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的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皆不符合

朱元璋的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皆不符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梓轩 访问量:2080 更新时间:2023/12/6 12:07:34

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自身能力,还要有机遇才行。

历史上唯一一位布衣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他从一个穷苦出身的放牛娃到最后抗击元朝、一统天下,建立大明,概括起来,他的成功秘诀就是: 超强的自身能力与合适的人生机遇 。

朱元璋自身能力的提升在于他出家时游历四方的沉淀积累和在战争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敏锐洞察和准确预判。

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幼小的心灵就承受了生活的坚毅和不屈。天灾、人祸,加上战争带来的苦难,使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非人的社会状况,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

17岁的朱元璋被逼无奈进入皇觉寺出家为僧,他从学徒干起,扫地、上香、撞钟、挑水、做饭等,即便如此,没过多久,他还是被打发出去化缘行乞了。

于是: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捡。

三年的游历流浪,朱元璋先后从濠州到过合肥、固始、信阳、汝州、陈州、鹿邑、亳州等地,他走遍了淮西各地,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

25岁时,朱元璋投奔了濠州城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很快,凭着他的作战勇猛、机智有头脑,得到郭子兴的信任。郭子兴还将自己的义女马姑娘许配给朱元璋,朱元璋一下变成了朱公子,还有了属于自己的队伍。

战场是最能磨练和筛选人的地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同样是红巾军,但最危险的敌人往往不是元军,而是身边的友军,因为他们割据一方,称王称帝,谁阻碍了他们前进的道路,谁就该死。

说到底,还是红巾军缺少一个干大事的真正的领导者,以致于各领导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各自为政。

徐寿辉 ,本是罗田一名布贩,被他人硬拉来推上皇帝的宝座当炮灰,占据着长江上游与浙江、福建一带,建立了天完政权,结果没过多久,就被自己的手下陈友谅给夺政,还被敲碎了脑袋。

陈友谅 是沔阳人,本以打渔为生,他野心勃勃,夺了徐寿辉的政权后,改庭换柱建立陈汉政权,他联合东面的张士诚将下一个进攻的目标指向了应天的朱元璋,想东西夹击,平分朱元璋的地盘。

危急之时,朱元璋的众将都赞成以退为进,避避陈友谅的锋芒,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朱元璋冷静分析后,认为:陈友谅倾举国之兵可不是来小打小闹的,他是来赶尽杀绝的,退,还能往哪儿退呢?不如与其决一死战,胜负犹未可知!

不能不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江东桥一战,陈友谅被现实结结实实地打了一记耳光。

这还不算完,陈友谅举60万大军围困洪都85天都没拿下,结果又被朱元璋堵在了鄱阳湖。双方对峙36天后,最终,实力强大的陈友谅被弱小的朱元璋给打败了,陈友谅也在乱军中中箭身亡。

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下一个目标就是平江的张士诚。

张士诚 是泰州一个盐贩子,最初在高邮称诚王,建立大周政权。他胸无点墨,更无大志,整日只顾吃喝玩乐、享受人生。

当初在陈友谅共约张士诚进攻朱元璋时,朱元璋就料定张士诚只会观望,不敢进攻,结果果如那样。

攻灭张士诚可比陈友谅容易多了,平江城陷后,张士诚想上吊自杀,被手下人救下,朱元璋多次派人劝降他,张士诚都闭着眼睛不说话、不吃饭,最后他也算英雄了一回,直接又上吊自杀了。

消灭掉张士诚后,接下来就该是浙东的方国珍了。

方国珍 也是一个盐贩子,还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义军强大时,他带人起来对抗元军,元军来攻时,他转身又投降元军,背叛义军。直到最后朱元璋进攻他时,方国珍又选择了乞降,不过他的结果还好,一直被软禁在金陵,洪武七年56时病逝。

方国珍往后是福建的 陈友定 ,陈友定也是穷苦出身,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了元朝的官员,结果一升再升,成了福建的土皇帝,连元顺帝都得让他三分。

朱元璋派军进攻陈友定时,陈友定拼死抵抗,城破后吞药自杀,但是没死掉,后来与其子一同被朱元璋处死了。

陈友定后是明夏政权的明升。

明升 之父是义军首领明玉珍,明玉珍本是徐寿辉手下,后来陈友谅代替徐寿辉后,明玉珍不服,遂占据四川,自称陇蜀王,建立明夏政权。

明玉珍治军严谨,对百姓秋毫无犯,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了。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升继位,五年后被朱元璋打败,明升也只好出城投降了。

此后,朱元璋又陆续打败元军,从南向北收复了大部的山河城池,将元廷赶回到了漠北,最终统一了全国。

朱元璋出身贫农,出家时又行乞四方,他对民间的疾苦和百姓的想法非常了解,所以加入义军后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他还争取人才,收揽民心,加上他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对战场形势的准确预判,所以能一次次打败竞争对手,成为大明的缔造者,这些都需要具备超强的自身能力与合适的人生机遇。

标签: 徐寿辉

更多文章

  • 此虎将想利用陈友谅除去顶头上司徐寿辉,陈友谅用一顿饭就制服了虎将,后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徐寿辉

    话说元末枭雄陈友谅起义后,因势单力孤,选择了投靠了义军头目徐寿辉部将倪文俊,正式加盟徐寿辉阵营。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这是一个莺飞草长的春天,陈友谅带领自己的嫡系人马陈普文、张定边等人和两万大军抵达江州以北,目标直指江州路。江州路是军事要地。元军派了重兵防守。陈友谅知道只能智取。于是,他选择

  • 徐寿辉的四大金刚,陈友谅干掉两个,剩下一个归隐一个投靠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徐寿辉

    徐寿辉曾是元末一位拥兵百余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他建立了天完政权,定都汉阳(今湖北武汉汉阳区),年号太平,最后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徐寿辉手下据说有四大金刚,这四大金刚分别是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将军赵普胜、傅友德。大名鼎鼎的陈友谅只是四大金刚之一的倪文俊手下部将。倪文俊是渔民

  • 元朝末年刘福通反于颖州,徐寿辉反于罗田,张士诚反于高邮!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徐寿辉

    在这里,他拜会了真正的儒学大师揭徯斯,明白了这些大师们只不过是元政府撑门面的招牌。了解了京畿附近百姓的困苦与无助,目击了元蒙贵族的野蛮与不学无术,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京城,同样是官场黑暗且腐败!最为刘基痛心疾首的是:大元帝国的军队,早已蜕变到无法作战之地步!于是乎,他的《卖柑者言》横空出世!在这篇讽刺政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他却被人们忘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朗文史阁标签:徐寿辉

    我国古代经历了许多战乱时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逢动荡年代总会诞生出一批英雄,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战绩青史留名,为无数后人瞻仰。不过任何人成功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故事,正如诗中所写:“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元朝末年是一个乱世,由于蒙古人在国内的混乱统治,各地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再加上元朝本身

  • 胡虏无百年国运?刘福通、徐寿辉双雄并起,明教起义KO黄金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徐寿辉

    公元1351年4月,元丞相脱脱征发民夫15万,调集安丰戍十八翼军2万,以水利学家贾鲁为工部尚书,全面治理黄河水患。贾鲁到任后,亲临黄河之畔,190余日不离治水前线。风雨无阻、夙兴夜寐,前后耗资184万5千6百30锭纹银,终于完成了黄河复归故道的壮举。但就在黄河治水大功告成的时候,韩山童、刘福通散布民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徐寿辉

    他本不过一个小商贩,如何能在这大争之世夺得一席之地,又如何使得百万大军在他手中如臂使指,就连朱元璋都曾经是他的手下之将。他叫徐寿辉,一个元朝末年的草莽皇帝。徐寿辉原先是卖布的小商贩,虽然生的平凡,但是身材魁梧,相貌非凡,更是一副侠义心肠,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当时的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就这样,徐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部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徐寿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高度总结了封建社会的政权更迭,新的政权在建立之初,也许有着勃勃生机。但是,毕竟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老旧的一套封建体制,以不公的等级制度积蓄矛盾,等到矛盾爆发那一天,也就是政权灭亡的那一天。老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受压迫的,也就经常掀起农民起义来反抗。元朝末年,在统治

  • 徐寿辉为何用“天完”当国号?一老者如此奉劝,他却置之不理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徐寿辉

    朱元璋也叫朱重八,“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改的,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元”指的当然是元朝,而“璋”则是一种外形似刀的玉器,古代生了男娃叫弄璋之喜,朱元璋给自己改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要成为推翻元朝的那个人。朱元璋早年间曾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是红巾军的一个首领。红巾军是明教,白莲教等宗教组织结合后形

  • 天完皇帝徐寿辉:沦为傀儡,最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弋尘读书标签:徐寿辉

    徐寿辉是元末蕲州人,比朱元璋大八岁,他是一名商人,以贩卖土布为生。元至正十一年八月,被彭莹玉、邹普胜等人拥戴为首领,不久,建立天完政权,称皇帝即位,邹普胜为太师。关于徐寿辉被推举为首领的原因,《明太祖实录》这样记载,“以寿辉相貌异,众乃推以为主,举红巾为号”。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靠颜值成为皇帝,表面

  • 朱元璋修元史的时候也会夹带私货?浅论徐寿辉政权国名是否为天完

    历史人物编辑:杰杰哥标签:徐寿辉

    前言:在某本明朝历史的科普读物中,开篇第一章就讲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奇怪的国名:“天完”。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湖广罗田人徐寿辉率先称帝,改年号为治平,然而国号却是不伦不类的“天完”。该书作者不无嘲笑地指出:“我每次看到这个国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是啊,天完天完,到底是今天完蛋,还是明天完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