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诗中写了一件事,苏轼说不可能,后看见一物,这才心服口服

王安石诗中写了一件事,苏轼说不可能,后看见一物,这才心服口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绣虎读书 访问量:3284 更新时间:2024/1/21 9:44:35

苏东坡二十岁时在汴京考场一举成名,年少得意。据《诚斋诗话》等史料记载,欧阳修赞叹他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甚至还说,“我应该退避一下,好让他出头。”

宋仁宗赵祯很欣赏苏东坡和苏辙兄弟,说他们都有宰相的才能;宋神宗赵顼更是喜爱苏轼的文章,读起来废寝忘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既然是奇才,未免都会有点恃才傲物,洒脱不羁,不然反而说不过去了。

苏东坡那篇著名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在汴京会考时写的,其中“发明”了一段上古历史,“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曰宥之三”。欧阳修和梅圣俞阅卷,虽然交口称赞这篇文章写得好,但不知道那句话的出处。

后来欧、梅当面问苏东坡,你那句话从哪里看来的?苏东坡却说:“何必一定要有出处!”原来,那是苏东坡根据历史人物的形象“推断”得出的。如果换做别的考生,欧阳修肯定会提出批评,但他不但没有批评苏东坡,反而更欣赏他的豪迈。

天才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苏东坡年轻时,常以其别具一格的机智幽默与人开玩笑,或者讥刺看不惯的人,有时候做事难免不够稳重。这其中有不少趣事广为流传。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性格较为古板,遇见苏东坡这样的快乐青年也是没辙。

苏东坡小王安石十六岁,两人虽然政见不一,关系还说得过去。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几乎性命不保的时候,已经告病在家的王安石一句话救了他;而苏东坡后来也发现王安石的变法有可取之处,曾恳请掌权的司马光保留一些新政,不要全部废除。

苏东坡刚出道的时候,王安石已经入职宋帝国三司,担任度支判官。后来王安石晋升参知政事,开始搞新法时,苏东坡和许多官员一样,都上书表示反对。两人因新法发生过几次不愉快。

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时任湖州知州,变法派“新党”指责他写诗讥刺朝廷,将其抓捕入狱,企图杀之而后快。朝堂上有不少人为苏东坡求情。当时王安石已经辞去宰相,担任判江宁府等职,他也上书劝神宗皇帝说,“圣朝怎么能杀名士呢。”于是苏东坡被赦免死罪,打发到黄州去了。这件案子因为王安石“一言而决”。

在宋代的一些野史中提到,王安石有一首诗没写完,后面两句是苏东坡补全的,事情就发生在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前。《全元曲》和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都收录了这个故事,尤其《警世通言》的演绎更为有趣。

文中说,苏东坡有一次去拜见时任宰相的王安石。在书房小坐等候的时候,看见书桌上的砚台下面压着一片精美的素笺。苏东坡拿起来一瞧,上面是一首未完成的诗稿,题目是“咏菊”,只有前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一看笔迹,苏东坡就知道是王安石写的。

但苏东坡品了品味,觉得王安石写得不对。一年四季的风各有称谓,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是金风,冬天叫朔风。既然诗中说西风,西方属金,也就是写秋天了。但“黄花”在当时指的是菊花,秋天正是菊花怒放的季节,颇耐风霜,就算花瓣干了,也不会落到地上变成“满地金”。

苏东坡认为王安石犯了个常识性错误,这两句诗简直贻笑大方。他不禁技痒难耐,当下提笔挥毫,老实不客气地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意思是说,秋天的花可不是春花,诗人“王安石”你好好想想。言下之意是让王安石不要乱写诗。

写完之后,苏东坡自己又觉得不妥,担心伤了王安石的面子。如果用袖子擦掉字迹,王安石的诗稿也就毁了。苏东坡只好把诗稿原样折叠,还压在砚台下面,然后他也不好意思停留了,对门人谎称有事,下次再来拜见宰相,便匆匆离去。

却说王安石忙完公务来到书房,发现苏东坡走了,自己的诗稿也被补全了。看罢苏东坡写的两句诗,王安石有点来气,觉得苏东坡还是阅历不够,而且行事轻薄。

后来苏东坡到了黄州,转眼间已经快一年。重阳节刚过,天天大风不止。一日,苏东坡想起了定惠院长老送的几株菊花,就拉上朋友一起去后院赏菊。可是到园子里一瞧,只见满地铺黄,大风把菊花全都吹落了。

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想起了王安石写的那句“吹落黄花满地金”,这才心服口服。

参考资料:《宋史》、《警世通言》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辛弃疾为什么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论史阁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应该是某位爱看港台电影的“热血”青年,突发奇想的结果吧。不过,这位热血青年还的确有点历史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辛弃疾还真是无愧于“大宋第一古惑仔”的称号,确实有过人之处,厉害的很。“古惑仔”,原本是一个贬义词,指那些狡猾精明的痞子、小混混之流。但是,在《古惑仔》电影

  • 辛弃疾:岳飞之后,大宋后继无人?与霍去病截然相反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航说美食标签:辛弃疾

    在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不久,一个婴儿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宋土,他叫辛弃疾。他出生时并没有发生什么奇闻异事,没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也没有什么神人仙迹,只是在他年少时,祖父时常带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自从始祖辛维叶时由狄道迁居济南已经数代,辛氏族人世世代代生活仕宦于宋朝,辛弃疾出生时(1140年5月

  • 辛弃疾写下这首词的地方,被称为“天下第一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写过一首著名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开篇就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感慨朝代兴亡,目睹大江东去,有点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味道。而后面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则是突然豪气顿生,年少万兜鍪其实也是作者

  • 辛弃疾写下《清平乐》,描绘三胎家庭生活,人物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辛弃疾

    南宋铁血词人辛弃疾,晚年退居林下,写了一首《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用简朴、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村里的三胎家庭,一家五口欢乐和谐的生活场景。有人根据这首词中描绘的场景,判定词中的一家五口,写的就是辛弃疾与自己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真实生活场景。词末提到了“最喜小儿亡(亡通无)赖”,于是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小

  • 南宋一位冷门词人,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却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辛弃疾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若问南宋最完美的武将是谁,那答案一定一定是民族英雄岳飞。而要问南宋最完美的文臣是谁,可能就众说纷纭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众多文臣要选出个品行能力政绩俱佳的还真难找,尤其是在南宋那个奸佞横行的时代。但越是时势艰难,越能显现一个人的风骨和能力。南宋文臣中确有一人堪称完美

  • 辛弃疾: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数不清的钱和姑娘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有豪情壮志的英雄豪杰,比起写诗作词他更愿意提刀上马、冲锋陷阵,然而在南宋他得不到重用,一生命途坎坷,一腔热血,都付与一纸空文。抛开不得志的苦闷,辛弃疾的生活还算过得不错,有钱有房有美女。他有三个妻子,小妾就不用说了,光是有记录的就有6个之多,个个温柔可人,还各有所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

  • 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他被誉为“词中之龙”。然而,他原本的志向是要报效南宋朝廷,抗击金人,恢复旧河山。只是因为投降派的当道,这才让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做一闲散官员,也只能将满腔的抱负,化作词中的豪情,抒发那寥落的英雄气概。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东坡合称为“苏辛”。他的代表作《永遇乐

  • 辛弃疾:愁什么?人,生有处死有地,命运自有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胡磊标签:辛弃疾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诗词走进生活欢迎关注槐序姑娘-01 | 随遇而安-电影《无姓之人》中,讲述了平行空间里,一个小男孩的两种人生际遇。没有哪种会更好,你总会留下一点遗憾。就像一个男人,用了一辈子去寻找完美的女人,最终他遇到了。但是他发现,和她在一起,自己才是最不完美的那部分,于是他更懊恼。《罗拉快跑》

  • 辛弃疾最经典的八句诗词,沉郁之中蕴藏着崇高!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文坛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人称词中之龙。他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

  • 辛弃疾竟武功了得金军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的美好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留名千古的爱国词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乎人人熟知。他也是一个武功高强胆识超绝的剑客,在抗金战场上,曾经让金军闻风丧胆。1161年,金主完颜亮兵变被杀,金国发生内乱,沦陷区的遗民借机起事,一时间英雄辈出,豪杰纷起。当时,22岁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