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面皇帝”杨坚,勤政亲民的背后竟也是一代暴君!

“多面皇帝”杨坚,勤政亲民的背后竟也是一代暴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98 更新时间:2024/4/5 9:54:49

在古代中国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中,秦朝与隋朝最为典型。但隋朝的开创者隋文帝杨坚好像名气并不太大,既比不上前面的秦始皇,更不如他的儿子“花花大少”杨广。也许是秦始皇与杨广皆为暴君的缘故,敲剥天下、残虐百姓反而更容易被记住。

其实杨坚是位对人类历史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帝王。美国人麦克·哈特所著《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一书中,隋文帝杨坚赫然在册,其他两位中国封建帝王则分别为秦始皇和成吉思汗。杨坚比后者毫不逊色,中国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杨坚成功地统一了中国。他完成的政治统一局面维持了几个世纪,作为他这项政绩的结果是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史载杨坚“有威容,外钝木而内明敏,有大略”。更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个被历史掩盖的“多面皇帝”。

俭朴与奢华共存

开国皇帝大多生活俭朴,因为他们知道创业的艰难。但具有杨坚那样俭德的帝王却不多见,这种俭德不但表里如一,而且贯穿始终。当他在北周做高官时,私人生活就非常俭朴,几乎到了寒酸的地步,等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辅弼大臣时,依然不改本色,并把俭朴倡导为全朝的风气。当上皇帝后,他以“成由俭、败由奢”为座右铭。他告诫太子杨勇说: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兴,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隋文帝的内宫,可能是历代最简陋的宫廷了,后妃宫女的衣服及日常用具,均有严格的供应制度,不得逾越私取半毫,若有破损,必加以补缀再用。杨坚的饮食很简单,除了必需的宴会,每餐至多一小盘肉。他本人的寝宫,全是布幔布帐。他摈弃金玉、锦绣与所有器玩。有个相州刺史豆卢通进献精美的绸缎,他竟下令当殿焚毁,以此阻绝各地官员各种名目的进献。《隋书·文帝纪》记载:“帝令行禁止,上下化之。”文帝一朝,上自王公大臣,下自富商大贾,穿的不过是布帛,装饰的不过是铜铁骨角,俭朴蔚然成风。

但人性是复杂的,多面的。俭朴的隋文帝也有奢侈的倾向,只是没有充分暴露而已。北周的都城设在长安,因长期战乱已残破不堪。新王朝应有万物更新的形象,隋文帝决定在长安另外择地营建新都,命宇文恺主持营造,名为大兴城。大力征发民力,集中了全国的工匠,为营筑新都城花费了不少钱财。但为了帝国的形象,他认为无可厚非。公元593年,他又下令在岐州造仁寿宫,工程由亲信杨素负责。杨素为了讨得杨坚的欢心,大发役夫,削山填谷。劳工的待遇是非人的,在皮鞭棍棒下,辗转沟壑,死于非命者达万余人,人民怨声载道。杨坚得知此事后,有些不悦。但当他看到仁寿新宫时,却为豪华气象笑逐颜开,夸杨素是大大的忠臣。四年后他又大兴土木,从京城到仁寿宫之间,连建十二所行宫,所耗费人力物力是可想而知的。坚守俭德是难的,难在要克服追求享乐的欲望,努力克制这种欲望的隋文帝稍一松懈,便为佞臣所误,违背了他信守的初衷。

勤政亲民与滥刑好杀

勤政使杨坚成为明君。他每天坚持上朝,听取臣下奏报,甚至到日落西山,仍然精神不减地端坐朝堂。他常利用闲暇,乘舆四处访问,路上遇到上表者,便停下来,亲自详细询问,极有耐心。他还派遣使者去各地采听风俗,由此,官场得失,民间疾苦,帝国的现状,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亲民更使杨坚深得民心。他懂得民众才是国家的根本,要保住江山社稷,必须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即位之初,他就将五千头官牛分赐给贫苦农民,后来又多次推出降低税役、轻徭薄赋、宽恤民力的政令。关中闹饥荒,他派人前去了解百姓的饮食情况,有人带来百姓吃的豆屑杂糠,他涕泪俱下,遍示群臣,沉痛地自我检讨,为惩罚自己,他撤去御膳,不近酒肉达一月。杨坚到泰山封禅,途中遇到大量饥民,车队行走困难,他下令警卫部队不得驱逐,从而出现奇观:饥民与御仗混同而行。他骑着马,见有扶老携幼者,或引马让路,或为之安慰。经艰险之地,必令左右帮扶百姓。

在强调儒家以德治国的同时,杨坚又是相当偏爱法家理论的。他深信韩非“法术势”三位一体的理论。他以势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以术来驾驭群臣,以法来对违法现象矫枉过正。从而,他又是喜怒无常的、随心所欲的、变幻莫测的,以此不让朝臣熟悉他,窥破他。自登上龙椅之后,猜忌、严苛、喜怒无常的秉性就暴露无遗。在金殿上打人,是杨坚的拿手好戏。大臣们稍不如他意,就会当廷挨他的杖责。他心情不好时,一天要打数人。他常嫌执行杖责的人下手太轻,甚至怀疑他们手下留情而将其推出斩首。如此一来,行刑者无不狠如虎狼,故常有人当堂死于杖下。大臣有过失要受罚,但没有过失也会无端遭殃。侍郎辛亶穿红裤上朝,杨坚认为他是为了“厌蛊”,也即是避邪,而穿着避邪的衣服上朝,岂不是视他老人家为邪恶?当即不分青红皂白,推出去砍头。有一御史,奉命监督军纪,有武官军服不整,佩剑没有挂好,御史没有上奏弹劾,杨坚得知,立即下令杀死御史。理由很简单:你是御史,为何放纵他们如此?谏议大夫毛思祖进言劝阻,也被处死。为了明察群臣,他派左右心腹四处打探,官员即使犯有小过失,他也必不轻饶,量以重罪。为了考察官吏是否贪污受贿,他竟搞起“钓鱼”的勾当,他暗地派人送去钱帛,一旦有受者,立即处以死刑。

杨坚到了晚年,用法更加严酷,滥杀无辜。武库院内长了野草,他便杀了武库令数十人。大臣独孤师私下接受了外国客人一只鹦鹉,竟也被他下令斩首。杨坚对朝臣如此,那对草民呢?更是视如草芥了。开皇十五年(即597年)的法令公布:“盗边粮一升者,皆斩。”十七年又颁布更严酷的法令:盗一钱以上者皆弃市,知情不报者,连坐。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隋文帝用严刑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场发生腐败,防止官员不尽职守,防止犯罪现象在民间蔓延。然而他置法律于不顾,凭自己好恶主观来草菅人命,从而制造了恐怖气氛。

用刑过滥,好杀成性,不遵法律准绳的杨坚有暴君之嫌。

创新制度与破坏旧制

隋文帝杨坚治国确是“大手笔”的。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经济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最高政权机构,开创了隋唐以后的三省六部制。他又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废除州郡自辟僚佐的制度,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免。他制定了一种防御原则,规定省级官员不能在本省做官,以防官徇私情,重用亲友,同时也防止他们建立威胁皇权的基地。在经济上,继续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力役制,并开创了以交纳绢布代役的“庸”。隋文帝所进行的最重要的改革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开皇十八年,废除九品官人法,实行科举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出现一个来自社会各阶层、由官吏和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具有相当能力的科举机构。

但杨坚在创新制度的同时,又破坏了一项根深蒂固的旧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家天下”是按照宗法制度父子相传的。因而一个君主是否能够选择到能托付大任的继承人,是保证基业绵延长久的关键。隋文帝在这方面,铸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他强行抛弃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废长立幼,舍弃了生性较为仁厚而不会作假的长子杨勇,却被善于巧言令色、善于伪装自己的次子杨广所迷惑,改立后者为太子,结果,社稷的继承者成了社稷的掘墓人。当然,隋文帝未能汲取秦始皇暴政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他滥用刑法也为隋炀帝的胡作非为提供了基础。

隋朝二世而亡,隋文帝杨坚难辞其咎!

标签: 杨坚

更多文章

  • 八十老大爷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统治,张柬之是怎么推翻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柬之,武则天

    神龙元年,一个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地现象发生了,说出来你都难以置信,皇帝与当朝宰相竟然都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二老当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算是旷古奇闻,其几率比中彩票还要小,他们是81岁的武则天和80岁的张柬之这两个活宝。为什么说几率极其低呢,因为古代能活七十就已经是古稀了,活过80的皇帝总共就没几个,

  • 隋唐十八好汉之首李元霸为何是天下第一条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李元霸,古典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中人物。天下第一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铁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坐骑为“万里烟云罩”,日行一万,夜走八千。李元霸于晋阳宫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宝大将宇

  • 刘子业:乱朝乱伦乱臣妻,一个十六岁残暴皇帝的疯狂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子业

    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帝也大多是荒淫无度、残暴无比的皇帝。而最荒淫无度、残暴无比的皇帝当属刘宋王朝前废帝刘子业。就是这个刘子业,不仅乱朝乱政,淫乱后宫,丧失人伦;而且杀人如麻,嗜血如命、无恶不作。其滔天罪恶罄竹难书,无不令人发指。东晋义熙十四年,即公元419年,掌握东晋朝

  • 中国历史上十大女将军,第二名十三岁就带兵突破敌军重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女将军

    一、妇好商天子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司母辛大方鼎即是她的用

  • 三国最公认的十大猛将排行,第一第二奈何死的太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金戈铁马、大争之世的三国时代,猛将无疑成为了其中颇为耀眼的群体。事实上,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猛将的数量和质量。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太多的猛将。而根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相关记述,真正被公认的猛将,则有以下十位:第十位:庞德字令明,三

  • 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个怪癖,明明可以酒池肉林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元朝末期,社会矛盾尖锐,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反元斗争激烈。朱元璋顺势加入起义军,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位期间,铁腕反腐,政治革新,减轻农民负担,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然而,朱元璋当皇帝后却保留了一个他年轻时的特殊癖好,这个癖好让他的妃子和身边的

  • 明朝一奇葩皇帝,丞相都干不下去了辞职5年才辞掉回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神宗,朱翊钧

    明朝的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他是明朝的第13个皇帝,10岁即位,58岁退位,在位48年,是明朝时期坐皇位坐得最久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前十年间,在张居正的辅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万

  • 也先是谁?征服女真、俘虏明朝皇帝的他,最后却被部将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也先

    也先,全名绰罗斯·也先,明朝中叶时期蒙古瓦剌部首领,继位第二十八代蒙古可汗,明朝封为敬顺王,脱脱不花为大汗之时,被封为太师,父亲是绰罗斯·脱欢。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使蒙古高原重新统一于瓦剌人手中。后脱欢去世,也先继承父亲位置,成为瓦剌部新一任首领。也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蒙古首领,在父亲脱欢打下的强

  • 历史上百战不殆的三位战神,第三更是十七岁封侯封侯拜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韩信,霍去病

    中华从原始社会开始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有人根据战争时间和和平年代的时间大体估算了一下,中华民族处于战争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和平年代的时间,没逢盛世之后,中华帝国必定要经受天下大乱,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在这延绵不绝的千年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在乱世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

  • 康熙得知他还在世,纵是70多高龄依然斩草除根,其子嗣皆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由检

    朱由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晚明最有智慧的皇帝,只是时不他待,留给他的时间不怎么充裕,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