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末年刘福通反于颖州,徐寿辉反于罗田,张士诚反于高邮!

元朝末年刘福通反于颖州,徐寿辉反于罗田,张士诚反于高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回忆屋 访问量:3854 更新时间:2024/1/10 3:27:16

在这里,他拜会了真正的儒学大师揭徯斯,明白了这些大师们只不过是元政府撑门面的招牌。了解了京畿附近百姓的困苦与无助,目击了元蒙贵族的野蛮与不学无术,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京城,同样是官场黑暗且腐败!最为刘基痛心疾首的是:大元帝国的军队,早已蜕变到无法作战之地步!于是乎,他的《卖柑者言》横空出世!在这篇讽刺政治寓言中,刘基借卖柑者之口,痛斥“佩虎符”、“峨大冠”、“坐高堂”、“骑大马”的元蒙贵族,将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形象尽情刻画。

时至今天,这篇文章依然发挥它的作用,它就是一面镜子,无论什么朝代,什么国家,一旦统治阶级堕入刘基在《卖柑者言》中描述的场景时,多半就是国之将亡了!失望。刘基带着这两个字回到杭州。时局使我不得开心颜,呼朋引辈斗酒去!和一班朋友去西湖荡舟散心!同行者,鲁道原、宇文公谅等人。当他们在西湖中杯酒交错之时,天空中忽然出现五色云彩。这一片云彩起于西北方,光华灿烂,倒影在西湖水中,水天一色,真幻流离,异彩纷呈!

众人大乐,异口同声说:此乃庆云也!庆云,就是喜庆之云。望气者往往会根据天象来分析国师世情,甚至个人的运程。大家都把目光转向刘基,因为他,才是解释天象的高手。随后,他们又提议:不如就以此为题,作诗词曲赋,以表雅兴。刘基说话了:此乃天子之气!据其地理方位,应在金陵。众人一怔。刘基又说:十年后,金陵当出天子。吾必辅助之,以成帝业!哗!诸位,其时乃公元1349年,不要说杭州,就是放眼整个大元帝国,亦处于表面上的太平时期。

刘基说金陵出天子,岂不是说金陵将会出现反叛朝廷的“恶势力”?刘基还说要去辅助他,成就帝王事业。那就是造反啊!浙东方国珍反于海上,做了海盗,专做打劫公私船只的勾当。政府出动军队镇压,谁料屡屡失败。方国珍势力越演越烈,江浙行省竟然措手无策!其次,刘福通反于颖州,徐寿辉反于罗田,张士诚反于高邮。各地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叛军如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天下大乱矣!刘基,忽然又接到委任状:江浙行省大元帅府都事。

再次起用的职务的级别一次比一次高。如今,他已经是大元帅府都事,手中握有兵权。到底刘基手下有多少兵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方国珍的态度吓怕了方国珍。他说:对于方国珍胆敢首先出来造反,必定要诛杀!杀一儆百!方国珍,在元末群雄中,他是第一个起来造反的。由于他只是做些海盗性质的打劫,并没有像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那样,一出来就称王称帝。所以,元朝政府对他也不甚重视。每次只派几千人去镇压征讨,方国珍兄弟利用海洋作战的优势,每次都把元兵打到落花流水,丢盔弃甲。

总之,方国珍就是用这一招搞定元政府的。这次,方国珍一听到名士刘基出任大元帅府都事,专门对付自己,马上作出反应——第一时间,派人带着黄金珠宝贿赂刘基!究竟,刘伯温有没有被方国珍这些糖衣炮弹毒害呢?奇怪的是,刘基墓道,左侧为武将。右侧为文官。注意文官头顶上的帽子,分明就是蒙古族人的官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又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刘基正是这两句名言的注解!面对方国珍的糖衣炮弹,刘伯温断然拒绝!并且密锣紧鼓,出兵征讨方国珍集团。方国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你刘基不过是大元帅府都事,你不吃这一套,难道我就没办法了吗?他再派出行贿大军,从江浙行省大元帅府到元政府中书省,上下打点,这招果然生效!大都中书省下文了:招安,着方国珍为浙东海运万户。

而刘基呢?竟然挨批了,说他未能体会天子爱护“元元”(就是黎民百姓的意思)之衷心,妄开战事,令生灵涂炭云云。这还不止:着刘基于绍兴路羁押,半年内不得离境!而一直支持刘基的江浙行省左丞也一并撤职了事。我操!这是哪一门子的事?司令部派一支军队去打仗,还没打敌人,司令部就被敌人收买了(注意,是收买),把自己的军队指挥官撤职查办,然后敌我双方讲和了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才有的古怪事!刘基当场气得吐血!

标签: 徐寿辉

更多文章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他却被人们忘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朗文史阁标签:徐寿辉

    我国古代经历了许多战乱时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逢动荡年代总会诞生出一批英雄,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战绩青史留名,为无数后人瞻仰。不过任何人成功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故事,正如诗中所写:“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元朝末年是一个乱世,由于蒙古人在国内的混乱统治,各地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再加上元朝本身

  • 胡虏无百年国运?刘福通、徐寿辉双雄并起,明教起义KO黄金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徐寿辉

    公元1351年4月,元丞相脱脱征发民夫15万,调集安丰戍十八翼军2万,以水利学家贾鲁为工部尚书,全面治理黄河水患。贾鲁到任后,亲临黄河之畔,190余日不离治水前线。风雨无阻、夙兴夜寐,前后耗资184万5千6百30锭纹银,终于完成了黄河复归故道的壮举。但就在黄河治水大功告成的时候,韩山童、刘福通散布民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徐寿辉

    他本不过一个小商贩,如何能在这大争之世夺得一席之地,又如何使得百万大军在他手中如臂使指,就连朱元璋都曾经是他的手下之将。他叫徐寿辉,一个元朝末年的草莽皇帝。徐寿辉原先是卖布的小商贩,虽然生的平凡,但是身材魁梧,相貌非凡,更是一副侠义心肠,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当时的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就这样,徐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部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徐寿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高度总结了封建社会的政权更迭,新的政权在建立之初,也许有着勃勃生机。但是,毕竟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老旧的一套封建体制,以不公的等级制度积蓄矛盾,等到矛盾爆发那一天,也就是政权灭亡的那一天。老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受压迫的,也就经常掀起农民起义来反抗。元朝末年,在统治

  • 徐寿辉为何用“天完”当国号?一老者如此奉劝,他却置之不理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徐寿辉

    朱元璋也叫朱重八,“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改的,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元”指的当然是元朝,而“璋”则是一种外形似刀的玉器,古代生了男娃叫弄璋之喜,朱元璋给自己改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要成为推翻元朝的那个人。朱元璋早年间曾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是红巾军的一个首领。红巾军是明教,白莲教等宗教组织结合后形

  • 天完皇帝徐寿辉:沦为傀儡,最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弋尘读书标签:徐寿辉

    徐寿辉是元末蕲州人,比朱元璋大八岁,他是一名商人,以贩卖土布为生。元至正十一年八月,被彭莹玉、邹普胜等人拥戴为首领,不久,建立天完政权,称皇帝即位,邹普胜为太师。关于徐寿辉被推举为首领的原因,《明太祖实录》这样记载,“以寿辉相貌异,众乃推以为主,举红巾为号”。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靠颜值成为皇帝,表面

  • 朱元璋修元史的时候也会夹带私货?浅论徐寿辉政权国名是否为天完

    历史人物编辑:杰杰哥标签:徐寿辉

    前言:在某本明朝历史的科普读物中,开篇第一章就讲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奇怪的国名:“天完”。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湖广罗田人徐寿辉率先称帝,改年号为治平,然而国号却是不伦不类的“天完”。该书作者不无嘲笑地指出:“我每次看到这个国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是啊,天完天完,到底是今天完蛋,还是明天完蛋呢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原来是这样的死的,真实原因跌破眼镜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郭子兴

    书接前文:然而,郭子兴的这种美妙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被一个爆炸式的新闻给搅没了。这个新闻便是朱元璋被孙德崖的弟弟生擒起来了。朱元璋既是他的女婿,更是他的左膀右臂,不能失去这根顶梁柱啊!于是,他急忙派徐达等人去和孙德崖的弟弟谈交换人质的问题。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你们生擒朱元璋,我手中有你们的孙德崖

  •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为何还要分他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郭子兴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不仅接待了郭子兴,还把自己三万人马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郭子兴,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1:报恩:朱元璋在投奔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前,是个一无所有的人,父母饿死了,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朱元璋靠讨饭为生,后来为了有口饭吃,当了和尚,从事的工作和唐僧师徒差不多,但他比

  • 朱元璋深得郭子兴信赖,还娶了其养女,为何最后要离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郭子兴

    朱元璋一生做过很多让人匪夷所思之事,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便是在郭子兴得势之时主动离开。在郭子兴的阵营里,朱元璋并不是挥之即去的无名小辈,相反,他不仅地位高,还拥有实权,郭子兴对他也很信任,颇有将他当继承人培养的态势。而且郭子兴主动将养女嫁予朱元璋,在这层关系下,朱元璋即使当不上继承人,他的地位也不容小