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数不清的钱和姑娘

辛弃疾: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数不清的钱和姑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贺诗庆 访问量:2201 更新时间:2024/1/19 4:30:18

辛弃疾是一个有豪情壮志的英雄豪杰,比起写诗作词他更愿意提刀上马、冲锋陷阵,然而在南宋他得不到重用,一生命途坎坷,一腔热血,都付与一纸空文。

抛开不得志的苦闷,辛弃疾的生活还算过得不错,有钱有房有美女。

他有三个妻子,小妾就不用说了,光是有记录的就有6个之多,个个温柔可人,还各有所长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帮到辛弃疾。

他还置办了一个巨大的豪宅,一家人住在有上百间房舍的大宅子里

,这样的生活可以说得上是男人的理想生活。

少年英雄

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历城。当时山东已经被金兵占领了,属于是沦陷区。辛弃疾的祖父还在金国任职,可谓是家里有钱有势。

祖父虽然身在金国却心系宋朝,再加上辛弃疾小时候见惯了宋人在金国的悲惨境遇,双重影响下,辛弃疾早早就立下了收回汉人失地,赶走外族的志向。

当他22岁的那一年,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犯

,向南去准备攻打南宋。

辛弃疾当然着急,连忙聚集了2000义军,一起加入了山东的另外一支更雄大的义勇军。

这支义勇军的首领就是耿京。义勇军虽然声势浩大,但且显得后继无力。

辛弃疾深谋远虑,对耿京说:“我们在沦陷区起义,如果没有后方的援助我们早晚会被消灭,必须跟我们的大后方联系,这样才有胜利的希望。”

耿京听取了辛弃疾的建议,让他去和宋朝联络。于是辛弃疾就带着奏表,往南去,到了南宋的首都建康。人家千里迢迢,远渡而来,宋高宗也不能寒了大家的心,当即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也给了辛弃疾一个表面上的官职。和南宋的接洽很顺利,辛弃疾表示要回去,把他们的义勇军全都带过来。

可是就在辛弃疾离开山东的时候,军中却发生了变故。

义勇军里面出了个叛徒,叫张安国。

趁着辛弃疾离开的时候,

张安国把义军的领袖耿京杀死了,还把耿京的头献给敌人邀功,想要得到敌人的封赏。

当时这个无耻的叛徒正在金营之内,大肆饮酒庆功。听说了这个消息,

在返回途中的辛弃疾当即带着自己的50个人,冲进5万人死亡金人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

,他将张安国拎在手里,纵马疾驰,赶回南宋献俘。

这是奇功一件,也是辛弃疾这一辈子最得意的一件事。

年少成名,英勇无畏,建立奇功,少年的辛弃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仿佛前路都是一片坦途,他相信他的一生定是马革裹尸,为南宋立下汗马功劳。

仕途坎坷

之后,

辛弃疾奉表南归,来到南宋首都建康。

他一个北方人跑到南方,大家都对他有所猜忌,觉得这个人说话行为都跟我们不一样,不值得信任。当然也就没有重用辛弃疾。

少年霍去病遇到了他的汉武帝,少年的辛弃疾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22岁的辛弃疾来到这里,26岁献了《美芹十论》却并未得到帝王的赏识

。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蹉跎着。

转眼之间到了孝宗淳熙二年,辛弃疾已经36岁了。22岁就来了,上了那么多奏疏,有了那么多理想,却没人用他。

36岁的时候,事情终于有了一点转机。

那一年的4月一个叫赖文正的

茶商叛变

了,在湖北起兵。

朝廷又赶紧把辛弃疾叫来,给了他一个江西提点刑狱的官职,让他去平定茶商的叛乱。

辛弃疾是个货真价实的将才,果然,

他一出马茶商的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

与那些纸上谈兵,空有一番理想的诗人词人不同,辛弃疾是真的会打仗,而且能打好,所以他也是一直上表,想要做出番事业。

在立了这次功劳之后,辛弃疾到了地方任职,到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42岁,因为他

改革的措施触碰到了权贵的利益

。台臣王蔺说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用这个理由罢免了辛弃疾。

一直到了辛弃疾53岁,皇帝遇见问题了,又把辛弃疾叫出来做福建提点刑狱。

辛弃疾的想法则是你不用我就算了,我没办法,你只要用我,我就要打仗,就要收复失地

我们都知道,打仗是要钱的,之前辛弃疾被弹劾就是因为用钱。他现在又要打仗,为了训练军队,他又收集了很多钱财。

朝中的人不懂打仗,也不愿打仗,当然也就看不惯这件事,到了7月谏官黄艾弹劾他,说辛弃疾“残酷贪饕奸赃狼藉”,这下辛弃疾又被罢免了。

后来到了宁宗嘉泰三年,皇帝又把他用了,

这个时候辛弃疾已经64岁了。皇帝让他去绍兴,做绍兴府的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64岁高龄的辛弃疾骑着他的马,又走在了上任的路上。

贪财好色

辛弃疾一生的悲剧固然有生不逢时的因素在,和他自己的私生活和人品其实也分不开关系。

弹劾他时没错的理由,都说到了钱的事情。

这理由说得也没错,辛弃疾贪污、花钱这事也不算是冤枉他。收受巨额贿赂、给自己买地修宅子、在外面花街柳巷留恋,这些事在辛弃疾这里都是常态。

人到中年,回首自己的一生,一事无成,

心灰意冷的辛弃疾在江西带湖买了一片地,盖了几间房子,屋外种了一大片稻田,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稼轩。

辛弃疾在江西带湖的宅子是名副其实的奢靡豪宅。

据记载,这里依山傍水地势平坦,是个居家的好地址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财占地什四。”

这片地有多宽呢?建了百来间房子,才占去十分之四的面积。

占地宽敞不说,这庭院修得也漂亮

“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东罔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靡,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

连见惯了豪宅的朱熹去参观时都赞不绝口。

抛开这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辛弃疾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看不见沙场立功,总要看见地里的庄稼的成长,起码能知道今年是丰年还是歉年。“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不能杀敌,就算是种庄稼,也希望国家有个丰收的年成。

带兵打仗要钱,维持这奢靡的生活也要钱,

南宋那点俸禄哪够辛弃疾花费,朝廷不给钱,他自有自己敛财的方式。在做官的时候,没少收受贿赂。

豪宅有了娇妻美妾也不能少。

辛弃疾有三任妻子,除了个个都是名门闺秀。辛弃疾对待妻子也是极好的。

有一次妻子范氏病了,辛弃疾连忙叫人去请医生,自己在床边亲自照料,看着妻子难受,他心里也着急,甚至告诉医生:要是把妻子治好了,这些美貌的侍妾就送给你。

其实从这件事也不难看出他的渣男属性,小妾说送就送了。

妻子端庄,小妾柔情,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这几个都是有文字记录在案的小妾,她们和端庄大气的正妻不同,都是小意温柔、能歌善舞的才女。他的词中也有这些美女的身影,“

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

。”、“

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旁人笑问

。”

家里美妾如云,辛弃疾还不满足,他常常流连于秦楼楚馆,还会因为红颜知己被下属招了去而暗暗记恨。

高大威猛,能文能武的男人总是受美女偏爱的。

在外面辛弃疾也是艳遇不断

元宵灯会上,火树银光,他痴痴得追寻着刚刚投来惊鸿一瞥的美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美人笑着,就站在不远处安静地等着和他的相遇。

辛弃疾也是个会享受的,有美人投怀送抱,自然是来者不拒,平日里玩的也花,比如《南乡子·舟行记梦》讲的就是一次“船震”的经历。

悲哀落幕

大半辈子已经走过,辛弃疾尝尽了人间冷暖,没有了快意恩仇的风发意气

,曾经闪着理想光辉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满腹牢骚贪财好色的老头子。寂寞和空虚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金钱和美色让他沉醉,想要诉说自己的苦闷,思来想去,只有日日笙歌的繁华能消解。

看着今年秋风又一度,辛弃疾想着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会稽秋风亭怀古》。

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

”表面说这里的风景和自己住所的风景不同,其实是在隐晦地表示南宋偏安一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回到自己真正的山东的老家。

词中的“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

”表面在说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写下的《秋风辞》千古流芳。其实另一方面,还是在哀怨自己,汉武帝建功立业,功绩长存。而我辛弃疾自己呢,人生已接近尾声,自己什么功业都没有建立。只是写下了被人称赞的文章,可是自己的理想是写词弄墨吗?

洞庭秋波,看不见从天而降为人实现愿望的帝子,只有无情的秋风,卷起凋零的落叶,人生到了晚年一切期待都落了空。

到了这种地步,辛弃疾反而越发平静了“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司马迁受尽屈辱,为了写《史记》他坚持了下来,辛弃疾64岁了,还坚持要去做官,也是司马迁一样的心态。他的心底还有一丝希望,理想的灯火苟延残喘,至今仍不愿熄灭。

只是这些话辛弃疾都没有说出口,只写了一句“一编太史公书”就停了笔。

好的词就是这样,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其实,一字一句都隐含着非常微妙的、难以表述的哀感和情意。辛弃疾晚年的词就是这样,识尽愁滋味后,反而踌躇着、犹豫着,心思百转千回,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想要诉说,可是最后到了嘴边只是淡淡地叹一句“天凉好个秋”。

走了这么久,离家这么远,一辈子都在为理想而奔波,却也一辈子都没看见实现理想的希望。

辛弃疾忍受着一切的苦难,把哀愁咀嚼成词,他一面知道报国无门,一面又总是天真地希望着:万一呢,万一我能够完成我的愿望呢?

64岁的老人还固执得走在上任的路上,可惜66岁辛弃疾就驾鹤而归。到了最后,一切还是这样,没有希望,没有功业,半生漂泊,一事无成。这是辛弃疾的悲剧。

总结

虽然生活上辛弃疾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对自己的理想怀有强烈的热忱,并为这个理想不计代价地努力过,可命运总是爱残忍地折磨人,它让辛弃疾眼睁睁地看着理想和信念一次次在自己面前变得支离破碎。

可就算是这样,当他面对了这一切之后,仍没有哪怕一刻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辛弃疾的一生快意过、挣扎过,最后还是留下了悲哀的底色。他适合金戈铁马的日子,他合该在沙场上纵马飞奔,铁器在冷冷的河水中映出寒光,他应是挥着长鞭出征,鲜血染红大旗,他说“天下英雄谁敌手”。

然而现实中,只有红巾翠袖为他擦去眼角的泪水,怎么不沉沦在温柔乡呢?怎么不迷恋与黄金屋呢?一切战鼓擂动都只是空空的一场梦啊。

可怜辛弃疾错生在这个懦弱偏安的时代,在那个偏爱文人的朝代,偏偏是这极致的痛苦中写下的悲哀,才成了千古绝唱,偏偏是这个一心想要上沙场当将军的人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文人。

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命运最后的仁慈呢?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性情流露的小令,千古同悲,其中一句家喻户晓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他被誉为“词中之龙”。然而,他原本的志向是要报效南宋朝廷,抗击金人,恢复旧河山。只是因为投降派的当道,这才让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做一闲散官员,也只能将满腔的抱负,化作词中的豪情,抒发那寥落的英雄气概。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东坡合称为“苏辛”。他的代表作《永遇乐

  • 辛弃疾:愁什么?人,生有处死有地,命运自有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胡磊标签:辛弃疾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诗词走进生活欢迎关注槐序姑娘-01 | 随遇而安-电影《无姓之人》中,讲述了平行空间里,一个小男孩的两种人生际遇。没有哪种会更好,你总会留下一点遗憾。就像一个男人,用了一辈子去寻找完美的女人,最终他遇到了。但是他发现,和她在一起,自己才是最不完美的那部分,于是他更懊恼。《罗拉快跑》

  • 辛弃疾最经典的八句诗词,沉郁之中蕴藏着崇高!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文坛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人称词中之龙。他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

  • 辛弃疾竟武功了得金军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的美好生活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留名千古的爱国词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乎人人熟知。他也是一个武功高强胆识超绝的剑客,在抗金战场上,曾经让金军闻风丧胆。1161年,金主完颜亮兵变被杀,金国发生内乱,沦陷区的遗民借机起事,一时间英雄辈出,豪杰纷起。当时,22岁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

  •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理想与现实纠缠,悲愤与无奈交织!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虽为文官,但高大威猛,曾率50人杀入5万金兵中,取人首级,却赋闲20余年,一生壮志难酬,林中还大喊三声杀贼,杀贼,杀贼。这首破阵子写尽了他只能以梦守边疆的赤诚悲凉。说起辛弃疾呢,我们都不陌生,他生在冀南,但当时冀南已经被金国占领,所以他的祖父是金朝的管吏。但是我们看辛弃疾的名字,弃疾两个字跟大

  • 辛弃疾——执着种了一辈子树,却从未见开花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辛弃疾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课本上的古诗词。好像几乎每一位诗人的标签都是爱国。当时不懂诗词中的含义,就是读着很押韵。老师常说,你们长大后就明白了。在这些古人中,有一位文人却是以武功出道的。他的诗词包罗万象,气势恢宏,被称为"词中之龙"。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一、词龙本色为将帅辛弃疾的一生,被时代洪流所

  • 南宋重文轻武,为何将才华出众的辛弃疾弃雪藏?答案在破阵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回忆起当初刚刚起兵的日子,辛弃疾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波澜壮阔。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堪称词中之龙,其文风与苏东坡类似,所以合称为苏辛,是豪放派代表人

  • 从这里读懂辛弃疾:一个报国无门的词坛飞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辛弃疾

    11162年,山东济州五万人的金兵大营,篝火映川,笳鼓悲鸣。主营内正自灯红酒绿,隐隐一阵牛羊膻腥之气。正在此时,传令兵匆匆赶来跪禀道:“大人,营外有故人来访,说有紧急军情相告!”听说有军情,张安国从几个金将下首打着酒嗝,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刚走到营门,只见一个高大威猛的人策马而来。来人相貌,有词赞曰:

  •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辛弃疾

    爱国诗人辛弃疾,命途多舛,为何颠沛一生都没能完成抱负?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个爱国人士,作为文人,更多的了解是辛弃疾的文艺作品,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收复失地,打败金国。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 才华横溢的辛弃疾,为何却活成人们害怕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辛弃疾

    对于辛弃疾,我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词人看待,而不是一个将军,实际上辛弃疾也并不是什么将军,年轻时和金国人打了几仗,跑到南方宋高宗治理下的世界,从此就和金戈铁马无缘了。某个时刻发现,其实特别害怕活成辛弃疾这种样子。因为他的经历就像绝大多数人的一个生活缩影:青年时天资纵横,才情绝艳,更有青云之志;中年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