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知人善任:揭秘汉高祖刘邦高超的用人术

知人善任:揭秘汉高祖刘邦高超的用人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4/1/24 16:20:46

知人善任,对很多人来说,践行之委实不易。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刘邦年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才混了个泗水亭长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他成功的法宝是什么呢?一句话,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汉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证明:张良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中起到了“参谋长”的作用,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大功臣。萧何输送士卒粮饷,支援前线作战,起到了“后勤部长”的作用。韩信用兵如神,多多益善,屡建奇功,在垓下大败项羽,一战定乾坤,起到了“总司令”的作用。

网络配图

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大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曹参是沛县的区区小吏;樊哙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婴是马车夫;周勃以编席为业,兼当吹鼓手帮人办喜、丧之事;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郦食其是穷书生;彭越、黥布是强盗。至于陈平,原是魏王咎的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他投归刘邦以后,被任以护军中尉之职。他曾建议用反间之计,使项羽不用谋士范增,并以爵位去笼络大将韩信,为汉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历任惠帝、吕后和文帝时的丞相,还配合周勃,粉碎了吕后的政变。若问他个人的历史,家里贫穷,做小官时,贪污受贿,又和嫂子关系暧昧,素有“盗嫂受金”之讥。而韩信呢?在他寄食于南昌亭长和漂母之家时,也受尽了豪门阔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丑名。

就是这些看来出身不好的人,有的甚至称得上“鸡鸣狗盗”之徒,“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但都能为刘邦所用“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刘邦的精明之处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张良,韩国贵族,生活于高层,擅长权谋;萧何,沛县吏,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极富行政组织才能,故负责粮草;韩信,“项梁、项羽起事,仗剑从之”,有带兵之勇。此“三杰”,正是刘邦用其所长、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哙,少以屠狗为业,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奇功。陆贾,名为有口辩士,向刘邦呈《新语》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后成为着名的政论家。

于是,刘邦手下,谋臣如雨,猛士如云,一时蔚为壮观。

网络配图

刘邦的过人之处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又比方说陈平,他走的路更多——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舆论哗然,很多刘邦的老随从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但刘邦不予理睬。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当时刘邦和陈平曾经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项羽多疑,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

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

对于人才,他们需要的不尽是应得的酬劳,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刘邦是真正的按功劳而不是按亲疏行赏,一碗水端平后,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见影。

网络配图

论功行赏时,刘邦裁定:萧何第一。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刘邦的老成谋国。 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第一,萧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国元勋,是跟刘邦一块儿起义的,且功勋卓着。第二,萧何至关重要的贡献,在于其及时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当时刘邦打进关中,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那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忙着抢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他是三国最恐怖的皇帝:竟将淫乐窝变成屠宰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

    说起荒淫残暴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不乏其人。然而,像三国时期吴国的末帝孙皓这样,干脆把皇宫变成恣意妄为的“淫乐窝”和令人胆寒的“屠宰场”,并将二者同时发挥到“极致”,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无人能出其左右的。他在皇宫内每天交替进行着两件事:淫乱和屠杀,近乎变态狂魔。行径之可怕,令人发指。网络配图孙皓(

  • 湘骡子与徽骆驼:揭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宗棠

    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十一

  • 孝庄下嫁之谜:太后与多尔衮同居背后的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庄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传了百余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实,观点仍难以统一。推原其故,在于现有证据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读之不同。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为太宗皇太极异母弟。据说多尔衮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

  • 三国中真实的诸葛亮:治理蜀国竟民不聊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被极大神化的人物,也是古人效仿的对象,然而,翻开史书,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或许并非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内政能力其实并不大高。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

  • 伍子胥生前忠勇死后为何变成了恶神的化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伍子胥

    有关伍子胥的故事,现在广为流传的有三个,分别为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与渔夫和伍子胥与洗衣女。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一夜未眠,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得雪白如雪。后来,伍子胥靠着这

  • 这个王朝被诅咒过?竟连续出了11个短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秀

    都知道在汉朝在历史上分为东西两朝,为了好分别,刘邦建立的汉朝称为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又称为后汉,与西汉统称为汉朝。今天来聊聊东汉,东汉一共传了8世共14个皇帝,到曹丕称帝,经历了195年。网络配图在近两百年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天子基本上很快就夭折,出了开国皇帝刘秀和明帝刘庄,以及汉献帝

  • 武则天每次杀人前为何要在其嘴里塞个木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从称帝到退位,当了15年的女皇。在这15年间,她的大周朝有一项没有写入律例的潜规则——死刑犯临行前都要在嘴里被塞入一个木丸。这件事虽是一件小事,却暴露了武则天这个女皇看似威风表面下内心深处的那份心虚。武则天的皇位怎么来的大家都清楚,想当初唐高宗在武则天的操纵下想让位给武则天,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

  • 揭秘:刘备何时有称帝的野心?因为这个人暴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史实已经确认:刘备最终称帝了,然而,刘备何时有称帝的野心?对于这个问题,么么认为刘备的称帝野心因为他的亲生儿子刘禅而暴露,因为曹刘汉中之战后而迫不及待。网络配图如果说刘备早有称帝的野心,起码在刘备起家的时候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就像曹操在三国初年为大汉征战时候,就是想做一个征西将军而已,只是世事变迁,

  • 为何说宋太祖赵匡胤是抠门皇帝?他到底有多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却改不了“抠门儿”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衣服也很简单,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

  • 解密:三国勇谋大将 魏延跟姜维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延

    一直以来认为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说,魏延生有反骨,留之必反。但是最近看到有些说魏延其实很无辜,只是想继承诸葛亮的事业而已。魏延的个人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与同僚,尤其是文官、名士存在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杨仪,也因此而死。但是所有黑锅都抛给他就不合适了。杨仪也是心胸狭隘的人,他在魏延死后的表现如下。当然,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