道道的卖国贼,还是多让大清王朝多延口残喘30年之久的救世主……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眸最后一天的慈禧,如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跟随镜头,用眼去观,用耳去听,用手去触吧。

1908年,11月15日。凌晨时分。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即所谓“请驾”。昨日,也就是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终日忙碌于料理光绪帝的后事,没能多加休息,很晚才休息。

不知为何,慈禧太后的气色非但未有损,反而越发的好了。起床后,便到了梳洗时间。宫门外,专门伺候的太监早已静候多时,譬如,专管梳头的太监。因为慈禧太后特别注重养护,故每日用于梳妆台上面的时间很长。

梳洗完毕后,一太监喊道:“打帘子。”专门此事的太监便连忙打开帘子。与此同时,在场的所有太监皆闻声跪拜,齐呼“老祖宗吉祥”。其后,用丰盛的早餐。

早上六时。慈禧开始召见军机大臣,共与皇后(按:即光绪帝之妻,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日后的隆裕太后)、监国摄政王载沣等人洽谈多时,后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诏书,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又尊皇后为太后。

正午午时。起初吃午饭时,慈禧还好好地,可吃着吃着,便开始头晕目眩,且这一状况持续了较久。人将逝世时,当事人多了然,便晓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敲定太后管重要之事,监国摄政王裁定。

发完上谕后,慈禧病情越发加剧,便命令军机大臣起草遗诏。军机大臣将起草的遗照呈上后,慈禧阅后,改了几处,譬如“不得不再行训政”与“回念五十年来”云云。

说罢,她又对身边人说道:“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此时的慈禧还如素日一般,头脑清晰,神志清醒,旁人观之为和蔼可亲。

没过多久,她便开始逐渐昏沉起来。后倏忽,眼睛又开始炯炯有神,可这一情形未能维持多久,可见这是回光返照。

标签: 慈禧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开始200多年,西汉哪些将军最强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

    西汉是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的政权汉朝,是秦朝后大一统的王朝,共历12位皇帝,享国210年。西汉这200多年里,哪位将军最强,最厉害?刘邦开国时期名将:“韩信”,汉武汉时期的“卫青”、“霍去病”最强韩信: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 为何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唐太宗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行节约,并且主张以文

  • 鞠躬尽瘁还是穷兵黩武,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前言: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谈及汉末三国不能回避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然而,经过几千年的代代相传,特别是后世《三国演义》的追捧,其真实形象已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因为距离历史越近的时期写成的书籍则往往距离史实越近,所以先看看,西晋陈寿《三国志》是怎样评价诸葛孔明的。“诸葛亮之为相

  • 姚广孝送给朱棣的这4个字,泄露天机,让朱棣龙颜大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

    导读: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的郎中。奇怪的是姚广孝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名郎中。在姚广孝14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剃度出家,当了一名和尚,取法号道衍。在做和尚的几十年间,姚广孝遍寻名师,学习了阴阳术数。姚广孝一生最大的成就无疑是辅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帝的

  • 隋唐第一福将,武艺高强,忠肝义胆,成唐朝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程咬金

    《隋唐演义》中第一福将,可说是瓦岗寨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了。这个程咬金有几个特点,一是胆子大,敢劫皇岗,敢探地穴,敢反大隋;二是武艺少而精,招数就三斧子半,吃了一辈子;三是嘴好使,满嘴放炮,死人也能让他说活了;四是心路宽,活得够长,从高祖李渊算起,一直到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六朝元老

  • 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为什么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咸丰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是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正一品的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成为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重要渠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俗语并非完全出自老百姓对知识的敬畏,而是反映了民众对通过科举制获得崇高社会地位之人的艳羡。由于科

  • 此人装弱智18年,却突然翻身逆袭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洋

    公元549年,东魏发生了一起刺杀大案,大丞相高澄在家中被送饭的厨子给杀了。当时的北魏实行霸府统治,皇帝不过是傀儡,真正掌管这个国家的是高澄,而高澄在父亲高欢的铺垫下,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做的是取而代之。但就在受禅前夕,29岁的高澄死了。忠于北魏的一干臣子们都松了一口气,默默的感谢上天

  • 唐太宗为防止武则天篡位,留下两大猛人,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武则天

    古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封建历史时代,不论是尧舜禹一样的圣贤明君,还是桀纣那样的暴君,都逃不出改朝换代的规律。所以才会有“自古无不亡之国”那句话。道理人人都懂,可无论谁来当皇帝,无不希望自己江山永固,社稷绵长,千秋万代都是铁桶河山,所以古代皇帝都爱听“万岁”两个字。话说唐太宗年轻时英

  • 蜀国由盛转衰的一场战役 夷陵之战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孙权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带兵进攻孙权,跟东吴的军队在夷陵展开了激战。原本很有希望取胜的刘备,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被打败了?他在攻打吴国的时候做错了什么呢?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不愿意让刘备去进攻东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刘备一生的最后一次战斗。赢着赢着就输了公元222年,刘备为了给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把全

  • 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宋朝将亡,独木难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靖康之耻,宋朝

    宋金之战开始以后,在金国人眼中看来,宋国真是本钱太厚了,仅在河北等地投降的宋军就有二十几万。随后,金国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廷。东路军由二太子率领,先是击溃了汴梁城外的二十万禁军,又是击败了姚平仲二十万大军。西路军更是在太原城下,大败种师中,击败姚古、张璟等人,歼灭的宋军也有二十几万。死的死,伤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