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没有机会读书,有开放的家庭是会允许自己的女儿上私塾学习,或是自家的长辈亲自教学,所以在古代也是有很多才女的。
就像第一才女李清照,她写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娓娓道来,并且她的诗词包含的是她的一生,从少女的烂漫到逃难的苦楚以及对丈夫的想念。所以她的词大多被用来表达相思之苦,聊表心意。
在明朝江南一带也有一位才女名叫苏坦妹,只不过她的名气仅限于江南一带,而她的一生也是充满痛苦,因为她遇到了帝王朱元璋,这一切都在给她的死打下铺垫。
朱元璋出生在贫困家庭,从小就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为了能够吃上饭朱元璋什么都做过,甚至出去做和尚。后来寺庙也出现了经济危机不能再养这么多人,朱元璋只能出门乞讨。
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一支军队,他就想着跟着行军打仗虽然危险重重,但好歹能吃饱饭,所以他就参军了。等到他跟着打过一次仗之后,领军的将领郭子兴就发现他的能力,将他提拔成将领。
而后朱元璋在战争中也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郭子兴甚是高兴甚至将自己的养女许配给了朱元璋,就是后来的马皇后。马皇后出身名门因为战乱而家破人亡,为了活命她就找到与父亲私交甚好的郭子兴,而郭子兴对她也像女儿一样看待,所以她就成了郭子兴的养女。
马皇后作为有高等教育的名门贵女,对待自己的丈夫以礼相待,并没有因为他出生草根就瞧不起他,反而非常敬佩他。在郭子兴以为朱元璋背叛自己之后把他关在家里禁止他外出,还是马皇后多次求情才让郭子兴将他放出来的。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妻子是真心喜欢自己,所以从那以后他和马皇后的感情更深了。可作为皇帝自然不止这一段感情,朱元璋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只不过这段感情以悲剧收尾。
当时朱元璋在军队中已经是一名大将,他志向高远想要自立为王而郭子兴并没有那么大的意象,所以朱元璋就带着一支队伍出来单干。为了扩大队伍朱元璋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张贴征兵的广告,然而百姓并不懂他写的是什么意思,正在这时苏坦妹来到布告前,看了眼布告就耐心向人们解释。
正巧一直巴结朱元璋的人看到苏坦妹发现她长相秀美而且知书达礼就想把她抓走献给朱元璋,而他确实也这样做了。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看到苏坦妹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子,当晚就宠幸了她。
苏坦妹对此也没有拒绝,因为她早就听说了朱元璋的大名,内心也非常敬佩他,所以甘愿陪着他。然而她怎么也想不到一夜风雨,第二天就是自己的死期。
当时将苏坦妹献给朱元璋的男子抢占民财,逛窑子也不给钱,他怕这件事被人捅出来所以这才将苏坦妹献给朱元璋,让朱元璋无法说出他的错。
第二天有一位妇女就到朱元璋处说了这件事情,朱元璋大怒,马上让人将他带过来。谁知这个人来到之后一点也不害怕,反而说朱元璋昨晚不就宠幸了一位女子。朱元璋一听觉得有道理,可他也不能放任不管这件事情,要不然军队就没有一点军纪。
所以思前想后朱元璋决定将苏坦妹赐死,然后也将那位男子杀害。事后朱元璋非常后悔就写了一份罪己诏来表达自己对苏坦妹的歉意,要是苏坦妹还活着的话那她的地位可能只低于马皇后。
可是不管朱元璋再怎么后悔,这位才女也不能再活过来,因为是自己敬佩的英雄,苏坦妹才心甘情愿地待在朱元璋身边,这才给自己招来祸患。要是当晚苏坦妹没有接受朱元璋的宠幸,说不定她还能安然活着,嫁一个寻常人过完一生,可世间没有后悔药,苏坦妹最终还是死于自己敬佩的英雄之手。
总结:一代才女因为自己向往的英雄而丢掉自己的生命,那位贪财的男子死有余辜,而她却为了别人的胡作非为买单,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在当时的军队中也让很多人震撼,但是暴怒的朱元璋没有人敢招惹,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