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国都已经快要灭亡了 赵王为什么还要杀李牧

赵国都已经快要灭亡了 赵王为什么还要杀李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3/12/28 15:05:05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国和李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激烈较量,为武将的登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战国四大名将。按照介绍,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将领,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其中,就李牧来说,无疑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最大依靠了。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县)人。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抵抗匈奴。在战国时期,匈奴已经开始崛起,当然,此时的匈奴还不是非常强大,远远没有达到西汉初期的程度。

在邯郸之战后,李牧则是以抵御秦国为主,因为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李牧得到武安君的封号。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李牧这位名将的存在,秦国一直无法消灭奄奄一息的赵国。但是,到了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在李牧被杀后,王翦率领秦军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赵王迁杀害李牧,无疑是自毁长城,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那么,问题来了,李牧对赵国这么重要,为何赵王迁还要杀害他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李牧之所以被赵王迁冤杀,原因有三个。就第一个原因来说,自然是秦国的反间计,或者说是离间计了。在战国时期,秦国不仅用这一计谋除掉了李牧,还导致信陵君魏无忌郁郁而终。对于信陵君魏无忌来说,曾两次率领诸侯国的联军击败秦军,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阻碍。但是,在秦国成功离间信陵君和魏安釐王的关系后,信陵君被夺取了兵权,从而无法继续阻挡秦国了。同样的道理,李牧不仅无法阻挡秦国,还丢掉了性命。

公元229年,王翦率领秦国大军进攻赵国,在这场战役中,尽管秦国大军兵强马壮,拥有绝对的优势,不过,因为李牧的阻挡,王翦无法攻占赵国都城邯郸。在此基础上,王翦这位名将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取胜。于是,王翦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曾经诬陷廉颇的大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说李牧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面对这样的消息,赵王迁应当首先派人查明真相,再进行处理。但是,赵王迁没有明辨是非,就直接派人取代了李牧,最后甚至冤杀了李牧,这自然是十分糊涂的行为了。

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则是因为在战国七雄中,赵国对于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比较重的。相对于其他诸侯国,赵国历史上的兵变和内乱实在太多了,这导致赵王迁对于拥有兵权且功高震主的李牧,存在非常大的疑虑。早在春秋时期,赵氏就因为自身的内乱,所以导致了赵氏孤儿的悲剧。在赵武重新执掌晋国大权后,赵氏发展壮大,成为瓜分晋国的卿大夫之一。

三家分晋后,赵烈侯是赵国第一任君主。但是,赵烈侯去世后,赵国爆发了内乱,公子赵胜(和后来的平原君赵胜不是同一个人)因与赵成侯争夺君主的宝座。赵成侯二十五年(公元前350年),赵成侯去世。公子赵緤与太子赵语争立君位失败,逃奔韩国。于是太子赵语即位,是为赵肃侯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三家分晋后,赵国内乱频繁,这导致赵国在战国初期相对弱小。到了战国中期,虽然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帮助赵国走向了强盛。但是,赵武灵王先是册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又废长立幼,改立赵何,也即赵惠文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然,赵武灵王也没有放弃长子赵章,而是在平衡赵章和赵何的权力。于是,这导致赵国爆发了兵变。在沙丘宫变中,赵武灵王和长子赵章,都丢掉了性命。

在此基础上,频繁的兵变和内乱,导致赵国君主颇为防范武将。比如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照样被排挤出赵国。至于李牧这位名将,不仅执掌了赵国的兵权,并且因为在宜安之战等战役中多次击退秦国大军,从而功高震主。在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显然也和功高震主存在直接的关系。纵观整个古代历史上,功高震主的武将,往往都不会有善终的结局。

就第三点原因,在功高震主的基础上,李牧还多了一个身份,也即他是出自代地的武将。代地远离赵国都城邯郸,风俗习惯也和邯郸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赵武灵王在位后期,将长子赵章分封在代地,甚至赵武灵王准备让赵章在代地建立代国,而赵惠文王则执掌邯郸等地,这无疑是让赵国一分为二,从而损害了赵国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在沙丘宫变中,赵章、赵武灵王走向败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加剧了代地和邯郸的对立。

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国已经几乎无人可用了,所以,赵王迁这才让李牧率领代地的兵马来到邯郸,以此抵挡秦国大军的进攻。换而言之,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赵王迁是不愿意代地的兵马来到邯郸的,更不愿意重用代地的武将。也即赵王迁看到李牧及其手下,很可能就会联系到历史上的沙丘宫变,想到代地和邯郸的对立,在这种情绪和心理之下,赵王迁对于李牧的态度,自然是非常复杂和纠结的。

最后,对于赵王迁来说,杀了李牧,很可能就守不住邯郸了,不杀李牧,又担心这些代地的将士会造反。就在赵王迁不知如何决定的时候,秦国的离间计和郭开的陷害,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于是,公元前229年,赵王迁最终冤杀了李牧。当然,对于赵王迁来说,冤杀李牧之后,自然也守不住邯郸了。

赵王迁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颜聚逃走,秦军于是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深山中后,因思念故乡而创作《山水》这首诗歌,他表示:

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

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对此,在笔者看来,等到赵国灭亡之后,赵王迁才意识到自己冤杀了李牧这位良臣。但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在被流放之后,赵王迁只能接受郁郁而终的结局了。

标签: 赵国李牧

更多文章

  • 能令满朝文武畏惧的狄仁杰是什么官职?职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狄仁杰,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狄仁杰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随着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让我们认识了大唐及武周名臣狄仁杰。历史上狄仁杰确实担任过并州法曹、大理寺丞等司法职务,但这并非狄大人政治生命的顶点,也非其终点!狄仁杰出自太原狄氏,唐高宗李治时期,狄仁杰受到我们历史教科

  • 陆炳:兼任三公三孤,终身执掌锦衣卫的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炳,明朝

    明世宗朱厚熜,以其年号嘉靖之名为后世所熟知,他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排名第二的皇帝,仅次于其孙子神宗万历皇帝,而且他少年时就亲自秉政,实际操控朝政的时间长达四十五年,这一点超过了大明历代君主。这位皇帝在后世史家们的笔下毁誉参半:他以亲藩继承大位,却能以过人的手腕和超卓的能力,将众多精英朝臣玩弄于股掌之上,

  • 乾隆为何不喜欢雍正皇帝?与雍正的执政方式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雍正

    清朝也出现过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康乾”指的就是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确实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是两位非常出色的皇帝,但是会出现“康乾盛世”不仅仅是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的功劳,还有雍正皇帝的功劳,雍正皇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雍正皇帝的功劳是巨大的,但是乾隆却不喜欢自己的父亲雍正

  •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康熙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康熙,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与康熙同为一代明君,所立的太子也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也都对太子进行了悉心培养,所不同的是,朱元璋不仅鼓励,甚至还帮助太子朱标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康熙却对太子胤礽处处提防,绝不允许太子党势力坐大,究其原因,在于两人的气魄和胆识截然不

  • 战国时期赵国第一位君主的是谁?他都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烈侯,战国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三家分晋,就赵国来说,其正式成为诸侯国。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说他的故事,欢迎大家关注。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后追封为赵献侯)之子

  • 励精图治的汉文帝为何也有“迷信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文帝,汉朝

    汉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他施行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术,使大汉国力大大增强。不过,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脑袋里却存有许多糟粕的迷信思想,这是怎么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最宠信的大臣名叫贾谊,贾卿经常被文帝召入宫中相谈,两人往往一聊就是一整夜。但汉文帝向贾谊

  • 汉灵帝刘宏执政期间,做过哪些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宏,东汉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刘宏的谥号为“灵”,“灵”的意思是乱而不损,可见其荒淫至极。刘宏执政期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以各种名义搜刮钱财,甚至公开标价售卖官爵,除了这些行为,汉灵帝还做过哪些荒唐事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186年,汉灵帝命人在西园修建了千余间房屋,采来绿色的苔藓

  • 孟氏是如何成为宋哲宗的皇后的?她为何会被二度废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昭慈圣献皇后,北宋

    孟氏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任皇后,曾两度被废,但又二度复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说孟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1085年,10岁的宋哲宗赵煦登基,祖母高滔滔被尊为太皇太后。哲宗年幼,而高后历经英宗、神宗两朝,贤后的名望响彻天下,因此由她暂时临朝听政。1092年,赵煦已然到了成婚和亲政的年纪,

  • 伍子胥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伍子胥,春秋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人,春秋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他的才能和睿智不可否认,但在为人处世方面非议满满,很多人认为他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人物的典型代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吴历经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载,是春秋五霸之

  • 祢衡为什么被叫做笼中鹦鹉?最后因为恃才傲物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祢衡,东汉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汉末名士,个性恃才傲物,最后因与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章陵(今湖北枣阳市南)太守府,宾客云集,热闹非凡。有宾客为凑趣,进献太守一只鹦鹉。鹦鹉乖巧玲珑,模仿人声惟妙惟肖。太守举杯恳请表情高冷独坐一隅的祢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