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咔咔奇摩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4/1/18 19:19:36

辛弃疾在中国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他被誉为“词中之龙”。然而,他原本的志向是要报效南宋朝廷,抗击金人,恢复旧河山。只是因为投降派的当道,这才让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做一闲散官员,也只能将满腔的抱负,化作词中的豪情,抒发那寥落的英雄气概。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东坡合称为“苏辛”。他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势恢宏,句句脍炙人口,典故层出不穷,目接不暇,实在让人击绝叫好。然而,辛弃疾的另外一首小令,同样精彩却很少有人提及。它就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根据题目,我们很明确知道,这是写在江西造口,它位于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往事,也是辛弃疾填写此词的来由。那是在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的嫂子,也就是宋哲宗原配皇后孟氏,也称隆佑太后,因为被废,逃过一劫。但是金军不肯放过她,死死追赶,孟皇后的随从跑了一大半,最后还是从造口下赣州,这才捡回一条命。《鹤林玉露·辛幼安词》也认为: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多年后,辛弃疾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他途径造口时,有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它的开篇就很有巍巍独立之感,作者先流水反衬郁孤台的郁然孤峙。然而,辛弃疾书写的主体依然是那奔流的清江水,他感慨“中间多少行人泪”。

这里的“行人泪”,自然是为当年隆佑太后之事有感而发,感慨南宋命悬一线,危若累卵。然而,他又并非为一人而悲,一事而悲。南宋立国之后,时时受到金人威胁,偶有中兴之像,却又自毁长城。投降派还宁可割地称臣,毫无收复故土之志,这一切都是行人落泪的原因,更是辛弃疾落泪的原因。

这自然而然也就引出了“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里的长安,不是指唐朝首都长安,而是北宋的都城汴京。辛弃疾在此,是以杜甫在夔州仰望长安自比,远眺故都,顿时让境界无限高远。可惜的是,远眺所及,并不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汴京,因为有无数山峦阻碍了视野。

当然,这些山峦也是有所指的,他们既是投降派,也是那些仇敌金人。就是这两股势力,让宋朝一直偏安,无法再现当年的荣光。

接下来就是千古名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是往北而流,为什么会说东流呢?其实,文人写胸怀,并不拘泥,正是意气纵横,豪情万丈的表现。无数的青山可以阻挡人们的视线,却终究挡不住那江水东流而去。

千年以来,这句词的评价极高。它给人意境上的提高,既让人有实景上的美感,又给人昂然之气。历来文人均将山水江河同样视为“天行健”的表现,也将其当作作者“自强不息”的人生感悟。

在高亢之时,词人又运用了一波三折的手法,将情绪引入顿挫。“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江晚山色变深,自然是茫茫一片封闭的境界,这让作者发愁。然而,鹧鸪的凄惨叫声,更加增添了种种愁情,像是为山河破碎而歌,又像是劝作者奋发向上,改变时局。这个意境,就需要读者细细体会,仔细揣摩。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愁什么?人,生有处死有地,命运自有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胡磊标签:辛弃疾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诗词走进生活欢迎关注槐序姑娘-01 | 随遇而安-电影《无姓之人》中,讲述了平行空间里,一个小男孩的两种人生际遇。没有哪种会更好,你总会留下一点遗憾。就像一个男人,用了一辈子去寻找完美的女人,最终他遇到了。但是他发现,和她在一起,自己才是最不完美的那部分,于是他更懊恼。《罗拉快跑》

  • 辛弃疾最经典的八句诗词,沉郁之中蕴藏着崇高!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文坛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人称词中之龙。他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

  • 辛弃疾竟武功了得金军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的美好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留名千古的爱国词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乎人人熟知。他也是一个武功高强胆识超绝的剑客,在抗金战场上,曾经让金军闻风丧胆。1161年,金主完颜亮兵变被杀,金国发生内乱,沦陷区的遗民借机起事,一时间英雄辈出,豪杰纷起。当时,22岁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

  •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理想与现实纠缠,悲愤与无奈交织!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虽为文官,但高大威猛,曾率50人杀入5万金兵中,取人首级,却赋闲20余年,一生壮志难酬,林中还大喊三声杀贼,杀贼,杀贼。这首破阵子写尽了他只能以梦守边疆的赤诚悲凉。说起辛弃疾呢,我们都不陌生,他生在冀南,但当时冀南已经被金国占领,所以他的祖父是金朝的管吏。但是我们看辛弃疾的名字,弃疾两个字跟大

  • 辛弃疾——执着种了一辈子树,却从未见开花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辛弃疾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课本上的古诗词。好像几乎每一位诗人的标签都是爱国。当时不懂诗词中的含义,就是读着很押韵。老师常说,你们长大后就明白了。在这些古人中,有一位文人却是以武功出道的。他的诗词包罗万象,气势恢宏,被称为"词中之龙"。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一、词龙本色为将帅辛弃疾的一生,被时代洪流所

  • 南宋重文轻武,为何将才华出众的辛弃疾弃雪藏?答案在破阵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回忆起当初刚刚起兵的日子,辛弃疾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波澜壮阔。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堪称词中之龙,其文风与苏东坡类似,所以合称为苏辛,是豪放派代表人

  • 从这里读懂辛弃疾:一个报国无门的词坛飞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辛弃疾

    11162年,山东济州五万人的金兵大营,篝火映川,笳鼓悲鸣。主营内正自灯红酒绿,隐隐一阵牛羊膻腥之气。正在此时,传令兵匆匆赶来跪禀道:“大人,营外有故人来访,说有紧急军情相告!”听说有军情,张安国从几个金将下首打着酒嗝,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刚走到营门,只见一个高大威猛的人策马而来。来人相貌,有词赞曰:

  •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辛弃疾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个爱国人士,作为文人,更多的了解是辛弃疾的文艺作品,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收复失地,打败金国。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 才华横溢的辛弃疾,为何却活成人们害怕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辛弃疾

    对于辛弃疾,我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词人看待,而不是一个将军,实际上辛弃疾也并不是什么将军,年轻时和金国人打了几仗,跑到南方宋高宗治理下的世界,从此就和金戈铁马无缘了。某个时刻发现,其实特别害怕活成辛弃疾这种样子。因为他的经历就像绝大多数人的一个生活缩影:青年时天资纵横,才情绝艳,更有青云之志;中年时失

  • 相思成痴有多苦?辛弃疾凄美之作,三问三答,写尽世间最真的相思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辛弃疾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文人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像“诗仙”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剑术也颇为高明,曾经还做过一段时间佩剑四处溜达的游侠儿。但是要说真正的文武双全,宋代辛弃疾当属魁首。辛弃疾词风豪放,是宋词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作领域造诣极高,被称为“词中之龙”。而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