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唐第一福将,武艺高强,忠肝义胆,成唐朝开国功臣

隋唐第一福将,武艺高强,忠肝义胆,成唐朝开国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36 更新时间:2023/12/22 17:23:30

《隋唐演义》中第一福将,可说是瓦岗寨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了。这个程咬金有几个特点,一是胆子大,敢劫皇岗,敢探地穴,敢反大隋;二是武艺少而精,招数就三斧子半,吃了一辈子;三是嘴好使,满嘴放炮,死人也能让他说活了;四是心路宽,活得够长,从高祖李渊算起,一直到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六朝元老,一百二十岁,被人称为隋唐第一福将。

不过这不是真的。历史上的程咬金,与演义中的程咬金相差太远了,完全是禇人获小说家言。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乃名人之后。要说起他的先祖,乃是三国时代曹操手下四谋之一程昱。曹操手下有四个最看重的谋士,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这四人中以程昱最胆大,曹操曾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贲、育,是指战国时的勇士孟贲和夏育,这个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豺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夏育与他齐名,亦是勇士。程昱乃是一个文人谋士,其胆气竟然如此,而且被魏武帝曹操亲口证明,足见此人真不是具有一般的胆略也。

程咬金便是程昱的第十三世孙,大概遗传了不少程昱基因。一是遗传了程昱之胆,所以敢劫皇杠,探地穴、反大隋;二是遗传了程昱的寿命基因,程昱在三国乱世,寿到八十而终,程咬金虽然没有活动一百二十岁,但他也活了七十七岁,在隋唐算是长寿之人;三是遗传了程昱的谋略基因,鬼点子多。程咬金并不是象演义中所说,是个大字不识一升、卖耙子的穷汉,他乃武将世家,书香门第。除先祖程昱外,其曾祖父程兴乃北齐兖州司马,其祖父程哲乃北齐黄州司马,司马是主兵事的官员,所以程咬金是武将世家。程咬金的父亲名叫程娄,乃隋朝济州大中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乃九品中正制。中正相当于人事部长,所以程娄在济州掌握着人事权,实权派。

程咬金平常叫的名字,叫知节。程知节。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文雅,节者,法度、节操也,足见其父亲是个文化人,深得儒学之妙。程咬金这个名字,就有点俗气,咬着一块狗头金,比较贪财。程咬金不喜文,爱习武,少时就练成一身惊人武艺。程咬金的兵器,并不象演义中所说是一柄八卦宣花斧,而是一条马槊。马槊这种武器,乃是长枪的重型加强2.0版,制作相当困难,据传三年才能制成一款,且成功率只有40%。此槊锋刃长达50-60CM,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一击即破,此威力强大但造价昂贵的武器,只有少数世家子弟才有资格装配。历史上使用马槊的高手,除程咬金外,还有四位高人:一位是东魏名将高昂,时人比之项籍;第二位是同朝秦琼秦叔宝,第三位皂袍大将尉迟恭,第四位是五代时“将不过李、王不过霸”的李存孝。程咬金使用马槊与这四位高手齐名,岂是演义中三斧子半的泛泛之辈。老程的武艺有多厉害,《隋唐演义》中十八名好汉中能接李元霸三锤、排名第三的裴元庆,原型叫裴行俨,曾与程咬金并肩作战,史载裴行俨不慎中箭落马,为救裴行俨,程咬金万马军中挥槊杀出一条血路,将裴行俨抱着冲出重围。老程的手臂不幸被敌人的长矛刺穿,他奋起神威,将敌人长矛折断,又将刺他的敌人杀死,硬是冲出重围。就这难度,比在万马军中救阿斗的赵云赵子龙更难。程咬金救的不是小孩,而是负重伤的好汉。

和演义不同的是,程咬金并没有当过什么大魔国的“混世魔王”,那都是禇人获编造的。他在瓦岗军中,因为武艺高强,和秦琼一样,只是翟让、李密手下的大将。李密为了保卫主营安全,从百万瓦岗军勇士精选八千人组成“内军骠骑”,“内军骠骑”又分四支分队,程咬金是分队长之一。程咬金先保翟让、李密,后保王世充,最后觉得王世充也不是个明主,背弃了他改投大唐。和其他人不同的是,程咬金依仗武艺,公开拜辞王世充,阵前叛将,王世充竟然不敢相逼,眼睁睁看着这个人才远离自己而去。

程咬金投奔了李世民之后,才正式算人尽其才。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屡立奇功,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在决定李世民生死命运“玄武门之变”中,程咬金与尉迟恭等人积极参与,帮助李世民剪除李建成、李元吉势力,成功继承皇位。李世民非常感激程咬金在打天下过程中所立的功勋,除拜封他高官厚禄外,还将第十一个女儿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贤)嫁给了程咬金的二儿子程处亮,与程咬金结成了儿女亲家。此时清何公主年仅十岁,可见李世民与程咬金结亲心情之急切,也更说明李世民将程咬金当成了自己人。唐朝建国二十四功臣,程咬金名列第十九,凌烟阁上闻名;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派程咬金与太子留过长安;李世民驾崩,程咬金自翠微宫奉敕统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外姓人被相信如此,在开国功臣中是少见的。

程咬金虽然武艺高强,忠肝义胆,但他却不是将帅之才。冲锋陷阵行,但领兵带队、运筹帷幄就不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战役,给他的辉煌人生以不光彩方式谢了幕。唐高宗李治出于对程咬金的信任,派他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但他在战胜突厥的情况下,竟然误信副将王文度谗言,暂缓追敌,因为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但没有取得预定的战果,反而因为行军缓慢,冻死饿死不少唐军人马。更可恶的是,怛笃城外,他再一次听信副将王文度谗言,胡人已经投降,他竟然命令屠城劫财。他一生“知节”,临到最后却“晚节”不保,贪财“咬金”起来。此战除了苏定方拒绝分财外,其他人都有所获。回朝后追究责任,程咬金丢官罢职,后虽再次被用,他无颜再走马上任,自动辞官退休,终老于长安怀德里家中。

标签: 程咬金

更多文章

  • 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为什么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咸丰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是清朝历史上三大科场案之一,正一品的柏葰被咸丰帝下令处决,成为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得功名利禄的重要渠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俗语并非完全出自老百姓对知识的敬畏,而是反映了民众对通过科举制获得崇高社会地位之人的艳羡。由于科

  • 此人装弱智18年,却突然翻身逆袭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洋

    公元549年,东魏发生了一起刺杀大案,大丞相高澄在家中被送饭的厨子给杀了。当时的北魏实行霸府统治,皇帝不过是傀儡,真正掌管这个国家的是高澄,而高澄在父亲高欢的铺垫下,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做的是取而代之。但就在受禅前夕,29岁的高澄死了。忠于北魏的一干臣子们都松了一口气,默默的感谢上天

  • 唐太宗为防止武则天篡位,留下两大猛人,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武则天

    古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封建历史时代,不论是尧舜禹一样的圣贤明君,还是桀纣那样的暴君,都逃不出改朝换代的规律。所以才会有“自古无不亡之国”那句话。道理人人都懂,可无论谁来当皇帝,无不希望自己江山永固,社稷绵长,千秋万代都是铁桶河山,所以古代皇帝都爱听“万岁”两个字。话说唐太宗年轻时英

  • 蜀国由盛转衰的一场战役 夷陵之战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孙权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带兵进攻孙权,跟东吴的军队在夷陵展开了激战。原本很有希望取胜的刘备,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被打败了?他在攻打吴国的时候做错了什么呢?诸葛亮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不愿意让刘备去进攻东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刘备一生的最后一次战斗。赢着赢着就输了公元222年,刘备为了给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把全

  • 靖康之耻真相真不是皇帝的锅,宋朝将亡,独木难支!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靖康之耻,宋朝

    宋金之战开始以后,在金国人眼中看来,宋国真是本钱太厚了,仅在河北等地投降的宋军就有二十几万。随后,金国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宋廷。东路军由二太子率领,先是击溃了汴梁城外的二十万禁军,又是击败了姚平仲二十万大军。西路军更是在太原城下,大败种师中,击败姚古、张璟等人,歼灭的宋军也有二十几万。死的死,伤的伤,

  • 为什么关于不服从诸葛亮的指挥?难道是他们有什么仇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诸葛亮

    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孔明先生出山。转年,曹操派遣夏侯惇杀奔新野。刘备把两个兄弟召集在一起。问:二位贤弟,夏侯惇引兵到来,应该如何迎敌呀?张飞说道:可派遣孔明前去迎敌呀。刘备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啊。这段对话看出,张飞、关羽对孔明心中多有不服。后面孔明出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说:但恐关、张二人

  • 耶律阮是怎么得到皇位的?为父亲报仇和奶奶对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辽朝,耶律阮,耶律阿保机

    耶律阮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的长子,也就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孙。耶律阿保机死后,由于述律太后(耶律阿保机的妻子)的干涉,长子耶律倍没有继承皇位,次子耶律德光继位,就是辽太宗。耶律倍离开辽国,后来死在异国他乡。他有一首诗述说自己的遭遇:“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辽太宗耶律

  • 历史上哪朝的亡国之君结局最好?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奂

    纵观各朝历史,皇帝一直是个高危职业,而亡国之君更是高危中的高危,下场基本都很惨,但是也有极特殊的例外,今天我们就说说历史上哪朝的亡国之君结局最好。要说亡国之君中结局最好的,非曹奂莫属。曹奂,魏武帝曹操之孙,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弑杀,司马昭与众臣

  • 历史辜负了乾隆,还是乾隆错过了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工业革命

    18世纪是奠定现当代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一个世纪:欧洲迎来了被称为“双元革命”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叛乱,奇迹般的战胜了强大的宗主国军队,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及国家模式。人们普遍认为,18世纪也是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的一个世纪。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康乾盛世,

  • 清朝时,东北丢了一百多平方公里土地,为啥多尔衮要负主要责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多尔衮

    清朝末年,沙俄趁着清政府腐败无能,侵占了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其实,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应该怪多尔衮。这些土地是清末时期丢的,多尔衮又是清初的人物,为啥要承担这个责任呢?主要是他实行了一个政策。(多尔衮)清朝能够统治整个中国,与多尔衮是分不开的。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但是他年龄太小,所以清朝的实际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