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铁木真设立的千户制度,在草原力克群雄,最终建立国家

铁木真设立的千户制度,在草原力克群雄,最终建立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世界 访问量:987 更新时间:2024/1/29 4:49:27

1206年初春,铁木真在鄂嫩河源的驻冬地树起九游白纛,隆重地召开忽里台,建国号为大蒙古国(;根据晃豁台部蒙力克之子,人称帖卜腾格里的神巫阔阔出的提议,加尊号称成吉思汗

关于成吉思词的意义,历来众说纷纭。波斯史家剌失德丁说:“成是强大坚强的意思,成吉思是这个词的复数,它与哈剌契丹的伟大君主所戴的古儿汗称号是一个意思,都是强盛伟大的君主之意。使用“成”的复数是因为“成吉思比这个词更响亮”。南宋使臣赵珙以疑是之词记:“或曰成吉斯者,乃译语天赐二字也。近代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则认为,“成吉思”意为海洋。

从1196年破塔塔儿开始,经过多年的武力征服,成吉思汗削平了所有蒙古草原上的诸部落。按照蒙古征服者的认识,所有这些被征服的部落,都是成吉思汗的属民与奴隶,所有草原牧地都是他一家的领地。对于这个新的兀鲁思(领地一人民,转训而为国家),已不能利用旧有的部族组织来进行统治。成吉思汗于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领地授封制度。

授封是以千户制为基础进行的。它的性质与作为财产继承的忽必(qui)有所不同,它是成吉思汗根据功绩而授予属下的封赏(称莎儿合勒恩赏)。以十进位制来部伍士卒,是我国北方游牧民实行的一种古老的组织形式。匈奴“自如左右贤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属于东胡的乌桓、鲜卑与柔然似乎最早并没有这种制度。东汉末,在辽东西、代北的三部乌桓“始有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

柔然也是“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这种以十进位部伍士卒的办法在突厥、回纥、契丹时代是否沿行,我们迄今仍无可信的根据。但在早期的女真人中,“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女真语猛安与蒙古语千(mingda)从读音上看,不无语源上的共同之处。

现有的资料表明:早在1206年以前,克烈部早已采行类似的组织形式。畏吾儿人伊埒库们实奇尔,“初以百夫长事王汗”。其子图卜巴哈后率其属二百户,投附于成吉思汗。在蒙古乞颜部中,合不勒之孙、“合丹把阿秃儿的长子拙术汗,是他的继承者。拙术汗曾带着自己的千人队同成吉思汗联合,被编入他的军队。”成吉思汗本人,至少在十三翼之战时,《史集》里就记有当他得知札木合会同诸部十三翼前来进攻时,便马上组织起自己的军队,通知所有联盟部落,“全体集合起来后,按照万、千百人点数,总共是十三个古列延”。

《元朝秘史》则记他在出征乃蛮前,“将自己军马数了,立千百户牌子头”,正是这样一支组织严密的军队,使成吉思汗能够力克群雄,完成统。建国之后,成吉思汗在旧有的基础上整齐和推广了千户制度,将所属部民全都按千百户制编制起来,总数屡增至九十五千户,分别委任他的亲信那可儿、功臣、驸马与亲属担任千户那颜。千户制度成为大蒙古国在草原地区进行统治的基本组织。

标签: 铁木真

更多文章

  • 铁木真统一高原前的迭儿列勤蒙古诸部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铁木真

    友情提示:本文比较枯燥,大约有三千六百多字。在成吉思汗铁木真还没有统一高原的时候,高原上有黑塔塔儿、白塔塔儿和野塔塔儿,还有非蒙古的、突厥化的、各有君长、语言的部族,例如乃蛮、克烈、汪古等等。黑塔塔儿有迭儿列勤蒙古和尼伦蒙古;白塔塔儿就是有各自部落名称的例如札剌亦儿部、蔑儿乞等等;野塔塔儿就是指森林

  • 阿里不哥几乎获得全蒙古支持,为何还是失败了,有一步棋他下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在忽必烈争夺大汗之位失败了。两人打了四年的仗,最后,阿里不哥打不赢,不得不投降忽必烈。过了不久,阿里不哥就莫名其妙地死了。有人说是阿里不哥生病,有人说是忽必烈下毒。表面上看来,忽必烈是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战胜了阿里不哥。那么阿里不哥真的只是因为军事上打不赢忽必烈吗?其实,阿里不哥是犯下了政治

  • 蒙古汗位之争,忽必烈并非弱势方,阿里不哥也不是“反叛者”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阿里不哥

    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的去世引发了蒙古世界的震动,掀起了拖雷家族的内斗。众所周知,当年随着拖雷长子蒙哥在库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标志着蒙古帝国的政权从窝阔台家族转移到了拖雷家族手中。蒙哥的弟弟们,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等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蒙哥死后,作为兄弟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反目成

  • 占据优势的阿里不哥为何会失败?因为他的愚蠢短视,以及轻狂自大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之乱,是大蒙古国因争夺汗位爆发的第一场内战。因为阿里不哥的愚蠢短视,以及轻狂自大,导致他最终的失败。01,忽必烈的反应元宪宗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大蒙古国的第四任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之战中意外陨落,而他生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他死后,可以继承汗位的有两个群体——蒙哥汗的同母弟弟和儿子。他的三个嫡亲弟弟

  • 蒙哥骤然陨落,为抢占汗位阿里不哥率先出招,忽必烈竟直奔开平府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阿里不哥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下令三路大军进攻南宋,1259年蒙哥率军攻到合州钓鱼城,蒙宋双方在此僵持了三个月。8月11日,心急如焚的蒙哥登上高台,准备探明战况时,宋军对准高台进行攻击,高台被砸毁坍塌,蒙哥身负重伤,不久就死于军中。蒙哥已死,兄弟剩下三人,向大汗宝座发起最后冲击,阿里不哥使出必杀技去抢占大

  • 旭烈兀最强为何不争大汗?全蒙古支持阿里不哥,为何他支持忽必烈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阿里不哥

    旭烈兀当时遭遇了一个选择:二哥忽必烈和四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两人都给旭烈兀写信,希望旭烈兀能够支持自己。无论是二哥忽必烈,还是四弟阿里不哥,都是自己的亲兄弟,而且都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旭烈兀应该做怎样的选择呢?其实,旭烈兀在接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来信时,一度火冒三丈。为什么会火冒三丈呢?因为他想

  • 阿里不哥:心腹背叛,昏招频出,首位被叛乱者赶下台的蒙古大汗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阿里不哥

    宋开庆元年、蒙宪宗九年(1259)七月,蒙古大汗蒙哥死在伐宋的征途之中,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像铁木真和窝阔台那样指定继承人,争夺汗位的内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还是发生在拖雷系内部。 01,蒙哥死后的局势 由于蒙哥的固执己见,导致他早死,给强悍的蒙古帝国播下造成永远分裂的内战种子。当时,可以作为蒙哥继承人的

  • 文湖州派墨竹大师一柯九思,以书入画,善用八分笔法,颇具奇趣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省)人。元代书画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多识,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绘画以“神似”著称,尤擅画竹,并受赵孟影响,主张以书入画,。他不仅是位书画家,更精于名画的鉴赏,是元代最负盛名的鉴藏家。他用书画家的

  • 元代诗人刘因选择归隐,造成他归隐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刘因

    易代之际,伴随着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而来的就是文化的灭顶之灾。自女真兴起再到蒙古入侵,北方大地长期处于异族统领之下,传统学术之传受到威胁。好在金代统治者崇儒重道,以儒术治国,使北宋以来的儒学传统能流传不坠。而金末乱世,北方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坏,大批的文人或死于战乱或被掳为奴,剩下的一批入元的儒生,带着

  • 都是18个字,同样写秋,同一时代,马致远和白朴,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马致远

    白朴的《天净沙·秋思》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曲牌相同,在内容、结构和情感上也十分的类似。蒋勋老师说,在元代形成了一种孤独美学,这种孤独和寂寞与汉族国破家亡的遭遇相关,也和读书人对自身命运无法把握,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放逐的情感有关。这两首散曲都演绎出了这种孤独美学。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