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姚广孝送给朱棣的这4个字,泄露天机,让朱棣龙颜大悦

姚广孝送给朱棣的这4个字,泄露天机,让朱棣龙颜大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92 更新时间:2024/1/16 21:57:21

导读: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的郎中。奇怪的是姚广孝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名郎中。在姚广孝14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剃度出家,当了一名和尚,取法号道衍。在做和尚的几十年间,姚广孝遍寻名师,学习了阴阳术数。

姚广孝一生最大的成就无疑是辅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由于姚广孝精通风水之术,被民间百姓看成与诸葛亮刘伯温齐名的“仙人”,并且流传下来很多关于姚广孝的传说。

据传说,在明成祖在做燕王的时候,曾亲率大军征讨蒙古,路过北京的昌平县。当走到一处叫做龙母庄的小村落时,恰巧赶上村中人办喜事。朱棣心中有些奇怪,今天并不是什么黄道吉日啊,为什么这家百姓要在今天娶媳妇?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

于是朱棣下马走进庄里,询问娶媳妇的人家,为什么要在今天办喜事?是谁给挑的日子?老百姓不知道朱棣的身份,以为是过路的客商。就对朱棣说,我们村中最近来了一个和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村中谁家有事情都要找他算一算,今天结婚的好日子也是他给算的。

朱棣听村民将这个和尚说的如此神秘,就派人将姚广孝找来。问他为什么挑选今天办喜事,今天并不是黄道吉日啊。姚广孝看着朱棣说道:“我知道今天不是黄道吉日,但我算出今天必有贵人路过此地。龙虎相冲,凶煞神自会退避,这叫逢凶化吉。”朱棣见姚广孝一眼就看破自己的身份,心想:此僧高才,见识极广,何不请他前去辅佐自己,于是将姚广孝请回了燕王府。(以上只是传说,姚广孝进入燕王府,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安排)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决心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下令由姚广孝主持修建了北京城。朱棣知道姚广孝精通风水之术,就封姚广孝为选陵候,到北京周边为自己选择陵墓地址。当时有风水先生上奏朱棣说:昌平北部的黄土山龙盘虎踞,有天子气。这里左有蠓山,右是虎山,正是青龙白虎,可以修建皇帝陵寝。朱棣查看之后,也很满意。

可跟随在身边的姚广孝却一直不说话,朱棣问道:“选陵候,你看看,这块风水宝地,可以埋葬朕的几代子孙?”朱棣的意思是在问姚广孝,大眀江山能够延续多少年?姚广孝说:“此地山间明亮广大,藏风聚气,可以埋葬皇上的万紫重孙。”朱棣听闻之后,非常高兴,立刻决定将黄土山改为天寿山,并且圈地80里为皇家园寝,也就是后来的明十三陵。

明朝灭亡之后,有人想起姚广孝的这句话,才明白这是一句隐语。“万紫重孙”是在告诉明成祖朱棣,到了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明朝就灭亡了。(所谓重孙,是指天皇帝死后,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孙子崇祯皇帝)可惜,明成祖朱棣当时并没有听出这句隐语的意思。

标签: 朱棣

更多文章

  • 隋唐第一福将,武艺高强,忠肝义胆,成唐朝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程咬金

    《隋唐演义》中第一福将,可说是瓦岗寨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了。这个程咬金有几个特点,一是胆子大,敢劫皇岗,敢探地穴,敢反大隋;二是武艺少而精,招数就三斧子半,吃了一辈子;三是嘴好使,满嘴放炮,死人也能让他说活了;四是心路宽,活得够长,从高祖李渊算起,一直到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六朝元老

  • 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为什么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咸丰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是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正一品的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成为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重要渠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俗语并非完全出自老百姓对知识的敬畏,而是反映了民众对通过科举制获得崇高社会地位之人的艳羡。由于科

  • 此人装弱智18年,却突然翻身逆袭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洋

    公元549年,东魏发生了一起刺杀大案,大丞相高澄在家中被送饭的厨子给杀了。当时的北魏实行霸府统治,皇帝不过是傀儡,真正掌管这个国家的是高澄,而高澄在父亲高欢的铺垫下,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做的是取而代之。但就在受禅前夕,29岁的高澄死了。忠于北魏的一干臣子们都松了一口气,默默的感谢上天

  • 唐太宗为防止武则天篡位,留下两大猛人,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武则天

    古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封建历史时代,不论是尧舜禹一样的圣贤明君,还是桀纣那样的暴君,都逃不出改朝换代的规律。所以才会有“自古无不亡之国”那句话。道理人人都懂,可无论谁来当皇帝,无不希望自己江山永固,社稷绵长,千秋万代都是铁桶河山,所以古代皇帝都爱听“万岁”两个字。话说唐太宗年轻时英

  • 蜀国由盛转衰的一场战役 夷陵之战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孙权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带兵进攻孙权,跟东吴的军队在夷陵展开了激战。原本很有希望取胜的刘备,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被打败了?他在攻打吴国的时候做错了什么呢?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不愿意让刘备去进攻东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刘备一生的最后一次战斗。赢着赢着就输了公元222年,刘备为了给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把全

  • 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宋朝将亡,独木难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靖康之耻,宋朝

    宋金之战开始以后,在金国人眼中看来,宋国真是本钱太厚了,仅在河北等地投降的宋军就有二十几万。随后,金国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廷。东路军由二太子率领,先是击溃了汴梁城外的二十万禁军,又是击败了姚平仲二十万大军。西路军更是在太原城下,大败种师中,击败姚古、张璟等人,歼灭的宋军也有二十几万。死的死,伤的伤,

  • 为什么关于不服从诸葛亮的指挥?难道是他们有什么仇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诸葛亮

    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孔明先生出山。转年,曹操派遣夏侯惇杀奔新野。刘备把两个兄弟召集在一起。问:二位贤弟,夏侯惇引兵到来,应该如何迎敌呀?张飞说道:可派遣孔明前去迎敌呀。刘备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啊。这段对话看出,张飞、关羽对孔明心中多有不服。后面孔明出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说:但恐关、张二人

  • 耶律阮是怎么得到皇位的?为父亲报仇和奶奶对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辽朝,耶律阮,耶律阿保机

    耶律阮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的长子,也就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孙。耶律阿保机死后,由于述律太后(耶律阿保机的妻子)的干涉,长子耶律倍没有继承皇位,次子耶律德光继位,就是辽太宗。耶律倍离开辽国,后来死在异国他乡。他有一首诗述说自己的遭遇:“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辽太宗耶律

  • 历史上哪朝的亡国之君结局最好?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奂

    纵观各朝历史,皇帝一直是个高危职业,而亡国之君更是高危中的高危,下场基本都很惨,但是也有极特殊的例外,今天我们就说说历史上哪朝的亡国之君结局最好。要说亡国之君中结局最好的,非曹奂莫属。曹奂,魏武帝曹操之孙,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弑杀,司马昭与众臣

  • 历史辜负了乾隆,还是乾隆错过了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工业革命

    18世纪是奠定现当代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一个世纪:欧洲迎来了被称为“双元革命”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叛乱,奇迹般的战胜了强大的宗主国军队,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及国家模式。人们普遍认为,18世纪也是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的一个世纪。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