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八十老大爷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统治,张柬之是怎么推翻武则天?

八十老大爷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统治,张柬之是怎么推翻武则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24 更新时间:2023/12/4 16:38:45

神龙元年,一个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地现象发生了,说出来你都难以置信,皇帝与当朝宰相竟然都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二老当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算是旷古奇闻,其几率比中彩票还要小,他们是81岁的武则天和80岁的张柬之这两个活宝。为什么说几率极其低呢,因为古代能活七十就已经是古稀了,活过80的皇帝总共就没几个,就算真能到80岁,恐怕也不会用80多岁的人当宰相。一把年纪了,哪有这么多精力日理万机,烦这烦那的,不妨把位置让出来,躲在幕后操纵下不是挺省力的嘛,要是整人恐怕都不好意思整你,顶多警告;还有,老年政治,也容易显得暮气沉沉。可是传奇并没有就此打住,更有意思的是,武则天的政治生命在这年结束了,发起政变的正是老宰相张柬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八十老大爷推翻了八十老奶奶的统治。

记得前段时间看武媚娘的电视剧,左等右等,终于等来了大结局: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张柬之和李显带领一干人等打入禁宫,杀死二张,接着准备逼武则天退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武则天竟然早有准备,布置好了伏兵,李显吓得仓皇而逃,最后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武则天顿悟,主动让出了皇帝宝座,李唐得以复兴......看来编剧很抬举武则天,没有让她不光彩的走向最终的结局,毕竟是电视剧,也不好太苛责什么,不过肯定有一些观众真的以为是这样了。看归看,只是这张柬之到底是什么来头,两鬓斑白了还可以做成这么大的事?

翻看两唐书的《张柬之传》,会发现七十多岁以前的经历只是寥寥数语,再看下隔壁几个人的传记,都没什么七十岁以后的事,因为实在是活不到那年呀。史书上说他涉猎经史,在太学当过学生,在校期间被校领导看重,觉得他以后很有前途,王佐之才呀。后来又考了进士,当上了公务员,还算顺利。只是前半生的仕途就比较一般了,张柬之在申州刺史李素节手下做事,怎么一个皇子被外放为刺史呢,因为他是萧淑妃的儿子,怎么可能不受打压?乾封初年,唐高宗下令说李素节既然有病,就不用上朝见你爸我了,李素节闻讯后猜到,肯定是我那个狠心的后妈搞的鬼,便写《忠孝论》自白,而悄悄把这封上书递给唐高宗的,正是张柬之。武则天看了李素节的文章非常不爽,将他一贬再贬,不得回长安。张柬之由于站错了队,跟了这么个倒霉催的,官运差也正常,一看帮了倒忙,干脆回家抱孩子去了。

别人这个年纪都是为事业家人艰苦打拼,张柬之在家一心修炼,准备大招,日子既清闲也清苦,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张柬之准备了三七二十一年,觉得够了,即将重出江湖,也许他自己都没想到,可以在同龄人纷纷退休入土时火一把。永昌元年,64岁的老张请人帮忙,推荐为贤良,参加制举考试,这是武则天给天下有识之士提供的一个机会,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史书记载说:“同时策者千余人。”上千人跟你一起比试才学,一开始张柬之考得不好,认命了,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都准备卷铺盖走人了,结果传来消息,考中的太少,武则天要再考一次。这一重考还真不得了,张柬之竟然“独为当时第一,擢拜监察御史。”大器晚成,老年得志,武则天看到比自己小一岁的老古董考了个第一也蛮高兴,看来咱们二零后还是行的。

次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张柬之因为母亲的病故回乡守孝了一段时间,六十五岁母亲去世,张老夫人也可以说是高寿了,张柬之的长寿也许跟母亲也有关系,或许是基因,或许是养生的方法,岂不知日后的乾隆也有个长寿的母亲。回到朝廷后,又升为凤阁舍人。凤阁是什么玩意?这是武则天改了名,原来的名字是中书省。看似前途光明,可以发挥下余热了,结果又遇到了波折。

北方的契丹对武周发动了进攻,官军抵抗不利,一个名叫默啜的突厥可汗也发兵犯境,他提出停战的条件是武则天归还人口、地盘,作为和好的诚意,他愿意把女儿嫁给宗室。趁火打劫,女皇气不打一处来,可许多大臣纷纷上疏,觉得契丹未定,不能再和突厥作战,武则天也没办法,下令淮阳王武延秀娶默啜的女儿。得知此事,张柬之连忙表示不满,奏疏中有云:“自古无天子求娶夷狄女以佩中国王者。”武则天一看就火了,敢跟老娘作对!于是被贬谪,出为合州刺史,寻转蜀州刺史,都是在四川,六十好几了,还要跑这么远的地。然而蜀地并非是最后一站,不久又被任命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跑湖北去了。

到目前为止,处江湖之远的张柬之连朝廷都回不去,更不可能当宰相了,难道又要沉沦了?没想到转机说来就来,老张遇到了两个贵人,或者说是伯乐。《新唐书》记载:宰相狄仁杰非常看重张柬之,长安年间,武则天向狄仁杰求贤,“安得一奇士用之?”狄仁杰回答说:“如果以文章为标准,苏味道那样的就行了,但文人不一定管的了天下事。”最后推荐了张柬之,武则听后便把他升为洛州司马,没过多久,武则天又来向狄仁杰求贤,狄仁杰说:“我曾经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他呢!”女皇纳闷,难道国公老糊涂了?我明明升了他的官呀!狄仁杰说:“我推荐的是宰相,却被任命为司马,这不算用了。”于是又升官,担任秋官侍郎。《旧唐书》里倒是没说狄仁杰,只说了姚崇推荐的事,夏官尚书姚崇即将担任灵武军使,临行前武则天让他举荐人才,爱卿老实说吧:到底谁可以当宰相。姚崇回答道:“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说老张这个人大事不糊涂,又有谋略,再不用就晚了。狄仁杰、姚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他们都对张柬之竖起大拇指,看来是真才。“即日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狄仁杰和姚崇都看重张柬之,最主要的是张柬之心系李唐,把光复唐室当做自己的使命,同时他又稳重有谋,能成大事。狄仁杰没能活着等到李显重新即位的那天,却影响了武则天的立储计划。女皇本打算让武三思当太子,狄仁杰坚决反对,说天下人心都在李唐,恢复李唐是民心所向,而且从来都没有侄子祭祀姑姑的道理,想想吧:百年之后,您就要成孤魂野鬼了,你不介意不要紧,忍心让给了你一切的高宗皇帝也变成孤魂野鬼嘛?武则天挣扎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让儿子来当太子。此外,狄仁杰还提拔了张柬之这样忠于李唐的大臣入朝,算是保驾护航,武则天老了,没几年了,一旦她去世,按部就班,目标就能实现。

可二张兄弟的出现却使形势变得复杂,这两个女皇的小棉袄依仗着武则天的支持,排斥异己,与李唐族人矛盾重重。上世纪60年代,乾陵发掘出了永泰公主墓,这位不幸的公主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是金枝玉叶,却没能享受到多少福禄,难产而死,英年早逝,墓志说:“春秋十有七。”一千多年前,公主的丈夫武延基跟别人议论二张,被张易之知道了,马上给武则天打小报告,武则天闻之大怒,迫使武延基自杀。公主怀着孕,突然听说丈夫已死,受到惊吓,促发难产,药石罔效,可怜十七岁的花季。皇室尚不能自保,何况其他人。当武则天病逝日渐沉重,谣言就四起,闹得满城风雨,全国人民都在偷偷议论,张氏兄弟会不会作乱,会不会矫诏,无人知晓。

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张柬之在做什么,其实,不知道就对了,他肯定是不能跟二张直接冲突的,他要保全自己,等到武则天死了好确定大计。神龙元年,宫里又传来了武则天的病情,当了几个月宰相的张柬之急得向热锅上的蚂蚁,等了十五年了,万一太子不能顺利登基,无颜面见那些死去的李唐旧臣呀。不能托了,逼宫吧,为了掌控北门,他去见右羽林将军李多祚,问道李将军今天的荣华富贵到底是谁给的,李多祚被戳中了泪点,哭着说:“高宗”。张柬之一看有效果,又把当前的局势分析了一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多祚同志很有政治觉悟,当即表示愿意配合。于是张柬之准备兵马杀进宫廷,立斩二张,迫使卧床不起的武则天退了位。

失去权力的武则天立即衰老了,李显去看她时,母亲没化妆,少往脸上抹了几斤粉,李显以为白天撞鬼了。掌了这么多年权,一下子失去了,武则天感到度日如年,每一秒都不自在,她的身体和心理正在被时间和绝望侵蚀,很快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刚刚立下旷世奇功的张柬之,竟然也很快便消失了。神龙政变时,洛州长使薛季昶说:“二凶虽除,产、禄犹在。请因兵势诛武三思之属,匡正王室,以安天下。”他的意思是说杀了二张还不够,干脆把武则天的娘家人也一波带走吧。张柬之没同意,因为武家经营多年,实力不小,也反对二张,跟李唐皇室又是儿女亲家,他这个刚当了几个月的宰相根基不深,实在是不敢动他们呀。他把希望寄托于李显,觉得李显会杀武氏家族的,结果被证明只是一厢情愿,人家非但没杀,关系反而还挺好。在武三思等人的排挤下,有些功高震主的张柬之等五位功臣被封为王,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削夺实际权力,只准一段时间入朝一次。老张倍受打压,闷闷不乐,最后想想还是算了,一把年纪还斗什么,回家吧,便上书请求回襄州养老,中宗同意了,亲自赋诗践行,大臣们出城热烈欢送老同志荣归故里。可还没完呢,后来又被武三思参了几本,贬为新州司马,新州在今天的广东,当时让人到这当官一般属于整人性质,到新州后,心情越发不好,活活气死了,享年八十一,政变次年的事。

张柬之从辉煌到没落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能够留名青史,建功立业。首先得益于他旺盛的生命力,要是他在高宗时就死了,或者武周初期就病死了,也绝对正常,说得过去,可他能撑到神龙元年,奠定了基础。同样司马懿能政变成功也是此理,面对的不是曹操曹丕、曹叡而是曹爽。然后是他沉得住气,比较能够坚持,赋闲的时候不忘努力,二张乱政的时候也没出头,最后是能抓住时机,团结有效力量,一举成事。然而由于长期地位不高,又在地方久,入朝时间短,根基不强,遭猜忌,所以位置也坐不久。史书说他不忍心杀武三思,其实是不能吧,老张不是项羽,他是个懂政治的人,对于关乎自己前途、身家性命的事哪会手软的。不过仅凭神龙政变一件事,足以被历史铭记了。

标签: 张柬之,武则天

更多文章

  • 隋唐十八好汉之首李元霸为何是天下第一条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李元霸,古典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中人物。天下第一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铁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坐骑为“万里烟云罩”,日行一万,夜走八千。李元霸于晋阳宫金殿之上同大隋天宝大将宇

  • 刘子业:乱朝乱伦乱臣妻,一个十六岁残暴皇帝的疯狂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子业

    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帝也大多是荒淫无度、残暴无比的皇帝。而最荒淫无度、残暴无比的皇帝当属刘宋王朝前废帝刘子业。就是这个刘子业,不仅乱朝乱政,淫乱后宫,丧失人伦;而且杀人如麻,嗜血如命、无恶不作。其滔天罪恶罄竹难书,无不令人发指。东晋义熙十四年,即公元419年,掌握东晋朝

  • 中国历史上十大女将军,第二名十三岁就带兵突破敌军重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女将军

    一、妇好商天子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司母辛大方鼎即是她的用

  • 三国最公认的十大猛将排行,第一第二奈何死的太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金戈铁马、大争之世的三国时代,猛将无疑成为了其中颇为耀眼的群体。事实上,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猛将的数量和质量。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太多的猛将。而根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相关记述,真正被公认的猛将,则有以下十位:第十位:庞德字令明,三

  • 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个怪癖,明明可以酒池肉林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元朝末期,社会矛盾尖锐,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反元斗争激烈。朱元璋顺势加入起义军,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位期间,铁腕反腐,政治革新,减轻农民负担,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然而,朱元璋当皇帝后却保留了一个他年轻时的特殊癖好,这个癖好让他的妃子和身边的

  • 明朝一奇葩皇帝,丞相都干不下去了辞职5年才辞掉回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神宗,朱翊钧

    明朝的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他是明朝的第13个皇帝,10岁即位,58岁退位,在位48年,是明朝时期坐皇位坐得最久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的前十年间,在张居正的辅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进步,出现了“万

  • 也先是谁?征服女真、俘虏明朝皇帝的他,最后却被部将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也先

    也先,全名绰罗斯·也先,明朝中叶时期蒙古瓦剌部首领,继位第二十八代蒙古可汗,明朝封为敬顺王,脱脱不花为大汗之时,被封为太师,父亲是绰罗斯·脱欢。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使蒙古高原重新统一于瓦剌人手中。后脱欢去世,也先继承父亲位置,成为瓦剌部新一任首领。也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蒙古首领,在父亲脱欢打下的强

  • 历史上百战不殆的三位战神,第三更是十七岁封侯封侯拜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韩信,霍去病

    中华从原始社会开始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有人根据战争时间和和平年代的时间大体估算了一下,中华民族处于战争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和平年代的时间,没逢盛世之后,中华帝国必定要经受天下大乱,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在这延绵不绝的千年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在乱世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

  • 康熙得知他还在世,纵是70多高龄依然斩草除根,其子嗣皆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由检

    朱由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晚明最有智慧的皇帝,只是时不他待,留给他的时间不怎么充裕,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

  • 每个皇帝都是变态的北齐,那些皇家女人们的命运竟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齐

    北齐是一个只延续了28年的短暂王朝,这短暂的28年中经历了六位皇帝,这六位皇帝都以残虐荒淫甚至是变态闻名于世。文宣帝高洋奸污哥哥高澄的嫡妻元氏,武成帝高湛奸污哥哥高洋的嫡妻李氏,号称仁德的高演杀害侄子夺得帝位,高纬之荒淫可与桀纣相比,即使是没有称帝的高欢也强占过孝庄帝、孝明帝、广平王、任城王、城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