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见深膝下无子的原因是什么?彭时是如何解决的?

朱见深膝下无子的原因是什么?彭时是如何解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3 更新时间:2024/3/6 20:18:48

对明朝大臣彭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这位一生两次登基、并且当过俘虏的明朝皇帝结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

,是为明宪宗。朱见深登基后,立即封了一位女子为才人。在封建社会,皇帝后妃众多,封个才人也不是什么新闻。但是,朱见深封的这位才人,比自己大了17岁。当年朱见深年仅17岁,他的这位才人已经34岁了。是什么原因,让当朝皇帝喜欢上一位年龄大自己一倍的女子呢?因为这个女子名叫万贞儿,她曾是朱见深童年最依赖的人。

朱见深是个苦命的太子,他有一个不堪回首的童年。朱见深作为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两岁那年,其父明英宗立他为太子,然后,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不料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当时明朝正值生死存亡之际,由于太子朱见深年幼,国不可一日无主,兵部侍郎于谦等人建议拥立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为帝。朱祁钰(明代宗)登基后,带领于谦等人力挽狂澜,打败瓦剌,拯救了大明朝。

在叔叔朱祁钰登基前,孙太后有言在先,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不可废。但当朱祁钰坐稳了皇位,渐渐起了私心,经过3年的筹谋,朱祁钰废掉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朱祁钰虽然对大明朝有功,但从废朱见深这件事来看,他的确失信于孙太后。

且说朱见深被废,从皇帝之子变成皇帝的侄子,从当朝太子变成了宗室子弟,作为废太子,这种变化导致朱见深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他甚至犯上了口吃的毛病,一生都未改掉。在这个时候,一直陪伴他的人是他身边的侍女万贞儿。

在朱见深一次次紧张、害怕、自闭的时刻,万贞儿对朱见深无微不至的照顾,这让朱见深对万贞儿产生了极度的心理依赖,甚至产生了极其复杂的男女情愫。因此,当朱见深登基,为了报答万贞儿,朱见深纳万贞儿为才人,诞生了这段著名的“姐弟恋”。

朱见深的结发妻子吴皇后看不惯万贞儿受宠,趁着朱见深不再宫中,动手打了万贞儿。按照常理,皇后“教训”嫔妃,理所当然。但她忽略了万贞儿在朱见深心中的位置,朱见深一怒之下,直接废了吴皇后。由此可见,万贞儿在朱见深心中早已不是侍女,而是不可触碰的恩人。

第二年,万贞儿为朱见深生下皇长子,朱见深非常高兴,封万贞儿为万贵妃,甚至打算立皇长子为太子。不料,皇长子仅仅活了10个月便去世,朱见深深受打击。

为了能够让万贵妃再怀龙种,朱见深几乎每日在万贵妃处就寝,其他妃子颇受冷落。花了3年时间,万贵妃每夜都和朱见深在一起,就是不怀孕。当然,其他嫔妃由于没有机会,也怀不上龙种。皇帝登基四年,膝下无子,太子之位空悬,大臣们十分着急。

皇帝没有孩子,最直接的原因是皇帝独宠万贵妃,未能雨露均沾,大臣虽然着急,但这种事情又不好直接干涉,只能等待机会来劝。成化四年,内阁首辅陈文病逝,明朝传奇大臣彭接任内阁首辅。彭巧妙地利用彗星出现的机会,成功地劝动了朱见深。

时,字纯道,是明英宗正统十三年的状元。当年彭中了状元时,因为太激动,一夜没睡。到了第二天天亮时,彭竟然靠在茶几上睡着了,错够了上朝谢恩的时间,最后明英宗派锦衣卫把时“请”到朝堂上,成为一时奇谈。彭时为人正直,敢讲真话,在内阁多年,为明朝做出过很多贡献。此时,眼看明宪宗无子,国本空虚,所以打算劝朱见深雨露均沾。

成化四年的一天,天上突然同时出现了三颗彗星,三颗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缓缓地朝不同方向划过,京城的官员和百姓几乎都目睹了这一天文现象。古代人迷信,一般都认为奇怪的天象都是上天的预示。

彭时抓住机会对朱见深说:

“外廷大政固所当先,宫中根本尤为至急。谚云‘子出多母’。今嫔嫱众多,维熊无兆。必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者已过生育之期故也。望均恩爱,为宗社大计。”(出自《明史·彭时传》)

彭时的意思是说,彗星是上天的儿子,但三颗彗星朝着不同的方向划过,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现在宫中嫔妃众多,却都没有怀孕的迹象。这一定是陛下专宠某个年龄偏大的女子所导致的。陛下的儿子,应该由不同的嫔妃所生,希望陛下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做到雨露均沾。

不得不说,彭时的劝说非常巧妙,他即没有提万贵妃的名字,又借着天象的“预示”,成功地触动了朱见深。朱见深听了彭时的意见后,觉得有几分道理。从第二年开始,朱见深的儿子陆续出生,而且,都不是万贵妃所生,包括明孝宗朱祐樘,也是这个时候所生。可见,彭时的规劝,的确起了作用。

彭时身为内阁首辅,同时也是为传奇人物,他在明英宗驾崩后的11年间,对明朝做出了很多贡献。在明英宗的钱皇后和周皇后的位份安排、葬礼等朝廷礼仪事件,彭时都起了很大作用。不过,大臣通过天象来劝皇帝雨露均沾,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奇谈。

标签: 彭时明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不是最顶尖的谋士吗 曹操和袁绍为何没有请他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诸葛亮太年轻,曹操和袁绍争霸天下的时候,诸葛亮还只是一个高中生,根本谈不上最顶尖的谋士。二是因为,诸葛亮早期声名不显,又非出身顶级世家,曹操和袁绍等人,前期根本就没听说过有诸葛亮这么一号人,自然也就

  • 明神宗刚开始真的是勤勤恳恳,为何后期导致了国家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神宗,衰落

    历史上在位的皇上基本都是日理万机,从早到晚都在为国事上操劳,批折子见大臣,每天都在考虑国家建设,扩建领土中度过。而在明朝有这样一位皇帝,28年不上早朝,不见大臣,不理国事。大臣甚至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他在位时间还特别长,总共有48年。他是朱载坖的第三个儿子,在1568年被立为东宫太子,1572年明

  • 樊哙作为刘邦的同乡与开国功臣,为何晚年却不被刘邦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樊哙,刘邦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因箭伤反复而病入膏肓。就当刘邦即将步入人生的终点时,他突然出现了回光返照。原来,有人在病床前控告大将樊哙,说他:“党于吕氏,即一日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单翻译来就是,樊哙与吕后等人结党。只要刘邦一驾崩,樊

  • 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康熙对乾隆究竟是怎样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乾隆

    明代朱元璋直接将皇位传于嫡孙朱允炆,最终导致“靖难之役”的发生,致使天下大乱,这样的事情至康熙时期,才过了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康熙不傻,他很精明,前朝的惨痛教训,他不会忘记。况且,清朝一旦发生动乱,其面临的问题要远比明朝来得更为的严峻。此时,至康熙时期,在顺治、康熙二代皇帝的经营下,清朝的统治虽然是越

  • 在陪隋炀帝巡游天下的过程中,南阳公主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阳公主,隋朝

    南阳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金枝玉叶有很多,但要说到累世金枝玉叶,有代表性的当属南阳公主了。南阳公主是隋炀帝和萧皇后的大女儿。萧皇后也是位公主,她是南朝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后人,陈朝灭梁后,并没有把梁朝赶尽杀绝,还留给他们一个州作为领地,就在现在的湖北荆州

  • 在皇太极死后,孝庄皇太后为何不允许豪格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豪格,孝庄皇太后

    现如今,有不少人认为当初皇太极死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很多人都觉得多尔衮应该是新皇帝,而且非常具有竞争力,但是令人奇怪的就是他并没有称帝,而是一直帮着孝庄皇后这一点让不少人认为他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良心,可是问题就在于自古以来掌握着兵权的人,基本上都有想要称帝的野心,为何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

  • 匈奴善骑射,机动性强 霍去病为什么能屡战屡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霍去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朝霍去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匈奴人善于骑射、机动性强,本来是草原民族最大的优势,但这霍去病面前却屡屡失败,这除了霍去病本人的英勇善战,还和当时汉朝的实力和战略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一:汉武帝上台后,重视骑兵队

  • 揭秘:晚唐枭雄李克用是如何发迹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克用,唐朝

    在各种小弟,接二连三火并、驱逐大哥的背景下,大同防御使段文楚也被下属火并了。火并段文楚的人,在残唐五代史上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名字叫李克用。那一年是公元878年,距黄巢入长安还有两年时间,那一年李克用24岁。看到李克用这样的青年才俊,人们难免会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啊。实际上,李克用这样牛,是因为他

  • 颉利可汗成为阶下囚之后,李世民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唐朝

    当颉利可汗成为唐朝的阶下囚时,李世民是如何对他这个昔日的敌人的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公元626年,东亚霸主东突厥蠢蠢欲动,听闻唐朝刚刚发生玄武门之变,李渊把大唐的皇位禅让给了次子李世民,颉利可汗大喜过望,立即准备挥兵南下。颉利可汗本名叫阿史那·咄苾,是启民

  • 历史上第一次亚洲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看看武周皇帝武则天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周皇帝武则天,唐朝

    对武周皇帝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科举制从杨坚提出,到杨广确定为制度,唐初三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对科举制的推行毫无建树,直到武则天时期完善推行,中国古代首次打通了底层人进入国家上层的通道,这是武则天推行文治的基础。其次要吏治清明,不管是捧武则天还是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