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微服私访买西瓜,为什么吃完之后突然恍然大悟?

乾隆微服私访买西瓜,为什么吃完之后突然恍然大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78 更新时间:2024/1/9 16:10:37

杀人灭口,出自《新唐书·义方传》:“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最初的意思侧重于杀死他人,后来“口”字主要指消灭杀人的口供。通俗的讲,杀人灭口往往是犯了一个错误,又用另一个错误去掩盖这个错误。

乾隆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开创了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在位期间,曾经六下江南,留下许多风流故事轶事典故。

根据清朝史料记载,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有一天外出微服私访,走到半路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口干舌燥,恰巧随身携带的水都喝光了。侍卫前后探查也没有发现人家,只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于是乾隆等人就前往瓜田,想要买几个西瓜解渴。

众人来到瓜田,发现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正在田边的柳树下乘凉。乾隆上前询问道:“老人家,我们是过路的客商,因为赶路口渴,能不能卖我们几个西瓜解渴?”乾隆本以为有生意送上门,老人会高兴的卖给自己西瓜,没想到乘凉的老人一口拒绝了,说西瓜都被城里的商人预定了,不能卖。

乾隆并没有死心,说愿意出大价钱买西瓜。老人听了这话,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客官说出姓名,报出籍,我倒是可以考虑送给你们几个西瓜。”乾隆当然不能告诉老人真实名字,于是说道:“我是京城客商,姓宏,宏大之宏;名礼,礼仪之礼。”宏礼与弘历谐音,也不算说假话。

老人见乾隆说出了姓名,便让他到瓜田中挑选西瓜,左挑又看之后,乾隆摘了两个西瓜回来。切开之后,一个半生不熟,一个却熟的过了头。乾隆知道自己不懂挑西瓜,于是请老人帮忙摘一个。老人农夫转身摘来一个瓜,打开一看,那瓜瓤的颜色,正是早摘一个时辰是生的,迟摘一个时辰是熟过头的。乾隆赞叹一番,捧起一半,动起勺子便吃。

乾隆吃西瓜有些不同寻,先是从外面往中心吃,最后才吃到瓜瓤心。老人看了之后感叹说道:“我每天在这里卖瓜,见过很多人吃西瓜,客官还是第一个这样吃西瓜的人,其他人都是从瓜心吃起的。”

乾隆笑道:“我吃西瓜看似简单,其中蕴含了很深的道理。如果先吃瓜心最甜的地方,那之后每吃一口都会淡一口,而我从外面开始吃,那么一口将比一口甜。”看瓜老人并不认同乾隆的理论,反驳到:“平常人吃瓜,每吃一口,瓜中所剩都是最好的,自然会更加珍惜;而你的吃法,每吃一口都是瓜中所剩最差的,只会草草吞咽,哪里还有美味。”

听了老人的话,乾隆大吃一惊,心想这个老人绝对是饱读经书、历经沧桑之士。乾隆便邀请老农跟随自己进京,做皇子们的老师,但遭到了老人的拒绝。最后没有办法,乾隆等人吃了西瓜就离开了。

回来的路上,乾隆越想越不对,走到一半时突然停下脚步,对身边侍卫说:“一个才,好比利器,为我所用,可杀他人;为人所用,则会杀我!这样的人留在朝廷之外,世道必乱!你们马上回去除了这个农夫!”

侍卫们赶到瓜田之后,到处也没有找到瓜农,只看见瓜棚中有一幅白绷挂着,上面写的是:“我乃一过熟之瓜,闲云野鹤,只想了此残生。”听了侍卫的报告,乾隆莞尔一笑,不在追究此事。

标签: 乾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明明是陈胜吴广先起义,到后面却只见项羽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胜吴广,刘邦

    为什么陈胜搅乱大秦之后很快被灭,而同样是土包子的刘邦却能够笑到最后,成为大汉天子?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陈胜是先造反者,“枪打出头鸟”,矛头自然指向他;陈胜眼界不够广阔,犯了小富即安的大毛病,等等。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人”,说白了,陈胜虽率

  • 明朝最后的英雄,随着他的战死,明朝也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传庭,崇祯,大明王朝,

    一提起大明王朝,就让人顿生感慨,它强大过,没落过,也传奇过。就如同书里所说,大明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却是最有骨气的王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大明王朝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最为衰弱的时刻,仍出现不少爱国将领,都曾为保住大明江山做出最后的努力,像卢象昇、袁崇焕、熊廷弼

  • 崇祯最后的擎天柱,卢象升一死,崇祯就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卢象升

    明末乱世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他们的事迹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悲愤,但更多的是令人惋惜。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朝廷栋梁,把农民军打得落荒而逃,却最终英雄末路,战死沙场。他就是绰号“卢阎王”,崇祯皇帝钦封“总督天下兵”的一代名将卢象升。卢象升是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二年十月,后金

  • 此人为吴国皇帝,处理郭嘉政务得心应手,对待子女却昏招频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吴,孙权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但后来真正成为英雄的只有三个人,一是曹操,二是刘备,三是孙权。而在这三个人中,曹操、曹孟德历来被称之为奸雄,刘备、刘玄德则被称之为枭雄,唯有孙权、孙仲谋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多首词中就表达了对英雄孙仲谋的景仰,其中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这样写的:“

  • 玄武门兵变是怎么发生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兵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世民有勇有谋,手下能人众多,建成、元吉对其相当忌惮,想找机会把他除掉。当时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

  •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帅哥, 你听说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嵇康,高长恭

    选中国古代的帅哥,是件很有趣的事。不过,大家的意见大概不容易得到一臻,必有争论,为了便于争论,首先应该对于什么是帅哥定一个标准,否则,争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应有男子汉气,这就如同美女应有女人味一样。这样,梅兰芳式的美男就只好割爱了。能够的上健美,当然好,但是,表面上儒雅,毫无咄咄逼人之势,而骨子里刚性

  • 和珅被抄家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或者逃跑?等着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和珅

    说起历史巨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珅。一来他影视剧中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二来他所处的朝代清朝是距离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度的朝代。和珅的敛财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连皇帝都得自叹弗如,因为他以一己之力所收敛的钱财赶超了一个国家的国库,如果生在现代,相信他必然是一个出色的商人。有人说,和珅就是乾

  • 国家为什么要把卫青和霍去病从教科书上删除呢?竟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汉武帝

    前段时间,国家将卫青跟霍去病这两个历史人物从初中历史书上给删除了,这个政策一出来,立马引起了很大争议。现在很多人都不爱看书,唯一能够了解卫青跟霍去病这两人生平的地方就是这个历史书了。而且现在实行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一旦删除,就意味着很多人以后都对这两个英雄没什么印象。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

  • 唐朝为什么要设立“大都督”和“大都护”? 都有什么作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世民

    唐朝的都督府,一般置于“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唐初规定,管十州以上的为大都督府,不满十州称都督府。玄宗开元时进一步规定,户满二万以上为中都督府,不满二万为下都督府。都督府设都督1人(大都督府从二品,中都督府正三品,下都督府从三品)。大都督一般以亲王遥领。都督既是军事长官,故其僚属也以长史、别驾、司马

  • 汉武帝首创的一项制度,为什么让后宫妃子都害怕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

    在帝制时代,关於皇位继承,曾经有过一项极为残忍的制度,此即是“立子杀母”。“立子杀母”制度在北魏时期尤为盛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立其子拓跋嗣为太子之后,便将拓跋嗣之母刘贵人赐死。而由于拓跋珪是北魏基业的奠定者,其实施过的政策自然会被其子孙奉为国策而遵循执行。故而,有很长一段时期内,北魏的后宫妃子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