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旭烈兀最强为何不争大汗?全蒙古支持阿里不哥,为何他支持忽必烈

旭烈兀最强为何不争大汗?全蒙古支持阿里不哥,为何他支持忽必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心怡 访问量:2956 更新时间:2024/1/23 12:23:06

旭烈兀当时遭遇了一个选择:二哥忽必烈和四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两人都给旭烈兀写信,希望旭烈兀能够支持自己。

无论是二哥忽必烈,还是四弟阿里不哥,都是自己的亲兄弟,而且都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旭烈兀应该做怎样的选择呢?

其实,旭烈兀在接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来信时,一度火冒三丈。为什么会火冒三丈呢?因为他想做一道必答题,而他的两个兄弟给他的,却是选择题。他不是要支持谁当大汗的问题,他是想自己当大汗。

在旭烈兀看来,他这道必答题,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对的,而且可以做出最好的答案。

阿里不哥毫无战功,他有什么资格当大汗?要说“幼子守灶”,阿里不哥也不是幼子,他只能算蒙哥大汗的幼弟,但蒙古史上从来没有“幼弟守灶”这种说法。举个例子,贵由当大汗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哥就曾领兵前来,试图夺取大汗之位。他就觉得他是幼弟,有资格夺位。但是最终大家都不服他,都准备带军队打他。最后他才知难而退。同样的,阿里不哥作为一个幼弟,自然也是没有资格登位的。

既没有战功,又没有法理根据,阿里不哥根本就没资格当大汗。

二哥忽必烈当大汗更没有资格。他既不是长子,又不是幼子,他只是蒙哥大汗的二弟,继承大汗之位,更加没有法理根据。他和阿里不哥一样,打个擦边球也不可能。

忽必烈确实建有一定的战功,比如他灭掉了大理。但是真正说起来,战功并不算大,尤其是在参与蒙哥大汗进攻南宋的战争中,他心不在焉,一直在观望。打了长达两年的时间,都没有把鄂州打下来,说起来也算是相当丢脸的。

再一点,忽必烈在总理漠南的时候,大量实施汉化。这种汉化政策,让蒙古草原上的宗王们都很不满,觉得忽必烈背弃了列祖列宗,丢掉了蒙古传统,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行为。因此蒙古草原上的宗王们对忽必烈都很不满意。蒙哥当大汗的时候,蒙古草原上的宗王们,还因为忽必烈的这种数典忘祖的行为,怂恿蒙哥收拾忽必烈。为此,蒙哥一度夺了忽必烈的兵权,让他在家里闲耍了几年时间。

所以说,这样的忽必烈,也是没有资格当大汗的。

反过来看旭烈兀,战功上,可以说是几兄弟中最显赫的。当年长子西征的时候,他就跟随蒙古大军建立了不朽战功。从那时候起,他就打出了威名。蒙哥之所以派旭烈兀西征,就是看出旭烈兀从那个时候起,就已经有了非凡的指挥才干,明白他是一个可以建立丰功伟业的人,所以才让他挑这副担子。

接着,蒙哥派旭烈兀发动了蒙古帝国史上的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在第三次西征中,先后消灭了木剌夷国,灭掉了当时阿拉伯世界的中心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踏平了叙利亚,获得了一片庞大的江山。

可以说,就功业来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再说了,既然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继承大汗之位,都没有法理依据。因此大家所依凭的,就是各自的实力,各自的战功。从实力和战功来说,旭烈兀是排在最前面的。

总之,无论如何,在继承大汗之位的问题上,这就是一道必答题。而且旭烈兀交出的答案,是最佳答案。然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却莫名其妙地不让他做这一道必答题,而只是让他做选择题。这明显就是对他旭烈兀的一种不尊重,明显就是瞧不上他旭烈兀的表现,旭烈兀怎么可能不生气呢!

所以,旭烈兀当时带着军队,返回蒙古本土。准备依靠他强大的军事力量,向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示威。让他们看看他旭烈兀有多强大。让他们有自知之明,把大汗之位让给他。如果他们没有自知之明,旭烈兀就用拳头教训他们。

不过,虽然一开始旭烈兀雄心勃勃,气势如虹。不过最后,当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给他来信,让他做选择题的时候,最终,旭烈兀竟然乖乖地做了这道选择题。他给出了他的答案,他选择了忽必烈。那么,旭烈兀为什么最终决定听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安排,做选择题,他为什么又会选择忽必烈呢?

旭烈兀虽然在三兄弟中势力最为强大,但他也明白,如果真正打起来的话,其实他是并不占优势的。不是说他实力不强,根本原因在于,他必须带着军队长途跋涉去打这一仗。他的大本营在阿拉伯地区。要把庞大的军队从阿拉伯地区带回蒙古本土打仗,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军队倒没有什么大问题,最重要的是粮草和辎重。这些粮草和辎重,肯定只可能从阿拉伯地区带去。要从阿拉伯地区长途跋涉运到蒙古本土,完全不可能。当年诸葛亮北伐,从汉中到关中,就已经为长途跋涉运粮发愁了,何况从阿拉伯地区运去!

有人说,可以究竟解决,打下中原地区后,抢占粮仓。但是你得要有立足点,要有根据地。假如旭烈兀真的想参与到争夺大汗之位中来,很可能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会攻打他。哪怕他们不联合,旭烈兀也是腹背受敌。

没有粮草,没有根据地,还腹背受敌,旭烈兀这场仗该怎么打!

再一点,阿拉伯地区虽然绝大部分土地被旭烈兀征服了,但是阿拉伯地区的人,向来有一股不服输的气概。基督徒发动十字军东征,打了那么多年,都没能把穆斯林摆平。甚至直到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依然像当年的十字军东征一样,想要把阿拉伯摆平,凭借他们那样强大的实力,都办不到这一点。由此可见,当年的阿拉伯人,也肯定是不服的。

假如旭烈兀带着他的大军返回蒙古本土打仗,后方一定就会闹起来,就会纷纷复国。那时候,后院起火,旭烈兀就成流浪儿了。

事实上,当旭烈兀带着大军离开叙利亚以后,他的前锋怯的不花在继续攻打阿拉伯国家的时候,就全军覆没。幸亏旭烈兀没有走远,要是走远了,阿拉伯那块地区,就完全不是他的了。

由此可见,尽管旭烈兀的军事力量是最强大的,但他绝对不敢离开西亚,率军返回中原打这个仗。

下面,我们来看看,旭烈兀为什么会选择忽必烈。

有人可能对旭烈兀的做法不太理解,毕竟蒙古宗王们几乎都支持阿里不哥的,包括旭烈兀的儿子,也是支持阿里不哥的,为什么旭烈兀却选择支持忽必烈呢?他的这个选择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当然了,旭烈兀是看到了实力对比。忽必烈的实力是明显高于阿里不哥的,一旦两人交火,忽必烈肯定打败阿里不哥。如果旭烈兀支持阿里不哥的话,他此后就只能和忽必烈兵戎相见,那样他就永无宁日了。

不过,旭烈兀支持忽必烈,其实还有另外的考虑。

既然蒙古草原上的宗王们都支持阿里不哥,因此支持阿里不哥,就是一种正常的行为。阿里不哥得到旭烈兀的支持,也不会表示特别的感激。既然阿里不哥不会表示特别的感激,因此旭烈兀想得到好处,就不会太多。

但如果旭烈兀支持忽必烈,情况就不一样了。全蒙古都不支持忽必烈,而旭烈兀一个人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对旭烈兀当然是感激涕零,打完仗后,给旭烈兀的好处,一定是非常非常多的。

旭烈兀当时已经把形势看得很清楚,蒙古帝国恐怕从此以后就要分裂了。如果想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不被蒙古大汗所操控,操必须和忽必烈建立良好的关系,从忽必烈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也是有实际例子的。当年拔都扶持蒙哥上位当大汗成功,最后,蒙哥投桃报李,让拔都在他的地盘上自由活动。不用给中央政府上税,也不用向中央政府早请示晚汇报,拔都的封地成了独立王国。旭烈兀要是那样做的话,他肯定也会成为自由王国。

总之,旭烈兀不仅在打仗上是一把好手,而且他头脑冷静,政治上十分清醒,因此他成了最后的赢家。蒙古帝国分裂后,旭烈兀的伊尔汗国,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四大汗国之一。

标签: 阿里不哥

更多文章

  • 阿里不哥:心腹背叛,昏招频出,首位被叛乱者赶下台的蒙古大汗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阿里不哥

    宋开庆元年、蒙宪宗九年(1259)七月,蒙古大汗蒙哥死在伐宋的征途之中,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像铁木真和窝阔台那样指定继承人,争夺汗位的内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还是发生在拖雷系内部。 01,蒙哥死后的局势 由于蒙哥的固执己见,导致他早死,给强悍的蒙古帝国播下造成永远分裂的内战种子。当时,可以作为蒙哥继承人的

  • 文湖州派墨竹大师一柯九思,以书入画,善用八分笔法,颇具奇趣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省)人。元代书画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多识,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绘画以“神似”著称,尤擅画竹,并受赵孟影响,主张以书入画,。他不仅是位书画家,更精于名画的鉴赏,是元代最负盛名的鉴藏家。他用书画家的

  • 元代诗人刘因选择归隐,造成他归隐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刘因

    易代之际,伴随着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而来的就是文化的灭顶之灾。自女真兴起再到蒙古入侵,北方大地长期处于异族统领之下,传统学术之传受到威胁。好在金代统治者崇儒重道,以儒术治国,使北宋以来的儒学传统能流传不坠。而金末乱世,北方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坏,大批的文人或死于战乱或被掳为奴,剩下的一批入元的儒生,带着

  • 都是18个字,同样写秋,同一时代,马致远和白朴,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马致远

    白朴的《天净沙·秋思》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曲牌相同,在内容、结构和情感上也十分的类似。蒋勋老师说,在元代形成了一种孤独美学,这种孤独和寂寞与汉族国破家亡的遭遇相关,也和读书人对自身命运无法把握,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放逐的情感有关。这两首散曲都演绎出了这种孤独美学。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 枯藤老树昏鸦,月落乌啼霜满天,到底谁更愁?马致远,张继?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马致远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也是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唐诗三百首现在已经很普及了,还成了学前班必学内容,我们大多数人对宋词也不陌生。很多人对元曲还是非常陌生的,说到元曲,必须提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就是马致远。他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凭借一首《秋思》便赢得了

  • 别再选超声波加湿器了,加点钱选它不香吗?

    历史人物编辑:懒惰的小猫咪标签:钱选

    比起冷,北方人其实更担心的是干燥。你看,干的我嘴都裂了供暖后的北方,室内湿度呈现断崖式下降,这对于本就干燥的无疑是雪上加霜。口感舌燥、嘴唇开裂、皮肤干燥瘙痒......等等症状接踵而来。这时候,加湿器作为一个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辅助性加湿手段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不过,加湿器应该怎么选呢?别着急,让我们

  • 元朝四大汉臣之首史天泽

    历史人物编辑:周翠连标签:史天泽

    提及满清我们都知道有吴三桂,范文程,洪承畴三个主要汉臣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不世之功,元朝也有这样的汉臣,也就是张柔、张弘范、张珪与史天泽。而元朝四大汉臣唯一善始善终,富贵贯穿有元一百年的唯有史天泽家族。而张柔、张弘范、张珪三家都是个人一死家族立即就败家,而最惨的就是那位“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张弘范了。

  • 决战昔木土脑儿:史天泽率“汉军”突袭,10万蒙古兵撤退

    历史人物编辑:大吉大吃标签:史天泽

    1261年,地点昔木土脑儿,15万元军与10万蒙古骑兵对决。双方短兵相接,进行激烈的肉搏战,不分胜负。史天泽率3千“汉军”骑兵绕过阵地后方,对蒙古骑兵发起突袭,忽必烈全线进攻,但还是未能取得胜利。交战两天后,双方脱离接触,各自退兵,昔木土脑儿战役结束,蒙古帝国也宣告瓦解。1259年,元宪宗蒙哥御驾亲

  • 脱列哥那为儿子谋夺了江山,为何儿子没守住?她的策略有大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脱列哥那

    脱列哥那算得上是蒙古帝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作为女人,她一度掌控了蒙古帝国的最高权柄。这样的成功,在蒙古帝国史上是少有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脱列哥那实施了一个乾坤大挪移,本来窝阔台并没有传位给她的儿子贵由,但是在她的帮助下,最终贵由获得了大汗之位。由此可见,脱列哥那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们又要说,脱

  • 脱列哥那的宫心计:借着窝阔台之死打压拖雷系,取代木哥成监国者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脱列哥那

    传统印象中,蒙古帝国在窝阔台死后,就由六皇后乃马真·脱列哥那监国摄政,她在监国期间贿赂诸王,最终废弃丈夫的遗命,把长子贵由推上合罕的宝座。但其实,在窝阔台猝死后、乃马真监国之前,是由窝阔台心爱的木哥皇后监国摄政的,不受宠爱的脱列哥那,是经过一系列阴谋诡计才取代木哥成为蒙古帝国的监国者,其间过程堪称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