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揭秘: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03 更新时间:2023/12/13 17:44:34

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军队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然而,刘继兴在查阅史料时却惊奇地发现,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灭元朝军队最少的一支。那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最终一统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较小的代价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

网络配图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他们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

此时的朱元璋占据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他手中只有两三万兵马,这还是继承其岳父郭子兴的遗产。他力量虽弱,但慧眼独具。他发现南方当时还有一块地盘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地方。这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南京)。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此后朱元璋在南方就一直和其他汉人武装打,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元朝在黄河以南的军队大部分被灭于其他起义军之手,朱元璋所部消灭元朝军队最少。这期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举北伐,分四路向元朝进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迁都于开封。北路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东路打下了山东。西路一直打到陕西凤翔。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元朝。

本来,按照刘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彻底推翻元朝。但刘福通的战略出现大的失误,他没有集中兵力猛攻北京,却是兵分四路,四面出击。结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让元军得以各个击破。再者,元朝出了一个奇人察罕贴木尔。此人出身布衣,却精通军事。在短短十年间,他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军事力量,在北方全力对抗红巾军,创造了几乎百战百胜的奇迹,并终于打败了百万红巾军,维持了元朝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

网络配图

红巾军溃败后,朱元璋在安徽的领地,直接处于察罕帖木尔的威胁之下。如果察罕帖木尔挥师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以朱元璋当时的实力和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是绝对无法与之相抗的。

天助朱元璋。正在这时,元军内部开始冲突。贵族出身的元朝悍将博罗帖木尔,嫉妒察罕帖木尔这样布衣出身的人实力和地位都将超过自己,竟然提兵向察罕帖木尔的军队进攻。察罕帖木尔也不甘示弱,于是双方军队在山西、河北不断发生摩擦。蒙古人没完没了的同室操戈拉开了序幕。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尔遭手下叛将的毒手突然死亡,元朝痛失顶梁柱。

察罕帖木尔一死,朱元璋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倾全力和南方各支汉人武装大打出手。1363年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取得江西全部。1364年攻下武昌,取得湖北。1365年平定湖南、广东。1367年又完全打败张士诚、方国珍。基本统一了南方。

与此同时,北方蒙古统治者的内讧加剧,各支军队也开始互相攻打,一打就是好几年,元顺帝都调停不了。结果使元朝陷于一片混乱,日趋衰弱。更要命的是,元朝灭亡的千古罪人奸相绰斯戬出现了,他贵为丞相,竟然趁乱雇人印假钞以大发横财。不仅如此,他还趁皇帝叫他出面调解博罗帖木尔和库库帖木尔的矛盾之机,拿着圣旨当收钱器,“视南北两家赂遗厚薄而啖之以密旨”。南面送的钱多,就对南面说:皇帝有密旨叫你们去打北面;北面送的钱多,又对北面说:皇帝有密旨叫你们打南面。使得形势愈益纷乱险恶,内战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网络配图

1367年,当南方同根相煎的胜出者朱元璋回过头来看北方时,发现北方的统治者似乎早把南方忘记了,还在忙于窝里斗呢。朱元璋于是下令北伐。10月,徐达、常遇春率大军二十五万,朝北方进发。一路几乎兵不血刃。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元军要么是迎旗而降,要么闻风而逃。数得上的战斗,只有洛阳一场:当时洛阳守将托音帖木尔在洛阳城外聚集了五万军队,欲与朱元璋军队一战。却被常遇春一冲,立即溃败。当年察罕帖木尔用十年时间收复的从陕西到山东的广大中原地区,朱元璋军队仅仅用了八个月就全部占领!

1368年8月,朱元璋军队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大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的将帅,也失却了内战时的勇敢,竟也毫不抵抗,全部逃跑。朱元璋仅仅用了十个月时间,以极小的代价就占领了整个北方,从而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揭秘大贪官和珅在皇帝眼皮底下敛财的惊人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和珅

    除了乾隆皇帝大量的赏赐之外,和珅敛财的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发人情财;二是利用职权进行贪污;三是利用吏部勒索百官;四是进行投资经营。依照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记载,和珅家的财产全部合计约值11亿又6百万两。相当于清朝15年到20年的财政收入。实际上,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和珅财产的来源,很

  • 揭秘刘邦夫妇杀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才有了施展自己

  • 揭秘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靠哪一句话消灭20万明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努尔哈赤

    在古今战例上,一般大兵团作战,都喜欢“四面合围”或者“分进合击”的方式,然而,作为兵力较弱的一方,也会利用地形,机动作战,钻进敌人各部之间的空隙,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发生在明朝后期的萨尔浒之战,就是这方面的经典战例。网络配图在明朝万历后期,大明与后金已成明显敌对的双方,在辽东一带经常展开战争,互有胜

  • 宋太祖为何故预言宋王朝“不出百年”有亡国之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自古统治者选择都城主要根据军事、经济、地理位置三方面条件来考虑。军事上要求都城所在地既能制内,又利于御外;经济上要求都

  • 乾隆皇帝五次下江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

    导读:乾隆皇帝和江南有一丝微妙的关系。乾隆在位期间,曾经五次下江南,每次下江南朝中大臣都不赞同,但是乾隆依然执意前往。江南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引得乾隆念念不忘?乾隆爷不厌其烦五下江南,似乎并不全是为了领略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疑似另有一番深意。江南素以物产丰饶、人文鼎盛着称于世。自魏晋以来,北方战

  • 乾隆皇帝评明朝末代皇帝:悲壮的死真的值得效仿?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崇祯皇帝是这个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是他将大明王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朱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奇怪的是,一个将江山弄丢的亡国之君,在过往三百七十年间很少受到指责。不论是明朝遗老,还是新朝统治者;也不论是新史学,还是旧史学;人们对崇祯帝抱有普遍同情,以为明朝之所以亡国,并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喜欢比自己年长的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后宫佳丽众多,然而他却偏偏对先帝的才人,年长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情有独钟,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活环境。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深感父爱缺失的李治势必要在母亲长孙皇后身上寻求更多的

  • 被骂死的明朝:万历皇帝被言官们逼得“罢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万历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网络配图正因如此,明

  • 楚国大夫申公巫臣逃离楚国真的是因为夏姬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国大夫申公巫臣

    当初楚庄王灭掉陈国,是以陈国内乱为名义,而且后世都认为是夏姬倾国倾城的容貌导致陈国的国君不理政事,最后导致了灭国。把灭国的罪名加在一个女人头上,也是实在看得起了夏姬了。灭掉陈国折后,楚庄王也看上了绝色的夏姬,但是申公巫臣却说,这次伐陈对外的说辞是讨伐诛君犯上的罪人,如果这个时候纳夏姬为妃的话,本来的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初夜”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靠唐高宗李治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登顶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的,但武则天的初夜却献给了李治的父亲李世民,而且那一夜她还哭得梨花带雨。武则天通过徐惠见到了皇上。利用男人身边的女人来接近男人,是最好的办法。如何让这第一次继续,才是重要的。第一次与男人亲密接触是小本买卖,须用心经营日后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