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写下《清平乐》,描绘三胎家庭生活,人物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辛弃疾写下《清平乐》,描绘三胎家庭生活,人物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澜说历史 访问量:4781 更新时间:2024/1/19 13:12:57

南宋铁血词人辛弃疾,晚年退居林下,写了一首《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用简朴、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村里的三胎家庭,一家五口欢乐和谐的生活场景。

有人根据这首词中描绘的场景,判定词中的一家五口,写的就是辛弃疾与自己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真实生活场景。

词末提到了“最喜小儿亡(亡通无)赖”,于是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小儿”就是传说中辛弃疾最喜欢的“三儿子”辛铁柱。不过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辛弃疾事实上并非只有三个儿子。

都说龙生九子,作为“词中之龙”辛弃疾,也生了九个儿子。而且他这九个儿子的名字都特别奇怪,有八个儿子的名字都有“禾”字旁,有几个儿子的名字,常规的电脑字库都打不出来。

不过无论这首词是否写实,词中所描绘的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的生活,都是作者本身梦寐以求的。下面,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词,再来聊一聊辛弃疾的家庭与婚姻情况。

《清平乐·村居》赏析

《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翻译:

小小的一间茅草屋,屋檐又低又矮。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岸边上长满了青青的野草。白胡子老翁喝醉了酒,用吴地的方言,与老妪互相说着亲昵的话语。

他们的大儿子正在溪东头种地,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狡猾的是小儿子,他正慵懒地卧在溪头,剥莲蓬吃。

俗话说得好,皇帝爱长子,百姓喜幺儿。农民种田,靠的是家中的男性劳动力,所以儿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要靠儿子们多种地。

可是这家的小儿子,眼看大哥、二哥在忙着做活计,自己却跑去偷懒剥莲蓬吃。辛弃疾不但不觉得他可恶,反而觉得他很可爱,这就是“百姓爱幺儿”心理的真实再现了。

因为这首词,很多人都觉得最后的小儿子,就是辛弃疾最喜欢的儿子“辛铁柱”。那么,辛弃疾到底有没有一个儿子名叫“辛铁柱”呢?请耐心往下看。

辛弃疾是南宋首屈一指的大词作家,不过我们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所知甚少。他在金国的头二十年,史书上几乎是一片空白的。

就算是辛弃疾南渡之后的几十年,关于他个人的婚姻生活和子女的情况,一直以来也都缺乏相关的研究。

2006年,有一位叫辛更儒的学者,根据对辛氏族谱和辛弃疾孙子辛鞬墓志铭的考证,得出了迄今为止,关于辛弃疾子女情况最详细的推论。

辛更儒在论文中提到,辛弃疾事实上有三位正妻、九个儿子和二个女儿。并且在真实的历史中,辛弃疾和子女的关系,远不如《清平乐·村居》里描写得那么和谐。

事实上,辛弃疾42岁时,他的次子就已经23岁了,到了可以出仕当官的年纪。但是辛弃疾由于政治原因,长期被迫赋闲在家,导致儿子得不到恩荫,出不了仕,赚不了钱。

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55岁的辛弃疾已经厌倦了官场,想要退居林下,过含饴弄孙的生活,结果遭到长子、次子的反对。这时,辛弃疾的次子已36岁了,长子的岁数更不要提了。

这两个儿子反对辛弃疾的理由是什么呢?辛弃疾在《最高楼》中说得很明确,那就是“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意思就是说:老头我打算退休了,这两个不孝之子,居然想要老子先给他们把房子、田地买好了再退休,于是我就写了首词把他们骂了一顿。

从辛弃疾长子、次子对待他退休的态度,以及他写词骂两个儿子的情况来看,他们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去“锄豆”、“织鸡笼”的人物。

辛弃疾一生有三位正妻,分别是赵氏、范氏和林氏。他的第一任妻子赵氏是南归以前,在金国娶的妻子,其祖父有可能是赵宋宗室旁支的后代。

赵氏和辛弃疾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辛稹,二儿子叫辛秬。后来赵氏去世,辛弃疾就娶了范邦彦的女儿为妻。

范氏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传说中的那个“辛铁柱”。他的本名叫辛㔶,但是因为死得特别早,所以旧有的辛弃疾年谱误把他当作老九,事实上他才是老三。

为什么说辛㔶就是“辛铁柱”呢?因为辛弃疾写过一首《清平乐·儿为铁柱作》,就是纪念去世的辛铁柱。

而且辛弃疾还写了一首诗悼念辛铁柱,诗中有一句“汝方游浩荡,万里挟雄铁”。这个万里“挟雄铁”的人就是辛弃疾,而这个“雄铁”就是辛铁柱。

辛弃疾另外还有六个儿子,名字都带着“禾”字旁,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些孩子的年纪都比赵氏夫人生的两个儿子小很多。

单说那个辛铁柱下面的四儿子,就比二儿子辛秬小了23岁,完全是两代人。这个时候辛弃疾的长子、次子都有自己的儿子了,可是他们仍在指望着通过辛弃疾当官,给他们置办田地。

所以,辛弃疾的长子根本不可能老实地去种豆,次子当过抚州崇仁县的县尉,虽然是一个小官,但是也不可能呆在家里面编织鸡笼。

至于老三“辛铁柱”,在辛弃疾填写这首《清平乐·村居》的时候,早已经夭折了,所以也不可能是词中那个“溪头卧剥莲蓬”的孩子。

词中说“醉里吴音相媚好”,“吴音”是江南口音。辛弃疾的第二任妻子范氏是河北人,第三任林氏不知道哪里人,但是他晚年在福建当过官,有一部分后代定居广东。

只有辛弃疾的原配夫人赵氏是江苏人,可能会讲“吴语”。因此这首词中的老翁、老妪以“吴音相媚好”的场景,极有可能是他幻想出来的。

结语

在网上搜索这首《清平乐·村居》,看到有人在说,辛弃疾“生三胎”真好,一家五口能这样和和美美地过日子,真不错啊。

不过辛弃疾事实上不只生了三个儿子,他一共生了9个儿子2个女儿。可惜的是,他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和谐,《清平乐·村居》看起来更像是他梦想中的家庭生活。

辛弃疾和原配赵氏所生的两个儿子,不但在他生前专门气他,而且在他去世以后,马上就和其余几个儿子分了家,甚至连祖先的姓氏都改掉了。

这两个儿子不姓辛,却跑去姓辜,还为自己改姓找了一大箩筐的借口。直到他们的后代意识到辛弃疾这个祖先太出名了,才把姓氏改回来。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南宋一位冷门词人,词风豪放直追辛弃疾,却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辛弃疾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若问南宋最完美的武将是谁,那答案一定一定是民族英雄岳飞。而要问南宋最完美的文臣是谁,可能就众说纷纭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众多文臣要选出个品行能力政绩俱佳的还真难找,尤其是在南宋那个奸佞横行的时代。但越是时势艰难,越能显现一个人的风骨和能力。南宋文臣中确有一人堪称完美

  • 辛弃疾: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数不清的钱和姑娘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有豪情壮志的英雄豪杰,比起写诗作词他更愿意提刀上马、冲锋陷阵,然而在南宋他得不到重用,一生命途坎坷,一腔热血,都付与一纸空文。抛开不得志的苦闷,辛弃疾的生活还算过得不错,有钱有房有美女。他有三个妻子,小妾就不用说了,光是有记录的就有6个之多,个个温柔可人,还各有所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

  • 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他被誉为“词中之龙”。然而,他原本的志向是要报效南宋朝廷,抗击金人,恢复旧河山。只是因为投降派的当道,这才让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做一闲散官员,也只能将满腔的抱负,化作词中的豪情,抒发那寥落的英雄气概。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东坡合称为“苏辛”。他的代表作《永遇乐

  • 辛弃疾:愁什么?人,生有处死有地,命运自有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胡磊标签:辛弃疾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诗词走进生活欢迎关注槐序姑娘-01 | 随遇而安-电影《无姓之人》中,讲述了平行空间里,一个小男孩的两种人生际遇。没有哪种会更好,你总会留下一点遗憾。就像一个男人,用了一辈子去寻找完美的女人,最终他遇到了。但是他发现,和她在一起,自己才是最不完美的那部分,于是他更懊恼。《罗拉快跑》

  • 辛弃疾最经典的八句诗词,沉郁之中蕴藏着崇高!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文坛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人称词中之龙。他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

  • 辛弃疾竟武功了得金军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的美好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留名千古的爱国词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乎人人熟知。他也是一个武功高强胆识超绝的剑客,在抗金战场上,曾经让金军闻风丧胆。1161年,金主完颜亮兵变被杀,金国发生内乱,沦陷区的遗民借机起事,一时间英雄辈出,豪杰纷起。当时,22岁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

  •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理想与现实纠缠,悲愤与无奈交织!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虽为文官,但高大威猛,曾率50人杀入5万金兵中,取人首级,却赋闲20余年,一生壮志难酬,林中还大喊三声杀贼,杀贼,杀贼。这首破阵子写尽了他只能以梦守边疆的赤诚悲凉。说起辛弃疾呢,我们都不陌生,他生在冀南,但当时冀南已经被金国占领,所以他的祖父是金朝的管吏。但是我们看辛弃疾的名字,弃疾两个字跟大

  • 辛弃疾——执着种了一辈子树,却从未见开花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辛弃疾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课本上的古诗词。好像几乎每一位诗人的标签都是爱国。当时不懂诗词中的含义,就是读着很押韵。老师常说,你们长大后就明白了。在这些古人中,有一位文人却是以武功出道的。他的诗词包罗万象,气势恢宏,被称为"词中之龙"。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一、词龙本色为将帅辛弃疾的一生,被时代洪流所

  • 南宋重文轻武,为何将才华出众的辛弃疾弃雪藏?答案在破阵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回忆起当初刚刚起兵的日子,辛弃疾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波澜壮阔。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堪称词中之龙,其文风与苏东坡类似,所以合称为苏辛,是豪放派代表人

  • 从这里读懂辛弃疾:一个报国无门的词坛飞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辛弃疾

    11162年,山东济州五万人的金兵大营,篝火映川,笳鼓悲鸣。主营内正自灯红酒绿,隐隐一阵牛羊膻腥之气。正在此时,传令兵匆匆赶来跪禀道:“大人,营外有故人来访,说有紧急军情相告!”听说有军情,张安国从几个金将下首打着酒嗝,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刚走到营门,只见一个高大威猛的人策马而来。来人相貌,有词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