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是18个字,同样写秋,同一时代,马致远和白朴,谁更胜一筹?

都是18个字,同样写秋,同一时代,马致远和白朴,谁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惊鸿历史苑 访问量:3499 更新时间:2024/1/21 20:13:38

白朴的《天净沙·秋思》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曲牌相同,在内容、结构和情感上也十分的类似。蒋勋老师说,在元代形成了一种孤独美学,这种孤独和寂寞与汉族国破家亡的遭遇相关,也和读书人对自身命运无法把握,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放逐的情感有关。这两首散曲都演绎出了这种孤独美学。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作者: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从元代的孤独美学说起

元代的历史并不长,但在中国学史上却异的活跃,这种现象很奇特。元朝是文人的不幸时代,但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大幸时代。

我们知道,元朝轻科举,儒家的独尊地位和思想统治力量相比前朝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使得大批文人士大夫失去了固有的地位,生活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

失去“学而优则仕”的文人,为了生存,通过社会出卖自己的智力谋取生活资料,加强了他们同一般民众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

他们的作品无疑直接爱到读者或听众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世俗生活的众生相及其美学情趣,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东西,同时也导致他们的人生观、审美情趣,都发生了与以往“士人”不同的变化。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学样式,如诗、词、文,仍是知识阶层表达自我情感的主要输出口。

在以上这两首散曲中,我们首先发现语言上的一个特点,便是通俗易懂。作为现代人,相比唐诗词,理解起来相当容易,几乎没有什么时代的距离感。我们感谢元朝给予了文人一个专心独立的创作空间,同时也让文人身上赋予了民间性。

这一特点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元代戏剧的异军突起,明清时期的通俗小说,拉近了文学与民间的距离。

其次,我们还发现,曲中所描述的物和景,我们也很熟悉,甚至可以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画面。曲中大量使用了“形容词+名词”的形式,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等,这些事物都是可以独立表达一种意境,而这种意境都无疑充满了“悲凉”之感。

为什么提到秋都要有悲凉之感,秋天也是丰收的季节啊?秋天的丰收是民间性的,而秋天的悲伤是文学性的,涉及到一个秋在传统文化中的文学意境,文人都不由自主的“伤春悲秋”。也就是说,在意境方面,两首曲都深刻借景表达出了秋的悲凉之态。

第三,不论诗、词还是曲,其目的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文学形式都是文人表达情感的工具。所以,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蒙古统治者采取民族歧视政策,无视科举的重要性,文化人失去了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这也意味着他们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文人不仅在经济上丧失了最可靠的来源-官俸,而且在精神上陷入了报国无门的困境。因此说,元代的文人是孤独的。

为了弥补经济上的缺失,在作品的内容上,他们不得不走近民间的“俗”,但同时也保留了文人的“雅”,而这个“雅”,我个人认为,就是通过文人所赋予作品的个性情感表达出来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的是一种人生的落寞与无奈,以及苦闷之感。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回到白描,更偏向于对人生轮回的无奈,像是在安慰自己。

在这两首散曲中,作者也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情感表达。从整体结构看,我们从中不难读出“孤独”的味道,二者相比,很明显马致远的秋思,所表达的孤独感更强。

意境的独立与联系

这两首散曲都是十八个字,各自都使用了并列的元素,就前半部分而言,白朴的作品出现了六个,即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马致远的有九个,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共同描述了秋的悲凉。

很显然,马致远的秋思在铺排上更到位,更有力量。九个元素交代完,又加入第十个元素:夕阳西下,接着结尾点出整部作品的主题“断肠人在天涯”,真正做到了人景共同的一种悲凉之感。

相较而言,白朴的秋,通过六种元素并列描绘出秋的悲凉,随之有一句过渡“一点飞鸿影下”,接着又进入复苏“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其主题更接近表达事物的轮回,由悲观到乐观,一种自我安慰式的表达。

所以,从两首散曲的整体氛围来看,马致远的秋思气氛是统一的,而白朴的秋前后气氛是有反差的。前者重在透过景物表达人的“思”,后者通过反差性,重在呈现岁月时序的往复回环,生命中的快乐与不快乐放到大自然里,最终不过是一种轮回。

但是,马致远的秋思并不是没有反差,我们把“小桥流水人家”,单独拿出来看,脑子里呈现出的画面感肯定不是悲凉,相反,而是一种温馨又流淌着江南风情的美感。再结合这一句的前后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三句合在一起来理解,才能发现,原来“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另一种孤独之美。

马致远的这首秋思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可以独立理解,也可以联合起来理解,本身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意境。所以,《天净沙·秋思》能传诵这么久,是因为它有很高的现代性,经得起全方位的锤炼,不管从绘画、电影还是艺术的角度,它都是一首好作品。

标签: 马致远

更多文章

  • 枯藤老树昏鸦,月落乌啼霜满天,到底谁更愁?马致远,张继?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马致远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也是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唐诗三百首现在已经很普及了,还成了学前班必学内容,我们大多数人对宋词也不陌生。很多人对元曲还是非常陌生的,说到元曲,必须提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就是马致远。他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凭借一首《秋思》便赢得了

  • 别再选超声波加湿器了,加点钱选它不香吗?

    历史人物编辑:懒惰的小猫咪标签:钱选

    比起冷,北方人其实更担心的是干燥。你看,干的我嘴都裂了供暖后的北方,室内湿度呈现断崖式下降,这对于本就干燥的无疑是雪上加霜。口感舌燥、嘴唇开裂、皮肤干燥瘙痒......等等症状接踵而来。这时候,加湿器作为一个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辅助性加湿手段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不过,加湿器应该怎么选呢?别着急,让我们

  • 元朝四大汉臣之首史天泽

    历史人物编辑:周翠连标签:史天泽

    提及满清我们都知道有吴三桂,范文程,洪承畴三个主要汉臣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不世之功,元朝也有这样的汉臣,也就是张柔、张弘范、张珪与史天泽。而元朝四大汉臣唯一善始善终,富贵贯穿有元一百年的唯有史天泽家族。而张柔、张弘范、张珪三家都是个人一死家族立即就败家,而最惨的就是那位“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张弘范了。

  • 决战昔木土脑儿:史天泽率“汉军”突袭,10万蒙古兵撤退

    历史人物编辑:大吉大吃标签:史天泽

    1261年,地点昔木土脑儿,15万元军与10万蒙古骑兵对决。双方短兵相接,进行激烈的肉搏战,不分胜负。史天泽率3千“汉军”骑兵绕过阵地后方,对蒙古骑兵发起突袭,忽必烈全线进攻,但还是未能取得胜利。交战两天后,双方脱离接触,各自退兵,昔木土脑儿战役结束,蒙古帝国也宣告瓦解。1259年,元宪宗蒙哥御驾亲

  • 脱列哥那为儿子谋夺了江山,为何儿子没守住?她的策略有大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脱列哥那

    脱列哥那算得上是蒙古帝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作为女人,她一度掌控了蒙古帝国的最高权柄。这样的成功,在蒙古帝国史上是少有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脱列哥那实施了一个乾坤大挪移,本来窝阔台并没有传位给她的儿子贵由,但是在她的帮助下,最终贵由获得了大汗之位。由此可见,脱列哥那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们又要说,脱

  • 脱列哥那的宫心计:借着窝阔台之死打压拖雷系,取代木哥成监国者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脱列哥那

    传统印象中,蒙古帝国在窝阔台死后,就由六皇后乃马真·脱列哥那监国摄政,她在监国期间贿赂诸王,最终废弃丈夫的遗命,把长子贵由推上合罕的宝座。但其实,在窝阔台猝死后、乃马真监国之前,是由窝阔台心爱的木哥皇后监国摄政的,不受宠爱的脱列哥那,是经过一系列阴谋诡计才取代木哥成为蒙古帝国的监国者,其间过程堪称蒙

  • 贵由即位,蒙古结束了脱列哥那皇后摄政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脱列哥那

    窝阔台去世时,委托其遗孀脱列哥那摄政。她在1242~1246年期间掌权。窝阔台生前原本是想立长子阔出为继承人,但是后来阔出在侵宋战争中被杀,窝阔台便立阔出的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脱列哥那摄政后,心里却想着立自己的亲生儿子贵由继任大汗。她以延长自己的摄政时间来为贵由的当选作准备。她罢免理财大臣耶律楚材,

  • 初冬的许衡文化公园依旧景色迷人

    历史人物编辑:圣文看生活标签:许衡

    虽然已经是初冬,但暖阳还在,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中站区许衡文化公园感受难得的阳光。许衡文化公园是采煤塌陷区,公园随地势而建,这里不同的植被错落有致种植。欣赏风景的市民走在许衡文化公园里的市民走进这座公园,虽然初冬植被去绿色,但是有些树木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了黄色、红色独有的风景。一眼望去,错落有致之间

  • 也速该被毒死后,铁木真成为草原上的“流民”,从此不再轻信于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也速该

    1170年,也速该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他看着身边的老婆和几个年幼的孩子,不禁悲从心起,他对着身旁默默落泪的贴身侍卫蒙立克说道:我的几个儿子年纪都很小,真不知我死后他们会落入何等境地,你现在快去把铁木真叫回来吧!不久,也速该临死前的担忧果然应验,也速该的遗孀被整个部落抛弃,成为蒙古草原上的“流民”。也速

  • 也速该一生骁勇善战,却意外被毒死,这也改变了铁木真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也速该

    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诸部并立,不相统属。草原贵族集团之间,攻战杀伐,略毋宁日。这种情况再加上金朝的从中利用,并多次北向征伐,因而使局面更趋复杂。从合不勒时代开始,蒙古部落联盟与他东面的强邻塔塔儿就结下世仇,他们一再打仗。“双方无论何时一有可乘之机,他们就彼此屠杀和抢劫。这些战争和纠纷长年持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