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作为西汉开国攻城 韩信为什么会死在刘邦和吕后手里

韩信作为西汉开国攻城 韩信为什么会死在刘邦和吕后手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32 更新时间:2024/1/16 15:14:2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韩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出名的人物,他不仅和刘邦项羽并称“汉初三杰”,同时还有“兵家四圣”的称号,后人也出于对他在军事上极高成就的认可,把它称为“兵仙”和“神帅”。由此可见,它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和地位是很高的。

韩信出生于平民之家。一直以来生活十分拮据,可以说捉襟见肘。不仅没有进入仕途,也没有走上经商之道,常常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一腔抱负,难得施展。在发迹以前,韩信是十分抑郁不得志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在陈胜吴广等纷纷起义之后,韩信便投在了项梁的门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项梁死后,他又自然而然归属了项羽,此时项羽给了他郎中的职位。但是后来发现项羽这个人打英雄主义十分的强烈,虽是勇士无双,但是却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韩信很多好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由此韩信依然不得志。

后来,韩信又投入了刘邦的麾下,不过一开始他也没有什么官职,只是让他管理粮饷。直到后来一位重要的人物出现,才改变了韩信的命运。这个人就是萧何,在几次偶然的机会中韩信与萧何交谈,萧何由此发现韩信这个人十分有才能,于是便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

在刘邦这里,韩信不仅得到了极高的礼遇,还因为将当今天下大势分析得清清楚楚,并把项羽和刘邦之间优势劣势做了明确的对比,说得头头是道,便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后来也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在楚汉之争中。如果没有韩信,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刘邦称帝,在刘邦战胜项羽的过程中,韩信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后来直到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灭,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此时,当年跟随刘邦一路打来的将士纷纷拜将封侯,而韩信却多番转折后身死刘邦和吕后之手,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的经过:刘邦称帝之后逐渐削弱了韩信的兵权,最终到完全革去了他的领兵之权,封了他为并无实权的淮阴侯。一次吕后以自己的名义邀请韩信进宫吃饭,韩信自然也就赴宴了,而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次赴宴断送了他的性命。在宴席间,韩信被吕后手下的人用竹签刺杀身亡,一代名将,一代豪杰,由此陨落。

而在刘邦回来之后知道吕后已经杀韩信这件事,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他死的时候留下什么话了吗?而吕雉告诉刘邦,韩信说他后悔没有听信蒯通的建议,竟死于妇人之手,刘邦听后大惊失色。

蒯通是什么人?又给韩信提了什么建议呢?读过战国历史,我们就知道当时的纵横家这个角色。蒯通作为一位士人,也就是当时这纵横家中的一员。这一类人从来就不衷心依附于谁,而是游走于列国之间,帮助列国出谋划策或挑起各国的争端,由此搅得天下大乱后,这类人便有了用武之地。

以舌头为武器的蒯通,正是当时纵横家中的一员。当初给韩信的建议大概是:你、刘邦、项羽本是实力相当的,你现在依附于刘邦,实在是委屈,为什么不自立门户和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到时候让其两虎相斗,最终获利的便是你,这天下就是你的。

建议或许是好的,但是由于韩信前期十分不得志,而到刘邦这里,得到了刘邦的国士级别的高等待遇,由此也被刘邦道德绑架了。自立门户,他怕对不起刘邦也怕受到道德的谴责,于是这样的想法就在他心中左右纠结,最终他也没能战胜自己,没有选择听从蒯通的建议,而是继续跟随刘邦做一个忠臣。

他对刘邦衷心,甚至有着当时“国士无双”的美赞,可是刘邦不这么想,竟然蒯通能看透这一点,难道刘邦不能吗?当初重用韩信的时候,是因为他需要韩信帮自己征战天下战胜项羽,如今项羽已死,天下已定,那么韩信的存在,对刘邦来说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无论韩信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刘邦都是不能容他存活于世的。

但由于之前刘邦和韩信之间有了“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三不杀的约定,而刘邦作为一代帝王也要顾及天下人的议论纷纷,所以借吕后的手杀了韩信。这一点局内人吕后刘邦都很清楚,局外人也许没有看懂,但是有一个人他看得十分通透,就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司马迁的笔下,对于韩信之死这件事,刘邦的反应是如何记载的。他用了一句话:“且喜且怜之”。一个“喜”字,把当时刘邦的心境表现得十分的透彻,相当于你韩信终于死了,如释重负。如此看来,吕后刘邦二人不过是夫唱妇随,共同谋杀了韩信。

韩信的死又仅仅只是因为刘邦和吕后吗?其实跟他自己也有关系。韩信为人耿直,虽然他有十足的带兵作战之才,但是对帝王政治的权术谋略却不甚擅长,所以才导致自己最后的悲惨下场。

总结:不得不说,古代的帝王之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像韩信这样的忠臣,是很难立足的,因为仅仅有忠诚还不够,还要学会做一个让帝王放心的人,才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也许他当初如果听从了蒯通的建议,历史或许会被重新改写,但是没有如果。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古代的处世哲学,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标签: 汉朝韩信

更多文章

  • 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如何 两兄弟是如何反目成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项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和项羽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秦末农民起义到楚汉战争这一段历史上,对于其中的两个主角刘邦和项羽,很多网友的理解是刘邦弱项羽强,刘邦能得天下是因为项羽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在鸿门宴上没把刘邦给杀了,还有一个就是项羽不应该在乌江自刎,好像只要项羽不死刘邦

  • 审食其都给刘邦带绿帽子了 刘邦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审食其,刘邦,吕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审食其和刘邦,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邦这人大度,所以兄弟都跟着他混,可是人大度,不能什么都大度,比喻有人给你带绿帽子,你也大度起来,有这样的男人吗?这不叫大度,这叫窝囊,人可以弱,但是不能窝囊。武大郎这么弱势的人,他也有勇气捉奸。他明知道不是西门庆的对手,他也要迎难而

  • 秦始皇为不惜代价进攻百越蛮荒之地,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秦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大军南征百越,然而这场持续长达五年的战争却无比惨烈,秦始皇不仅先后派出了六十万军队,更是付出了三十万左右的伤亡,堪称秦朝统一战争中最为艰难激

  • 隋炀帝是如何将隋朝推向深渊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隋炀帝的故事。隋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农历三月十日夜,宇文化及联合司马德戡、裴虔通等人在江都(扬州)发动兵变,叛军闯入江都行宫,隋炀帝杨广慌忙逃窜,最后,叛军在永巷里搜出了隋炀帝。次日,宇文化及

  • 历史上娄昭君是什么形象?她是如何成为皇太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娄昭君,南北朝

    你真的了解娄昭君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相信不少人都看过《陆贞传奇》吧,虽然离现在已经是比较久远的一部剧了,但是确实是播出期间比较热议的一个话题,其中它瞎编乱造历史的能力到现在也被人津津乐道。无论是男女主角高湛与陆贞本人的性格人设还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都不是真的。电视剧里的

  • 为什么说千金公主是历史上最无耻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唐朝

    一般说来公主都是一个王朝最受宠爱的女人,不仅高贵而且受人喜爱。但是唐朝有一个公主,虽然身份地位也十分高贵,但她的行为却让人感到羞耻,甚至史学家都不愿意记录她的事迹。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公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这个公主就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第十八个女儿,是唐太宗李世

  • 文聘能力战魏延数百回合,为何却不敢挑战单枪匹马的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聘,张飞

    文聘是刘表麾下一员虎将,虽然未入三国二十四猛将榜,但是演义中有两处描写却可以看出他的武力相当不弱:一是襄阳城下和魏延从已时打到未时不分胜负(已时是上午9:00-11:00,未时是下午13:00-15:00,取中间值算的话两人至少是大战了三四个小时,按回合数算的话怎么也要两三百回合);二是赤壁之战期间

  • 和珅被赐死时拿出保命诏书 上面三个字为何会成为压倒最后的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和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保命诏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若论史上第一贪官,大概非和珅莫属了,这个出身于显贵之家的大臣,颇得乾隆宠信,在他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凭借着情商和口才得以纵横在朝中,大肆收取贿赂,结党营私,攒下了不少家当。然而他的好日子在乾隆驾崩之后就到了头,和珅虽然知道嘉

  • 隆中对定计三分,诸葛亮的蓝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三国

    隆中定计分天下,诸葛亮为刘备勾画的大好蓝图为何难以实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十二年(207),被刘备特别器重的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并提醒刘备“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为两人牵线搭桥,不仅让诸葛亮成为刘备的最大助力,

  • 朱见深膝下无子的原因是什么?彭时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彭时,明朝

    对明朝大臣彭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这位一生两次登基、并且当过俘虏的明朝皇帝结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 ,是为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立即封了一位女子为才人。在封建社会,皇帝后妃众多,封个才人也不是什么新闻。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