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为什么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

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为什么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21 更新时间:2023/12/13 13:13:44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是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正一品的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成为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

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重要渠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俗语并非完全出自老百姓对知识的敬畏,而是反映了民众对通过科举制获得崇高社会地位之人的艳羡。由于科举制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想在科举考试中舞弊者为数不少。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均发生过重大的科举舞弊案,清朝中后期官场贪污腐化之风愈演愈烈,从而为科举舞弊提供了温床。

轰动一时的“戊午科场案”起因于一个戏子。咸丰八年的顺天乡试,满族旗人平龄高中第七名。由于平龄曾经演戏,在古代戏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获得功名的读书人则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因此,一个戏子的高中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御史孟传金咸丰帝检举此事,认为平龄的誊录试卷与考试试卷不符,可能存在作弊行为,请求进行审查和复试。咸丰帝下令郑亲端华、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全庆、兵部尚书陈孚恩等调查。

经调查,平龄的考试试卷草稿不全,所作的诗竟然还有错别字。咸丰帝要求勘察本次乡试的所有试卷,结果发现五十多人的试卷存在问题。载垣等查出此次科考高中的罗鸿绎通过同乡关系托请考官照顾,经过层层疏通说情,本次乡试的主考官柏葰最终将一位已经考中的考生替换成罗鸿绎。事后柏葰收受了罗鸿绎及下属“孝敬”的28两银子。柏葰此时刚任渊阁大学士不久,道光帝与咸丰帝都对其非常倚重,咸丰帝对于如处置柏葰颇伤脑筋。最终为了杀一儆百,整顿科场风纪,咸丰帝决定将柏葰处决。

柏葰不仅是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也是自隋朝实施科举制以来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除了柏葰以外,“戊午科场案”中另有4人被处决,因涉及该案而受到惩处的达91人。但“戊午科场案”的震慑力并不能长久,事后一段时间内科场风气暂时好转。但好景不长,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科场舞弊之风又开始大行其道。

标签: 咸丰

更多文章

  • 此人装弱智18年,却突然翻身逆袭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洋

    公元549年,东魏发生了一起刺杀大案,大丞相高澄在家中被送饭的厨子给杀了。当时的北魏实行霸府统治,皇帝不过是傀儡,真正掌管这个国家的是高澄,而高澄在父亲高欢的铺垫下,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做的是取而代之。但就在受禅前夕,29岁的高澄死了。忠于北魏的一干臣子们都松了一口气,默默的感谢上天

  • 唐太宗为防止武则天篡位,留下两大猛人,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武则天

    古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封建历史时代,不论是尧舜禹一样的圣贤明君,还是桀纣那样的暴君,都逃不出改朝换代的规律。所以才会有“自古无不亡之国”那句话。道理人人都懂,可无论谁来当皇帝,无不希望自己江山永固,社稷绵长,千秋万代都是铁桶河山,所以古代皇帝都爱听“万岁”两个字。话说唐太宗年轻时英

  • 蜀国由盛转衰的一场战役 夷陵之战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孙权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带兵进攻孙权,跟东吴的军队在夷陵展开了激战。原本很有希望取胜的刘备,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被打败了?他在攻打吴国的时候做错了什么呢?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不愿意让刘备去进攻东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刘备一生的最后一次战斗。赢着赢着就输了公元222年,刘备为了给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把全

  • 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宋朝将亡,独木难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靖康之耻,宋朝

    宋金之战开始以后,在金国人眼中看来,宋国真是本钱太厚了,仅在河北等地投降的宋军就有二十几万。随后,金国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廷。东路军由二太子率领,先是击溃了汴梁城外的二十万禁军,又是击败了姚平仲二十万大军。西路军更是在太原城下,大败种师中,击败姚古、张璟等人,歼灭的宋军也有二十几万。死的死,伤的伤,

  • 为什么关于不服从诸葛亮的指挥?难道是他们有什么仇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诸葛亮

    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孔明先生出山。转年,曹操派遣夏侯惇杀奔新野。刘备把两个兄弟召集在一起。问:二位贤弟,夏侯惇引兵到来,应该如何迎敌呀?张飞说道:可派遣孔明前去迎敌呀。刘备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啊。这段对话看出,张飞、关羽对孔明心中多有不服。后面孔明出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说:但恐关、张二人

  • 耶律阮是怎么得到皇位的?为父亲报仇和奶奶对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辽朝,耶律阮,耶律阿保机

    耶律阮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的长子,也就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孙。耶律阿保机死后,由于述律太后(耶律阿保机的妻子)的干涉,长子耶律倍没有继承皇位,次子耶律德光继位,就是辽太宗。耶律倍离开辽国,后来死在异国他乡。他有一首诗述说自己的遭遇:“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辽太宗耶律

  • 历史上哪朝的亡国之君结局最好?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奂

    纵观各朝历史,皇帝一直是个高危职业,而亡国之君更是高危中的高危,下场基本都很惨,但是也有极特殊的例外,今天我们就说说历史上哪朝的亡国之君结局最好。要说亡国之君中结局最好的,非曹奂莫属。曹奂,魏武帝曹操之孙,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弑杀,司马昭与众臣

  • 历史辜负了乾隆,还是乾隆错过了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工业革命

    18世纪是奠定现当代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一个世纪:欧洲迎来了被称为“双元革命”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叛乱,奇迹般的战胜了强大的宗主国军队,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及国家模式。人们普遍认为,18世纪也是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的一个世纪。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康乾盛世,

  • 清朝时,东北丢了一百多平方公里土地,为啥多尔衮要负主要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多尔衮

    清朝末年,沙俄趁着清政府腐败无能,侵占了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其实,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应该怪多尔衮。这些土地是清末时期丢的,多尔衮又是清初的人物,为啥要承担这个责任呢?主要是他实行了一个政策。(多尔衮)清朝能够统治整个中国,与多尔衮是分不开的。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但是他年龄太小,所以清朝的实际掌

  • 三国里的隐藏神将,接连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孙坚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徐荣

    许多人都不太清楚徐荣是谁,又如何能够称得上神将二字?而一些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或许会嗤之一笑,想着一个被夏侯惇几回合就斩于马下的三流武将,也能称得上神将?不知是不是罗贯中对徐荣有什么偏见,以至于将他写的如此不堪。然而演义终究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的徐荣或许不够有名,但他的战绩,却绝对称得上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